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明末求生记

明末求生记 第1813节

牛庄厮杀正烈。

阿济格似乎不在顾惜将士的伤亡,大批清军一批一批的冲上去,并以骑兵的护卫,将火炮阵地推前,在清军大营与夏军大营之间,垒出土丘,上置火炮,用以轰击夏军大营。

郑成功见状,知道决计不能让清军目的达成,于是派出马三宝领军,去夺这土丘。

这是阿济格反客为主之计,如果进攻夏军大营的话,清军的伤亡自然极重的,所以阿济格先在营前列阵,掩盖士卒挖土建立土丘的事实,当夏军发现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大半。

夏军只要不想被清军昼夜轰击,他们所能做得,只要立即反扑,夺下这土丘。

所以阿济格逼得夏军不得不野战。

不过夏军背靠大营,只能硬碰硬的厮杀,在这一点上,夏军也不怕清军。

清军自然不会放弃,双方围绕着这土丘反复争夺。

双方厮杀惨烈之极,先是夏军以火炮为先导,犹如泰山压顶一般,一步步无可抵挡的将清军逼退,然后在土丘附近,白刃相搏,双方几乎在方寸之间,丝毫不让。

几乎将土丘染成血色。

清军失利之后,阿济格派出骑兵插在夏军与大营之间的距离,似乎要围住占据土丘的夏军。

这十几座要当做炮台的土丘,不过是就地垒土而已,并无什么特别之处,更不要说水源什么的。

清军一边派出大量汉军在大炮的轰击之后反扑,另外要想截断夏军大营援兵。到了下午时分,夏军不得不从土丘撤出来,原因有好多,第一是伤亡太大,这种野战之中,两军伤亡比,说起来还是夏军占些优势,但是而今阿济格狠下一条心,根本不管死多少人。

攻土丘的三个营,去的时候虽然不满编,但也有八千多人,回来的时候不到一半人马了。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种补给不够了。

反复厮杀最耗体力了。一般来说,夏军士卒身上都带着三天干粮,但是水却不是一直带的。再加上反复厮杀,最耗体力,士卒都会大量喝水。从大营到土丘不过一两里,却是清军与夏军鏖战的重心所在。

即便大军能运送上一些补给。但是大量运水,却不大可能。因为清军骑兵重点攻击的就是运水车,能过去的百中无一,总是被清军用各种办法打漏。

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

就是火药不足了。

伤亡惨重,清军同样是伤亡惨重,饮水不足,夏军士卒尚且能够坚持,夜间运水也能解决一部分。但是火药不足,却是一个大问题。夏军战斗力的提升,与夏军大量使用火器是分不开的。

张轩在军中最重火器,火器的大量使用,也让军中火药消耗量大大增加。

说刘国轩没有火器就不会打仗,有些过分,但是说夏军没有火药就不会打仗,的确是事实。虽然而今牛庄大营之中,火药没有耗尽,只是水道不通,运输火药的船只,又被引爆。

剩下一些火药只能谨慎得用。

在土丘争夺战之中,夏军士卒过量的使用火药,让郑成功一计算,如果这样与清军打下去,火药估计用不了三天。

再者大军总就要撤退的,将来撤退的时候,处于突出部的土丘,估计很可能撤不回来。

只是如此一来,清军立即在土丘列阵,虽然夏军撤退之后,已经将这些土丘摧毁了,但是本来就是一些垒土而已,很容易重新建立起来。随即清军将的大炮放在上面, 火炮毫不留情打出,炮声从早上到深夜之间,都没有停留。

刚刚开始,夏军还以颜色,摧毁了清军不少火炮,让清军不得不频繁的更换炮手,乃至大炮。但是渐渐的夏军炮火发射频率又越发减少了。

原因很简单,火药数量不足。

没有火药是夏军的致命伤。

在大炮的轰击之下,郑成功不得不将军中士卒迁入还没有完工的牛庄城之中。以及大营后面,清军火炮射程之外。

只是如此一来,军中的士气更加低落。

如果不是夏军军官素质很高,恐怕下面的人营啸的可能都有了。

而在这个时候,夏军也得到一个好消息,刘国轩打通下游的河道,还夺得了不少船只。虽然都不是什么大船,虽然辽河河道水位持续下降,但是辽河毕竟是一条大河。

并不是那一条大河都如黄河一般,是地上悬河,大河的河道都是千百年自然冲刷形成的。想要以人力改道,不能说不行,但是以这个时代的能力,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到的。

多尔衮即便动用了辽东几乎所有的人力,也不过短时间让辽河水位下降了不少,但是想让辽河断流,却是不可能的。

只是这一批人的下场也不是太好。

因为多尔衮已经巩固了营口的营地,并在辽河出海口,安置不知道多少火炮。两面夹攻之下,夏军这些小船想要出海,只能冲过这一番炮雨的攻击。

这些小船都是民船,又是密密麻麻的,在大炮的轰击之下,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单薄的就好像是纸一样,夏军船只虽然前来接应,但是依然有不知道多少夏军就死在这里了。

这个消息传到牛庄大营的时候,清军已经在大炮的掩护之下,冲进牛庄大营之中,郑成功撤走了一部分人手,兵力自然有所短缺了。这个情况也被阿济格抓住了,阿济格想要将夏军一举拿下,只是却不想夏军顽强之极,即便在这种情况之下,几乎与清军以命搏命,才将清军赶了出去。

这也是夏军体制上的优势之一。

不是夏军士卒不害怕,不怕死。

一个人或许有不怕死的,但是一群人,很少全部不怕死的。

只是他们固然怕死,却怕一些比死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家小,比如家族。

因为夏军的体制,让从一个小卒,到军官,他们的家小都在朝廷的掌握之中。绝无例外。

第二十章 牛庄之战六

高级军官就不用说了,凡是封爵的军官,一般都两京赐第,当然这里两京是指武昌与南京。

具体的说,是南京为多。

高级军官战死的话,自然有子弟袭爵,朝廷会培养长大,将来有能力的话,在军中定然有一席之地,即便没有能力,也能当一个富贵闲人。而中级军官大多也都成家立业了。

只要上过讲武堂的军官,宫中都有安置。

这就是罗玉娇的工作之一,崇祯年来,大战连连,不知道有多少人流离失所。想让这些军官成亲很容易,有家小更简单,一般都在南京附近安置好。

首节 上一节 1813/19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为王/重生当首富继承人

下一篇:我的美利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