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429节

老教授点点头,不慌不忙笑道:

“当然,这方面的困难肯定会非常多,出现挫折也在所难免。但正如你所说——这是大势所趋,如果不能从本时代的人口中吸收新鲜血液,我们就无法继续发展了。所以即使再怎么艰难,也要坚持走下去……关于这方面,我倒是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先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二。”

“您请说。”

老马立刻坐下,不再开口。而大伙儿也都安静下来,继续听老教授发言——通过这几年接触,这位老人的睿智与远见卓识已经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公认。

“在我看来,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方面,逐步吸纳本地人加入我们——当然,这种吸纳不同于他们当前所承担的体力劳动,士兵,或者少数低级干部的职位,而是真正能够拥有部分决定权的位置……比如在临高这边:程县令的任期早就满了,只是先前程序不好走才拖延至今。以他跟我们的合作经历,应该说是完全可靠的,那么我们能否帮他运动一下,把他推到琼州知府的位置上去?另外象李长迁,严文昌等几位,与我们的配合一向很顺畅,对于我们的行事方式和习惯也都很熟悉了,设法安排他们去台湾或是吕宋担任县令是否可行?——他们也许不如王璞等人才高,但这几年来为我们做了很多实事,无论是出于鼓励还是宣传需要,都应该给予足够的报答。而且在我看来,所谓吸纳并不一定要求定要剪短头发,改穿西装,只要他们确实是在为我们工作,就应该算是我们的人嘛!”

“这是第一个构想:提拔我们的合作者,给他们更大权力,使其发挥出更大作用;第二构想则是充分挖掘地方上的潜力——我们在吕宋那边组织了华商自治的联合会,令其分担和取代了一部分地方官府的权力。这是很好的尝试,能不能在海南,台湾等地也同样施行呢?大家都知道根据我们与明帝国的协议,大明可以派遣地方官员前来这边上任,这些人如果愿意同我们合作当然最好,可如果碰上不讲理,或者是一心只按照明王朝那套行事的死脑筋,让地方上拥有部分政治权利就可以抑制他们。”

第四百五十五章 全体大会(六)

“您的意思是指建立地方议会?”

马千山立刻意识到了李教授话语中的隐含意图,老教授点点头,颔首道:

“可以这么说,允许本地士绅对地方上的事务有更大发言权,一方面可以将我们从繁杂的细务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同大明争夺地方上的控制权——随着明王朝派来的地方官逐渐到任,这种争夺肯定会愈演愈烈的。”

会场中稍稍沉寂了一会儿,赵立德站起来,缓缓道:

“教授,在我们没有到来之前,明王朝对于地方上的统治能力一向很烂。基本上,官府只能管到县城一级,再下面的各级村庄,乃至于一些小乡镇,都只是偶尔派些吏员下乡收税而已,平时都是依靠地方上的乡老,大户等人维持。可以说本身就是处于一种‘地方自治’的状态。我们接手以后,把那些地方吏员大都吸收入了城管队之类组织,统一加以培训和约束,一方面给他们发工资,另一方面,也同时将其权力收拢起来,如此才能让这些最基层的办事人员按我们的规矩行事,而不是照原先明王朝的旧例乱搞……”

之后的话赵立德并没有再说下去,因为没那必要了。老爷子对这一切变化当然也都心知肚明,阿德说这些只是为了提醒他一声——琼海军辖下当前政治清明的局面,正是靠了对地方上的严格管理而来,如果贸然再放权给那帮土豪劣绅,可以想象,他们一定是巴不得回到原来天高皇帝远,自家说了算的好光景去。而琼海军也很容易和先前的大明王朝一样被架空。

老教授则是哈哈笑起来——阿德是控制城管队的,对地方上的种种风吹草动可以说最是敏感,提出的疑问也正说到了点子上。

“确实,权力下放也是有讲究的,如果象从前明王朝那样只管收粮收税,其它一切不顾的做法,肯定会导致地方上的失控。但是,小赵,为了控制住那些前明官吏,让他们老老实实工作而不是为非作歹,你们所花费的精力可也不少吧?”

