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上海寻亲:我爸是返城知青

上海寻亲:我爸是返城知青 第54节

  “真的!”刘浪高兴的跳了起来,让林美霞和张一明非常羡慕。

  不知道他们的阿爸,阿妈,什么时候会来接他们。

  李康一点不关心,回到后院的蚊帐床上,拿上昨晚熬夜写的小说。

  “我出去一趟,寄个稿子。”

  “康哥,我能跟你一起吗?”林美霞立即黏了过来,康哥去哪,她就想跟着。

  小妮子有点黏人呢。

  水汪汪,亮晶晶的大眼睛盯着李康,到嘴边的话也说不出来。

  只能无奈同意,“别乱跑哦,走丢了会很麻烦。”

  林美霞主动牵住李康的手,“放心吧康哥,我一定寸步不离。”

  “那你们中午还回来吃饭吗?”

  “可能就在外面吃了。”

  李康其实想去《收获》总部看一看。

  就在SH市作协所在地。。

  杂志社归市作协管。

  在文学界的地位就像清华北大一样。

  有一句话叫北有《人民文学》,南有《收获》

  如果对收获不熟悉的话,有几部作品,肯定耳熟能详。

  老舍的《茶馆》,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一大批获得过矛盾文学奖的作品在上面发表过。

  要是李康能在这上面发表作品,也算是在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后不管走到哪里,混成什么样了,有这份成绩在,都会成为别人的座上宾。

  谁都有虚荣心,这并不奇怪。

  李康写小说,就是想出名,又想挣钱。

  但他不会去抄袭一些还没发表过的作品。

  这个时候有很多看过的名作都还没发表,要是直接当文抄公,肯定能百分百一炮而红。

  李康却不屑于这么做。

  两世灵魂加持,又接受过现代化的教育,还去抄人家未来的作品,就有些不应该了。

  更何况,李康对自己的作品也很有信心。

  路上叫了辆出租车。

  这时候的出租车,妥妥的高消费。

  起步价10.8,有几个打工人坐的起。

  李康财大气粗,也不在乎这点钱。

  上车后,司机问道:“去哪啊?小情侣。我这车有点贵哦。”

  就一辆破奥拓,还特别丑。

  不过在这个时代,也是很豪横了。

  “少不了你钱。去JA区巨鹿路,SH市作协。”

  “从这边过去,路费可能有点贵哦,”司机质疑的看着两个年轻人,“你们真能给的起吗?”

  “少不了你的路费。开就是了,。”

  汽车坐起来还是要比公交车舒服多了。

  公交车一路上摇摇晃晃的,很容易就让人头晕想吐。

  要是有一条地铁线也好,李康也能带着林美霞去体验一下。

  这时候上海的地铁线有是有,都是在核心区。

  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方,正在加紧建设中。

  “巨鹿路687号到了。车费总共26.9。算你27吧。”

  林美霞暗呼“好贵。”

  甚至想主动帮康哥付车费,“康哥,我的钱都给你,你拿去付车费吧。”

  李康有些感动的摸了摸美霞的俏脸,“你的钱就留着吧,康哥有钱。”

  从身上摸出一沓厚厚的零钱。都是之前在波特曼,那些老板打赏给他的。

  司机找了零,递到他手上,“感谢你的搭乘,换一下次再叫我。”

  挣钱了可不是高兴嘛。

  李康带着林美霞,直往编辑部去。

  投稿最快的方式就是直奔编辑的办公室。

  现场让他看稿。

  只是没想到,编辑部门前,也排了好长的队伍。

  起码有小一百来号人

  跟个菜市场一样热闹。

  “这年代的人,文学热情这么高吗?”

第54章 投稿遇熟人

  来到编辑部门口,李康就有些后悔了。

  干嘛非要来杂志社本部看稿呢。

  直接邮箱发过去不好吗。

  当然,回复时间可能就要拉得很长了。

  短则一星期,长则一个月。

  就这速度,爹都认了好几轮了。

  两个月时间,他还要尽可能多的挣更多的钱。

  不管什么时候,手里有钱,才有安全感。

  两手空空,只会限制他的发挥。

  “美霞,这里人很多,要不你先去那边的咖啡馆坐着喝果汁吧。”

  “在外面站着排队很热。”

  美霞甩着头,像拨浪鼓一样,“不要,我要跟你一起。”

  “可是你现在这样黏着我,很热啊。”李康手臂都被她抓出汗了。

  这小妮子还没感觉。

  美霞唰的松开手,有些不好意思,“对不起啊,康哥。我给你擦擦汗。”

  手里拿着纸巾就给李康擦着额头的汗。

  只不过,这汗咋越擦越热呢。

  因为美霞给他擦汗的时候,小兔子露出一大半,能不热嘛。

  “不行!”李康快顶不住了。

  自己给美霞选的这套穿搭,只能自己受着了。

  “美霞,你去买两杯冰饮吧。光擦汗也没用。”

  “钱给你,想吃什么,随便买。”

  “康哥,我身上还有钱。你身上的钱先留着吧。”

  真好,已经能替他着想了。

  李康挺感动的,“那你注意点,别被人贩子拐走了哦。长这么漂亮,一定要注意路上的车辆。遇到面包车就躲远点。”

  “车上很容易下来一伙儿,掳走年轻漂亮的姑娘。”

  “知道啦。”林美霞像只精灵一样,蹦蹦跳跳的向外走去。

  直到她的身影进了店,李康才收回目光,继续在几十号人中,排队等着见编辑。

  排队的基本都是上海人,大学生,退休一族。

  只有这群人才有时间白天来排队。

  也都梦想着能一书成名,过上名利双收的生活。

  真实情况是,大多数也就来碰个运气。

  “你这份稿子,不行。文笔太差了。像小学生作文。建议再学习学习。”

  “编辑,您看看我的。我这篇稿子,写的是明朝发生的事。”

  朱编辑,刚喝了口水,下一份稿子就递到面前来了。

  “大哥,不是我不想看。而是你这份稿子主题不适合我们《收获》,您可以看看我们往期杂志的优秀作品。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注意情感基调。你可以去去学学‘伤痕’”

  都说网络小说作者喜欢跟风,但其实在文学小说中,跟风也是件很常见的事。

  ‘伤痕’火了,后面就跟出一大批写伤痕文学的小说。

  甚至可以说伤痕流派了。

  《活着》这本小说其实就是后伤痕文学时代的代表作。

  一群文学作家,跟风创作了几十年的伤痕文学。

  导致后面的七零后,八零后,甚至部分九零后读者。

首节 上一节 54/2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十九世纪就医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