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322节
老太太一生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当年北平城的名人后代几乎都是她接生的,其中包括了袁隆平先生。
她一生未婚,是真的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医学事业,就连死后的遗产也全部都捐献出来了。
林巧稚大夫受人尊敬到什么地步呢,就说嗡嗡嗡时代,她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攻击,仍能安心工作,包括跟随领导人出访。
这在当时的国内,全国上上下下几亿人,可没几个人有这待遇。
林巧稚大夫自1940年开始任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解放后她仍然担任妇产科主任,直到1959年创办北惊妇产医院院长。
所以在整个五六十年代,妇产科方面就是林巧稚时代,她就是这方面的医学权威。
林三七做为晚辈,当然想见见这位真正的当代圣母。
“小晔子,厉害啊,林院长这样的牛人都跟你通信?你这路子挺野啊!”
潘晔有些不好意思:
“我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前段时间你不是一直不在医院内嘛,师父们轮番上阵,吃中药打针灸似乎效果都不大。所以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要林院长写了一封信。”
“然后林院长就给你回信了?”
“嗯,我在信中把钱含蕊的病情大概跟她说了一下,想询问一下她有没有好的办法解决?想不到林院长真的给我回信了,还是亲笔写的。
我说的国外关于输乱管手术的一些数据也是她告诉我的,她还说,信中有些资料不够全面,让我有时间的话可以直接去妇产医院找她,详细会诊一下。”
林三七咂咂,听了有点感慨。
心想换了后世的院长,别说外院小医生写信过来给回信了,就连本院小医生都很难接触到院长。
院长大人们永远高高在上,不是在开会,就是在考察中,反正医院内很少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就算他们在医院内办公,院长楼层在电梯口就有监控门给你隔绝,你要见院长先要跟院办的人预约,这群太监总管们有资格决定院长见不见你。
当然院长还有一个神奇之处,就是平时一不出门诊,二不带课题,三不上手术。
但是一年下来,ICS论文却能发表个十来篇,严然一个学术带头人的角色,去外面讲课头头是道,你让他上台做一台教学手术一个个都哑巴了。
不得不说,六十年代的院长真的是学术权威,而几十年后的院长个个都是官员,而不是大夫。
既然是穿越了,哪有不去见见这种大神的道理?
“嗳,小晔,要不明天我们就去拜访一下林巧稚院长,怎么样?”
潘晔一听也挺有兴趣,林巧稚从1940年就是协和妇产科主任,距离现在已经过去20年了,在这个年代也早就是医学界的一座高山,谁不想见见?
“行,那明天我们就去见见。”
林三七回过头来对着钱含蕊笑道:“钱含蕊同志,你放心,一切包在我身上。”
钱含蕊其实内心已经对丈夫失望到极点了,她就是想证明给所有人看,自己是能生孩子的,而不是不下蛋的母鸡。
于是重重点头:“林院长,谢谢你。”
第二天,林三七挑了一些糕点和黄桃罐头,带着潘晔开着小吉普就往市区开去。
昌平到市区开车要2个多小时,这还是在没有红绿灯,不堵车的前提下,也说明昌平的生活工作的确相当不方便。
林三七心想,如果能搬迁,肯定还是搬迁到市区好。
北惊妇产医院离着中医院不远,相距也就公交车两站路,而且位置更优,就在故宫东边,间隔不到几百米。
事实上1961年的时候首都城区规模不大,基本上还集中在二环以内,三环内已经热闹起来,出了三环就是农村。
字面意义上的农村。
林三七和潘晔到妇产医院的时候正是上午11点,挑这个时候就是怕老太太在工作忙。
因为事先没有预约,林三七进了医院后就拉住一位女医生问道:
“请问,林巧稚院长的办公室在哪?”
女医生挺警惕的,反问道:“您二位找林院长有什么事情吗?”
林三七掏出了工作证:“我是首都中医院的副院长林三七,找你们林院长是有个会诊。”
女医生显然是听说过林三七大名的,有点惊讶道:
“哟,您就是中医院那位最年轻的副院长呀,久仰大名了。我们林院长现在正在门诊呢,她上班的时候不喜欢有人打扰,所以要麻烦您二位等一会儿了。”
林三七也随意:“行,那我们就等一会儿,对了,林院长的诊室在哪?”
