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想做演员 第310节
“…理解不一样…”楼建打了个哈哈,扭头跟孟梓义说了:“良哥说的挺对,你说台词的时候注意一点表情,不要给人一种咬牙切齿的感觉…”
“讲一句台词抿一下嘴,跟小学生背书一样。”
“…嗯,我会注意的。”
沈良补充一句:“演戏不是干活,不用那么用力的,那个钠扎就是典型,一旦说台词,五官加起来都让人感觉没有嘴巴“努力”,仿佛是用嘴在演戏。”
制片人无语:“良哥,咱就不要点评别人了!”
“哦…他们最近在帮我选角,感觉都合适,但仔细一看,都不行…”
“新作品吗?”
“…这個再说。”沈良不是很想讨论这个:“继续拍吧!”
又来了一遍,孟梓义的表现好了很多…
她确实不算差…
……
其实…很多流量演戏都有一些小动作,或者说习惯性动作…
江苏盈每次演戏,说台词的时候嘴巴的动作幅度会非常大,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没有表情,全是嘴巴在演戏!
钠扎也一样…
包括胡哥也一个吊样…
这是口腔打不开的原因!
为什么打不开?
可能…上戏的台词课没教过这些?
当然,更大可能是打开口腔会影响美貌…
偶像也是,说台词的时候习惯性抿嘴…
因为她是在背台词,并不是聊天!
演员说台词,需要一些技巧。
帕齐·罗登伯格,著名表演导师,娜塔莉波特曼,休·杰克曼皆是其学生,他推崇的第二圈能量。
——《“第二圈能量”与演员台词训练》,摘自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
第一圈能量就是比较内向的,把能量朝向自己集中,不愿意与别人建立沟通和交流,只会吸走别人的能量而不愿意给予别人任何反馈,偶像演戏就是这样…
第三圈则是另一个极端,把自己的能量尽量朝外散发,根本不管对方的感受,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能量,而不接受对方的能量。
典型的例子就是‘苏韵锦你这里欠我的用什么还’
就是纯咆哮,压根不会想到对方会怎么回馈…
第二圈能量,会把能量的“给”和“得”都集中在某个特定的目标和对象,既把能量专注地投射到对象身上,又从对方身上获得回馈…
需要注意的是,演员在塑造人物,表达台词的时候,首要的任务不是渲染情绪,而是要表达“角色”的态度。
情节动人与否,这不是演员需要考虑的!
沈良知道自己的短板,最近一段时间在恶补理论,甚至连瓜都懒得吃…
娱乐圈也没什么瓜,最近舆论都在关注香江…
倒是电影市场挺热闹的,《魔童降世》霸占票房榜榜首,然后新上映的《鼠胆英雄》,岳云朋首映的时候说什么‘“现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很火爆,我们怎么生存下去也不知道。总体来说,这是至今我演得最好、最用心的一次,我自己很喜欢,也希望它有一个好的收成。’
真服了有些评论,年年都说这次德云社的片子真好看,比想象中好,年年都众星云集,一年比一年烂。
郭老师总说在外行看相声好挣钱,都过来说相声。
我看电影更好挣钱,要不顶着每年挨骂也都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呢。
踏马的,《魔童降世》火爆,影响《烈火英雄》票房过十亿了嘛?
自己不行就说自己不行,抱怨大环境?
沈良连吐槽都没有吐槽,不想给它增加任何话题!
下了飞机,汇合郭凡、龚格尔,一起去了《上海堡垒》的点映场。
车里,沈良展示了自己的道具:“最新款的蓝牙耳机…看烂片必备!”
龚格尔无语:“…不会那么差吧。”
“大哥,海报上的刘海你看到了没?军人就不可能有刘海…”
“可能内容很不错呢…”
沈良懒得辩解:“…我给你俩也备上了,要不要?”
郭凡犹豫了一下:“给我一份吧…”
龚格尔也接过耳机:“有备无患,有备无患…”
“伱俩到时候就感谢我吧!”
