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影帝了,系统才加载完 第172节
“道具……”
戚昊第一次正式当导演,他很踏实的把各个环节都确认了一遍,有些不太能够确定的,他还和相关的工作人员讨论了一下。
就比如雨水怎么撒,什么时候撒,撒多少……
“好了,各单位准备,场记……开始!”
场记在众人面前打板完成,整个剧组立刻就运行起来。
几个演员披着雨衣,在寒风中演奏着音乐,在他们身后的远方,是象征着传统工业的大烟囱。
“咔!”
一个镜头拍完,戚昊转头看向张艋:“张艋老师,你看这个镜头能过吗?”
他没有傲娇的只靠自己。
艹,八百万成本的电影,编剧和监制的费用给了三百万,害得他这个导演一分钱不拿才能勉强够用,花了钱的为什么不找张艋来把关。
别忘了,他现在玩得可是张艋的“老婆”。
我只是偷着和你老婆好,你居然在墙角偷听我们撩骚,简直无耻至极。
“秦海鹭的表情……最好不要有任何表情……”
张艋从电影需要,导演理论各个角度,详细的解释了一番为什么要这么拍。
“OK,后边的这个镜头重新来一遍!”
戚昊从善如流,把这个镜头又拍了一遍。
然后是雇主话外音,张艋自告奋勇的献出了自己的声音。
按照雇主的要求,音乐从忧伤的《三套车》换成了节奏轻快喜气洋洋的《步步高》,这种苦中作乐的反讽奠定了电影《钢的琴》的主要基调。
镜头再次横移,出现了搭建好的灵堂和杂耍。
一个喷火的,一个朝头上砸酒瓶的……
砸酒瓶的还有一个没有砸烂,又朝脑袋上嗑了一下才砸碎。
其实,戚昊想过让随云道长上去表演一下舞剑,被随云道长一个白眼给拒绝了。
说是不宜宣扬封建迷信。
人家是办丧事送人,又不是捉鬼。
后边是一个空镜头,巨大的工厂烟囱架在灵堂上方。
灵堂还挂着一个“沉痛悼念母亲”的条幅。
这些搭景都是张艋负责的。
比如后边这个镜头,在剧本上以“分镜画”的形式出现,很显然拥有不同寻常的寓意。
以烟囱为代表的东北工业,一度是哺育东北,乃至中国成长的母亲,而现在这位母亲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第一场戏到这里就算是拍完了。
“助理,赶紧给我姐披上衣服,别冻着了。”
戚昊宣布这场戏完成后,第一时间就让秦海鹭赶紧保暖。
她演戏的时候穿着一身旗袍,只披了件西服外套。
妥妥的美丽冻人。
“你赶紧去拍下一场吧,别管我了。”
秦海鹭不以为意,冷一点儿而已,拍个戏哪来的这么多讲究。
今天的计划是拍两场戏。
另外一场戏,拍的是陈桂林抱着手风琴,和他老婆说离婚的事。
他老婆的扮演者叫曾梨,是秦海鹭的同学。
曾经也算是中戏96级的风云人物,颜值还可以,只是这几年发展的非常一般。
用秦海鹭的话说,距离大火就差和你戚昊传个绯闻了。
第134章 超支就超支吧(求双倍月票)
第134章 超支就超支吧曾梨颜值方面没有问题,资源虽说不算特别好,但也不是没有主演机会,奈何她一次都没有接住。
这就让人很难不往玄学的方向去联想。
她们同学聚会的时候,就有人开玩笑地说可以找戚昊传个绯闻试试。
正好《钢的琴》有机会,秦海鹭就帮她介绍了一下。
《钢的琴》给曾梨的只是一个小配角。
但是她也不嫌弃。
电影资源本来就比电视剧更高端。
很多所谓的电视剧一号番位,到了电影里也只能演小配角。
曾梨这次演的角色难度不算太高。
她和王谦源的第一场戏,有点儿话剧表演的意思。
这对于他们这种中戏出身的科班生没什么难度,只要上学的时候认真听课做作业了都不难完成。
曾梨也认识王谦源。
她们96级表演班的班主任是常莉教授,教学非常严格,作业布置的特别多。
如果完不成作业,甚至有可能被要求退学。
章子姨和刘邺两个人做不出作业,急得哇哇哭,一边哭一边去求师兄帮忙,最后靠师兄帮忙混了个小品,连滚带爬蒙混过关。
据说这个师兄就是王谦源。
他是93级的班长。
后来,胡静也辗转找到他给求助设计小品。
事实上,王谦源的演技确实不错。
就是不知道他为什么不火。
“过……”
第二场戏戚昊先拍了一遍,然后就陷入了沉思。
这味有点不太对啊。
就在张艋想要过去告诉他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的时候,戚昊突然就自己想通了。
他指挥着摄影组调整机位。
通常机位架设在普通观众水平视线是最为舒服的,之前的拍摄也是如此。
然而,戚昊发现光靠画面无法产生足够的对峙感。
又不可能你给我一刀,我给你一刀。
所以他把机位降格到一个不同寻常的仰拍角度。
画面给到双人物中景,交代人物关系——处于左右对立的两个人,后面的背景也明晃晃地暗示两个人现在的条件不对等,经济上的、能力上的不对等。
王千源所在的左边明显更破败一些。
而他老婆的右边则是更加现代化更规整的建筑。
甚至就连身后上方的棚子,也是一边破败一边完好,像是天使的一对鸡翅膀。
仰拍的角度,让观众能够明显感受到这两个人的对峙,还有对峙的立场都非常坚定。
为了更进一步突出这个效果,戚昊又让曾梨把黑色的大衣换成了更明亮的浅色。
紧接着就是好莱坞叙事镜头常用的,双人中景之后对切镜头,你一个我一个。
搭配“离婚就是相互成全,你放我一马,我放你一马的事”这样的台词,对峙的感觉就达到了顶点。
最终呈现的效果果然非常不错。
张艋揉了揉自己胡子拉碴的下巴。
这小子有点不一般啊,居然跟他想的一样。
如果之前处理的好是有人教过,那这个镜头角度的切换,就足以说明戚昊有这方面的天赋了。
在导演这个行当,有天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没天赋有技术,那你顶多就是个泥瓦匠,而你一旦有了天赋,你就成了建筑师。
运气好的话,拍出影史经典也不是没可能。
“艋哥,艋哥!”
戚昊的呼唤让张艋回过神:“怎么了?”
“我这样处理,你觉得行不行?”
戚昊是一点信心都没有,第一次当导演他心里发虚,他需要张艋这个老手的建议。
“行,非常行!”
张艋还能说什么呢。
我本以为是你坐在边上看我执导,没想到是我坐在边上插不上话。
其实也没有那么夸张。
这毕竟是张艋的本子,张艋有张艋的表达,戚昊有戚昊的理解,二者肯定没有办法做到绝对的一致。
因此,张艋还是有挺多机会发表意见的。
只是戚昊也不会一味的听从,在交流和争执当中他也能够获得成长。
而且戚昊也并不是只找张艋。
一部电影想要诞生,肯定不能只靠导演。
上一篇: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下一篇:恋综:原来我被她闺蜜惦记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