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第347节

说到纪念品,骏马集团确实是早有准备,李牧已经得到阿瑟的确认,骏马集团将会在主展馆和美国国家馆、以及纽约州州馆内都得到面积最大的展览区,所以李牧很早之前就命令骏马集团各子公司准备自己的纪念品,准备在独立百年展览会上大捞一笔。

骏马集团确实也有这个实力,李牧甚至亲自制订了其中的一部分纪念品样式,比如骏马武器公司,李牧制定的纪念品是各种工艺手枪,其中最好的象牙柄镀金工艺手枪是面对高端客户,普通的镀银工艺手枪是面对一般客户,至于那些最普通的客户,他们可以选择那些能挂在钥匙链上的微型手枪模型,这些手枪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醒目的骏马集团标志,以及“独立百年展览会”的字样。

同样煞费苦心的还有骏马汽车工厂,骏马汽车工厂为高端客户制作的是等比例缩小的幻影汽车模型,虽然只是模型,但车门是可以打开的,甚至在波动方向盘的时候,车轮还会相应转动,这样的一个汽车模型售价为一千美元,比一辆宝马汽车便宜不了多少,你还别嫌贵,这样的模型一共只有101个,而且是只生产101个,以后不再追加。

骏马汽车工厂也为一般客户准备了宝马汽车的模型,还有那些超小的微型汽车模型,总之是一应俱全,可以应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最大限度从客户身上捞取利润。

同样做好的准备的还有骏马电气公司和圣地亚哥造船厂,造船厂的模型是船模,电气公司的模型则是使用了干电池技术的台灯,这些模型都代表了骏马公司的拳头产品,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科技精华,李牧相信,这些小东西会让那些与会者疯狂。

当李牧向阿瑟解释了“纪念品”的相关概念之后,阿瑟也马上兴奋起来。

阿瑟虽然不是商人,但在纽约海关关长的位置上做了好几年,也算是见多识广,所以阿瑟马上就理解了“纪念品”的前景。

“快帮我想想,有什么东西可以代表纽约?我们也要拿出自己的官方纪念品。”阿瑟急不可耐。

“还有什么能比自由女神更有意义的呢?想想看吧,一个成本不到一美元的自由女神模型,加上独立百年展览会几个字,最少可以卖到十美元以上,就算是只有十分之一的参观者购买,单单是这一项就能收回全部投资。”李牧信手拈来,这在二十一世纪都是常识,根本不需要思考。

第408章 驾崩

对于李牧来说只是常识性的东西,但放在这个时代都是超越时代的天才设想。

十九世纪的人们并不傻,他们只是受时代所限,没有机会见识到更多,被自己的思维模式禁锢了思想,所以才没有天才创意。

这很好理解,他们毕竟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手机,无法随时随地了解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李牧在二十一世纪一天之内了解到的信息,有可能比这个时代一个普通人一辈子了解的都要多,所以李牧才会这么的出类拔萃。

很多人会说,穿越者要是没个金手指什么的,穿越之后根本就吃不开,这其实是没有了解到穿越者的根本优势,穿越者自身的见闻就是最大的金手指。

仅仅是一个创意,就解决了困扰阿瑟一个多月的问题,这让阿瑟心情舒畅,和李牧连干了好几杯。

李牧的创意也不是白提的,纽约市政府将和骏马集团合作生产专用于独立百年展览会的纪念品,最后的得利三七开,三分属于骏马集团,七分属于纽约市政府。

李牧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纽约市政府在推广官方纪念品的时候,会将骏马集团各子公司的纪念品也搭配着推荐给所有的参观者,这部分获利纽约市政府不要,都属于骏马集团所有,所以就算李牧不拿官方纪念品的收入,李牧都愿意配合。

没准到时候谁卖的多呢!

“独立百年展览会上会有其他国家参加,按照一般流程,展览会结束后,那些国家带来的展品将会就地出售,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做做手脚,如果我们把那些展品吃下来,这又是一大笔钱。”阿瑟也是个心黑的,受李牧启发,阿瑟也开动脑筋。

“这个简单,国会已经通过《贸易保护法》,其他国家想卖展品可以,先把税缴了再说,否则他们就只能运回去,想必到时候他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李牧坑人是老本行,宰起人来溜得很。

1874年初,美国政府为了保护美国本土工业,规定对进口产品征收百分之九十五的高额关税,也就是说,一瓶白兰地如果在法国售价十美元,运到美国要征收9.5美元的关税,如果再加上运费,这就使法国白兰地在美国的售价最少要在20美元以上才能回本,这样的价格足够让法国白兰地在美国本土葡萄酒面前没有任何优势,十美元的价格差足够让普通美国人选择虽然质量差上那么一点点,但价格更低廉的本土葡萄酒。

食品是这样,工业品也同样是这样,所以自从《贸易保护法》出台之后,欧洲产品在美国市场上节节败退,已经基本退出美国市场,而美国本土产品则是大行其道,贴别是类似骏马集团这样拥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他们原本在美国市场上就没有对手,现在则是垄断地位更加稳固。

