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童星出身的我只想成名 第206节
大众的实际评价,当然很不尽如人意。
除了场面宏大,就没别的了。
周捷仑最后宫变大战的那一场戏,甚至堪称滑稽,全近战兵,甚至连远程攻击手段都没有。
看多了历史上各种宫变和战争的观众,总会产生违和感。
只是张一谋已经暂时顾不上这些了。
当天晚上,小陈提的很多想法,都被证实有效。
这给进度争取的时间,已经不止小半年了,当时的惊叹竟然还是往少了想的。
筹备组的大家大喜,真是早不知道小陈这么有能耐,否则找去找他支招了。
只是在忙碌之余,偶尔张一谋也会在想。
当天小陈决口不提电影的事,他还以为是因为其自身也要拍电影,羞于提起。
现在想来,或许更多的是照顾他的面子吧。
这个人啊,真是……
张一谋摇了摇头。
第224章 三个小中华的热播
接下来,陈麟风开始参与到具体的筹备工作中。
包括和制片主任老王一起,制定整个预算表和行程单。
上次拍《星你》,到后期还是有些超预算。
一方面是时间上,多少还是有些拖了,人工和器材租赁费都要多出。
此外,除了那些从品牌方租来的高奢,或者直接就是赞助的,这些不会出什么问题。
但其他一些道具还是做的不到位,进行了返工和调换,国内的产业链目前确实还不太完善。
这次在预算上,陈麟风直接加高了冗余。
整个预算表按照好莱坞制片模式来拟定。
总制作成本的预算是600万。
其中演员片酬150万,控制在25%。
这个费用其实已经不低了,主要是陈麟风和刘茜茜的比较高,李学建虽然是老戏骨,但价格是真不贵,马悦同理,要更便宜一点。
编剧和导演的费用,加起来一共60万,占了10%,比他的演员费用高一些,其实都算是文艺片的超低价。
主创人员之外的幕后人工费60万,占10%。
陈麟风的剧组幕后,总是不缺大拿,上回一起合作的艺术指导李锦辉,和掌灯师傅老刘,又都被他叫回来了。
摄影则由曹玉接管,人家毕竟也是金马奖最佳摄影,不能总让人家当学徒。
《星你》时期结识的服装设计师,也被拉了过来,顺势开展长期合作。
这些人费用都不算低。
器材租赁30万,占了5%。
这里面除了一些灯光器材,最主要的是摄影机的费用。
虽然陈麟风在这方面很舍得花钱,不过由于这部电影几乎都在室内拍摄,剧情又比较连贯,预计的拍摄时间不长。
所以费用相比《星你》时期,少了很多。
服化道30万,5%。
同样是相比《星你》大大减少,《爆裂鼓手》中几乎就没什么要求很高的装束或道具。
出场最多的乐器,都由学校方面进行赞助,算是省了一大笔钱。
此外还有后期特技特效,费用30万元,占5%。
这片子几乎没什么特效,特技场景倒是有一点,主要是男主被车撞那段戏的花费。
音效音乐就比较花钱了,费用60万,占10%。
片中大量的使用音乐,涉及到水平很高的爵士乐演奏的桥段,还要专门请最好的爵士乐团,其他相关音乐的版权使用费,也要花钱。
后勤费用30万,占比5%。
剧组整体人员不算多,拍摄时间也不长,30万应该是够用的。
剩下25%的费用,5%用作备用金,20%用作后期宣传。
其实这个宣传费用的比例,相比较好莱坞的标准是偏低的,现如今大片的宣传费用,有些已经和制作费用1:1了,甚至超出也不让人感到意外。
不过一方面这是个文艺片,本就没有太高的票房预期。
此外陈麟风也多少想着,万一真能在威尼斯拿到个奖,那宣传效果比这点钱要有用多了。
预算具体都制定好了,此外涉及到的一些拍摄场地,程尔他们也都提前勘探完毕。
陈麟风花了两天时间,一一现场确认,并最终做出决定。
剩余的时间,主要就是要等道具的制作,以及摄影机的调试。
之前在《星你》拍摄的过程中,虽说是采用的电影级的摄像机,但其实也是数字摄影机。
好莱坞目前很多剧组都已经放弃了传统的胶片,国内目前也在逐渐追赶潮流,能租来相应的机器设备,就是例证。
陈麟风没有老派导演对胶片机的情怀。
在他看来,数字摄影机是未来,而且现在好莱坞那边已经可以拿来拍电影,那就应该尽早去尝试和接受。
