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1981 第786节
“李野,这是我总结的讲解发言稿,上面都是有关新式管理体系的知识要点,待会儿你上台讲解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
“.”
【这都打的浑身是血了,你还想弃暗投明?】
两辈子为人的李野也算是见多识广,但这会儿也是非常的惊讶,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绝对不是一般人,不是英雄就是枭雄。
这种人,必须要彻底扼杀。
李野淡淡的道:“我不需要发言稿的。”
管良温和的笑道:“对于这种新事物,咱们还是要多方面结合学习,这么多领导在场,你讲的越全面,发言就越成功不是?”
李野瞥了管良一眼,终于忍不住的道:“我曾经在灯塔参观过实行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企业,所以你总结的这些所谓经验对我没什么作用。”
“.”
管良震惊的看着李野,良久之后才道:“你竟然参观过灯塔的企业那你怎么不早说?”
李野翻了个白眼儿,直接不搭理管良了。
【你这么聪明还不明白吗?小爷不愿意给你搭梯子,懂?】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闵秘书刚才已经详细介绍了ISO质量管理标准的内容,和实行先进管理标准的必要性.我再补充一点其他的细节和个人观点.”
“我在大四的时候,曾经有幸去灯塔进行过为期三个月的参观实习,恰好了解过海外企业的一些相关内容.”
“ISO管理标准的雏形,其实起源于二战时期的灯塔,当时灯塔工厂里的情况,跟我们现在企业内的情况非常相似,
当时的灯塔,一条生产线是否可以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极度依赖于工人的个人技术和个人习惯,
而在我们内地,也同样是这样,一个车间的所有生产要点,都在大师傅的脑子里,其他人根本看不懂摸不着,出了问题也不知道是该是谁的责任”
“.”
李野讲到这里,台下听讲的人顿时一片骚动。
前面港方经理的秘书闵蕾在一条条讲述ISO管理标准的时候,大家听的云里雾里,茫茫然不知所云。
而换了李野上来,几句话的功夫就把大家的兴趣给挑起来了。
第一,李野是出国见识过海外的先进生产力的,而且还在相关的企业参观学习过,这就加大了他的可信度。
第二,李野竟然把矛头指向了生产线上的“老师傅”,要知道这些六级工、七级工,甚至八级工,可都是工厂的宝贝,
用后世的话说,这些工厂里的大师傅都是生产“大动脉”,根本动不得,一斧子砍下去,整个车间都得瘫痪。
所以吧!厂长见了这些大爷都得给他们递烟,李野你个毛头小子竟然敢公然说他们的不是,不想混了是吧?
不过李野接着说道:“当然我不是说这种模式不好,我们一直讲究以老带新、代代传承,师傅带徒弟,
这种模式帮助我们培养出了大量的技术工人,也建立了我们全品类工业化的基础但是在我们急需要扩大生产的时候,这种模式就有了不足.”
李野说道:“二战时期,灯塔的工厂接到了十倍、几十倍的订单,工厂内也招纳了十几倍的工人,
然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生产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生产原料过度浪费等等现象,因为每一个老师傅脑子里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在改开之前,内地的一些工厂里面,就是没有标准的,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改来改去是真真的“手搓”工业,所以李野说的话,引起了下面很多人的共鸣。
“后来,灯塔首先根据二战之中得到的经验,提出了生产、管理标准化的建议,不再以人为标准,而是以标准为标准,明确质量目标和工作描述、工作指导,
经过多年的总结,这套标准已经趋于完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发展出了国际化的标准.”
李野看到台下的人有些骚动,便拿出了临时准备好的一块小黑板,在上面写了一组数字。
“刚才我说的那些,可能还不够直白,我现在就以我们京城一家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给大家做一个示范.”
“昌北机械厂,在三年前是一家普通的机械加工厂,没有生产计划,效益下滑严重,后来,昌北机械厂跟我们单位一样,吸取了外资,进行了生产改革,”
“在吸取外资的第一年,昌北机械厂的产值增长了七倍,工人们的工作热情非常高,但是产品的次品率,跟前面十几年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在千分之三左右徘徊,当然,这个千分之三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在去年,昌北机械厂开始进行质量管理改革,他们根据我们内地的现有情况,采纳了ISO质量标准体系的部分相关要求,
然后在今年,同样的生产车间,在不增加设备、人员的情况下,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五,但是次品率却降到了千分之一以下”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一旦生产环节出现了问题,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开会研究是谁的责任,因为大家都知道是谁的责任,就是普通的工人,也知道是谁的责任。”
李野说到这里的时候,看到台下的朱司长等人明显意动了,
像闵蕾那样干巴巴的讲标准,大家根本就没有代入感,而李野直接摆出了例子,就等同于明晃晃的告诉现场的所有人——只要你们进行管理改革,增加的利润相当可观。
要知道国企每年都是要给国家按比例上缴利润的,上缴的利润多了,那就是很多人向上升迁的成绩。
你能给大家提供成绩,大家才有动力支持你不是?
要不然谁愿意给自己找事儿干?不需要背责任的吗?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缝纫设备行业打听一下,昌北牌工业缝纫设备的质量和口碑,在这几年是不是越来越好?”
