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野生动物园 第119节
虽然每个展箱的空间很小,但是设计起来的复杂程度一点不低,又是一个麻烦的课题。
所以他还专门寻着去找了一些饲养爬行动物的大佬,和他们去咨询平时饲养照顾的细节,还有展箱的布置造景。
咨询的时候还向大佬们发出了招聘的邀请!
一名叫“绿野”的网友有着很丰富的野外经验,去过全世界很多地方观察蜥蜴和蛇类,不过最近在罗宾汉上买了一支股票被噶韭菜了,口袋空空穷得没钱。
刚好方野递出橄榄枝,在动物园里照顾世界各个地方的爬行动物似乎也不错,于是顺其自然就答应了下来,再过个几天就会过来。
还有一名叫“冬青”的网友有着丰富的饲养经验,虽然有所意动,但他说现在还在国外留学,要过两年才能毕业,所以只能很遗憾地拒绝了,不过表示有各种问题都可以交流讨论!
说回展箱的设计,既要符合动物的生境,因为空间有限,植物的选择上也有许多限制,所以要专门用一些造景植物,比如空气凤梨和积水凤梨。
空气凤梨生长起来无需泥土,可以直接在空气中生长,而且是逆生长植物,通过叶片吸收水分,把养分供给根部,根部只有少量的气根起一个附着固定作用。
积水凤梨也是攀附生长的植物,在原产地一般依附在高大的岩石和树木上,为了适应附生时根部吸水的困难,于是表面光滑的叶片呈螺旋状排列,形成一条条引水道,把落在叶片上的水滴聚集在植物的中央储存起来。
积聚的水分让积水凤梨非常适合蛙类的栖息产卵,那么在箭毒蛙的展箱里布置积水凤梨就是很好的选择。
而且在展箱里植物也会不断生长,有些植物生长速度很快就不合适,可能过上一段时间展箱的植物会变得过于茂盛。
这样一来是一开始布置的环境比较美观,各种植物参差错落有层次感,茂盛以后混成了一团,美观度降低了,再一个过于茂密的植物遮蔽效果太强,也让游客无法正常观赏到里面生活的动物。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动物是比较活跃的!在展箱里经常爬来爬去,钻来钻去,这样一些植物可能会被压趴下,对这些动物就要考虑选择抗倒伏性比较好千年木之类的造景植物。
正常来说,一个布置合理的展箱,植物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合理生长,逐步生长的过程中展箱的环境会越变越有自然气息和美观,动物在里面也不会对植物造成破坏,只要定时喂食和清理就可以了。
方野此时在设计的是绿树蟒的展箱!
首先考虑大小。
爬行馆里的展箱基本都是离地一米,因为展箱小嘛,离得这么近的话放地上,游客观看起来就太蠢了,动物如果在地上爬还要蹲下看不成。
这个高度基本距离20cm远,正常的平视或者微微的弯腰附身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展箱下面的空间也不是单纯的抬高位置用,外面会放上科普介绍的牌子,里面会装上一些通风排水的设备,定时进行抽风循环,防止展箱内的角落里滋生霉菌。
展箱里还会设置喷淋和光照温控系统,绿树蟒生活的理想环境是75%-85%的湿度,能容忍26-33度的温度,舒适的温度是27-31度。
因此也会按照自然环境,白天温度调整到31-32度,晚上温度调整到27-28度,通过温控从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营造出阶梯的温度差,这样对于蛇蛇的健康也是有利的。
至于开灯时间和园区营业时间一致就行,光照对绿树蟒没什么影响,但是影响展箱内植物的生长,游客也需要光照来更好的观赏。
展箱按动物的体型大小和生活习性分为不同的规格,绿树蟒用70厘米宽乘1.5米长乘1米高就行。
虽然绿树蟒平时吃饱喝足了就喜欢缠在树干上团成一团一动不动,空间按理来说可以小一点,长度50cm也够用,但是那样的话栖架摆放就比较有限制了。
更大的空间可以把栖架斜着放,整个拱桥什么的,这样的环境更加有造型感,边上的岩石也可以丰富一些增加层次感。
沉木是展箱的骨架,因此接着要挑选沉木,才能根据沉木的外观来进行下一步的布置。
虽然没法直接通过系统进行爬行馆展箱的设计,不过提供点植物和造景的素材还是没问题的!
