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逆天铁骑

逆天铁骑 第373节

第556章 田庄改农场

李国栋道:“钱先生,其实这种方案,就是把一部分的田庄由佃改雇,把佃户变成雇农,以发薪金的方式雇佣他们。”

钱谦益问道:“可是这样,佃户变成雇农,他们就旱涝保收了,我们若是遇上灾年,岂不是我们就亏了?”

“所以说,农场不需要钱先生您自己来经营,您可以从富农中找出一批愿意合作的人,把改造过的土地租给他们,佃租可以适当加高。毕竟您改造土地,也是花了成本,提高点佃租,也是理所当然。”

“可是佃租加高了,他们会愿意来租了?”钱谦益微微皱起眉头,“对善于经营的富农,我们也不愿意给他们提高佃租,他们从不拖欠,我们租给他们旱涝保收。若是把那批人吓走了,租给那些家里都揭不开锅的泥腿子,他们拖欠佃租我们怎么办?”

经营土地也是一门学问,有些农户经常拖欠佃租,而且他们确实家里都穷得揭不开锅了,催租都催不过来,士绅还能怎么办?拿他们的家人为奴抵押?好像别人还巴不得进入富户为奴了!若是把人卖了?有些人连白送给人都没人要,还卖了?所以说遇上一些拖欠佃租的家伙,士绅也只能捏着鼻子自认倒霉,催债的话,能逼出一点是一点,想收回本就别想了。

至于说让那些佃户去借高利贷来还士绅?那就别想了,他们连高利贷都没有地方借。

在繁荣发达的江南,只要自己勤快点,就不可能会饿死,在江南富庶之地还能吃不起饭的人多半是自身有问题。

通过这段时间,李国栋了解到,放高利贷的,一般都是放给急缺资金的商人,有店铺、房契、地契作为抵押,才敢放。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来借高利贷,谁敢借?中学课本上学到的什么杨白劳,其实他也不是一无所有的贫农,他本来是豆腐作坊老板,因为赌博输了,这才欠下了黄世仁的高利贷,最后黄世仁收走他的店铺,还不够抵债,只好卖掉女儿。

李国栋想了下后道:“钱先生,其实就算不增加佃租,我们也不会亏本。因为改造成农场之后,每亩田地的产量上去了,我们收到的地租也高了,而且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可供租出去的土地就更多了。原本那些河沟不计入农田,改造之后,可以计入水田出租。”

坐在边上一直没有说话的卢象升开口了:“钱先生若是有什么顾虑不愿意干的话,卢某干了!”

说完,卢象升转头对李国栋道:“国栋贤侄,你这套方案,老夫可以先试行!我相信你!就通过你改造贾庄击败建奴一事,老夫就信得过!你这改造方案肯定不会亏本!老夫可以让族人投入银子。你说个数吧,改造卢家全族三十万亩地,要花多少银子?”

“十万两足矣,改造完后,三年之内绝对回本,以后都是白赚。不过你们可以不用把十万两银子给我,我入股份,入一成股份吧。”李国栋回道。

“好!十万两老夫一个人出不起,族中的人凑一凑,还是可以拿的出来。”卢象升满口答应下来。

虽然说三十万亩水田的地价折合最少三百万两,李国栋只相当于出了十万两银子,只有三十分之一,但卢象升很清楚,按照他的改造方案进行下去,给他一成股份绝对值得,回报肯定比投入要多。一个能改造贾庄的人,改造农田,兴建水利,肯定不是问题。

“那么老夫这六十万亩地,岂不是要花二十万两白银改造了?”钱谦益问道。

“对,要二十万两,这只是成本价,我不靠施工费赚钱,只要能入一份的股份即可。”李国栋回道。

钱谦益心里还是有些疙瘩:这六十万亩上好田地,价值至少在六百万两银子以上,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这些农田不全是自己的,包括一些投献的土地,还有挂靠在他学生名下的土地,那些田地的话,钱谦益能从地租中获得的收益肯定没有自己的地那么多,投献过来的土地,地租肯定是低得多了;挂在学生名下的土地,还要分给学生分成。李国栋一下要拿走一成股份,有些高了。

卢象升笑道:“牧斋先生多虑了,老夫都不顾虑。若是牧斋先生不愿意,那就算了,老夫先试吧。”

“既然九台先生如此信得过武威伯,那老夫也愿意给伯爷让出一份股份。”钱谦益答应下来。

钱谦益答应让王全的军户来施工,支付二十万两施工费用,并同意李国栋以一定的股份入股钱家农场之后,李国栋拿出了设计图。

“果然巧妙啊!”钱谦益看着农场设计图,“河沟该挖深的挖深,该挖宽的挖宽,改成鱼塘,里面还能养鸭子。挖出来的泥土,垫入沼泽地,改成水田;部分沼泽地挖成鱼塘,挖出来的泥土用来垫高,建造桑林。桑叶养蚕,蚕粪养鱼,蚕蛹可以喂鸭子喂鱼,山地还能种植番薯,番薯叶喂猪,猪粪用在水田中。如此经营,老夫还是第一次见到。看来这股份让得值了。”

至于经营方面,根本不需要钱谦益操心,这种改造过的农场,拿出去租给善于经营土地的富农,有大把的富农挤破头来租。有人付租金,而且这样改造之后,收益估计上涨可以翻倍,让出一成股份,从地租中分给李国栋一份,也是划算了。

钱谦益道:“只是有些土地是投献的,还有些土地是老夫学生的,这些事还需要老夫和投献的农户,挂名的学生商议。”

