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都重生了谁还追妻啊

都重生了谁还追妻啊 第10节

  余梓文在旁边都看傻了。

  首先林书平张口而出的二十亿美金投资就不靠谱,他记得张主任开会的时候明明说的是十亿美金,其次为什么林书平一来,叶戈尔先生的态度就明显转变了?

  是我不够好吗?

  余梓文眼眶噙着泪水,默默的听着林书平跟叶戈尔交流,此刻颇有一种手足无措,无缝可钻的感觉。

  而在接下来,林书平在跟叶戈尔的聊天中也是确认了一些事。

  这位苏联商人叶戈尔,准备出资五十万,另外再向银行贷款五十万,合计一百万元,在鹅城要以极低的价格,拿地建厂。

  和余梓文说的一样,叶戈尔就是一名国际倒爷。

  他想在建厂后制作大牌服装的盗版货物,通过集装箱,运送到东欧等国外贩卖。

  叶戈尔保证整个工厂要招聘不低于八十名本地工人进厂,也会给工人和国家在正规渠道缴纳各项税务。

  单单这两点,其实就已经符合招商引资的条件了。

  即解决用工需求,合理合法缴税。

  林书平眼光看得长远,也深知政策的风向,像是叶戈尔这样的商人只是时代发展浪潮中一个毫不起眼的浪花,甚至在前世记忆里,他知道鹅城诞生过熊猫汽车,但却并没有一个叫叶戈尔的苏联商人印象。

  所以在历史上,叶戈尔应该只是一个小虾米,并不值得自己过分关注。

  不过当下的林书平急需要第一桶金,来进入第一个米缸里,即国库券的倒卖。

  他看向叶戈尔,觉得这家伙应该不会是那种慷慨解囊的人,但他还是不死心,于是死马当成活马医的问道:“叶戈尔先生,我私底下有一个投资项目,但是不能公开,您能投资我一下吗?您投给我十万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我给您翻倍的回报。”

  前往工业园区考察用地状况的路上,叶戈尔坐在一辆汽车后排低头看着书,似乎没听到林书平的话。

  于是林书平再说了一遍。

  然后叶戈尔抬起头,露出微笑:“林先生,我们虽然才认识一天,但我觉得我们已经是多年未见的好友,对吗?”

  林书平顿时就闭嘴了。

  妈个鸡,是我天真了。

第17章 咔咔瓜子(求追读)

  求人不如求己。

  在接下来两天,林书平一边陪着叶戈尔考察工业用地,敲定投资合约,一边开始积极筹备第一桶金的事情。

  首先,他把辛苦写成稿的《明朝那些事儿》,合计共五万两千字,邮寄给了《明报》。

  这个时代,把稿件邮寄给报社和杂志社,就意味着自动同意报社和杂志社使用该稿件。

  虽然后续还要签订合约,以确保版权完整性。

  但通常情况下,为了避免版权纠纷,业内是禁止一稿多投的。

  哪怕是强如余华,当年在投稿时,也是等出版社方面退稿后,才拿着退回来的稿件重新邮寄其它出版社的。

  从国家级、省级甚至是市级出版社。

  从高到低,全部都投了一个遍。

  大的出版社过不了,那就去投小的出版社,直到有出版社接收为止。

  林书平目前也是这个想法。

  虽然《明朝那些事儿》在后世非常火爆,卖了上千万册,但在当下,书里的那些诙谐用语能否在市场上受欢迎,还是未知之数。

  但其商业和文学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哪怕《明报》过不了,林书平也有一定信心有出版社会接收。

  其次,林书平开始积极帮助父母囤积冰箱,并向他们讲清楚这次物价闯关的利与弊。

  在林书平的记忆里,作为国内最大的冰箱品牌,万宝牌冰箱在物价闯关到来之际,可谓是供不应求。

  五十台冰箱,两三天之内就销售一空,平均一天都能销售二十台。

  后来再想进货,几乎难如登天。

  因为工厂加大马力生产也赶不上全国各地的缺货量。

  哪怕林宝国经营万宝牌冰箱好几年,也根本拿不到几台货。

  每天面对顾客询问,只能吹胡子瞪眼。

  每个月的生意都非常好,但就是因为拿不到货,导致生意比物价闯关来之前还艰难一些。

  在物价闯关后期,冰箱产能充足了,林书平一口气拿了上百台冰箱。

  结果却赶上国家出手进行物价调控。

  于是这么一批货,就这么砸在手里了。

  而这一次,有林书平帮忙,再加上林宝国也莫名信任儿子的眼光,于是就暂时放弃了买大哥大的想法,又是一口气向工厂订了上百台冰箱送进仓库。

  不仅如此,林宝国还向亲朋好友借钱,再次向工厂发送订单。

  如果加上正在生产的订单,林宝国手里积攒的冰箱超过了两百台,足足把仓库堵的水泄不通。

  万宝牌冰箱本就是国内大牌,受众用户多,它的进货价在四百到一千两百元,而售价则横跨了两千多到四千多,且基本上全都是单开门冰箱。

  林宝国这边的订购单,涵盖了四百元到一千元左右的小冰箱,这些冰箱大概在一米二到一米五之间的高度,卖价则在一千元到两千元以上。

  如今物价双轨制盛行,只要不是国营,一切自由买卖,自由交易,定价权完全在买卖双方手中。

  工厂方面只要给了定金就会向经销商发货,信誉好还可以自由赊账。

  因此林宝国这才撬动了这个杠杆,直接吞下了两百多台冰箱。

  直到看到一台台崭新的冰箱堆积在仓库里,林宝国发热的头脑才开始慢慢冷静下来。

  这两天不时就会跟林书平忧心忡忡的询问:“国家什么时候放开物价?”

