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第722节
但没文化不代表没水平,很多老工人身上的确有些能拿得出手的手艺,最典型的就是他们能够制造出“非常规”的卡具,利用这些卡具可以锻造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零部件,就凭这项手艺,这些老工人在各自的厂子里都是“老祖宗”级别的人物,徒弟多者数百,少则几十,就是厂长都不敢得罪他们。
当初华夏工业科技在全市培训产业工人,首先就遭到了这些老工人们抵制,在他们眼里,那些学校哪里能培养出好的工人?工人的手艺都是要在实践中获得,学校里的那些学生都是一群光动嘴不动手的书呆子,而且他们这些人都是自负的很,自觉的本事在国内都是都督了,所谓的专家都不如自己。
这种事情刘琅遇到过,当初国家引进不锈钢冶炼炉,从首钢和安钢抽调来专家组对冶炼炉进行仿造,其中就有很多工人师傅,当时就有一些老工人倚老卖老,自认为手里有些“绝活”不肯拿出来。
刘琅可不惯着他们,所谓的手艺就是一种技巧,是他们在数百上千次的锻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小方法,在别人眼里这是绝活,可在刘琅眼里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他都能通过各项数据分析出改良的工艺,那些老工人们掌握的锻造技巧和刘琅的本事一比差的太远。
别说是刘琅了,就是华夏工业科技里随便拿出一名员工,他们的水平都比那些老工人强出不少,原因很简单,论理论知识,他们最差都是本科生,掌握各种机械制造知识,论实践能力,熊教授的学生一天到晚都是在车间学习,尤其是成立华夏工业科技之后,刘琅毫无保留的把很多设计技巧教给了大家,这些技巧都写进教科书,那些老工人怎么和他们比?
第八百四十三章 熊老的手段
当时华夏工业在全市培训,计划要培训几千名产业工人,开始时只有寥寥百人,远远达不到水平,熊教授询问后得知是一帮老工人在背后捣鬼,一怒之下就用上了手段,就是在全市范围内举行了一次机械零部件加工“比武”大会,一共打造十种零件,任何工人都可以参加,所用的设备也是完全相同,就是当地那种落后的机床,最后成为冠军者就能得到两千块钱的奖金。
这个“比武”大会立刻在阜城市引起了轰动,两千块钱的奖金呀!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于是很多“隐藏”的“高手”们纷纷“出世”,决心要将奖金收入囊中。
这次“比武”大会一共有一百多人参加,华夏工业派出了五名博士生,其他人大都是年纪超过五十岁的老工人,他们这些人压根就没把什么华夏工业这群“小崽子”放在眼里,甚至觉得和这些人在一起比赛都是对他们的侮辱。
可是结果把他们的老脸打的啪啪响,这些二十多岁的小孩子也没有“尊老爱幼”的好习惯,包揽了十项比赛的所有冠军,锻造手法让这些老工人瞠目结舌。
说实话,华夏工业的这些员工论锻造手法还算不上一流水平,如果他们的对手是安钢或者首钢的那些老工人,最后胜负就不好说了,而阜城虽是老工业城市,但主要产业是矿山机械,技术偏向粗苯,机加工能力在辽北省只能排在二三流水平,根本就不是华夏工业那些员工的对手。
实力代表着一切,那些老工人以为自己水平有多高,可是在对手面前一下子就漏了底,连几个二十多岁的“小崽子”都打不过,他们以往那“高大威猛”的形象瞬间崩塌,那些以前把他们当成高手“顶礼膜拜”的年轻工人这才发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人家首都来的年轻人都比家乡的老家伙厉害,更何况他们称为老师的那位白胡子老头?他才是真正的绝顶高手吧。
这么一来,培训班才得以正常的举行,近五个月的时间培训了有将近一千名工人。
其实培训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基本锻造手法,可以锻造出规定的零部件即可,这些工人每一个都设立独立的技术档案,最后由熊教授亲自筛选出了两百多人做为未来北方工业集团的员工。
这些工人们还不知道对方的意图,只是觉得这是首都专家的“下乡”培训活动,再者他们也不用支付任何费用,伙食还比工厂的好很多,白吃白喝又能学到手艺,这样的好事不要白不要。
培训只是一方面,王振东还和当地政府一同把整个阜城的工业情况摸的清清楚楚,有几家工厂,每个工厂有多少设备,都是什么型号的等等。
总之,在刘琅不在的这半年里,王振东和熊教授两人在阜城做了很多事,让刘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熊教授现在身后跟着的几个人就是在这次培训中发现的人才,年纪都在二十六七岁,一个个相貌非常朴实。
“刘琅,这几位都是你的老乡,虽然水平不如你,可敬业精神都不差,以后好好培养都能成才!”
熊教授指着这几位年轻人说道,他的眼光非常高,能入他的法眼必是有普通人不具备的优点,可能他们现在的水平还达不到标准,但那是因为整体技术水平不行,只要他们有悟性肯努力,未来的成就就未必比那些大学生差。
“教授,我就是阜城人,他们可是我的老乡,阜城虽然不是什么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可是这里的人都朴实无华,任劳任怨,以后我的工业集团就靠他们了!”
“哈哈,刘琅,出了你这样一个天才,阜城对国家的贡献就无法估量,你现在又回来建设阜城,以后这里的人民会永远牢记在心,你就是阜城的英雄!”
