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1981 第804节
八十年代确实有部分司机不喜欢柴油机,但那都是因为内地柴油机的水平落后,如果像五十铃柴油机那样的好货,哪个司机会嫌弃?
【这发动机一定很贵,也就是来做做样子的,折腾到最后还得用我们的汽油机。】
盖科长很清楚,轻汽公司自己就有五十铃柴油机,但也只是在部分新款136上使用,因为它太贵了。
但是当莱动的业务人员报出价格之后,盖科长差点惊掉了下巴,因为这款柴油机的价格出奇的低,就比他们厂的汽油机贵两千块。
“我们愿意把这款柴油机纳入贵厂的三包体系,保修五万公里.”
“.”
阚科长听到人家还负责保修之后,忍不住的喃喃说道:“他不是个疯子,就是个骗子.”
阚科长话音刚落,李野就对着麦克风问道:“阚科长,你们是二号竞标单位,你们的竞标书呢?”
阚科长抿了抿嘴:“没有,我们单位从来没有做过什么竞标书。”
李野微微皱眉,说道:“那你们的竞标产品是哪一款?竞标价是多少?”
阚科长机械的道:“就是492汽油机,竞标价就是你们之前的进货价。”
这会儿的阚科长已经忘了刚才“不投标”的同盟协议了,他只是机械的完成任务,机械的等待结果。
几分钟之后,阚科长不出预料的得到了“出局”的结果,另外三家单位进入竞标的下一轮,最终决出两个优胜者。
竞标和投标不同,投标只有一轮,你计算不好就没机会了。
竞标有好几轮,供应商互相杀价,最后便宜了采购方。
接下来,不论是变速箱、车桥还是刹车系统,参加竞标的供应单位都厮杀的很激烈,而且有很多家单位的产品明明出类拔萃,但报价都低的不可思议。
阚科长忍不住的问李野:“你们一分厂在130上用这种进口发动机,那是要打算卖多少钱?一辆130卖出东风140的价格吗?”
李野淡淡的道:“为什么要卖那么贵呢?你也看到大家的报价了,我们不需要卖很高的价钱。”
阚科长坚定的摇头道:“他们是赔钱的,赔钱赚吆喝,非奸即盗,你不要上了他们的当。”
李野瞥了阚科长一眼,没有给他解释。
因为就算是给阚科长解释“烧钱占市场”的概念,他也未必能够理解。
内地的130汽车厂有几十家,他们平时需要的汽车配件是个很大的数量,如果能够拿到大半,那么就能提高产量规模,加速自己供应链的发展。
要不然就算是在第一电视台打广告,想要占领市场也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这年头的内地人是认牌子的,一旦认准了某款发动机、变速箱,口口相传之下就能形成良好的口碑。
130汽车畅销天下,一两年的时间,就足够凝聚品牌效应了。
“李野,李野,你这个竞标会先暂停一下,厂领导来了。”
竞标会接近尾声的时候,吴庆义带着几个厂领导杀了过来,严厉的命令李野竞标会暂停。
李野拿起麦克风:“大家休息一下,半小时后我们继续。”
然后李野就在现场问几位领导有什么指示。
肖进刚严肃的道:“刚才有十几个供应单位的厂领导给我们打电话,询问我们是不是要结束十几年的合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们误会了,这次竞标会只限于我们一分厂。”
李野很平静的指着现场的发动机、变速箱道:“大家可以看一下,一样的价钱,有先进的东西,我为什么要用落后的?
我们厂的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没有竞争力,我们难道做的不对吗?”
肖进刚一时语塞,李野那单位的利益来当说辞,他无法正面辩驳,就算捅到上面也是他没理。
这时候,吴庆义插话道:“李野,你来单位的时间太短,不知道我们和供应单位之间的情谊,大家合作了十几年,也互相帮助了十几年”
面对吴庆义的感情牌,李野不为所动。
他指着一个正在借用电话的供应商道:“我当然知道这份情谊,所以我看在大家合作十几年的份上,已经很照顾了,他们签了合同就能拿预付款,可别人签合同之后是要交保证金的。”
“.”
那个供应商正冲着电话那头喊:“我已经签下合同了,你砸锅卖铁也要在今天下班之前把保证金打到一分厂的账户上”
吴庆义看着那个打电话的人,憋在喉咙里的话说不出来了。
这些供应商一起到厂领导面前告状,其中一条就是怀疑这些前来竞标的单位不可靠,是骗子。
但是人家现在不要预付款,还交保证金,你还怀疑个蛋啊?
李野看着阚科长等人,轻轻的道:“你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在别人眼里是来之不易的机会,但你们不懂珍惜。”
第800章 没见过你这样的女婿
一分厂的新车间里,李野正领着以赵教授为首的技术团队熟悉生产线。
“赵教授,我们一分厂的技术力量太过单薄,想要全面落实新的生产标准,有不小的难度,所以就得麻烦各位了”
赵教授很幽默的道:“没关系,只要你遵守承诺,按照昌北的标准来,这种麻烦多多益善”
赵教授是唐明泰的老师,而唐明泰现在是昌北机械公司的技术经理,所以这一次李野在一分厂搞管理改革、技术改革,自然就想到了这些能人。
按理说一个130卡车的生产线,是不值得像赵教授这样的人带队“出手”的,
但无奈李野的“出手”太大方了。
赵教授是业内大佬,可能还看不上那几张钞票,但是研究所里那些副研究员、研究员级别的技术人才,却经受不住这种“正当收入”的诱惑。
自从84年开始,内地的通货膨胀一直不停,很多教授级别的高工在无奈之下,都要在下班之后搞第二职业补贴家用。
大晚上的去夜市摆摊,都怕遇到熟人。
现在李野给出这个机会,在外面干一个月,给一条生产线制定科学、详细的生产标准,就可以拿到近千块的“合法收入”,
而且人家工人还一口一个“李工”“张工”的叫着,这种精神享受比那钞票还让人心动。
用赵教授这次带来的弟子吴炎的话说就是——“钱不钱的不算事儿,起码顾了咱的面子,你让一群工程师去卖茶叶蛋,那不扯淡吗?”
