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使用手册 第667节
水滴一直都在海洋中,只是脑子里的扭曲让我认为我不在海洋中,斩杀脑子里的扭曲之后,剩下的自然就是融合。
想想就搞笑,水滴在恐惧海洋?这算是什么说法,又是怎样的扭曲才能让我认可这一点?让我坚定不移的恐惧着生活?
角色不会放弃,它是不知疲倦的求生机器而已。如果不打碎,永远将无法让其停止这种荒谬的运转。
而且,我还没有完成,所以继续。
第六百九十七章 第一步97
还有什么阻挡着我?还有什么没有斩杀的?
袁长文脑海里闪过一个问题,这是曾经已经被摧毁的问题,竟然恬不知耻的再次袭来。
是角色没有招了么?
袁长文微微摇头,不要轻视角色,永远都不会高估恐惧的力量。想想,从母星时代到帝国的昌盛,这么多年来,多少精神大师。其中,又有多少走到老师的位置?
现在看来,几乎帝国所有的精神大师,都在围着角色打转,所有的修行都是为了丰满角色。如果,踏入老师的行列,触摸真实的道路,需要角色作为代价,谁还会愿意呢?
角色想要赢,而触碰真实的代价的就是角色被斩杀,那么最后谁赢了?
角色赢了吗?显然没有,那个时候连角色都不存在,角色又怎么可能赢呢?
所以,角色只是想要找到真实,并非必须找到真实。就像很多人想要创业,但事实上并非必须创业,而是满足于幻想创业,以及在同事中表达各种创业理念和市场最新情况的炫耀。
想想也是好笑,不管对方有没有摆脱角色,有没有触碰真实,当他穿戴二元世界的角色时,已经处于非真实状态。也就是说,就算佛陀耶稣站在我面前,他们同样是不真实的。
因为他们拥有了一个角色,就算他们内心或者什么灵魂之类的,就在“我存在”那个位置,就在那份觉察的位置。但当他们开口讲话的时候,已经是角色在讲话,已经是不真实的。
所以,我为什么还要听从他们的教诲?没有任何人可以带领我触碰真实,因为任何人都是角色都是虚假的,又怎么可能带领我触碰真实呢?
指路牌而已。
但没人会认为,指路牌就等于真实的风景,对吧。可是,帝国的现状,无数精神大师紧紧拽住指路牌,一部部著作一份份解读,就差把指路牌编成蝴蝶结。
经典书籍有用吗?我当然要承认有用,毕竟我自己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但是,何必紧紧抓住不放手呢?何必将其认可为权威神圣无法侵犯呢?
没有什么神圣无法侵犯的,只有真实与否。
下了飞机到达目的地,就要离开飞机,紧紧抱着飞机不松手,这算什么玩意?
用了就扔,这种思想很受到抵触。毕竟,我从小被教育,吃水不忘挖井人。对待事物要充满感恩之心,但是,诚实更为重要。
比如,我没有任何感恩之心,那么为何不承认自己并不感恩呢?我喝水的时候,就是没有想到挖井人,有什么不可以承认的呢?难道为了角色的合群,为了角色的感恩属性,于是我必须假装感恩。
甚至,为了表现自己的感恩之心,当别人没有表现出感恩之心的时候,大声呵斥,用这种行为来显得自己非常感恩。
脑子有问题吧?
模仿没有任何意义,当好人或当坏人根本不会影响真实。开什么玩笑,如果“真实”会青睐于好人,而敌视坏人,这算什么真实?好人坏人仅限于角色而已,也仅仅存在于人为的扭曲之中。
跟真实有什么关系呢?
用完经典找到方向,那么就可以把经典书籍扔掉,不管是书籍还是老师,都可以扔掉。然后继续前进,找到下一个问题,接着寻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书籍或老师。当然,有可能老师很厉害,可以反复利用。
但最终,必然会摧毁老师。因为在“真实”这个地方,没有角色存在,那么也就没有什么老师或者学生。而且,摧毁老师意味着自己已经超过老师这个角色所处的位置。
当然,想要触碰真实,老师是没有办法完全带领。
只是指路牌的作用。
但,指路牌的作用就是要让人走到指路牌面前,然后看清指路牌,接着离开指路牌。这相当于摧毁了指路牌,因为除非自己倒回来,否则剩下的路根本不会用到这个指路牌。
如果老师无法将我带到他的高度,这样的老师还有什么用处?或者,为何要一直保持谦卑之心?
