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1981 第831节
后世的大学生,只要在暑假发狠搬上两个月的砖,就可以一万多块买一辆“非常能打”的二手车,
然后就可以跟喜欢的妹子一路向西欢声笑语,再然后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嘤嘤嘤嘤的过夜.
这么美好的事情,都要感谢那些闷头苦干的国产汽车人。
至于管良这种人.
等到周围没人之后,陆知章沉着脸道:“李野,你知道吗?自从管良的贸易公司赚钱之后,又有几家贸易公司成立了。”
“这个月的J3型130还没生产,管良就已经又来了.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跟风呢!”
“又有几家?”
李野迅速明白了。
接近万人的国企大厂里,有权有势的不只有一个人,看到别人吃肉,谁不愿意喝口汤呢?
指望这种人.几十年后的大学生,一辈子也买不起车。
。。。。。。。。
下午一点半,会议准时开始,得知部里只是来了一位处长,李野和陆知章都认为这次的会议规格不高,对方也只是来跟进了解一下改革的具体内容罢了。
毕竟一分厂的管理改革,是部里重点点名的改革试点,随时掌握进度也是正常的。
但是会议开始之后,两人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儿。
这位韩处长非常严厉的质问李野和陆知章:“我们最近接到了津城、金杯等好几家单位的投诉,说你们一分厂搞低价倾销,搞恶性竞争,
我调查过市场行情,你们一分厂的130J3型汽车,出厂定价跟市场行情价严重不符,你们必须要解释清楚这件事,为什么要让国有资产白白流失?”
为什么?
360为什么不要钱了?我给你解释你听得懂吗?
李野最怵头的就是这种不懂市场的人,非要让你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
而在八十年代,这种人实在太多了。
“这个问题我来解释吧!”
陆知章想要发言,但李野拦住了他,因为李野是主管销售的副厂长。
“韩处长,我们一分厂的定价策略,是为了打造一个品牌,也是要打造一种市场效应,让市场上的绝大部分用户,都认定我们的产品是最好的,最可靠的.”
就国人对电视台深信不疑的八七年,你去第一电视台打个广告,观众还得琢磨琢磨轻汽公司的130值不值得买呢!
但是如果人们对J3型130的印象是“倒倒手就能赚两千”,那么他们还会犹豫买与不买吗?
一支买了就能铁定涨的股票,其传播速度有多快你们研究过吗?它受追捧的程度你们见识过吗?
那简直就是疯狂。
现在一分厂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人员,他们都是带着现金来的,
哪怕先付钱、后等车,排队排到两个月之后,他们也抢破头的愿意。
李野原本是准备用一年的时间等待市场发酵,但现在看来,效果比他想象的更快、更好。
“韩处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根据世界著名企业经济学家查科斯洛夫的获奖言论,除了那些脱离大众的奢侈品,其他产品的利润扩大方式一定是规模,
只有生产规模上去了,才能让企业良性发展,而如果一味的追求高利润,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落后于人”
“.”
韩处长一言不发的等待李野说完,然后问道:“李副科长,听你这么一说,你是想把一分厂做到几万人的规模了?”
李野笑了笑道:“我现在是从小做起,至于最后能做到多大,还要看全体同事的努力,还有上级的支持。”
李野也学会说假话了。
他不是想做几万人的工厂,而是想做几十万人的企业。
如果只是要赚钱,那么李野根本不需要搞什么几十万人的制造业大厂,只需要一家百十号人的投资公司就可以杀遍全球了。
但一家几十万人的工厂,对行业的发展,在业内的地位和话语权,都不是一家私人投资公司可比的。
韩处长看了看李野,忽然笑道:“可如果你把一分厂做到几万人,那么其他单位怎么办?津城130就找我们诉苦,说你把他们单位的客户都抢走了.”
“我没有抢他们的客户,”李野分辨道:“轻卡市场的需求是在持续增长的,根据我们收集的市场数据,从八零年到现在,我们国家的轻卡需求增长了三倍还要多,
但是我们的总体产量只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这也是为什么130这种明显落后时代的汽车,还能卖得出去的原因。”
“落后?你认为130落后了吗?”
这不明摆着的吗?136都研制出来了,130还不落后?
不过还没等李野解释,大厂长却出人预料的替李野说话了。
“韩处长你有所不知,我们单位现在的拳头产品是136型轻卡,采用了日笨五十铃的先进技术,所以130汽车的定价就不能太高,这也是相应上面市场化的要求”
李野非常的意外,搞不懂大厂长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他不是一直要逼着一分厂的130涨价吗?怎么又说“定价不能太高了”?
“嗤嗤嗤~”
陆知章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个字,给李野推了过来,上面写着几个潦草的小字,不仔细看都认不出来。
【定价越低,差价越大。】
李野顿时明白了。
管良的贸易公司已经尝到了甜头,如果这会儿涨价,某些人的赚头.就少了。
第836章 给工人涨工资,天经地义
在大厂长的“帮助”之下,一分厂低价倾销跟同行恶意竞争的事情算是勉强挡过去了,但是韩处长却又翻开了笔记本的第二页。
“低价倾销的事情,我会继续调查,另外有人举报一分厂随意给工人分钱,这件事你们怎么解释?国家定的工资标准不合理吗?公家的钱你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吗?”
