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成影帝了,系统才加载完

成影帝了,系统才加载完 第156节

  都说他绯闻多,其实他这些年甚至连正式的女朋友都没谈过。

  怎么解释都没用。

  别人炒作和戚昊相关的绯闻,只要不是太过分,他很少会去澄清打脸。

  主要是因为,他当年成名的时候,也吃了一部分绯闻的红利。

  炒作绯闻是老田成为戚昊经纪人没多久,操作层面上搞得有些拙劣。

  然而,人家当事人并没有立刻澄清,给了戚昊消化热度和寻找资源的机会。

  不过,任由别人炒绯闻,也不是没有后果。

  那就是哪怕你遇到有好感的人,也会因此遭到质疑。

  “哎,对,这次的情感处理就非常好,其实戚昊你的嗓音还是不错的,只要经过专业的训练,能够适应很多种唱法。”

  金大洲对这次的试音效果表示满意。

  就此,六首歌全都排练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就是正式的录音。

  这张迷你唱片前前后后也算是搞了两个月,时间也不短了。

  戚昊老老实实的待在录音棚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唱伤心歌。

  唱片的主角拥有《模特》般的生活,唱着《时间都去哪了》,在《老街》上流连,却找不到《此生不换》的人,不是真爱《何必在一起》,不需要《多余的解释》。

  等到他从录音棚出来,想要卖剧本的已经排队等了。

  这一次的剧本质量就好太多了。

  甚至连香江大导演王经都丢过来了一个叫《美丽密令》的剧本。

  倒不是五百万买剧本这个噱头能够让香江大佬们侧目,主要是香江市场不行,王经已经混内娱很久了。

  而且戚昊曾经参演过他和麦子善联合执导的《黑白森林》。

  王经的剧本,戚昊当然看不上。

  因为根本没可能拿奖。

  王经混了这么多年,只在1999年提名了过一次金马最佳剧本。

  新一轮的剧本收到后,进行筛选,觉得还不错的戚昊就亲自联系一下,如果对方方便的话就出来吃个饭。

  来了就是客,不管收不收剧本,吃顿饭聊聊天,不仅能够拓展人脉关系,也能让他从交流中学到不少知识。

  最终,戚昊锁定了一个关于东北下岗工人的剧本——《钢的琴》。

  编剧张艋见到戚昊的时候,脸色并不怎么好看。

  他总觉得自己像一个卖儿卖女的穷苦人家,而戚昊就像是一个脑满肠肥的地主老财。

  他不是职业编剧。

  毕业于中戏舞台美术系,被分配到辽宁电视台担任舞美设计总监,参与编剧春晚“忽悠”系列小品的最后一部《功夫》,还有另外一个小品《说事儿》。

  2007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耳朵大有福》,从而开启了个人的导演生涯,他则凭借该片获得第9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导演奖。

  戚昊想要的就是他得的这个奖。

  就这个奖,价值两亿!

  “张老师,快请坐!”

  戚昊丝毫不在意对方的臭脸,很热情的拉着对方坐到位子上。

  你娶别人的媳妇,人家老公脸臭点很正常。

  

  “谢谢。”张艋坐下来。

  戚昊引领话题,主要是聊了一下《耳朵大有福》。

  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只要看一遍电影,就能记得分毫不差。

  而且他顺便还背了几十篇比较经典的影评分析。

  这在张艋看来,戚昊最起码把他的《耳朵大有福》看了十遍以上。

  这样的人,你让他怎么反感的起来啊。

  “唉,你知道《耳朵大有福》花了多少钱拍出来的吗?”

  张艋铁岭的,很快就和戚昊唠上了。

  “肯定要三百万吧?”

