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439节
7点32分,在离地面500米的空中,核爆炸发生了。半径1500米以内的人群,受到强烈的光辐射后,身上的衣服在第一时间燃成灰烬,其五官被完全抹掉,表皮象纸片一样脱落下来。在爆炸中心2000米范围内,近8万人还没有搞清楚发生了什么就当场化成了空气。接着,冲击波席卷整个市区,高温点燃了半径5000米内的所有建筑。海水被大量蒸发,形成更加壮观的云墙,跟随着不断翻滚上升的蘑菇云。中央区南部的港岛地区也被完全摧毁,所有码头上的船只都遭到了严重损失,木制结构地船只更是在冲击波到来后燃烧起来。
这次爆炸.使神户百分之70的建筑被毁,全部的码头均无法使用,除8万人当场死亡,有4万人在一天内死亡。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又有7万人陆续死亡,受损最严重的是中央、港区、滩区、兵库区等,爆炸引发了大火,也将长田区、不滩区大量民房焚毁,甚至连邻近的芦屋市也遭到了波及。放射性尘埃落下后,严重地污染了神户及周边地区,引发的森林大火将整个兵库县的森森、草地、农田全部烧光。
轰炸结束后,军事统帅部立即着手制订新的核轰炸计划,大家又就第三个核爆的地点展开了谈论。
“依我看,就选择川崎吧,那里也算是日本工业集中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炸它一下子,日本中部的工业能力将会彻底消失。”徐世昌建议道。
冯相华点点头,道:“我也正有此意,那卜五你说说,轰炸川崎,原子弹投放在哪儿最合适?”
徐世昌看着地图说道:“川崎并非一个大的城市,虽然有很多的工业产业,但居住区域并不多。我建议,把原子弹扔在日本中心医院最合适。在这里爆炸后,杀伤范围可以同时波及东京的大田区甚至品川区和横滨的港北区,神奈川区。”
冯相华想了想,又征求了其他人的意见,全部表示赞同,他拍案而起,高声说道:“好吧,第三个目标就定在川崎!”
1904年8月5日,第三颗原子弹在川崎爆炸,其引起的大火甚至将横滨也完全烧毁,此次爆炸直接导致了14万人死亡,却没有多少受伤人员。原来居住在横滨城郊及川崎城郊的大部分市民在前期的燃烧弹轰炸中,为了躲避中国的轰炸,已经逃到乡下去了.留在市区内的都是各个产业工人及家庭作坊的工人。虽然此次核轰这并没有炸死多少人,但却始于给日本带来了强烈的恐慌,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就有超过六百万的日本人选择了集体自杀的方式,以追随天皇和日本政府官员们的在天之灵。
接下来,关绪清并不罢休,把剩下的四枚原子弹分别投放到了大阪、名古屋、京都、横滨,四枚原子弹造成了三百万日本人的死亡,在未来半年里受到核辐射死亡的日本人更是多得不计其数。
七枚原子弹投放完毕之后,关绪清再下一道旨意,命令猎日战队全面登陆,对除了核爆城市之外地区的日本人进行大规模猎杀。接到旨意后,张作霖一声令下,80万猎日战队官兵,从日本列岛不同的几个方位顺利登陆,此时,刚刚从朝鲜运来的4个师约6万人的后续部队,也到了北海道参与执行此次种族灭绝任务。为了使这些朝鲜部队运来的4个师约6万人的朝鲜部队在上船出海时,都示携带武器,全部的装备由一直伊豆诸岛海域徘徊的海上预置舰提供。
9月13日,以2个师为首的登陆部队,在已经成为一边废墟的伊东抢滩。经过三个小时的炮击和轰炸,将参与日军在此仓促构筑的工事群摧毁大半。然后士兵们乘坐数百艘登陆艇顺利登上了滩头,并迅速建立起滩头阵地。接着4个师的中国海军陆战队也登上了伊豆海岸,并集中全部的装甲战车,开始在步兵师的配合下,向纵深推进。不到一天,登陆部队就重新占领了热海和箱根。在箱根温泉附近,登陆部队遭到了重新登陆以来,最大的一次阻击。约十万日军和五十万左右的日本平民开始向登陆部队围了过来,地面部队紧急呼叫了航空兵投放燃烧弹和人员杀伤炸弹,阻挡了日本人的围攻势头。消灭掉持有武器的日本军人之后,便开始对平民进行捕杀,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攻击下,日本人死伤的速度令人咂舌,一看势头不妙,绝大部分人开始选择逃跑,猎日战队见日本人躲进了丛林,便在丛林的周围四处放火,将这些日本人*出来,有时候,甚至烧掉整座森林也在所不惜。
风云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五百九十七章 答记者问
被*出来的日本平民一落入猎日战队手中,可谓生不如死,*、剥皮、抽筋、剔骨、截去四肢等,凡是人类想到想不到地残酷行为,猎日战队都能乐此不彼地做出来。