方野在建设界面不断扔出一根根沉木,每次的沉木外观都是随机生成的,观察寻找哪根形状比较符合心意,最后要用的绿叶币买下来就可以了。
最后看到一根模样不错,主干约有成人手臂粗细,一条条裂纹形态自然,中间有小幅度的弯曲,最主要的是还有几根歪歪扭扭的辅干。
这根沉木可以截下来斜着摆放,左边放在底部,右边靠在展箱后侧边缘的凹凸不平的墙壁上,一侧低一侧高,中间不必要的辅干去掉,几根三指粗细的辅干作为绿树蟒平时的休憩地点。
把沉木斜着摆放后,辅干就变成了横着,微微斜下延伸,这样绿树蟒栖息的位置就会位于展箱的黄金分割点处,观赏起来效果更佳,喷淋过后说不定还可以看到翠绿色的绿树蟒身上晶莹的水珠。
绿树蟒一般都在高处栖息,不会下来喝水,大多数时间靠舔身上的水珠补充水分,在野外是靠自然的露水,在展箱里就只能靠喷淋了。
几根截掉的弯曲辅干也可以固定在边缘,左右上下交错,更有密林的感觉。
因为绿树蟒多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灌木丛中,缸底的植物采用叶子椭圆形的网纹草、大灰藓还有一些蕨类,岩石和沉木上布置一些苔藓,之前咨询的时候有大佬告诉他绿树蟒更喜欢纯木头的触感,因此留给绿树蟒栖息的辅干就不布置苔藓了。
因为绿树蟒并不是活跃的类型,边缘不常去的地方可以放一些空气凤梨,背景板的植物采用藤蔓样的薜荔。薜荔也是很常见的造景植物,叶子小不容易遮挡视线,而且攀爬能力强。
丰富的绿色植被一看就是雨林环境,共同营造热带雨林的湿润感,顶端可以再设置一些垂下的木须,让人联想到倒垂的藤蔓或者是大树茂盛的根,更体现雨林氛围。
“诶呀~爬行动物真是麻烦啊~”
方野伸个懒腰,还有好多展箱都需要去设计嘞,等明天晨会的时候再和文职员工讨论讨论。
第186章 大鲵的清澈溪涧
第二天一早吃完饭,方野就和文职人员开会讨论起来其它各个展箱的设计,这么多展箱他一个人确实有点忙不过来,要查找的资料实在是太多了。
文职人员前面一段时间搜集了不少资料,这时候都派上了用场,包括各种动物原本的生境,适宜的温度和食物,提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见。
除了一般的展箱,两栖爬行馆里面还有一些空间更大的展区!
目前预备的两个一个是给竹叶青,另一个是给中国大鲵。
同属于中国名气很大,比较有特色的两栖爬行动物,给它们的展区当然要有排面一些。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虽然叫鱼,但其实并不是鱼,而是现存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最大的体长可达两米,是中国的国宝之一。
发现的最早的化石距今有1.65亿年,可以说是动物界的活化石!同样被称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历史也不过才800万年。
比起一般的青蛙蟾蜍,大鲵对于生存环境要挑剔很多,在自然界里凡是有大鲵出没的栖息地,都是植被覆盖率高达80%-90%的茂密山林,周围一定要水源充足有山涧小溪,大鲵需要靠湿润的皮肤来辅助呼吸,而茂密的丛林既可以遮挡阳光,又营造了湿度较大的空气环境,避免它因为皮肤干燥而窒息。
成年大鲵就算有爬上陆地的能力,也只敢在紧挨溪水的陆地活动,因此山溪和流水是大鲵这种两栖动物生存的必备条件!
