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1070节
而这次北上参加决战的,就是南京五个军再加上以凤阳杨家庄户为核心,再上凤阳,庐州和太平等地招募新兵编成的第十六和十七两个军。
实际七个军。
另外就是杨信的直属队。
两个骑兵旅,警卫旅,一个重炮旅,一个工兵旅及其他各类后勤保障部队,加起来差不多也有一个半军的兵力。
最终实际参战八万五千人。
而他们的对手是六个骑兵军约三万精锐骑兵,一万五千弓骑兵,再加上六个步兵军的约五万步兵,既然是朝廷的军队,就不要指望他们不吃空饷,祖大寿,贺世贤这样的,能让部下满员那才是奇迹呢!
所以天启的天子十二军十二万人是有水分的。
卢象升也不是熊廷弼。
话说熊廷弼都知道容忍贺世贤吃空饷呢!
双方兵力差距不大。
至于东线的团练,卢象升并没有调往淮北战场,在靖难军打到浙东之后就更不可能了,许都部下可不能再丢了杭州。
但卢象升的骑兵优势太明显,尤其是那三万精锐骑兵,那是真正的精锐,装备精良,身经百战,大明在关外八年战争,磨练出这样一支辽东铁骑,哪怕弓骑兵也是顺义王等各家挑选出的精锐。而骑兵碾压步兵的思想根深蒂固,四万五千骑兵的实力几乎令人颤栗,可以说几乎所有人,甚至很大一部分靖难军官兵,都认为对手的优势明显。
但是……
他们有一个无敌的统帅。
“不要喊万岁,咱们是清君侧靖国难的忠臣,大明的万岁仍旧只有一个!”
无敌统帅威严地说道。
人群一阵寂静……
“瀛国公九千九百岁!”
突然间一个声音高喊道。
“瀛国公九千九百岁!”
“瀛国公九千九百岁!”
……
喊声再次沸腾。
瀛国公谦虚地颔首。
这个称呼就没什么大不了,九千岁都喊了那么多年,连南京守备太监都能喊千岁,瀛国公九千九百岁还是很符合身份的,反正只要不是万岁就行了。
就是一个尊称而已。
不要过分解读。
九千九百岁的瀛国公,在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左右护卫下,骑着座下巨象,就这样在夹道欢呼中昂然走向前方的洪武门,这是正式的出征,当然不能走别的门。而他登上这座以大明太祖年号命名的城门时候,外面的御道上,他的直属两个骑兵旅,还有他的警卫旅已经列阵等待,这实际上也是第一个燧发枪旅。
这点时间当然不够他把全军完成燧发枪化,实际上就这一个旅。
只不过人数多一些。
四个千人的步兵营,一个炮营加上一个骑兵营,这是未来他的军队标准编制,毕竟燧发枪时代和火绳枪时代编制不可能一样。
至于骑兵旅……
这只是骑马的步兵而已。
杨信不可能这么短时间训练出足以抗衡辽东铁骑的骑兵,既然这样就训练骑马步兵好了,正好充当战场上的快速机动力量,对付那些蒙古弓骑兵。至于各军所属骑兵旅,也同样不是以骑兵战为主,真正用途只不过是保护步兵阵型的侧翼。
毕竟杨信的步兵还是火绳枪和长矛混编的老式步兵。
“你们准备好了吗?”
登上洪武门的杨都督,带着一身金灿灿的反光,对着下面列阵的三个旅吼道。
但这只是前锋。
因为在他身后洪武门内,无数步骑兵列阵等待,从南京启程赶往凤阳的两个军和直属队都在洪武门內,等待着通过这道城门,然后开始他们的征程。
“准备好了!”
下面是整齐的吼声。
这些全是南京本地军户,他们已经进行了超过半年的训练,绝对的队列整齐,而且同样是红色军服,但都没有铠甲,一支支上刺刀的步枪扛在肩头,组成明晃晃的刺刀林。这种东西甚至比长矛更有杀气,毕竟长矛的矛头其实很小,还没手掌大,丈八长矛再加一个大的矛头很难拿动。但这些刺刀长度超过一尺半,一片这样细长尖刺的丛林,可比一片长矛的丛林看着吓人。
“那就转身,向你们的父母妻儿跪别!”
杨信吼道。
所有骑兵下马,步兵转身,对着两旁送别的亲人跪倒……
“告诉他们,你们会为他们带来胜利的消息,你们会凯旋而归,你们会用你们手中的枪,保卫他们刚刚得到的好日子,你们不会让他们已经得到的幸福再被别人毁掉!”
杨信吼道。
那些士兵混乱的喊声响起。
而两旁那些送行的亲人在得到允许后立刻涌向他们中间。
“我们不想打仗,我也从没想过会违抗圣旨,但现在我别无选择,因为我知道,只要我离开这里,只要这片土地重新回到朝廷手中,我刚刚给你们带来的一切都会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