就这样,不到十天的时间,先期登陆的7个师约11万人的猎日战队就整整屠杀了二百万日本平民,将整个神奈川县的平民和部分山梨县、静岗县的部分平民全部杀绝。这给中国军队带来了极大的好处,部队地整个后勤补给线几乎没有一个日本人的踪影,零星散落的日本平民也被分散到各地的猎日战队四处围捕。没有后顾之忧,这极大地加快了中国军队的进攻速度。
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活动一直持续到1905年2月初才告结束,在这几个月里,猎日战队共屠杀日本人两千六百三十一万,日本各主要城市都被中国军队防火焚烧,或者是遭到了轰炸机群的毁灭性打击,整个日本列岛成为了一片无人的死亡区域。
这一天,御前会议上,冯相华代表军事统帅部向皇上奏报了对日本亡国灭种的整个战况,关绪清非常满意,当即命军事统帅部拟旨对有功的官员进行了表彰。
“皇上,如今日本已经是一片死地,咱们下一步要如何处置这个地方,依臣之见,应当尽早进行移民开发、建立行省,扩大帝国的工业生产规模,日本渔业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还有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一旦被帝国占领,向东可以遏制美国,向北可以遏制苏联,向南可以遏制澳大利亚等地区,请皇上圣裁。”冯相华说道。
关绪清目光闪动,毫不犹豫的说:“不必。”
冯相华和在场的文武大臣们都是一怔,不明白皇上是什么意思。
“相华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朕不打算让日本列岛再有人居住了。”关绪清冷笑了一下继续说:“日本多处地区都遭受到原子弹的攻击,核辐射的影响可能几百年都难以消除,还有我们对日本的主要农田投放了毒气弹,那里的农作物生长也会大受影响,加之日本原本就是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那里只能养出来自私狭隘的人,所以朕不会向日本列岛移民。”
“臣驽钝,皇上的意思是废弃……”刘步蟾也疑惑的问道。
关绪清仰天打了个哈哈:“仅仅是废弃不用未免就太可惜了,朕要把日本列岛变成世界的垃圾场。”
“哦?”众人都发出了惊异的呼声。
“今后世界的工业增加会越发迅猛,工业垃圾和各种生活垃圾的排放将会成为一个很令人头疼的问题,朕可不希望朕的子民将来都在垃圾周围生活,还有各种无法利用的工业废料要是随意丢弃的话,很可能会对河流造成污染,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所有的垃圾都排放到日本,也许等到多少年之后,帝国的科技发达了,资源匮乏了,兴许还能把这些垃圾废料进行重新提取利用。另外,将来可以考虑向世界各国开放,每个国家都可以把本国的垃圾投放到日本列岛进行填埋处理,只不过他们要向帝国支付资金,日积月累下来,这笔钱也不是个小数目啊。朕看今后那个地方就直接叫日本垃圾场就可以了。”
第二天,关绪清在乾清宫亲自主持召开了面向各国媒体的记者招待会,随同出席的有外交部长伍廷芳、副部长顾维钧,亚洲司司长黄遵宪等人。
关绪清意气风发的在丹犀上说道:“今日,朕以中华帝国皇帝的身份向世界宣布,经过近一年的战争,帝国彻底摧毁了日本法西斯,这也是对世界和平作出的一项重大贡献。诸位有什么疑问尽可以提出来,朕尽量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一位带着茶色眼镜的女记者起身说道:“大皇帝陛下,我是美国《洛杉矶快报》的记者,我首先代表我的报社同仁们向贵国取得的胜利表示祝贺,同时也想要在这里向您提一个问题。”
关绪清点点头,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女记者说道:“据说在对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对手无寸铁的日本平民进行了灭绝性的屠杀,采用的手段令人发指,请问大皇帝陛下,这个消息是否是真的,如果是的话,在这种残酷的手段已经超出了单纯意义上的战争范围,贵国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