除此以外9-20度的水温是大鲵最舒适惬意的,当水温低于4度或者高于26度时,大鲵的摄食量就会减少,行动趋于迟钝,生长缓慢。
大鲵对于栖息地的地质地貌也很有讲究,它喜欢栖息在石灰岩地区,在河水长期的侵蚀下,这些地区会产生许多有回流水的自然溶洞、暗河和洞穴,成年的大鲵一般是独居的,一但认准一个洞穴就不会轻易搬家。
这些洞穴不但成为大鲵最好的避难所,在这里避光休息、躲避天敌,还是它们孵化后代的后花园,正是因为有这种特定的隐蔽繁殖场所,大鲵才得以代代相传延续了上亿年。
而且大鲵对于水质也有很高的要求,说是有洁癖也不为过,适宜生活的水质必须清澈洁净富含矿物质,水溶氧量不能低于5毫克每升,幼体发育成长阶段,水氧含量甚至要高于5.5毫克每升,已经接近人类的健康饮用水标准。
茂密的森林、湿润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隐蔽的洞穴、流动的河水、洁净的水质、丰富的食物,这一系列的条件对于大鲵来说基本是缺一不可。
正因为对生存环境要求的苛刻,大鲵也被视为环境指示生物,被称为“煤炭里的金丝雀”,在野外能看到大鲵的话,说明这里的环境是相当不错的,基本上可以称为世外桃源了。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增多,环境污染,现在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经处于极度濒危,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随着中国大鲵人工养殖技术的突破,大鲵甚至被搬上了餐桌,许多保护区也从大鲵的养殖场购入幼鲵进行放生。
看似大鲵的保护形势一片大好,其实最近几年一项关于大鲵的研究显示,中国大鲵种群至少包含了5个不同的演化支系,也就是5个不同的亚种,无序的引种养殖和放归已经极大的破坏了大鲵的基因多样性,野生大鲵可能正在无声无息地灭绝中。
基因污染危害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是家牦牛和野牦牛的杂交,杂交带来的基因污染会让野牦牛的体型变小,失去一些对高原耐寒、含氧量低的适应特征,能选择的生存范围变小,会因此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因此展出大鲵不光是展示这种远古的活化石,更是有很高的保护教育意义,看到大鲵面临的危机是很令人警醒的。
首先作为环境指示器,大鲵对于能导致物种灭绝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高度敏感,如果它们先一步走了,那么其它的物种也将逐渐步入后尘。
再一个可以引入关于基因污染的展牌,告诉游客基因污染的危害,不能随意乱放生!一定要有科学指导的进行放生,否则不是为善,而是在进行作恶。
前面浣熊展区的科普展牌介绍过放生造成的物种入侵,两相结合效果更好。
给大鲵设计展区环境,自然要模仿野外的山涧溪流,瀑布水潭。
大鲵的展区是狭长的一面,宽度为2.5米,长12米,里面先布置上一条弯折的小溪,溪水最浅处为20-30厘米,最深处的水潭有一米深。
溪水底部铺上一层小鹅卵石,上面再铺上一些大鹅卵石,一看就是溪水经年冲刷,把石头的棱角都抹去了,一个个圆润光滑。
装上水循环系统保持水体的净化,冷水系统模拟自然的水温,全年水温变化范围控制在6-24度左右,年均水温14度左右,按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制造昼夜温差,更加适宜大鲵生长繁育,喷淋、造雾、照明系统模拟自然的降雨、晨雾等等天气。
溪水是游客的这面,这样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到水平面以下的水体剖面,大鲵在无比清澈透明的水里活动,水里还会放上一些伴生的冷水鱼如光唇鱼,身体细长同样生活在溪流中。
展区对面是黑色湿漉漉的溪岸,有山石耸立,一处滴水的岩壁下方,有一个凹进去漆黑的洞穴,仿佛神秘的溶洞一般,这里可以作为大鲵的居所。
选取湖南海拔700-1200m左右生长缓慢,耐阴性强的石菖蒲、蕨类、棕竹和苔藓作为植物,在岩壁上零零散散种上一些,再放置几块沉木搭在溪岸。
涓涓水流顺着岩壁不断往下滴落,时缓时急,有些直接低落到水中,有些打在蕨类翠绿的叶子上,棕竹在水中投下斑驳的影子,大鲵和青鳉在无比清澈的水中游动嬉戏,这样的环境里大鲵一定会生活得无比惬意。
搭配上对大鲵习性、叫声、生存现状等科普展牌,游客也会更加了解大鲵,进一步地认识到保护大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187章 饲养毒蛇的经历
早上开会讨论两爬馆的展箱设计还有配套的科普展牌,方野和文职人员叽里呱啦一边讨论一边画图,说得口干舌燥。
等中午吃完饭,下午又有从三角动物园请来的两名经验丰富的老爬行饲养员来这里对他们的员工进行特别培训,方野去接待了一下!