或者换一种说法,数字摄影机对他来说,才是情怀。
数字摄影机在画面稳定性上具备优势,几乎不会出现抖动和闪烁,以往胶片时代那种雨点一样的划痕磨损现象,再也不会出现了。
但出片效果,则往往还是赶不上胶片机拍出来的质感。
数字摄影机拍出的画面,过于干净,锐度太高,造成电影感不足,此外就是过于艳丽,总会发生色彩失真的亮部。
这就需要在拍摄时通过技术手段来进行弥补。
常见的手法,大概是前期拍摄的时候,压暗画面,后期再进行拉回,从而提升画面噪点,而造出一种胶片机拍摄画面的颗粒感。
但这种操作,想要得到最好的效果,需要把控好度。
这就必须提前进行测算和调试。
因此现如今曹玉正带着摄影组,和灯光组合作,在定好的拍摄地提前拍摄素材,并通过出后期,来对比和校对。
拍《星你》的时候,肯定是不用这么麻烦的,再怎么说用电影的要求来拍摄,也不用严格到这种程度。
毕竟这次是有点艺术(奖杯)上的追求的。
当然,他也不是傻子,出片效果决定一切。
在明暗对比强烈的场景中,胶片机的优势还是很明显,这时他就会转成胶片机拍摄了,毕竟又不是只能用一台机器。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麻烦,非得用数字摄影机,这就与陈麟风的毕业论文有关了。
他的论文题目正是《如何用数字摄影机拍好一部电影》。
……
剧本已经发给了相关的演员,他自己写的剧本,而且记性又好,早早的就背了下来。
这段时间,陈麟风竟稍微闲下来了。
马上就临近元旦了,媒体放出了最后一波猛料。
环球时报娱乐版报道:《大唐帝国》海外爆火,各国收视率均进入年度前十!
文章中详细阐述《大唐帝国》在霓虹、南棒、马来、安南等国的收视情况。
其中霓虹和安南的播出情况最好,观众们评价很高。
安南不用说,人称“东南亚小中华”,对华国的文化产品本身接受度就很高。
当年的《西游记》《还珠格格》《宰相刘罗锅》《雍正王朝》等经典剧集,均在安南产生过巨大的反响。
《还珠格格》甚至还有安南翻拍版。
其实稍晚一些《西游记后传》《少年包青天》,影响力也很大。
华国的历史剧、古装剧,向来只要传入安南国内,几乎都有不俗的收视率。
这次的《大唐帝国》,由于制作精良,剧情看着又爽,在安南一经播出,就极受欢迎,一点不输早年的那些经典电视剧。
收视率从播放集数还没过半开始,就直奔年度第一。
霓虹那边影视剧产业发达,不至于像安南一样。
但霓虹也自有国情在,其对唐文化的接受度太高了,以至于到了追捧的程度,毕竟过去也是个自称“小中华”的。
很巧的是,今年霓虹收视率最高的一部,正是西游题材的电视剧。
那边大唐僧人西行,这边唐太宗李世民开始了传奇的一生。
霓虹国内的观众,对华国拍出的,据说质量极高的唐朝电视剧极感兴趣,从预告开始,就一直有不少讨论的声音。
此外,重点宣传的男主角陈麟风,也是在霓虹有着极大影响力的作家(《命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两相叠加,从开播就有不少人跟着看,随后被精良的制作和剧情所折服,开始口口相传。
收官之时,收视率达到了18.3%,排在年度收视率排行榜的第6位。
同时无论是业内还是大众的评价都非常高,目前已经确定了,后续会进行二次轮播。
当然,跟当年的《三国演义》还是没法比,霓虹对三国的态度,那才叫一个狂热。
老《三国》在霓虹的收视率,可是达到了46.7%,是进入霓虹历史收视前十的存在。
由于《大唐帝国》在霓虹的大获成功,年初成立的,关于联名支持引进麒麟老师电视剧的投票网站,本来已经要沉寂下去,如今又焕发了新的活力。
大量的新网友进行了投票,临近年底的时候,投票数已经超过了10万,早早超过了当初石原莉奈的预期。
上一篇:精灵:出生御龙世家的我无敌了
下一篇:囯安第八局:我,刑案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