关绪清面无表情的说道:“朕现在就可以告诉你答案,是仇恨!不仅仅是中国对于日本的仇恨,还有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对于邪恶的法西斯势力的仇恨。在这场战争起初完全是由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挑起的,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日本天皇和政府的战争决策是建立在日本所有民众大力支持的基础上的,日本人狂热的想要建立一个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朕提醒你们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一旦他攻占中国的野心实现了,他就会变本加厉的建立世界共荣圈,也就是说把世界各国的版图纳入到日本的势力范围内。在对日战争中,日本人几乎做到了全民皆兵,全部都对我军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没有办法选择谁是真正的敌人。朕告诉你们,日本是全世界最卑鄙、最狭隘、最龌龊的民族,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把这个世界推向黑暗,帝国灭掉日本就是为了给世界带来安宁,从无数的历史事实表明,日本这个国家早已经没有必要列于世界民族之林了。”
又站起来一个暗红色头发的男记者,说道:“大皇帝陛下,您好,我是法国《马赛报》的记者,我想要问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国会不会把德国纳粹当成自己最大的敌人,甚至像对待日本那样对付希特勒。”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尖锐,如果关绪清马上做出肯定的回答,那么无疑就为中国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如果做出了否定的回答,那么就表明中国不敢对抗德国纳粹,对日本的灭国行为完全是出于一己的私愤,或是本国的利益。关绪清想了一下说道:“中国要怎么样对待纳粹,主要只有两个标准,那就是帝国人民的意愿和世界人民的意愿,如果德国纳粹严重触犯了帝国人民的利益的话,那帝国势必回狠狠的给予还击,让希特勒明白什么叫做痛入骨髓,如果纳粹不选择东进而是在西半球恣意妄为,大肆侵略他国,奴役他国人民的话,帝国也会考虑出兵,尽一切努力来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在此,朕要申明一点,中国不会谋求成为世界的宗主国,但是面对邪恶势力,中国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与恶魔的对抗中去。”中国皇帝的一番话引来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关绪清心里非常清楚,在这种正式的对外场合,说话就是要掺着水分才行,其实是否对付纳粹,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帝国的利益,一切违背帝国利益的势力都必须消灭,这一点是无需考虑的。至于像什么维护世界和平之类的话,无非是给世界各国打出一个糖衣炮弹而已,世界和平不和平与中国有什么关系,只要中国和平就可以了,就算是世界大乱,只要不祸及中国就可以了,和平是世界人民共同向往的,但是战争却也是世界人民共同制造的,在战争中那种只有政府有罪而人民永远无罪的观点,早已变得不切实际了。
“陛下,您好,我是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我想要提一个问题,中国在毁灭了日本列岛之后,接下来对外关系上将会做出怎样的调整,比如说在亚洲,比如说在欧洲。”
关绪清指着伍廷芳说,这个问题最好还是让帝国的外交部长来回答吧。伍廷芳清了清嗓音,先向皇上一拱手,又对记者们说道:“诚如帝国皇帝陛下所言,帝国的外交政策始终都在致力于和平两个字,亚洲的和平,欧洲的和平,甚至是世界的和平。在这里我敢断言,德国纳粹正在走上一条危险的道路,肆意践踏别国的利益,迟早会得到世界人民的一致抵制。在具体的外交政策上,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已经帮助朝鲜政府维护了国家稳定,清除了反对势力,与朝鲜政府重新建立了友好关系,在欧洲帝国与比利时等国签署了反战同盟条约,致力于帮助那些弱小国家夺回政权,清除欧洲的邪恶势力,这都是帝国皇上和政府向世界做出的积极贡献,这是诸位有目共睹的。”