很多爬行动物都对饲养员的安全会构成威胁,像鳄鱼、巨蜥、大型蛇类和毒蛇。
鳄鱼和大型蜥蜴不仅会咬伤饲养员,还会用强有力的尾巴扫击,让饲养员失去平衡跌到,大型蜥蜴的爪子还很锋利,会造成很深的抓伤,蟒蛇和蚺有着巨大的缠绕力量,成年个体可以绞杀大型的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即使逃过绞杀,锐利的牙齿也会造成严重的创伤。
其中最危险的无疑是毒蛇,比如喷毒眼镜蛇,喷射的毒液能准确击中2-3米范围内的细小目标,如果喷到饲养员的眼睛里,不及时进行处理就会导致失明,所以对眼镜蛇进行操作的时候必须要佩戴护目镜。
动物园里第一波引进的蛇类大部分都是无毒蛇,有毒的蛇只有树蝰和竹叶青,树蝰目前还没有运过来,对这些毒蛇的保定和操作都要再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行。
这种事情虽然之前和养爬的大佬交流过,咨询了一下饲养这些比较危险的爬行动物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去找了一些资料,不过动物园饲养毕竟和个人饲养有所不同!
比如抗毒血清的准备,血清保存起来就很麻烦,要长期保存的必须储存在负20度到负70度的低温冰箱里,解冻需要放入4度的冰箱溶解一天,再放入室温全部溶解,而4度冰箱只能储存一个月。
因此个人包括一些小的养殖场养毒蛇都是不会准备抗毒血清的,但是动物园饲养毒蛇的话,就必须长期储备血清,定期进行更新。
还要对毒蛇咬伤进行演练预案,模拟饲养员被咬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明确每个人的分工,了解应急处理伤势的方法和血清的使用方法,以备不测。
办公楼的会客室里,方野热情地和对面握了握手:“诶,吴师傅好,江师傅好!蓝鲤,帮两位师傅倒杯茶!”
蓝鲤欢快答应道:“诶,好的!”
接着就冲泡茶叶去了。
饲养员吴师傅和江师傅眼神都有些惊奇的样子,因为没想到临海动物园的园长竟然是一个看上去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三角动物园的园长有五十多岁。
也去一些别的动物园交流过,见到的园长少说也有四十岁,还真没见过这么年轻的。
不过并不会因此就小看方野!
进入园区,第一眼的感觉就是这里的环境比他们那儿漂亮多了,路边孔雀草坪上的展牌也做的很专业,不是那种大家都用的老一套,从这些简单细节里就可以看出来水平的差距。
一片漂亮的竹林虽然没进去,但是听带路的饲养员介绍说里面是养小熊猫的,广场上还能看到一个隆起的巨型球体建筑轮廓,据说是正在建设的热带雨林鸟馆,不由暗自咋舌!
这家伙也太气派了,一个展馆少说也得几千万吧?
不敢托大,站起来弯下身子和方野依次握手:“方园长你好,不用这么客气!”
方野诚恳道:“没有没有,应该的,两位师傅一看就是高手,之前我也从你们园长那听说了,都是照顾了这些危险的爬行动物二十多年,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还希望你们能不吝赐教,多指导训练一下我们的员工,传授一点经验。”
花花轿子人抬人,看到方野对自己这么尊重,两位师傅的脸上也泛起一些笑容,吴师傅吹捧道:“方园长才是真的年轻有为,把这么大的动物园管理的井井有条。”
“诶,谢谢谢谢。”江师傅接过蓝鲤端过来的茶水,咧开一嘴不整齐的牙齿努力表现善意,接着点头附和道,“是啊是啊,这里的环境真是太好了,在这里工作的话绝对是一件很舒心的事,要是早个二十年我肯定挤破头都想来这里。”
这话倒也不完全是吹捧,确实有些羡慕能在这里工作的员工!
方野眼睛一亮:“江师傅,不用早二十年,现在我们也在招聘啊,您有兴趣换个地方吗?”
吴师傅哈哈笑了起来,江师傅也赶忙连连摆手:“算了算了,上了年纪折腾不动了。”
在三角动物园工作半辈子了,房子和家人都在那边,也是比较有资历的老人,怎么可能再换一个新的城市折腾。
蓝鲤给两位师傅倒完茶后,给方野和自己也倒了一杯,乖巧地坐在方野身边,捧起水杯吹了口气,稍微抿了一口,听着他们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