“这个注意好,能拿得出手参加展会的东西,肯定都是最好的产品,我们可以把这些产品全部吃下来——”阿瑟哈哈大笑,仿佛已经看到吴树美员正长着翅膀向阿瑟飞来。

“费城人是鼠目寸光,他们的市政府和州政府不愿意出钱,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独立百年展览会的好处,比如说维也纳世博会,表面上看维也纳市政府确实是赔了钱,实际上世界博览会要持续好几个月,在这好几个月之内,所有的游客衣食住行都要在维也纳消费,这些消费会给维也纳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消费,这些消费可是都要交税的,而且世博会还将留下一大堆场馆,把这些场馆利用下来,又是一笔长期投资,所以好处多多,只可惜有些人就是看不出来。”李牧的目光现在肯定不会只注视着脚下这一点点土地,抬起头向远方看,才能有更大视野。

“说到场馆,你可是占了大便宜。”说到这个事,阿瑟还有点不甘心。

“谁占便宜还不一定,纽约如果多一个超大规模图书馆,对纽约也有好处,你总不希望纽约充满铜臭味,这个城市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同时也应该是文化中心。”李牧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打了个哈哈就迅速扯开话题。

“文化中心——你有什么想法?”阿瑟也不多说,把主场馆给李牧本来就是给李牧的补偿,其实不存在什么亏不亏这一说。

“没想法,这是你的工作,和我没多大关系。”李牧不想跟阿瑟扯太多,城市建设是阿瑟这个市长的工作,李牧不想越俎代庖。

“该死的,你总是这样,话只说一半。”阿瑟不无怨念。

宴会进行到一半,严顺急匆匆的过来,手里拿着一封电报:“里姆,同治皇帝驾崩了——”

严顺的表情上看不出多少悲哀,离开清帝国已经好几年,严顺对清帝国的印象也慢慢淡漠了。

“同治皇帝驾崩?”李牧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脸上写满了震惊。

如果李牧没记错的话,同治皇帝应该是十二月份驾崩,可是现在才八月份,看样子李牧的到来已经引起蝴蝶效应,很多事应该和另一个时空不大一样了。

这也很正常,如果李牧现在还是一个学生,自然不会引发多大的蝴蝶效应,问题是李牧现在可是骏马集团的老板,而骏马集团的实力已经足以对美国乃至世界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这个蝴蝶效应有点大。

电报是程赓篪发过来的,这不算是唁电,因为李牧现在已经不是清国人,同治皇帝驾崩按理说和李牧已经没什么关系。

程赓篪在电报中主要说的是火药工厂的事,通过程赓篪的牵线搭桥,李牧准备在清帝国设立一座火药工厂,工厂采用最新技术和最新设备,可以生成无烟火药。这个火药工厂其实从去年底就已经开始生产,但受人力因素所限,产值并没有完全爆发,现在受到同治皇帝驾崩的影响,火药工厂要暂时停产,程赓篪给李牧发电报,主要就是通知李牧这件事。

这个火药工厂只是李牧计划的一部分,李牧将来还会继续设置武器工厂,在清帝国就地生产武器供应清帝国军队,这主要是为了应付日本人的挑战,李牧虽然不喜欢满清统治者,但这勉强算是“人民内部矛盾”,和日本人不一样,李牧现在虽然已经是美国国籍,但李牧仍然认为他和日本人就是敌对关系。

“同治皇帝去世——哦哦哦,这可是大事件。”阿瑟就在李牧身边,听到了刚才严顺的话。

“怎么,难道你还要去吊唁?”李牧感觉阿瑟应该没这么高尚。

“我才不去,这是外交部和驻清国大使馆的工作,和我没关系。”阿瑟才不去,对于阿瑟来说,独立百年展览会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我要告辞了,你知道,我的工厂里有很多华人,除了这档子事,估计他们心里不好受,我要去安抚他们。”李牧反应快,马上想起这件事的具体影响。

李牧不确定这件事在美国华人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年头华人的“忠君”思想还是比较严重的,这个“君”当然值的就是清国同治皇帝。

如果是清帝国的普通平民,赶上同治皇帝驾崩这回事,麻烦还是很多的,军民百日内不得作乐,49日内不得屠宰,1月内不得嫁娶,27日内不得祈祷、祭神,如此种种,实在是繁琐不堪,不过这是在美国,李牧肯定不会让华人禁止这禁止那,如果可以的话,李牧会让骏马集团出面举行一个祭祀活动,这是李牧能做的最大让步。

“去吧,去吧,如果有什么事需要市政府配合,请不要客气。”阿瑟知道同治皇帝驾崩对于华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虽然李牧自己知道满清统治者并不能代表华人,但不管李牧如果的“皇汉主义”,在这个时代,满清就是清帝国的统治者,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李牧也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作梗,那些成年的华人就算了,李牧把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等到接受新式教育的下一代成长起来,李牧自然可以光明正大的公开的自己的态度。

但现在还不是时机。

李牧当晚并没有返回总督岛,而是乘坐专列直接前往华人最多的斯普林菲尔德,不到两百公里的距离,火车路上整整跑了七个小时,这让李牧对这年头的交通非常不满,如果有高速公路和高速汽车,这么点距离也就是最多两个小时的事儿。

张乐业已经得到李牧的通知,李牧抵达骏马武器工厂的时候,张乐业已经和一种管理层人员在会议室等待。

李牧一见到张乐业就问工厂情况,结果还算不错,张乐业及时封锁了消息,现在这个消息还没有扩散出去,所以工厂内的工人没什么动静。

李牧略微安心了点,随即吩咐张乐业,要加大移风易俗这方面的宣传,尽可能淡化同治驾崩这件事在华人中的影响。

首节 上一节 347/8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之娱乐鬼才

下一篇:我的197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