熊教授笑着说道。
“刘琅?他就是刘琅?”
那几位阜城老乡看着眼前这位小孩子激动万分,别的城市可能会忘记刘琅,但是阜城不会忘记,他可是阜城出来的一位享誉全国的名人,阜城火车站前的广场上还有他的雕像,在阜城人民心中,刘琅的地位绝对不低于雷风。
“想不到我竟然看到了阜城英雄刘琅!”
这几位年轻人简直是激动的不能自已。
“好了,教授,我现在回来了,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我和王大哥吧!”
工业特区怎么搞?国家高层都在看刘琅呢,他自己怎么做?首先就是成立北方工业集团,一家刘琅拥有百分之八十股权的私人企业,另外百分之二十股权中,有百分之十是属于王振东的,这是当初两家商议的结果,而另外百分之十,则是要留给所有员工,这些股份固定不变,每年取得的红利将成为员工退休后的养老金。
这种模式也被称为“特企模式”,是当初刘琅和吴荷共同提出的,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那些想要买下频临破产企业的个人都将采用“特企模式”,以保障员工的利益,如果企业以后破产,那么破产后的资产拍卖所得收入将会按照员工所占股权比例的三倍优先给予员工。
所以说“特企模式”也是一项员工利益优先的模式,即便在执行中依旧存在漏洞,但起码在法律上约定了员工的利益优先权利,这可是前世所没有的。
刘琅组建的北方工业集团可不是凭空而出,这个集团公司要收购一些当地企业、轴承厂、锻造厂、锚杆厂、总机厂等等,这些厂子的机床也被一同收购。
收购后的企业将会按照制造功能重组形成一个大的集团公司,那就是北方工业集团。
这个集团的产品就是机床,先是以磨床、车床和铣床等基础机床为主,当然,所谓的基础机床也是参照刘琅从美国购买的那些机床,是国内最先进的一代。
但这也是第一步,完成这一步刘琅预计要用五年时间,也就是基本上达到国际二流水平。
第八百四十四章 第一步,买地
刘琅拥有的技术绝对是世界一流水平,而他要在五年内让阜城的工业水平达到世界二流,这听上去很简单,实际上却是非常艰难,刘琅的技术不用说,这些机床在他眼里就是各种数据,完全都是“透明”的,甚至他都可以把这些机床的图纸完完整整的绘制出来,每一块都清清楚楚,如果他在美国,拿着这些图纸就可以交付给那些厂家进行制造,用不了一个月就能完成。
但这可是在国内,技术最好的华夏工业科技也仅仅只能制造出安德鲁斯公司那种三流的设备,而且这些技术很多还处于试验室阶段,无法完全工业化,更不用说是他买回来的这些设备了。
刘琅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阜城这些工厂的设备升级换代,全部达到和安德鲁斯工厂现阶段的技术水平,也就是国际三流基础工业标准。
当然,这只是初级阶段,能够达到了工业特区五年计划的要求,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在进行提升,再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把工业集团的工业水平提高到国际二流水平,能够制造出媲美仓库里存放着的设备。
做到这些难度有多高?看看阜城那些工厂里的老旧设备就知道了,一部分是五十年代从苏联进口的,大部分则是五六十年代国家制造的,精准度就不用说了,都是“傻大憨粗”级别的,就是这样,那也是常常出现故障,满负荷使用下零部件的磨损率超过了百分之二十,基本上每隔两三周的时间很多零部件就得更换一遍。
刘琅还记得在八三年,辽北省为了解决全国资源紧缺的情况,把全省各项工业指标都提升了很多,阜城煤炭产量也从一年六百万吨提高到了一千万吨,为了能按时完成工作,矿务局的职工一天三班倒,日夜不停息的工作,结果导致大量零部件损坏,于是机械加工厂也是没有节假日的加班,生产原料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刘琅的父亲刘东来所在的轴承厂只好让刘东来去省里找肖南光帮忙才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
这还是五年前的事情,五年过去了,设备还是那些设备,没有任何变化,只有矿务局的一些井下设备开始更新换代。
可以说,刘琅收购的那些设备在他眼里就是废铁,能用的很少很少,基本上就是白手起家。
不过这些都难不倒刘琅,别人能够白手起家做大做强,他为什么就不能?他坚信一个道理,只要有技术,有人才和有钱,最终就一定能成功。
当然,刘琅自信满满,但是路还得一步一步地走,首先就是要成立北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公司要先注册,在八十年代成立私人企业是要费些时间的,就算你要成立个小卖店也得办理很多手续,更不必说刘琅成立的工业集团属于特企范畴,正常要办下来没有个一个月是不成的,但是有王振东这位“副部长”在,而且阜城现在是工业特区,针对工业企业有很多优惠的政策。
只用了三天时间,阜城第一家私人性质的工业企业营业执照就到了刘琅手中,上面一个红彤彤的印章“中国工业特区(辽北省阜城市)工商局”,下面是私人企业工商号0001号。
在办理工商执照的同时,刘琅和王振东两人找到了一块地,这里将是北方工业集团未来总部大楼所在地。
这块地距离阜城市中心五公里,在二十年后,这里是阜城市的开发区,巅峰时期有近百家企业入驻,不过现在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有一条西河流过,河道不是太宽,也就十几米,河水也不深,最深的地方不过两米,再加上阜城本身就不是一个多雨的城市,就是在**月份的雨季河水也算不上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