永远承认那个指路牌超过自己?永远否认自己已经越过指路牌?永远不承认,此刻指路牌已经没有什么作用?
抹杀千年的传统?抹杀千年的经典?抹杀千年的传承?
拜托,如果那些东西只能用来膜拜,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吗?如果自己无法超越这些东西,那学习这些还有什么用?
这些上千年的传统传承经典书籍老师教诲等等,本来就是用来摧毁的。一旦我摧毁这些东西,就意味着触碰真实。而让学生通过阅读通过传承来学习,其本身目的就是为了触碰真实。
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死死抱住那些经典,那写出来还有什么意义?难道说,佛陀留下传承,不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佛陀,不是为了让众生可以成佛,而是为了让众生膜拜自己的经典教诲?
如果我已经触碰真实,那么那些经典书籍还有什么用?还可以继续教诲我吗?
显然不可以,因为真实已经是最后的东西,没有什么可以超越真实,那么还有什么好学习的呢?真实就是一切,既然是一切,还需要虚假的文字来做什么?
这种感觉就像一本《修车指南》,为的就是让人通过阅读学习,然后学会修车。当自己已经学会修车,已经完全超越《修车指南》上的知识,我还膜拜这本书做什么?
当然,可以感恩“这本书带我入门”,可以感恩“没有这本书就没有现在的我”之类的。但不可否认,我已经摧毁了这本书。
那么,为什么不承认呢?为了表现自己尊师重道吗?这些角色的属性,还要操控我多久才肯罢休?做一个诚实的人,有这么难吗?
想想也是,这是一个充满角色的社会,诚实就意味着情商低,意味着没朋友,意味着很多时候只能独自一人。
但是,当我抛弃“人生必须要有朋友”,“有朋友才能开心幸福”,“人怎么可以没朋友呢”,“别人会鄙视我”之类的自我定义之后,没朋友这件事情就像我没有姨妈巾这种东西一样,显得无比自然。
不过,到最后,应该会充满感恩之心。因为,正是由于虚假,才让袁长文这个角色得以显现,从而让我可以觉察到这一切。
当然,可以怀着感恩之心,然后表现的粗鲁无礼。因为不管是感恩之心还是粗鲁无礼,都是角色的行为,都不会影响“我存在”的超然觉察地位。
也许,角色被摧毁之后,自己也不会有心思再去扮演什么角色。一个时时刻刻都很仁慈的角色,这需要花费精力去维持。触碰真实之后,谁还会去维持一个虚假的角色呢?
第六百九十八章 第一步98
触碰真实,意味着斩杀角色,绝对不会保持长久的感恩之心,或者谦逊仁慈和蔼的形象。这些东西,不过是角色自己的想象而已。
角色处于二元对立的世界中,当然会有好坏之分,那么将一个完美的“好”的形象堆积到佛陀耶稣之类的圣人身上,是一件非常正常的想象。正常到,几乎没人会否认这一点。
但是,跟真实毫无关系。
斩杀角色触碰真实,感恩的并非什么人和事,并非什么所有的苦难最后都会微笑的讲出来之类的。而是感恩“道”,创造出这么一个游乐场以供自己玩耍。
同样,角色的行为根本不会影响真实。而且,上善若水。那么,圣人所穿戴的角色,同样可以顺着地形而发洪水,同样可以做恶事以造成生灵涂炭。
讨论角色的行为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角色不真实”,好,整句话结束。没有什么如果、但是、也许之类的屁话,角色不真实,那么斩杀角色丢地角色,角色的各种行为都不在我关心讨论的范围之内。
矛盾在于,我这辈子都将正面的形象等同于真实。仿佛,只要我做到尽善尽美,那么总有一天我就能触碰真实。
狗屎!
这只是角色的恐惧而已,如果别人伤害我怎么办?所以,最好大家都是有道德的人,大家都是好人,这样就不会有人伤害我了。
不是恐惧,是什么?
自然而然,我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人伤害我,我应该怎么办?
管你怎么办!
角色不真实,所以角色的行为根本无所谓。当我认同自己是角色的时候,当然不允许自己受伤,当然不允许自己的拥有之物被破坏。
但是,当我明确知道自己跟袁长文这个角色毫无关系的时候,我会怎么做?