  “已经放开了,只是影响还没有传到鹅城。”

  林书平回答道。

  沪市在月初就已经放开,但影响只在本市,包括小商品和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涨幅,基本都在20%到30%之间。

  这个物价涨幅也基本都在可控范围。

  因此在全国方面所起到的影响并不大。

  而鹅城这边虽然也有些影响,但并没有太多人放在心上。

  真正物价开始疯涨的时间,则是在5月19日这一天。

  当决策层公开在各大党报上进行谈话,并宣布政策正式出台。

  于是在第二天,影响力便迅速波及全国。

  于是各地物价狂飙突进,很快就形成了蔓延全国的抢购风潮。

  而即便是现在,很多对价格敏感的人,察觉到物价上涨,也都开始有意识的囤积货品。

  冰箱也依然是紧俏货,是很多人的首选。

  这保证了哪怕物价闯关大潮还没来临,林宝国仓库里的冰箱,每天也都能出售个几台回回血。

  更何况,八十年代本就是卖房市场。

  不管哪个牌子的电冰箱都供不应求。

  而万宝电冰箱作为名牌产品,更是一货难求。

  虽然国内各大电冰箱品牌也不少,比如湖南的中意和白云,再比如沪市的上菱和双路,以及辽宁丹东地区的东方齐瓦格。

  但是,至少在广东境内,万宝牌冰箱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大牌。

  而林宝国一口气拿下两百台冰箱的订单,也是让鹅城另外两家经销商狐疑不已。

  但他们的认知基本上停留在市场表面,并没有任何前瞻,因此虽然怀疑,但依然保持着货卖完了再进货的心态,并没有及时跟进。

  这就让林宝国一口气吃下两百台冰箱。

  这样的库存也是让西湖百货大楼的万宝牌冰箱专柜,成为了整个广州省境内具备最新、最全的万宝牌经销商,而林宝国也趁机打响了这个口号,于是人流就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过来。

  但事实上,林宝国内心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

  不过每天都能卖出去个两三台甚至四五台冰箱,也是让他心底轻松了口气。

  在犹豫了几天后,想到“物价闯关”这个频频在报纸上看到的词汇,儿子的建议也时常回荡在耳畔,林宝国就一咬牙,再次把回笼资金拿出来去向工厂下订单。

  尤豫虽然也感觉到心惊胆颤,但儿子也说了,政策都写在了报纸里,特别是最近儿子又被借调到市政府接待办工作,那市场嗅觉绝对是比普通百姓要强的。

  也正是凭借着政府接待办接待员这个身份,林书平才成功劝说了老爸老妈完全相信了自己的分析。

  当然,也是因为一切都已经开始有迹可循。

  另一边,傻子瓜子的宋刚也是在跟林书平交流过后,诞生并坚定了一些许自己的想法。

  这一天,他提着一揽子资料,心怀激荡的走进了市工商局。

  在缴纳了一万元的注册金后,他注册了一个名叫“咔咔”的公司,含义是嗑瓜子的声音。

  于是,咔咔瓜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一个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公司,出现了。

第18章 来自内地的投稿(求追读)

  香港,《明报》本部。

  自从上市计划启动,为了让公司盈率翻倍,在金庸的示意下,各种征文活动在全球华人群体中展开,千字50元的稿酬价格也是让不少文人趋之若鹜。

  以至于整个报社本部的编辑全都在这段时间异常忙碌。

  不过海量的稿件中,大多数人的水平并不达标,只是碰碰运气,想海选出精品稿件,其实难上加难,大多数情况下,报社想要获得精品稿件,一般都会向知名作者进行约稿。

  但这并不能说明征文活动没有用,民间也有高人在,那么多知名作者最开始也都是籍籍无名,都是从第一次投稿中逐渐成名。

  作为审读编辑,曾成宝负责各种投稿文章的校验和查漏补缺。

  自从征文活动发布以来,他每天的工作量都翻了倍,一天最少要审读三十篇稿件。

  而大多数情况下,曾成宝都是先阅读个前十章,确定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后,然后才会着重给出审读意见,过审的话就会直接送进总编室,让金庸老先生负责最后登报与否。

  报社投稿一共有一审、二审和三审,曾成宝是审读编辑的同时,也是一位副主编,他所要负责的环节就是三审。

  三审的工作量是每日三十篇稿件起步,这就说明一审、二审所要过滤的稿件都还要更多。

首节 上一节 10/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迎娶旺夫的大蜜蜜,我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