关绪清心中暗笑,伍廷芳不愧是外交部部长,这种冠冕堂皇的话竟也说的滴水不漏。
“我是《苏联工人报》的记者,我想向大皇帝陛下提出一个问题,中苏两国是人所共知的反战同盟,目前苏德两国在波兰边境的几次交锋,苏联都收获了败绩,如果这样下去,世界上唯一一个红色政权在成立之初就将面对纳粹的最强有力的挑衅,未来的局势也将变得非常不明朗。那么中国在结束了中日战争之后,会不会向苏联盟友伸出援手,出兵对抗疯狂的纳粹战车,请大皇帝陛下做出答复。”
风云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五百九十八章 提拔蒋介石
关续清知道这个记者的提问表明了苏联目前急切的心情,但是在未来局势不明朗之前,不能武断的对苏联政府作出任何有效承诺,于是只好在这个问题上打起了太极。“诚如你所说,中苏两国是反战同盟,而且在政治立场上坚定的站在了一起,但是现在就做出出兵援助的决定还为时尚早,这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第一,中朝、中日战争刚刚结束,帝国在这两场战争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战前帝国向百姓发放了战争债券,出于对自己国家的支持,朕的子民踊跃购买,这才为这场战争募集了大量的资金,眼下战争结束了,帝国马上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想办法把这笔资金归还给百姓,朕相信换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这样做的,况且战争过后帝国也需要一段时间来休养生息,这个道路苏联政府也一定会理解的。第二,苏联有五百万人的常备军,各种轻重火炮、战车、坦克等武器一应俱全,在整体实力方面并不逊于德国人,朕相信苏联军队只是遭到了暂时的挫折,不久的将来必定会获得全胜。当然作为盟友,中国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前一阵子帝国就与苏联政府签订了一个补充协议,允诺向苏联军队提供物资和武器辎重,朕向大家强调一点,这些物资和军火援助完全是出于两国的友谊,完全是无偿赠予。”
一个年轻的女记者站起来说道:“大皇帝陛下,您好,我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我虽然是一个美国人,但是我和我身边的同事都是您的崇拜者,今天能在这里见到您的真容,我们都非常高兴。您为什么能拥有超凡的智慧和卓越的决策能力,作为一位伟大的皇帝,在这方面您有什么秘诀可以透露一点吗?”
关续清笑着说道:“谢谢,大家都看到了,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像外国有些媒体描绘的有赤目红发,四条胳膊……”
那个女记者以及在场的记者们都哗的一下笑了出来。
关续清又说道:“既然你这么问到了,朕可以告诉你,没有什么秘诀,朕做事都是出于对帝国人民的利益的考虑,所以帝国人民支持朕,敬仰朕,如果像前清政府那样,只为了自己的享乐,不顾百姓疾苦,那样的政权是存在不了多久的。这样的回答你满意吗?”
那个女记者笑着点点头,又说:“大皇帝陛下,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中日战争中,中国向日本主要城市投放了一种名叫原子弹的超级武器,关于这种武器,您方便在这里透露一些情况吗?”
关续清一听,记者就是记者,先来一通迷魂汤,然后话锋一转就说到了最敏感的问题上,当下依然笑着说:“这种武器确实叫做原子弹,但并不是什么超级武器,向日本投放时候的照片和相关介绍,帝国的媒体早已有所报道,朕就不必详细介绍了,朕想要说的是,这种武器不是用来对付正义国家的,但是那些反人类、反和平的国家要当心了,如果再执迷不悟下去,很可能就会继日本之后尝尝这种武器的滋味。”
到这时,主要问题基本都已经做了答复,关续清也表明了帝国外交立场,剩下的问题主要涉及一些具体的外交方向和与某些国家的双边事务等等,关续清就让伍廷芳等人接着回答记者的提问,自己则先行退离了记者招待会现场回到了养心殿。只见徐世昌正在殿外等候,徐世昌赶忙向皇上请了安说道:“皇上,前些日子您说要召见蒋介石,如今臣把他从前线调回来了。”
“哦?人呢?”
“由于蒋介石初次觐见,臣怕他不懂宫里的规矩,冲撞了皇上,因此让他在午门外侯旨。”
“宣进。”
“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