答案是,怎么做都可以。可以逆流,做出一些角色喜欢的行为。可以顺流,也许是角色不喜欢也许是角色喜欢,谁知道呢?
这种不确定的答案,角色非常讨厌,必须找到一个合理而且确定的答案。但是,我做不到,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到。如果我认可某种确定的行为模式,那么就是在丰满角色而已,与真实毫无关系。
那么,所谓的顺着生活的流动而行为,这算是一种行为模式吗?当然算,为什么不算,同样是在丰满角色。
因为,角色本身就不真实,所以不管我如何关心角色,都是在不真实的淤泥里周转。
根本没有前进。
很正常的现象,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将自己认同为袁长文这个角色。怎么可以瞬间就摆脱角色?瞬间就不理睬角色的一切?
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努力。
任何宣称瞬间摆脱角色的,都是扯淡。如果真的可以做到,那么世界上有多少人摆脱了角色?就算一年一个,就算十年一个,那么也应该至少可以拍成宣传片。
但事实上,整个帝国,我还没见过这种宣传片。
上善若水,这只是一种比喻。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上善”,只是在对比一种“伪善”。人为扭曲的善良,就是“伪善”,因为那根本就是一大群人为了生活为了社会稳定,而扭曲出来的善良。
将某些事物某些行为,判定为善良,于是大家默认都不讨论这些东西,直接承认直接使用就好。但是,有了人类,有了人为的扭曲,才会出现这些狗屁的善良。
可以说什么善良带领人类文明前进,善良是人类的文明的根基,正是由于善良我们人类才脱离了蒙昧……随便怎么粉饰,都无法改变善良只是人为扭曲出来的东西。
像水一样,只是顺着地形流动,可以滋养万物,同时也可以摧毁万物。这才叫上善,这才是“真善”。但是,如果对于一切都没有分别心,那么还谈什么善良呢?
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真实的善良。所谓的善良仅仅存在于角色之中,仅仅是人为扭曲的概念而已。像水一样,不去分辨,就是上善。那么,不去分辨,自然也不会去思考善良与邪恶,这些词汇自然就消失了。
没有脑子里的扭曲介入,一切都将回归自然。自然,并不代表正常,因为正常是社会大多数人定义的,跟大多数人一样才叫正常。但是自然二字,很明显没有经过人为的扭曲。
所以,可以一道闪电下来烧毁大面积森林,可以突然气候改变灭绝上万种生物,可以肆意猎杀,可以抚育后代,可以吃掉同伴,可以齐心协力,可以形影孤单。
那么,触碰真实斩杀角色之后,我也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坏事。并不通过道德来选择行为,也不通过脑子里的扭曲来权衡未来。我这么做,是因为我只能这么做。
不对。
又在想象斩杀之后的事情,真是的,这些东西有什么好想的?难道我要说服别人相信我吗?还是说,自己准备出书必须逻辑缜密,解答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
狗屎!
这种想象很不错,可以让我转移注意力,然后放弃斩杀放弃前进。就在那里研究指路牌,然后根据自己的推测来宣扬之后的道路。
想知道后面发生什么,自己上路自己过去就好了。
这种感觉就像一直不愿意丢弃指路牌,一直不愿意前进,对着脚下的泥土拥有深深的眷念。于是,根本没有前进。
更远。
这个词汇真是拥有强大的力量啊,我还没有完成,所以继续前进。
为什么我要去猜测距离山巅还有多远?为什么我要去对比别人的地图?
难道说,距离山巅还有二十年,于是我就不走了?既然决定一直走下去,那么何必去知道具体的时间呢?何必去拥有那份所谓的掌控感呢?
谁在想要掌控?
角色。
事实上,角色一直想要掌控,似乎必须掌控。如果我不掌控,任由事件自己发展,那么角色去哪里了?没有角色的扭曲,没有角色的自我定义,那么角色存在与否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
就像,等待朋友过来聚会。不管他是一个小时后来,还是两个小时后来,我们都会在这里等待。既然这样,干嘛还要打电话询问他的行程,仿佛必须要掌握对方到达的时间一样。
比喻不合理?无所谓,反正我已经了解其中的精髓,至少我非常明白自己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