话题转到这方面,赵立德禁不住长长叹了一口气——那些明政府所留下的积年老吏哪个不是狡如狐滑如油?要让他们老老实实为新政府做事而不是拆台捣乱,即使以赵立德这等在看守所里锻炼出来的人才,也是费尽了心思……

好在比起先前的大明朝廷,他们短毛政府具备几项明显优势:其一就是高工资。发下去的薪水足以保障那些吏员不搞灰色收入也能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其二是作为高层管理者,阿德以及负责配合他的严文昌,李长迁等几位本身都是经验丰富,下面想要糊弄他们近乎不可能。

其三则在于作为政府上层的那些正宗短毛本身都很廉洁,于是那些下级官吏也找不到什么机会搭车揩油——要知道小吏们最佳的捞钱机会都是在于帮上司搞钱的过程中,上头先动手捞了,下面顺手割一块肉走,安全稳当,绝对不用担心上面会追查,若有了破绽反而还会帮忙遮掩……这才是最舒服的捞钱手段呢。

只可惜短毛们从不干这种事情,他们所执行的“共产主义”分配制度对于刺激劳动积极性很不利,但也同样让人没必要去贪本就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多时候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还是相当有效的,人是从众的动物,在整个大环境都很干净的情况下,那些吏员的手脚也不得不收敛起来。

当然,完全靠自律是不足以控制住人性贪欲的,阿德他们保障吏治的最主要手段,也就是第四条优势,就是依靠雷厉风行的严格规章。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这些吏员在地方上大都有千丝万缕的人情关系。但短毛在这里没啥牵挂,手中又执掌着不可违逆的武装力量,处置那些敢于以身试法者自是没什么人情好讲。

迄今为止,琼海镇在地方上的管理模式被证明是很成功的,只是在这些成绩背后却是凝聚了赵立德以及他手下大批助手的无数心血。阿德的才能比起庞雨解席等人一点都不差,但这几年却多半窝在家里,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因为被这些繁琐复杂的地方事务给绊住了手脚,才没能像另外几位那样尽展长才——而这一点显然都被李老教授看在眼中了。

“现在我们的问题,正是在于把一切事务都揽在手中,很多事情不得不自己去干,于是就很累了。开头立规矩的时候这么做是没法子,但是现在,既然已经形成惯例,下面也培养出一批熟练人手了,就可以考虑让他们自主管理,而没必要总是亲历亲为。”

“可是那些官吏动起手脚来怎么办?”

阿德立刻追问,老爷子呵呵一笑:

“所以才要给地方士绅一定的权力啊——不是管理执行,而是监督。官吏们要贪污,要搜刮,损害的首先就是地方利益。而那些有钱士绅作为地方利益的代表者,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他们,让他们自己站出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肯定要比我们天天盯着更有效。”

赵立德沉默了片刻,脸上渐渐显出了然之色——他有点理解老爷子的想法了:一方面提拔投效穿越众的本地官员,赋予他们更大的管理之权。同时又将监督的权利交给地方士绅,让他们监视和督促那些管理者……李老爷子的这前两条用人之策可以说是相辅相成,正好形成了一个互相牵制的平衡格局。理论上看起来很美……但也只是在理论上。

“官商勾结自古有之,根据吴思那本《潜规则》中所述:当管理者和监督者之间产生矛盾时,互相妥协才是比较聪明的博弈手段。教授您怎么保证那些官吏和士绅不会联起手来,共同从平民手里榨取利益?毕竟对他们来说那才是最佳选择。”

身为前警察,阿德对于各种“猫鼠一家”把戏可看得多了,他从不认为靠上司人为的指定哪一方负责管理,另一方担任监督,这两方就会天然对立起来,更大可能是互相合作,高高兴兴一起搞创收——从那些求告无门的小民身上。

但老李教授依然显得胸有成竹:

“这就是我们从中要起到的作用了——官员管理地方,是根据我们所制定的规则;而地方上监督官员,同样也要按照我们的规矩来。我们虽然在具体的地方事务管理权上放手,却有必要继续监督他们双方都必须按我们的规则行事。”

绕口令般说了一通,却见下面那帮人大部分都在眨巴眼——都听不懂。老李教授有点无奈的扶了扶眼镜,只好又继续解释道:

“不太好理解是吧?那咱们换一种更简单点的说法——从前我们要管事,对所有占领区的大小事务都要管,本地人不过给我们打下手而已,所以光靠咱们这一百三十九人忙不过来了。而今后,我们的施政方向则是尽量把具体事务都交给本地人来管理,而我们只负责管理人。用什么来管理呢——法规和条例。”

“我们把管理地方所需要的相应法规和条例制定出来,并公布出去,要求管理者们遵照执行。如果他们不愿执行或是违反了怎么办呢——自有那些利益受到损害的人来告诉我们。之后我们可以把违规的管理人员换掉,或者予以处罚……这样,今后无论我们新占多少地盘,只要能找到一批愿意按照我们所制定的法规和条例来执政的管理者。并把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士绅,名士,或者富商等人请出来担任监督者,我们就不必再多费精力去处理那里的具体细务了。一切都可以交给本地人士去处理——按照我们的规矩。而我们本身则能腾出手来,去做更加重要的工作……这么说,大家可能理解么?”

