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1981 第708节
“来来来,咱们分析研究一下李野的随笔大作。”
几个同学一起围了过来,非常感兴趣的围读起了报纸上的文章。
李野这篇投稿的内容并不深奥,就是针对内地“铁老大”的天然弊端,认定只有大力发展公路运输,才能让内地中小型企业“运输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而基于公路运输市场,李野认定现今内地存有量最大的中型卡车,无法胜任日益繁重的运输任务,
所以应该大力发展具有突破性技术的重型和轻型汽车,填补运输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这篇文章的亮点,重在李野摆出的大量数据,比如铁路运输车皮难求,还有内地几款老旧汽车的经济性参数对比,以及跟国际主流运输车型的差距等等。
最终李野的结论是现如今内地的汽车行业,严重拖累了经济建设现代化的脚步,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行。
这也是经过历史证实的发展趋势,八十年代如果没有车皮,远程贸易基本上难以做成,
而在几十年后,横跨内地五千公里的买卖,一溜大货车都能给你点对点的送货上门,而且比铁运还快。
这张报纸在同学们的手里传看了半圈,落在了贺大壮的手里。
他仔细看完之后,轻轻的叹了口气,然后打眼瞟向了李野。
“欸,看来那天我讲的有关西游记的故事,李野伱是一句也没听懂呀!”
“.”
李野看着贺大壮那副洞悉世事的高人形象,很配合的笑着问道:“贺大师,此话怎讲啊?”
贺大壮扬了扬手里的报纸,沉声说道:“李野,这可是全国性的经济类大报,全国大大小小的汽车制造厂,还有运输企业都会订阅的,李野你屁股底下一张椅子都没有,这篇文章一出,知道得罪了多少人吗?”
“得罪了人?我得罪什么人了?”
李野倒是奇怪了,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可没想到会得罪什么人。
贺大壮神秘一笑,然后问道:“李野,你既然调查过内地的公路运输,那你知道我们国家最大的汽车厂是哪一家吗?”
李野呵笑一声道:“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吉省汽车制造厂喽!”
“对,就是吉省汽车制造厂,”
贺大壮把报纸拍在桌子上,拿起钢笔标出了几句话,然后说道:“你看看你列举的这几条数据,还有几条判定,无一不是在说吉省汽车制造厂的问题,
说的不好听一点,你简直就是在明晃晃的指责他们才是内地汽车行业落后的根源了,吉省汽车制造厂的势力有多大,你不会不知道吧?”
李野愣了好几秒钟,才好笑的道:“听你这么一说,好像还蛮严重嘞~”
吉省汽车制造厂,那可是一棵参天大树,根须茂盛盘根错节,就在这京城甚至京大之中,就不知道有多关系人脉。
李野真要是得罪了它,那说不定还真要沾上麻烦。
但李野没觉得得罪他们啊!他们现在的主力产品每台一万八,东风140每台两万四,结果两万四的排着队抢破头,一万八的排着队准备生锈,这玩意儿得罪他们的不应该是两万四吗?与我一個小作者何干?
“唉,李野啊!你还是书生气太重了,但凡在部委待上几个月,就不会有这种大马哈的想法。”
贺大壮摇了摇头,然后忽然嬉笑着道:“李野,我一直觉得你是个聪明人,你不应该不懂这些道理,所以你这篇文章是受人之托写的吧?”
“受人之托?受谁的托?”
贺大壮神秘的点了点报纸:“你这上面写着呢!我们应该发展重型载货汽车,比如斯太尔
斯太尔是你们东山省城的企业吧?我记得你们清水县距离省城很近,你如果不是想去斯太尔工作,为什么要为他们吹捧呢?”
“可是李野,就像我当初说的,你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应该多说一句不合适的话,
现在大家正是分配工作的节骨眼上,李野你这么随意.一个弄不好就危险了呢!”
“.”
李野真的惊讶了,他又不是收几个钱就给人写文吹捧的旧社会文人,他是发钱给别人让别人吹捧的老板好不好啦?谁能请得起他让他当托?
李野无奈的拿起自己的钢笔,在报纸上圈出了一大片内容。
“贺大师,你只看见我写的重汽了,难道没看到我更大的篇幅,是鼓吹轻型汽车和农用汽车的吗?”
在八十年代末到零零年初的这段日子里,内地的重型卡车和轻型农用车,无疑是发展最快的两个分类,特别是农用汽车,几乎是从无到有的一路壮大了起来。
所以重型汽车和农用汽车,都是内地汽车业的一片红海,而后者的门槛,不知道比前者低了多少倍。
后来的福田汽车,不就是从农用汽车做起,最后做到轻型、重型品类齐全,成为内地汽车行业的巨头之一了吗?
但是听了李野的话之后,贺大壮却失笑道:“农用汽车?李野你真的认真研究过运输行业吗?农用汽车就是拖拉机呀!
我们省不是工业大省,但也有四五家生产拖拉机的大厂,生产出来的拖拉机耐用不坏,爷爷用完了孙子都能继续用,就这还用再大力发展吗?”
李野无语了。
难道在贺大壮的眼里,农村人就只配用拖拉机吗?
他们就没资格用个“带棚子”的小铁马吗?