  戚昊其实一清二楚,但是该装糊涂的时候必须要装糊涂啊。

  “三百万,前前后后加一起花了三百万。”

  张艋用手比划了一下。

  “哥你太厉害了,这样的质量,居然只花了三百万。”

  戚昊往高了说,就是为了捧一下。

  “可是老弟,它票房只有一百五十万。”

  张艋是欲哭无泪啊,他家庭条件很不错,爸妈都是圈内人士,自己在电视台,工作也很体面。

  然而,再厚的家底也不够这么赔的。

  几年的积蓄一干二净,再想开新戏,那就只能卖房了。

  可房子又能值多少钱。

  更何况,现在还是经济危机,房价比起去年他打听的时候还掉了不少。

  “我怎么听说文艺片有奖金和扶持啊。”

  戚昊知道《耳朵大有福》肯定赚不到什么钱,但是要说赔,感觉也赔不了多少。

  “唉,你这就不懂了,吃、拿、卡、要,你该不会以为拿奖真的凭本事吧!”

  一说到这个,张艋就特别来气。

  酒桌上吐槽起来,那是没完没了,戚昊因为要谈正事,所以也没有过多劝酒。

  “你真的愿意拿三百万买我的剧本?”

  等到吐槽完了,张艋才意识到自己是来卖剧本的。

  不,他觉得自己现在就像是当年下冈潮的时候,骑着自行车送老婆去卖的窝囊废。

  “对,我觉得他值。”戚昊很肯定,从商业的角度肯定不值,但是从获奖的角度那就太值了,感觉可以拿去威尼斯首映。

  这次收的剧本里头,《钢的琴》属于出类拔萃的好,让戚昊再也看不上其他的剧本。

  如果不是他年纪太轻,演不出那种感觉,怕影响电影质量,他甚至想自己出演。

  最后想想,还是决定找更合适的人。

  他缺《钢的琴》这个剧本,但是不缺陈桂林这个角色。

  孩子哪怕是领养的,但是既然有了这一世的缘分,就应该当成亲生的疼。

  “你还这么年轻,又是第一次当导演,你懂得怎么拍电影吗?”

  这样的质问非常没礼貌。

  然而,张艋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觉得三百万太少。

  恰恰相反,他觉得三百万买他的剧本,有点高的离谱了。

  正常情况下,院线电影的剧本价格通常从10万元起,具体价格取决于编剧的已上映作品数量和其他因素。

  确实,有些知名编剧的剧本价格可以高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但是《钢的琴》属于看不到商业价值的本子,五十到一百万都是高价。

  张艋真正犹豫的是——戚昊行不行?

  1999年,张艋从中戏毕业,回到了老家铁岭,在铁岭评剧团他看到了一架破旧不堪的钢琴。

  这架钢琴虽然还能够发出声响,但漆面早已龟裂,琴键也失去了弹性。

  父亲告诉他,困难时期,团里演样板戏没有乐器伴奏,人们就自己造了这架钢琴。

  这架自制钢琴激发了张艋的创作灵感,他开始写《钢的琴》的剧本。

  这个剧本,他足足写了六年!

  可惜,拍它需要的钱更多,张艋只能先拍《耳朵大有福》,希望能够吸引到行业资本的注意。

  《耳朵大有福》口碑确实不错,然而三百万成本一百五十万票房,更加让资本望而却步。

  大资本看不上,小资本不敢投。

  听说有人高价买剧本,他才打起了要不干脆卖掉的心思。

  这样一来,《钢的琴》就有了面世的机会。

  而他也将有足够的钱去拍以后的作品。

  “剧本我看了,非常详尽,连空白处都写满了解析,有的地方还画了分镜,坦白的说,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拍好,我只能说我会尽自己所能。”

  戚昊能够从剧本上看到一个创作者对作品的热情和珍惜。

  “光靠竭尽所能可不够。”

  张艋嘟囔了一句,但其实已经很满意戚昊的态度了。

  至少这人不是钱多了没地方花,非得为了装逼当一次导演。

  “张老师,其实我有个提议。”

  戚昊在攫取——也不算攫取,因为他给钱了——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时候,内心其实也在遭受煎熬。

  他本来就是一个很心软的人。

  如果不是有任务。

  他完全可以用小肥羊投资这部电影。

首节 上一节 156/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下一篇:恋综:原来我被她闺蜜惦记很久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