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去长平参观一下,就可以证明我所言非虚谢谢大家。”
“.”
李野最后的这两句话,听起来有些“年轻气盛”。
你们要是不相信我,可以去昌北机械公司看一看嘛!左右就几十公里。
但是李野的话讲完之后,现场安静了几秒钟,掌声就迅速的响了起来,而且非常热烈。
因为李野说话实在。
大家也许没去过昌北机械厂,但是企业内的扯皮现象,这些领导哪个不知道?
就像方山汽车配件厂送来的那些残次品车灯,到最后扯来扯去谁也不承认是谁的责任,到最后干脆扣了方山那边的尾款了之。
而轻汽公司组建一年多了,港资、中粮和内地都已经注入了大笔资金,但是却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就跟拿钱打水花似的。
但是你看看人家昌北机械厂,短短三年的时间,投入回报率都多少了?
人家能改?我们怎么就不能改?
如果在进行管理改革之后,可以解决这些内耗现象,那就值得一试。
非常值得。
第779章 我是来种桃树的
早上九点半,岳玲珊忙完了手头仅有的一点活儿,长长的伸了个懒腰。
她看了看表,正是国企职工串门摸鱼的好时节,便嬉笑着对李野道:“李科长,我去仓库那边核对一下板簧的供应数量哈~”
李野眼都没抬的道:“仓库是吧?去吧,有事儿喊你。”
现在单位就是这么个风气,活儿没那么多,却还每年进人,想卷也卷不起来,
所以李野也不能军阀作风,上厕所都得掐表,只要别找不到人,串个门聊个闲他也不管。
但是岳玲珊只出去了几分钟,就风风火火的窜回了供应科,进门就对着李野咋咋呼呼:“科长、科长,刚才来了好几个公安,把管良带到保卫科去了”
办公室里的几个人都惊讶的抬起了头来。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国企内部的保卫科可不是“保安科”,级别比较高的都有配枪,
平时单位职工打个架偷个东西什么的,基本上都自己处理,而且跟辖区内的公安部门也有联防关系。
因为具有“半公安”的性质,所以单位内谁要是突然被叫到保卫科里去,那指定要被人指指点点,猜测他“是不是犯了什么事儿了。”
而李野在前几天开会的时候,怒斥“造谣生事三年徒刑”的事儿早就传开了,现在突然来了公安,把管良带进保卫科.还能是好事儿吗?
副科长吴庆义看向李野的眼神,非常的复杂,意味深长。
他在单位里混了二十多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事情见多了,所以别看此刻的李野风光无限,但他并没有绝了“后来者居上”的心思。
但是现在他却没有信心了。
李野这个年轻人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平时连句脏话都不说,但这才来了半年多,已经连续“立威”,打出了刺猬一般的名堂。
别人只是摸你一下,你特么真往死里扎啊!
“科长,我再去看看情况啊!”
岳玲珊的气息还没有喘匀,又脚不沾地的跑了出去,好似戏文里面得了“再探再报”命令的前锋斥候一样。
不过她在前去打探之前,还顺脚去隔壁办公室吼了一嗓子,然后临近的几个科室就都知道了。
“公安的人来找管良了”
“管良被公安抓走了.”
“管良要被判刑了”
时隔多日,流言再起,但是这次被以讹传讹的,却从李野变成了管良。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管良还没有从保卫科里出来,这股子流言就更加离谱了。
不过到了下午的时候,岳玲珊却略带失望的回来道:“科长科长,公安的人走了,但是没把管良给带走”
现在的岳玲珊,百分之一百的希望管良被带走,因为她已经给自己打上了“李野嫡系”的标签,李野的实力越硬,她的前途越光明。
而一整天都脸色凝重的吴庆义却撇了撇嘴,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笑容,好似早就猜到这件事会无果而终似的。
管良就跟西游记里的那些下凡妖怪一样,犯了事最多被内部处理,怎么可能会被外人带走呢?
但是第二天早上,公安的人又来了,管良又被带到保卫科了。
前锋斥候岳玲珊蹲守了大半天,气喘吁吁的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科长科长,公安的人被陆主任请去吃饭了,管良交了辞职信,但是当场就被领导给撕了。”
“.”
吴庆义愣了几秒钟,忍不住的道:“是被哪个领导撕了?”
岳玲珊喝了口水道:“当然是马副经理,这次的事情是马副经理在处理呀!”
吴庆义抿了抿嘴唇,咽了口唾沫,忽然感觉喉头有点发苦。
管良都被逼的引咎辞职了,马兆先都不依不饶,如果接下来大厂长没有什么动作,那么管良的命运,必然非常凄惨。
按照种花家的传统,凡事就怕较真,一旦较真起来,芝麻大的事情也会变成西瓜大的罪过。
第三天,公安的人继续过来找管良“了解情况”,而且据说已经很不耐烦了。
第二份:一分厂开始正式筹建,由副经理马兆先全面负责。
李野淡淡的吐了口气,知道这几天的拉锯较量,终于平衡出了结果。
上一篇:离婚律师兼职做媒婆,全网杀疯了
下一篇:娱乐:手撕芭藜世家,杨蜜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