第684章 我还是喜欢打鱼塘局
八六年六月底的某一天,京大82世界经济专业的所有学生,全都集合在了一间教室之中。
当李野进入教室的时候,发现他竟然是最后一个来的。
今天是宣布毕业分配结果的日子,就算是往日最懒散的人,也都提前半小时过来了。
李野刚刚找了个座位坐下,就有同学过来低声问道:“李野,你有没有小道消息?大家会分配到哪里去?”
李野茫然地摇摇头道:“我怎么会有小道消息?以前先进还在的时候,都是他给我小道消息的,我从来不关注那些没影的事情。”
李野说的是实话,自从孙先进去了莫斯科之后,李野对于学校内各种风言风语的了解程度,几乎丧失了九成以上。
他整天按照自己的计划安排各种正事,哪有什么心情去打听小道消息。
“嗨,还以为你是张先生的得意门生,可以提前知道大家的命运呢!”
李野是经济学大佬张教授的得意门生,所以大家都觉得他能有些特权。
李野连忙否认道:“没有没有,老师从来没有提前漏题的习惯,再说这种事情早一天知道晚一天知道,也都没有任何区别不是?”
“唉,我们这不是揪心吗?太难受了。”
几十个同学集合在教室里面,虽然还没到三伏天,但已经有一半多的学生开始擦汗。
考上大学,是个改变命运的重要转折点,而分配单位就可能是很多人的人生中,最后一次转折点了。
这时候,最富有机关经验的贺大壮又凑了过来,小声问李野:“李野,大家都是四年的同学了,你说实话,是不是要分配去外经贸部?”
李野诧异的道:“你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我自己怎么不知道?”
贺大壮歪嘴一笑道:“我看了你的那篇有关‘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毕业论文,
大家认识这么久了,我知道你这個人从来不会无的放矢,所以.你是想去外经贸部,而不是去你们省城的汽车制造厂对吗?”
“.”
李野抿了抿嘴,看着一副“我看透伱了”似的贺大壮,好笑的摇了摇头,实在无法回答。
他的毕业论文,确实跟“复关”有关系,毕竟国家从八三年开始准备申请“复关”,到今年已经准备完毕,即将在十几天后,正式向WTO提出“复关”申请。
所以李野的论文是顺了天时。
不过李野可不是投机取巧,而是让裴文聪帮忙搜罗了很多南洋地区的经济资料,然后总结出了一个结论——亚洲四小龙所具备的“硬实力”条件,内地人也都具备,唯一不同的就是贸易环境(WTO)。
所以内地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拿回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之所以是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因为关贸总协定四七年在瑞士创立的时候,我们就是创始缔约国之一,
只是在五零年的时候,海峡对岸单方面宣布退出了关贸总协定,这才导致了后面我们漫长的十五年“复关”之路,其中的艰辛自由局内人才知道。
李野上辈子听过一个传闻,我们在申请复关的时候,双方的谈判代表是完全不对等的,
我们这边是铁血宰相挂帅,而对面只是小鱼小虾,但就是这样也是谈的非常艰难,最终还是因为实力,才复关成功,而不是后来某些人说的“被赏了口饭吃”。
就西方那些饕餮,会赏你饭吃?如果你没什么价值,他会从你碗里把最后一粒米都舔走的好吧?
而李野写的毕业论文,张教授看了之后什么也没说,但李野知道有两个曾经的师兄是谈判组的人,
所以李野尽人事听天命,但愿自己能让大家对复关的信念更坚定一些。
但是李野,可真的没想过要去部委。
起码现在不去。
“老师来了~”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教室内顿时一阵混乱,所有人都回到了自己座位上,看着一脸严肃走进来的导员,好似看到了宣判自己命运的判官。
导员张志强把手里的名单放下,先是吁了口气,然后才沉声说道:“跟大家这四年的相处,我心里也有很多感慨,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多余的废话我就不说了,今天公布了分配结果之后,大家也就各奔东西,只希望以后回想起来,多想想快乐的事情,不要怨恨,不要后悔.”
“陈霄灵,组织部。”
“项为国,计划经济委员会。”
“蒲向河,工商银行。”
“傅练兵,首都钢铁厂。”
“.”
张志强念名单的时候,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从后往前念,而是从最好的单位往后念。
而大家只听了几个名字,本来揪着的心就揪的更狠了。
也就是说,现在没听到自己的名字,那就注定只会比前面这些人更差。
贺大壮的脸上,汗出如瀑。
他实习的单位是财政部,虽然大家都说工作不分高低,人格不分贵贱,但财政部,总不会比钢铁厂还差吧?
【沉着沉着,现在钢铁厂的待遇更好,所以排在前面也是可能的。】
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其实很多人不愿意去机关,而是愿意去大国企,因为大国企的福利更好。
过年过节分东西多也就算了,主要是手里有流动资金,所以奖金高,住房多。
就是到了后世,部委的日子也不如很多国企好过。
但是当念了十几个人的名字,还是没听到“贺大壮”之后,贺大壮的脸色就直接白了。
他贺大壮好歹是班委成员,学习成绩稳定前十,各种活动从来不拉,而且还是D员,这分配结果.不会错了吧?
【不会有错的,一定不是按顺序来的,没看李野也没念到名字吗?】
上一篇:离婚律师兼职做媒婆,全网杀疯了
下一篇:娱乐:手撕芭藜世家,杨蜜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