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35节
改良盐碱地、戈壁和沙漠,就有了动力;
苜蓿产业集群也有了支撑;
天禾自建制种基地也可以开始展开……
可以说,嘉禾的每一环都离不开利润极低的农机行业。
想到这,郭阳又看了看关程,作为丰凯研发中心的负责人,其应该是最拼的。
毕竟涉及的农机种类太多。
“辛苦了,两位。”
余洪海笑道:“哈哈哈…钱到位了什么都好说。”
关程也抿嘴笑了笑。
郭阳说:“今年有在职分红计划,待遇上肯定不会亏了你们的。”
年后,不少人都有过暗示,郭阳也清楚分红是要留住人才的关键一步。
余洪海有丰富的海内外农机经销经验,也有很强的人脉关系,各种农机补贴目录都是他跑下来的。
虽然技术方面还欠缺,但丰凯现在还离不了他。
没等多久
丰凯西北第一条生产线就正常运转了起来。
现场观察后,郭阳发现智能化程度上和后世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有些设备组装和运输还完全依赖人力,费时又费力。
未来这些应该都是用自动搬运机器人。
下料、焊接、涂装、内装……
大概需要10分钟,才能有一台拖拉机从生产线开出来,一天工作时间也就50台左右。
缺少数字化和智能化设备的加持,速度还是慢了些。
一边观察,郭阳也在想,该如何入局呢?
“对了,植保无人机研发进度怎么样了?”
郭阳看向关程,大疆无人机应该也快成立了吧,只是植保无人机应该是在2010年以后才面世的。
余洪海也被吸引了注意了,“去年金陵农机制造所,好像也立项了植保无人机项目。”
郭阳挑了挑眉,植保无人机他就知道大疆和极飞。
但大疆才是市场的王者。
“有专门的研发小组,主要是还没解决适用于我国农业生产的无人机平台。另外,施药理论研究也相对匮乏。”
顿了顿,似乎是在思考,过了会儿,关程才继续说道:“微机电制造工艺的研究成功,大幅降低了传感器的价格和体积,今年确实是发展无人机最好的窗口。”
但植保无人机的需求太少,并不能支撑技术的迭代进步,最好还是从民用无人机入手。”
郭阳突然也意识到一个问题。
可能是最近小说看多了,对未来科技多了份认知,尤其是互联网和核心算法。
丰凯的无人机技术底蕴,来自于他从汉诺威解析的雅马哈无人机。
看似技术很先进。
但核心算法上就落后了,未来的大疆一比,那就傻眼了,差距不是一丁点的大。
好在还有机会。
大疆应该才成立吧!
郭阳说:“改!先从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入手。”
“同时也联系微光公司,时刻关注羊城和港岛无人机的发展情况,每半个月发份报告回总部。”
数字化、智能化,以及核心算法,郭阳顿时就联想了起来。
大疆的崛起也离不开背后羊城的硬件支撑。
思路一下子清晰了。
该出手投资了。
(本章完)
第223章 一枝独秀
农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说法。
但国内的农机厂商却长期处于微利的状态,为了支持农机行业的发展,国家于2004年推出了农机补贴政策。
一是补贴农民,让农民有钱买农机;其次也是在补助农机企业,让农机有提价的空间。
然而,提价的速度赶不上钢价上涨的幅度。
丰凯农机的热销,每个月出货一千七八百台拖拉机,加上配套机具和柴油机,月销售额在1.8亿元左右。
实际利润率,相比去年的27%,今年反而还下降到了20%,也就是每个月纯利3600万。
利润率连天禾和苜禾的三分之一都没有,却已经是业内最赚钱的企业了。
其它的,如华夏一拖和东方红都进行了些微的提价,利润率也只在10%-15%。
小品牌能维持在5%-10%就算好的了,钢价稍微一波动,就咔咔的难受。
这时候,不得不再提一下鲁省的农机协会,其牵头农机企业和泰钢集团统一采购等一系列措施。
反而让潍坊的农机产业链,借着农机补贴的势头,有突出重围的架势。
回过神来。
郭阳将这几天遇到的问题都捋了捋。
丰凯现有1.5万工人,但产能要想最大化,员工数量得在两万人以上。
除了流水线工人外,还有一小半是用在协助搬运、组装等工序上,费时又费力。
天禾的种子生产线,以及物流配送体系也是如此。
缺乏数字化和智能化设备的支撑。
惠农网,以及同样需要核心算法支撑的无人机就成了最好的切入口。
未来大疆的植保无人机,比如T20,T30以及T50植,其先进程度,是现在的人想象不到的。
作业场景多样,
从最开始的单一喷洒农药,又延伸至作物追肥、水稻和油菜直播、草原复绿、鱼虾养殖饲料投喂等领域。
果园、茶园、田地里到处都充斥着大疆无人机。
其发展路径,郭阳也了解一些,从航拍市场起家嘛。
有了想法,郭阳也不磨蹭。
回办公室后,组织了一次小会议,确立了无人机领域的投资方向。
丰凯的自研也同步进行,积累核心算法研发的经验,以及储备人才。
一个会议后又是另一个会议。
从节后,就投入到种子生产加工上的严群也被叫了过来。
在另一侧,则是关程和一個留着长刘海的年轻人。
郭阳一眼就认出来了,丰凯研发中心测试组的赵让。
去年在玉门的丰收示范会上见过,其驾驶的谷王玉米联合收获机也是这次的讨论对象。
等所有人都就位了,郭阳说道,“天禾想要自建玉米制种基地,必须得补齐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的短板。”
严群看着略显年轻的赵让,略微迟疑了下。
“去年的谷神玉米联合收获机,我也看了,确实很不错,效率很快,但种子的破损率还达不到要求。”
“抽雄与收获两个生产环节,是制约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
关程说道:“收获机还好,可以在谷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抽雄机械就要麻烦些。”
“由于制种企业培育的种子繁多,还存在栽培规格不统一等等问题……”
讨论了一会儿,抽雄机暂时还找不到研发的方向。
也只能暂时搁置,先用人工代替,往好的地方想,也是在给地方提供就业机会,社会影响力也就越大。
“西北工厂也要成立研发部,长期负责玉米全程化生产机械的研发更新,关程你回头派个人过来。”
关程指了指身旁的年轻人,“我准备让赵让过来。”
郭阳和严群尽皆讶然的看着赵让,长长的斜刘海,纤廋的身体,戴着黑框眼镜,总有那么点不太靠谱的感觉。
关程也仿佛懂老板的意思,“赵让是西农大农业机械化极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在智能农机装备创新上有很独特的想法。”
赵让也自信的展现着自己,刚看着郭阳的时候他也愣了愣神。
随后才反应过来去年见过,可惜当时没有认出来。
赵让说道:“我也有了一些思路,玉米的机械化发展必须要与种植模式、田间管理、栽培技术相结合。”
“研发出能适应不同地块、不同栽培模式及不同生长情况的机械。”
“后续还需要严总协助下。”
严群说道:“应该的。”
郭阳也没什么好说的,农机技术上他就是二把刀,肯定是听专业人士的。
…
连着几天,郭阳都是在各种会议中度过。
也趁核心团队还没奔赴各地出差,各自沟通了一番今年的工作任务。
除了农业上的生产外,微光的投资也在开始调整。
上一篇:获得魅魔体质的我,太受欢迎了
下一篇:美食:摆摊的我怎么成厨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