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娱乐:怒怼京圈格格,被京圈封杀

娱乐:怒怼京圈格格,被京圈封杀 第87节

  妥妥的一只会下金蛋的金母鸡!

  这就是资本运作的奥妙所在。

  苏叶目前的做法,只是一种极为简单的初级应用而已…….

第89章 苏叶的装逼时刻,太精彩了【第七更求全定】

  出春的时节,刚刚经历过一个春节假日的洗礼,不止是学生们提不起学习的劲头,上班一族们一样是显得有些无精打采。

  京城东直门附近的中远幸福小区售楼处里,也显得冷冷静静,楼房模型的沙盘前空无一人。

  连销售人员都躲在办公室里喝茶。

  98年开春的京城楼市,即使算不上门可罗雀,但着实也算不上什么热闹可言,一天之内能有十几名意向客户走进来看一眼,就算是人流比较多了……

  大多数人都只是好奇的瞅一眼售楼处的招牌,就从门口匆匆路过了。

  有俩个原因。

  第一是买不起。

  诚然。

  98年春季的时候,应该是未来几十年内,整个国内房价最低的低洼地,绝对的抄底好时候。

  然而即便如此,二环附近五千左右一平米的房价,也足以让这个年代的老百姓们望而却步。

  开玩笑……

  房价便宜不便宜,得对标收入啊!

  京城五千一平米是很便宜,可放在人均年收入不足一万的年代里,一名职工一年的积蓄也只够勉强买一平米而已。

  这还是在只进行生活基本开销,绝不进行任何消费,把所有除了吃喝拉撒的必要开支之外的,所有余钱全部存下来的情况……

  双职工家庭好一些,一年大概够买2-3个平方。

  这样的话。

  即便是双职工家庭,在只进行生活必要开支的情况下,也依然要花30-50年时间,才买得起京城二环附近的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

  所以说。

  别看那个年代房价低,可收入也低啊,大多数人还是赶不上这一趟财富列车的。

  另一个原因。

  那就是九十年代绝大多数人,不管住宿条件怎么样,总过都是有地方住,有家的。

  怎么理解呢?

  很简单013。

  咱们国家第一件要解决的事情是什么?

  就是要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受历史条件所限,不能说居住条件有多好,但起码是做到了,让所有人都头上有片瓦遮身……

  根据农村和城市的不同情况,政策也各不相同。

  比如农村。

  就是集体所有制,土地所有权在集体,村民可以分到宅基地,用来建造自己的房子。

  城市呢?

  城市对应的是工人阶级,也就是国营工厂的职工。

  那么不同的工厂、单位,就提供宿舍分配,以及由政府提供的公租房。

  公租房名义上所有权是国家的,其实只要你是承租人,基本上这房子就是你的了,除了当时没有房产证,不能进行买卖交易,和自己房子没区别……

  这个问题在九十年代之前都不是问题。

  因为没有人买卖房子。

  房子,在九十年代开放商品房政策之前,是基本不具备商品属性的。

  当然不是禁止买卖。

  有产权的房子一直都是可以交易的,只是很少有人卖,也极少有人买,几十年的时间里,国内是基本不存在房产交易市场的……

  这个东西,说深一些就是分配机制。

  商品房就是另外一种分配机制……

  所以哪怕在二十年后,人们也经常能在诸如《梦想改造家》这样的综艺节目里,看到京城、沪市的城市老破小房子。

  比如十几户人住在一栋老洋房里,里面的房间被分割成一个个小房间,一个房间就是一户人家。

  比如胡同里面各种户型奇葩、交错重叠在一起的小鸽笼房。

  比如京城的大杂院里,一个横排三间房,被分割成七八间,只有十平米左右的房间,住着一家子人。

  这些……

  都是当年的住房保障体系的一个缩影。

  为什么会一家三四口人,住在一个十几平米的小房间内?