这一次,总厂这边没人帮助一分厂解释了,大厂长看向李野和陆知章的眼神也颇多玩味。
毕竟一分厂多发出去一万块的工资,总厂这边就少分五千多块的利润,一分厂那边可是有两千人呢!
这么一大笔钱落在总厂这边,能办多少事儿啊?
李野抿了抿嘴,暗暗的深呼吸,化解胸口的一丝烦恶。
管良只开了两三个月的贸易公司,就能花三十万买辆进口思域,这钱怎么来的?你们怎么就不去查查“公家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呢?
李野也想尽办法的赚钱,而且他的钱还是个天文数字,但他没忘了手下的工人啊?今年涨一百,明年涨一百,连涨十年,不也是九牛一毛吗?怎么就有错了?
而相对于李野的厌恶,陆知章却已经习以为常了,
他安静的掀开记事本,找到其中一页,然后面带微笑的解释道:“我们当初接到管理改革的任务之后,就在各方面展开了探索和实验,然后发现适当的提高工资,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现在我们一分厂全体职工接近两千人,每月平均生产130汽车两千辆以上,并且还有潜力可挖”
如果是放在后世,陆知章这些话说出来会被别人骂死,每个月人均生产一辆汽车,这是个什么效率?
但是这个效率放在八十年代,还真就敢大言不惭的说“我们很优秀”。
总厂这边人数是一分厂的三倍还多,但年产量可能都不如一分厂。
而且就这还不算差的,川省那边的红岩汽车,六几年就接受了国家的一千多万外汇投资,结果十几年的时间,一共才生产了几百台重卡,你算算人均多少?
不过陆知章所说的“优秀”,人家根本不以为然。
“你们一分厂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按照我们接到的举报材料来看,你们给工人提高的什么补贴,都超过正常工资了,
一个普通工人每月竟然能发到两百块钱,比很多单位的厂长都高啊!”
陆知章面色不变,依然微笑着道:“我们确实提高了不少职工福利,不过跟提高的产量、质量比起来,提高的工资是值得的,毕竟每增加一辆汽车的产量,就有上千块的利润.”
“账不是这么算的,不管多少利润那都是国家的,不属于个人,既然有人举报到了部里,那么这就是个严重的问题,你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上面的人开始叽叽歪歪的扯车轱辘话,扯来扯去无外乎“发扬风格”“积极奉献”“勤俭节约”的老套路,听的李野都低下头郁闷了。
工人每月两百块工资怎么了?现在鹏城那边每个月五六百的工资都不新鲜了,难道就因为你的工资只是两三百,就觉得工人两百块太高了?
看看现在单位里那么多磨洋工的老油条,就证明时代变了,你再不给他们点甜头,他们就要睡着了。
“总之,这个问题你们必须重视,我们的生产积极性,我们的战斗力,不能只靠金钱来解决,这是非常可笑的”
【可笑个嘚儿,不给钱哪来的生产积极性?】
李野彻底无语了。
上一辈子的时候,他有一次在移动营业厅里排队办业务,眼看着一个华为的小哥在修一台设备,修着修着就哭了。
二十多岁的娃儿,是真的泪流满面。
李野良心不忍,就对漂亮的大堂经理道:“人家都修半天了,你不给人家倒杯水安慰安慰?”
本来李野的意思,是一个美女过去安慰一下,小哥也就不哭了。
结果人家大堂经理意味复杂的道:“他每个月两三万的工资,年底还有大笔奖金,你觉得我该怎么安慰他呢?”
“.”
李野当时就觉得,如果给自己年薪三四十万的待遇,特么的我一边哭一边干。
而且后来也确实如此,那个小哥一边哭一边给上面打电话寻求技术支持,等到李野办好业务,竟然真的修好了。
原来每月三千工资的人,没资格安慰月薪三万的人,因为人家修的不是机器,是自己的美好人生。
所以每月给工人提高一百块的工资,真的可笑吗?
给卖力干活的工人涨工资,天经地义的好不好?
。。。。。。。。
李野闷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三个小时之后终于熬到会议的尾声。
“在部委领导的正确指导之下,我们公司的管理改革取得了可喜的结果,生产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五十五,
我们已经开始在全公司推广学习经验,下一步准备适量扩大130改进型的生产,同时提高新型136汽车的产能产量.”
“我们单位正处于变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全体干部职工众志成城,都准备好了为国家的任务而全力奉献.”
大厂长在最后发言,肯定了历史近一年的管理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成功的原因跟李野和陆知章这俩当事人没啥关系,完全是因为上面指挥有方,而且取得可喜成果的也不是一分厂,而是整个单位。
这就非常的有意思了。
那百分之五十五的利润增长,明明都是一分厂交过来的利润好吧?
上一篇:离婚律师兼职做媒婆,全网杀疯了
下一篇:娱乐:手撕芭藜世家,杨蜜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