这么一通解释下来,总算让听明白的人又多了几个,阿德当然是最早听懂的那一批,不仅听懂了,还立刻举一反三:

“很有意思,教授您的这套制度可不仅仅是针对严文昌李长迁他们啊……未来即使大明王朝派遣了官员到我们这边,也只能按照我们的规则行事了,好一招釜底抽薪之策!”

旁边有明白过来的同志也纷纷夸赞,但老教授脸上却毫无骄矜之色,反而非常慎重的摇头:

“这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构想,如何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政策,还要有赖于大家的集思广益。尤其是相关的法规和条例制订,更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在其中……小苏,这件事情恐怕需要你来牵头,毕竟你是这方面的内行。”

“当然,李教授,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

穿越众里的法律专家苏芜香小姐举起拳头保证道——这么长时间以后,她的专业特长终于得到了发挥的机会,自是开心不已。

长篇大论的说完了前两条策略,老教授的精力似乎已经有点不济了,但他喝了几口提神的草药茶,依然坚持坐在主席台上侃侃而谈:

“同志们,这吸纳本地人士加入我们的最后一条策略,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但却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千言万语,归纳起来就两个字——收徒!”

第四百五十六章 全体大会(七)

琼海号上的这一百三十九个时空穿越客,其中不少人在某个专业上都拥有特殊专长的——比如老杰克与石亦生,汪大林他们的医学知识;庞雨,陈俊,付羽等人的土建工程技能;李靖诚和吴昆等人的化学本领;吴南海,张宇,李江东,张茂花和吴有福夫妇的现代农业及养殖业技巧;以及徐慧,王若彬,肖朗,秦石青等人的机械专业……等等,虽不能说是涵盖了整个现代文明,但至少也是包含了其中的大部分,若非如此,他们也不能在这个落后于原先世界将近四百年的环境内重现部分现代生活。

然而正是因为这些技能学识领先时代太多,远非本时空那些普通劳工所能掌握。于是关于技能的传承问题,就成为了颇令大家头痛的一桩心病——虽说当初在海南岛滞留下来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在这附近海面穿越了时空。很多人心里也曾存了一丝希望:也许有那么一天,附近的海面上还会同样出现一条时空通道让大家回家去……

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越来越多人开始相信这多半只是幻想,他们这辈子都回不去了。

那么他们所掌握的这些现代知识怎么办?随着他们的死亡而一起带进棺材?大多数人都不希望如此。收上一两个学生或徒弟,将自己的学识和理念传承下去,由此就被不少人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种想法一直都有,只是对于具体如何实施,团体内部却始终存在着分歧和疑虑。而最大的分歧则在于——他们的这些现代学识不是凭空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经过了几千年沉淀和积累的共同成果。尤其是来源于十九二十世纪,科学大发展,人类文明突飞猛进那个阶段的特别多。

他们可以把这些文明成果拿来使用,却绝对没本事给它们一一杜撰出来历。所以,如果他们要将其传授给这个时代的人,指望小一辈们薪火相传下去,甚至更将其发扬光大,而不仅仅是机械的模仿照搬,就必然要将其来龙去脉向学生们讲述清楚——那么,他们这群人的来历就再也隐瞒不住了。

流落到十七世纪这么些年,穿越众对于自己的来历一直采用了“来自海外”这个最为模糊的说法,有人若再企图打听更仔细一些,则拒绝回答了。他们中也曾有人建议要设计一种比较合理的说法解释自身来历:从最早的殷朝东迁移民;到秦时徐福带往海外三神山的五百童男童女后裔;乃至于五胡乱华时南迁汉族;宋代崖山余烬;一直到比较接近的大明建文皇帝后人……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设计出一套说辞。如果不是因为大明时期海外华人还没成气候,那传说中的“兰芳共和国”肯定也会是穿越众的备选来历之一。

而在计划中他们以前所生活居住的地点也是五花八门——沉没了的亚特兰蒂斯大陆,美洲,澳洲,甚至连南极洲的说法都有……反正除了已经被明朝人所熟知的欧洲大陆,世界上其它地区都曾成为“短毛”的居住地。

首节 上一节 429/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清朝当皇帝

下一篇:一揽众美在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