  因为一开始,这个房子分配的时候,可能只是一个人,或者是刚结婚的小夫妻。

  时间长了,第二代在这里出生、长大,又结婚生子,也没有获得新的住所,就只能一家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生活了……

  这些都是时代的缩影。

  那么回到98年,显然在当年的住房保障体系之下,大多数的城市居民都是有房子住的,既没钱,也没有太大的需求,去买商品房。

  因此。

  最初的商品房供应,针对的还是九十年代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

  有了钱,自然不可能三代人还挤在一间小房间里,自然要另外购置房产……

  所以,这会儿国内的售楼处,基本上都和中远幸福小区售楼处的情况差不多,真正落实交易的不多,一个月下来可能也就成交几套房子,远远没有后世房市火热,几千人上万人排队抢购的热潮。

  在这种情况下。

  98年三月中旬的一个午后,中远幸福家园小区的售楼处里,迎来了一对极为年轻的男女。

  销售科长周恒,哪怕过去了二十多年后,还依然清晰的记得这个午后的情景。

  可以说。

  周恒后来能成为京城房地产界的一名大佬,也和这天下午所经历的,宛如梦幻般的事情有关……

  他还清晰的记得,当时他正在办公室里喝茶,透过办公室开着门,就看到一对穿着有些怪异的年轻人,推开售楼处的门走了进来。

  怎么个怪异法呢?

  这一对男女都戴着墨镜、棒球帽和口罩。

  这样的装束,在98年走在大街上,那回头率一定不用说,绝对是百分之百!

  而且进来的这对情侣极为年轻,哪怕看不到他们的脸,也依然能感觉到肯定只是二十岁出头的光景……

  “欢迎光临,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你们的么?”

  周恒当时不敢怠慢,放下刚泡上的滚烫的茶,就从科长办公室里出来了。

  一边还挥挥手,让几个正在角落摸鱼,正准备过来的售楼员不用过来了,他亲自负责接待。

(bhbf)

  按理说,在98年的时候,像这种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是直接可以排除在购房者之外的。

  和后世不同。

  这个年代可没有六个钱包帮年轻人买房,父母一辈的一生的积蓄,怕真是不够买一个厕所……

  因为国内一个城镇职工一个月能赚到五六百块钱的时间,也就是这几年。

  搁七八年前的八十年代,城市里大家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也就是两三百块而已。

  存个蛋蛋?

  但周恒第一眼,就看到了这对年轻人绝对来历不凡。

  这一点就全凭眼力了。

  要不然这周恒凭什么在98年就混成了一家房企的销售科长。

  顺便说一句。

  这会儿工程的承建方,一般也都是国营的建筑公司。

  深城那边,大约从90年代初期开始,就有大量的农民从农村出来,到建筑工地上干活,也就是最早的农民工。

  以前都把这些建筑民工称为“游击队”。

  正规军还是各地的国营建筑公司。

  当然也正在进行改制中。

  就类似苏叶拍摄《武林外传》还要挂靠在艺术制作中心一样,这年头很多老板的建筑资质都是挂靠在国营建筑公司里的,他本身是没有资质的。

  农村造房子,你总不能找国营正规军去造对吧,都是找的挂靠的,或者是游击队来做的……

  再过几年,这些老板就通过兼并或者收购或者股份制改造的方式,将国营建筑公司收入囊中,雨后春笋一般的成立了无数的私营房地产公司。

  9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国内开始救市,正式全面停止福利分房制度,分配机制全面改革,于是购房主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从集团购房转变成了以个人购房为主。

  同时大量的中外合资、合作、独资、私营开始参与房地产的开发和销售工作,一场财富的盛宴,先富们的狂欢,就此拉开了持续了整整二十多年的饕餮盛宴!

  房地产交易也因此迅速回温,并在几年内就进入了狂热……

  同年。

  以建银行为先行者,国内银行也紧跟政策,在98年正式推出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正式拉开了贷款买房的序幕。

  也就是在98年三月份,一切还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一天的下午,周恒在中远幸福小区,这个二环边上一个普通的中产小区售楼处里,遇到了前来购房的苏叶和大幂幂……

  经过《武林外传》和《当幸福来敲门》,苏叶现在不敢说是家喻户晓,也绝对是国内最红的男明星,没有之一。

首节 上一节 87/7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