女医生笑了,指着不远处的一条走廊说道:
“不用找,瞧那边,人围满的地方就是林院长的诊室,我们说说是11点半下班,不过估计够呛,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呵呵。”
“成,谢了您呐。”
林三七也是第一次来妇产医院,既然老太太下班还早,就准备逛逛。
跟其他医院一样,妇产医院明显也是大户人家的四合院改建的,五进的院子,还在故宫边上,当年起步也是亲王级别的。
整个建筑保留着大量精美的木雕和砖雕,林三七心想,以后不知道能不能保存下来。
这种地段的四合院,放到2013年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像他林土豪现在虽然不差钱,但没身份,没有进入“上流社会”阶层,连大红旗都不卖给你。
林三七和潘晔就这么逛了一个多小时,一直等到12点半的时候,老太太才下班。
林巧稚老太太这时候正疲备地靠在桌子上,毕竟是60岁的人了,长时间的脑力劳动让她都有点吃不消。
关键还是营养跟不上,林三七看到老太太的第一眼就是,太瘦了,真的用皮包骨头来形容,估计老太太也在饿肚子呢。
第374章 清华发明双蒸饭
嗒嗒嗒~~
林巧稚听到有人敲门,以为是病人,赶紧直起了身体,脸上带着微笑主动打了个招呼。
“你好。”
林三七赶紧点头哈腰:“林院长,你好你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首都中医院的林三七,这位是我的未婚妻潘晔。”
林巧稚虽然年龄大了,但脑子非常灵活,马上就意识到来人是谁了,于是站了起来:
“原来是林院长,呵呵,你好你好。潘晔同志我也知道,早几天我们还通信了呢。”
潘晔激动得连连点头:“对,林院长,呃,好吧,两个林院长碰头了,呵呵。这次我和三七过来,就是拿着病历想跟您请教。”
林巧稚资历老,但为人特别谦虚:
“什么请教不请教的,大家都是同行,我们共同探讨。林院长……”
林三七赶紧笑得跟个小太监似的:
“别别别,您老才是林院长,我在您面前就是小林,您叫我小林或者小七都成。”
林巧稚虽然客气,但不是迂腐的人,不喜欢拉拉扯扯太客套,于是手点了点旁边的凳子:
“行,小林就小林,咱们是本家,老太太我就不客气了。看到你们二位,我感受到了年轻有为四个字,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后续有人呀。对了小林,我听说你现在在搞肺结核课题?”
“是的,这是我手头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
“搞得怎么样?卫生系统在传你有祖传的秘方,用的是中医治疗?现在疗效如何?治愈率能达到多少?”
老太太的连声询问显得很直女,而且林三七也听出来了,老太太似乎对中医根治肺结核是存疑的。
也难怪,老太太是协和医学院的博士毕业,学的是正派的“现代医学”(西医),后来又在曼彻斯特医学院、伦敦妇产科医院、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妇产科进修。
所以老太太是见过世面的,比别人更懂得肺结核的危害,也比别人更知道国外肺结核是如何治疗的。
正因为有见识,所以对于中医根治肺结核是打问号的。(根治,而不是治疗)
林三七也不准备绕圈子,于是第一次在外人面前透露了目前中医院的一些内部资料。
“林院长,是这样的,目前我们中医院门诊+住院,有效管理的肺结核病人已经达到了7800人次,这个数据比我原来计划得要多。我们最终的目标是5000个有效病例。
病人越多,将来拿出来的数据越可信,现在已经无限接近,估计等过完年,明年春天我们就可以收集到足够的数据,相关论文随之也会产生。
目前治愈的肺结核病人已经达到了4900人次,当然不是说我们的根治率不高,而是肺结核治疗需要3~6个月的周期,一些难治性肺结核病种还要延长到12个月。”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没有经历过抗生素的洗礼,所以四联疗法一上,疗效非常好。
后世最少需要6个月才能治愈的疾病,现在3个月就找不到结核杆菌了。
老太太一听,眼睛咪了一下:
“你们半年已经治疗了7800人次?这个数据已经非常扎实了。关键是治愈了4900人次,小林啊,这个数据让我非常惊讶,你指的治疗是根治的意思吗?”
林三七点点头,非常认真的回答:
“对,就是根治的意思,在痰中找不到结核杆菌,我们每个病人反复查3次。另外,我们还给每个病人全程拍摄X光片,从入院到治愈,病程演变全程都用证据说话。”
林老太太有些懵逼了,眼睛眨巴眨巴,提了自己的另一个疑问:
“不对呀,小林,你们是中医院,你们治疗肺结核难道不应该用的是望闻问切的中医手段吗?怎么我听你又是痰培养,又是X光片,这不是妥妥的我们西医手段吗?那你的用药是?”
林三七看了一眼潘晔,有点小得意:
“林院长,又不是规定说中医院只能用中药不是?其实我用的四只药物分别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都是纯西药。
但是目前我手上的专利只有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所以我就变通了一下,直接将所有药物做成了四合一药物,对外宣称是肺痨丸。目前也是我们中医院治疗肺结核的主流用药。”
林老太太一听就乐了,这时候看向林三七的眼光就不同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怪不得你小小年龄就能当上副院长,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部级医院院长。小林啊,你重视专利,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你的格局可不仅仅在国内这一亩三分地里啊。”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林三七知道林老太太的人品相当可靠,于是也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我发明了肺结核治疗药物,从我们医学的角度讲,我不仅要造福国内六亿同胞们,同样,我也要造福全世界几十亿各种人类。用我们西医的话说,就是博爱。”
林老太太是协和出来的,协和原来就是米国人创办的,对于“博爱”自然是极力赞同的。
“说得好,我们做医生的就要仁术慈心、修身济众,这是我们的责任。”
林三七坐直了身子,继续自己的真实意图:
“在博爱的同时,我也想结合我们的国情,林院长,我看我们国家现在还非常困难,粮食远远不够。人在获得健康的前提下,得有生活物资保证自己活下去。
所以我是希望我国能成为肺结核治疗第一强国,不但要输出我们的临床科研和治疗理念,更要大量出口肺结核药物,换取更多的粮食和外汇回来。”
林老太太一听,激动地一拍桌子:
“好,小林你说得好,就凭你这几句话,你就应该当卫生部门的领导,你有想法,有手段、有格局,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材啊。”
上一篇:娱乐:刚破龙壳,被热芭曝光了
下一篇:娱乐:怒怼京圈格格,被京圈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