预言了一番,三人开始讨论起了《流浪地球2》…
第371章 你让我说我就说?(13)
《流浪地球2》分为上下两部,这是已定的事实。
一部刻画探索文明拯救方法的人和事,然后对应电梯危机和发动机试运行成功;
下一部讲自转调整和抽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然后对应月球危机和地球启航…
第一部的主线是刘培强还有周喆直,图恒宇短暂亮相…
结尾就是高潮——太空电梯危机…
第二部主线是数字生命计划,图恒宇是主角…
当然,最终,图恒宇放弃了数字生命,逐月计划、流浪地球计划正式启动…
“太空电梯一旦呈现出来,效果肯定很炸裂!”
郭凡点头:“我们请教中科院的物理学家…”
“好好拍,《上海堡垒》铁定拉胯,中国科幻电影还是得指望《流浪地球》…”
“…你都没看,怎么这么肯定它是一部烂片?”
“…不用装,都是自己人,你说实话,你觉得《上海堡垒》怎么样?”
郭凡摸了摸鼻子:“无论怎么样…在科幻电影的路上,我们还差很远,在这条路上,结果是未知的,所以我会向敢于迈出这步的人去致敬,同时,我对它的态度是宽容的、鼓励的,希望能够让它走的更久…”
沈良眼睛一亮:“这话我记住了,待会要是问我观影感受,我就这么说!”
龚格尔忍不住了:“…你真不要脸,就不能有点原创嘛?”
沈良翻了翻白眼:“…你想用这句话?”
龚格尔用力点头:“嗯…”
“做梦!”
“老郭,你再说一遍…”龚格尔没理他,自顾自拿出手机,点开录音:“…万一先采访我…我就用这句话!”
一语成谶…
观影结束,沈良摘下耳机,顺便把手机塞回口袋,然后就是评价时间…
然而主持人先问的郭凡、龚格尔,最后才是他!
……
《上海堡垒》是一部大烂片,具体怎么个烂法,沈良并不清楚…
他没看…
都知道是烂片了,为什么还要去看?
他又不是变态!
但…今天逃不了的,看了五分钟,真切感受到了三如真言——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然后,他就戴上耳机听音乐了…
想起那句著名的评价:《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大门,《上海堡垒》直接把它关上了…
科幻片来说,它基本上是把中国科幻能犯的错误都集齐了…
滕崋韬导演跟郭凡…
本质上是不一样,可以归纳成旧电影创作与新电影创作的代差。
什么叫旧电影创作思维?
就是他们所谓科幻是摁按钮,用一个看起来包含所有科学和工业过程的仪式,直接得到科技结果——摁按钮,想吃什么就有什么。
就没有一个系统的工业逻辑…
《上海堡垒》,世界末日了,吃穿用跟现代没什么两样…
实话实说,《上海堡垒》对比程晓东《古今大战秦俑情》在对科幻的解读上几乎是没有任何进步的。
科学幻想在旧电影人思维里就是一味让故事更不一样的佐料。
《上海堡垒》,仙藤、外星人有了,在他们看来就很好了,足够了,够科幻了,然后去努力把“亘古不灭的人性”拍好就妥妥的又是一部优秀电影了。
因为理解粗浅,所以创作也粗浅,所以《上海堡垒》拿着火药武器打“怪兽”,结尾还要“致敬”《英雄儿女》和《独立日》。
坏就坏在《流浪地球》先出来了!
它是有逻辑的,科幻和人性是结合在一起的,每一个大奇观的小细节都是经过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推敲,而不是仅由美术部门拍脑袋。
有这样的对比,《上海堡垒》的成色不言自明!
最典型的例子,武器方面,花哨的东西也有,但是没有几样东西是有用的。
电影里的德尔塔机械人明显子弹对他们的攻击是无效的…
主角团明明有导弹、火炮、坦克、手雷或者更高科技的东西不用,科幻战车和无人机没事的时候到处都是,有事的时候反倒很少出现,非得每次都用枪去打同时主动上前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