“这问题,当然要商议。”李国栋点了点头。

把田庄改成农场,统一出租给擅长经营农田的富农,这件事在钱谦益的学生那边问题不会太大,他们只要能够收到钱谦益给的好处就够了。比较麻烦的是投献土地的那些人,他们投献了土地,多半是自己种地,再交给钱谦益一部分投献费用,费用自然少于税收,而且投献的土地在将来也能收回。若是改造农场,这就意味着那些人将会由农民变成雇佣工人,投献的土地以后能不能收回都不知道了。所以这件事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

第557章 蚕吃人(修)

李国栋笑道:“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投献土地的农户不愿意的话,那么他们的地就不用改造,让他们自己弄。弄不下去了,也许他们就会干脆把地低价卖了。愿意改造的农户,以后他们的土地也一并租给善于经营土地的富农,他们自己领田租。那点田租自然不够他们养家糊口,所以说他们愿意进入农场当雇工,或是进去工场干活,给他们优先权。”

“这办法倒是不错。”钱谦益摸着胡子点了点头。

当然改造成了农场的农田,一样是不给朝廷缴纳税收,还有一部分田地还是祭田和学田,祭田是一个家族的公共田产,用来祭祀祖先、赡族等;学田是地租供入书院,作为教师薪俸及补助读书人士等的开支。学田和祭田不仅免税,即便是钱谦益哪天犯了事被捉拿下狱,要抄没家产了,祭田和学田都不受影响。

事实上土地兼并,除了利用功名让农民投献之外,在明朝土地兼并之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一些非法商人恶意打压粮价,使得自耕农和小地主破产,他们再低价买下自耕农和小地主的土地;更有甚者,一些商人引诱自耕农和小地主赌博之类的,再向他们放高利贷,夺取了他们的土地。

商人夺取来的土地,自然也是投献到有功名的人名下,他们收取的地租和士绅分成。

那些商人帮着士绅掠夺土地,这才是最恶劣的土地兼并。

李国栋给卢象升和钱谦益指导的这条路子,事实上对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没有任何改善效果,反而会加剧土地兼并,而对大明来讲,也不可能增加一块铜板的税收,对大明朝廷没有一点好处。

但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挽救大明朝,这个已经彻底烂掉的朝廷,也到了该灭亡的时候了,李国栋需要借助李自成、张献忠和多尔衮的力量来重新洗牌,至少清洗了北方士绅和奸商,那样就干净多了,再利用崇祯,对东林党实施打压和转型双管齐下的办法,完成社会变革。

谈妥了田庄改农场的事情之后,卢象升和钱谦益都同李国栋签订了协议,由李国栋安排人来对田庄进行改造,改造完成之后,卢象升和钱谦益把土地的佃租分给李国栋一成。改造的时间从秋收之后开始,到来年春耕之前。

要引导江南士绅转型,最重要的还是工业化的事情,水利纺织机和水利纺纱机的出现,使得工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产量也大幅度提高,用不了多长时间,丝绸和棉花的产量就会跟不上工场的需求,到了那时候,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就会让更多的农田变成桑林和棉花地。

桑叶和棉花的生产,明显不需要水稻田的人手,到了那时候,士绅阶层将会把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失去了生活来源的农民,也就只能进入工厂做工养家糊口,那就是蚕吃人的时代到来。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李国栋又献上了一种新式的犁。他要让蚕吃人的时代提前到来,那样才有利于江南士绅提前转型。

“你们请看,这是新式的犁,也是在水稻田里专用的犁,以一个人来操纵,需要三头到四头水牛来牵引,但是耕地效率比一人一犁可是提高了五倍!”李国栋指着一张新式犁的设计图说道。

钱谦益和卢象升看着这台奇怪的犁,只见此犁和他们以往见过的犁完全不一样,这是一台有一排五颗轮子的犁,轮子上面有刀片一样的东西,经过李国栋的解释,他们才知道,人坐在犁后面的座椅上,驱赶水牛前进,水牛牵引犁往前推进的时候,犁轮滚动,自动就把水田里的泥土给翻滚松软了,插秧的时候就很方便了。

“好!好东西啊!这种犁就应该普及,一旦普及了,我们佃租也能收得高了,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人种地了!”钱谦益大喜道。

“这东西一出来,原来的一户人家就能干五户人家的活了,那样另外四户人家还要活不?”卢象升感慨一声摇了摇头道。

李国栋道:“其实要解决这个办法很简单,减少了种地的人口,那么多出来的人,可以进工场做事。江南产的丝绸、棉布、茶叶和陶瓷在海外可是深受欢迎。”

“对对!”钱谦益连忙点头道。

“若是能解决百姓生活问题,他们就不会起来造反了。牧斋先生啊,看样子,我们建立农场之后,还要大量建造工场,让无地可种的老百姓到我们的工场做工,我们给他们一口饭吃。”卢象升说道。他知道农民造反的原因,可不希望江南的农民也反了。

“对,卢督师言之有理!”李国栋赞许道,“这才是双赢之策,我们赚到了银子,老百姓也不会没饭吃,那样他们就不会造反了。”

至于大明朝廷能不能收得上税收,这就不是李国栋考虑的问题了,收不上税,大不了救下崇祯皇帝难逃就好了。

在这个时代,大明出口的货物之中,虽然丝绸和陶瓷利润最高,但出口总量占了最大头的其实还是棉布,而江南生产的棉布,已经垄断了整个市场。

棉花产于山东,可是山东士绅的纺织业却远不如江南,无论是纺织工人和纺织技术,都远远落后于江南纺织工场,高额的成本,使得棉花产地的士绅自己纺织棉布,成本反而高过从江南购买的棉布。于是山东士绅就干脆不再开办纺织工场了,而是拼命的卖出棉花,再从江南购入棉布。

首节 上一节 373/7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带着手机闯大明

下一篇:大明之五好青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