吴炎这些人,宁愿为了一个生产环节,费尽心力仔细测算细化最佳的生产方式,也不愿意简简单单的“鸡蛋四毛,一块钱三个。”
吴炎从车间天车上走了下来,顾不得擦脸上的汗水,就对李野保证道:“李科长你放心吧!给我们二十天的时间,保证让你们一分厂达到每月八百辆的产量。”
“八百辆?”
李野皱了皱眉,然后问道:“老吴,能再高点吗?咱们都是老相识了,你可不能打埋伏。”
张良山怔了一下,严谨的道:“李野,你们的工人有大半是新上岗的,想要保证质量和品质,八百到一千辆是最合理的产量了”
吴炎是三年前就进了昌北做技术员,对工业流水线的经验非常丰富,而且跟李野喝酒都喝醉了几回,肯定不会藏着掖着。
所以他既然说每月只能八百辆,那就真的是八百辆。
李野想了想道:“那你们再按照两班倒二十个小时的生产模式设计一下,尽量提高产能。”
吴炎看着李野,也很无奈道:“李野,有时候我真看不懂你和李大勇,你们把工人的潜力都压榨到了极点,
但我要说你们是万恶的资本家吧全厂的工人能把我掐死,现在昌北那边的工人都争破头的加班,谁不让他们加班,谁就是大家的仇人”
“去去去,滚一边去,你自己的房子和摩托车怎么来的忘记了?你上个月加了多少个小时的班?赚了多少加班费?三十岁的人会不会说话?”
赵教授虚晃一脚把吴炎给踢走了。
自己这个小徒弟研究天分很高,但有时候说话就是得罪人而不自知。
李野笑了笑道:“吴炎就是个实诚人,我特别喜欢跟他说话,不费脑子。”
“他也就是遇到了唐明泰和李大勇.”
赵教授嫌弃的骂了一句,然后又疑惑的问李野:“你们轻汽公司去年一共的产量也不过两万台吧?
你们一分厂才这么几个人,能年产一万台还不满意?你们总厂现在分配给了你们多少生产任务?答应给你们解决多少台汽车的销售?”
李野摇摇头道:“我们厂没有给我们生产任务,也不会帮我们销售,我们厂是独立销售的。”
赵教授一愣,又问道:“那你们现在卖出去多少台车了?”
李野又摇摇头:“还没有,我们先生产,后销售。”
“.”
赵教授无语了,他虽然是搞机械的专家,但也懂得一些经营常识。
你们都没有锚定客户,就盲目的全力生产,还八百辆、一千辆,你是要让这些车整齐划一的在操场上排队生锈吗?
而在周围干活的工人们,也都竖起了耳朵。
他们比赵教授更清楚一分厂跟总厂之间的隔阂,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掉,那对谁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毕竟这几年只要厂里开大会,张口闭口都是“效益不好”“共渡难关”,要说怎么共渡难关?还不是削减福利,延发工资吗?
一时之间,众人神色各异,各怀心事。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分厂厂长陆知章急匆匆的跑进了车间,呼哧呼哧的满脸通红。
“李野,李野,好消息好消息,我们的新车有订货单了,还是大单,足足一千辆”
“.”
赵老师怪怪的看着李野,又看看陆知章,寻思着你们两个是在演双簧吗?
这边刚说还没卖出去一辆车,那边就来大单了?
李野把文件夹一夹,微笑着道:“我的陆大厂长,有订单就有订单呗!你喊个什么劲儿啊?生怕别人不知道啊?”
陆知章快步走到李野面前,一边喘息一边点头说道:“我就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整天忙着抓采购,抓技术,厂里传的各种流言是一点都没听到啊!”
“呵,又是流言。”
李野讥讽的嘲笑了一句,然后也没有问到底是什么流言,而是说出了一番极为“嚣张”的话。
“我总觉得,如果总是有人给你造谣,那么不外乎三个原因,”
“第一,你拥有的某些东西他们没有,他们眼红;”
“第二,你的生活水准远比他们的生活水平高,他们眼馋;”
“第三,你的层次他们够不着,他们只能干瞪眼。”
李野指了指自己:“你想想当初他们给我造谣的时候,是不是符合这三点?我有私家车,我一个剧本卖两万,我半年就是副科”
李野又指了指周围的工人:“现在他们为什么造谣?因为我们承诺工人,每年工资上涨百分之十,至少连涨五年.他们嫉妒,所以巴不得我们赶紧倒闭呢!”
“大家都是一个厂的,要穷大家一起穷,凭什么你们吃的好,工资高?可不就造谣吗?”
上一篇:离婚律师兼职做媒婆,全网杀疯了
下一篇:娱乐:手撕芭藜世家,杨蜜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