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裁员后,我成了科技教父

裁员后,我成了科技教父 第111节

  “照章进行企业活动、照章纳税、照章接受监管,没有,也不需要任何特殊之处。我这么说,你们能明白吗?”

  “那他那个科技之山,”来人这么问道:“你怎么看?”

  “科技之山,”何震顿了顿:“白驹科技能力再强,研究出的科技成果再多,那它也还是中国的企业。它向上攀的越高,对我们也只有好处,而不会有任何的坏处。

  “你想想,如果真的找到了延年益寿、百病不侵的基因密码,你我难道不想要?白驹科技可信可控安全,我对这个结论负责。”

  “嗯!”来人点了点头:“你的职位再升一级,职责不变,仍然负责与白驹科技的沟通,有任何事情及时汇报。”

  “是!”

  ……

  “哈哈哈,值得喝好几大杯!”

  何震是非常高兴的,他非常乐于见到白驹科技或者说郝成的强势崛起,之前确实有一些人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担忧,意图限制或者其他的什么。

  但是,事情已经到了现在这样的程度,已经没有再去提这样的事情了,不管是不敢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事实都已经形成。

  正如他稍早前对郝成的承诺:国内,白驹科技不会再受到任何的干扰。国外,应该没人敢了。

  “郝成是没有什么野心的。”这么嘀咕着,何震又摇了摇头:“不,他的野心非常之大。”

  “这就像是在古代,篡权夺位什么的太过低级,人这是直接想要修仙呐!”闲来无事,修仙小说看多了,何震突然想到了这样一个比喻。

  “只不过小说的主角是要修仙,郝成这是要攀无上科技,也没差!啷哩个当当,当了个当……”何震摇头晃脑的“哼哼”着离开了。

  ……

  而得到何震消息的郝成心情也是一片大好——放出科技之山的图片,他的目的就是这个——要一个毫无干扰的安稳环境,而现在他的目的达到了。

  此刻的他,正在创新创业中心的办公室里,坐在他对面的,一个魏书杰,另一个他的女朋友郑思瑶。

  “科技之山的东西你们都看到了,”郝成开口就是这么说的:“有什么看法?”

  “这……”魏书杰确实无法评价科技之山,尤其是科技之山顶峰的那诸多成果,倒不是说白驹科技做不到,而是顶峰的成果包罗万象,所有的内容几乎全都网罗其中。

  如果只把一件事儿做到极端,哪怕郝成说,能够将AI训练的完全具有人的智商,外加机器的运算速度他都可以相信,但全部,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儿?

  “我倒是觉得有可能!”从郑思瑶对小沙的使用来看,她的思维就是比一般人要活络的,她说道:

  “关键还是工具,小沙现在的能力就已经能够加快我们科学研究的步伐了,如果再进一步提升,能够带来什么,谁也无法预料。”

  “书杰啊,你女朋友比你的思维要开阔。”郝成笑道:“你说的虽说没错,但是,你是以当下的工具水平来评价的。但是,工具也是会革新的呀!

  “就比如,你看看这个——”

第168章 未来白驹科技攀登科技之山的最强武器

  无界系统发布之后,应用生态的建设就一直在进行。

  而其中的多数,都是既往软件的移植,或者仅有不多的改进。

  最大的变化自然就是接入了小沙这个超级强大的AI。

  而郝成此刻展示的,是一个应用软件的规划。

  这个规划的灵感来源,正是郑思瑶的那篇论文——《基于小沙的多学科理论融合相关研究》。

  “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越往上走,知识的划分就越细化。”郑思瑶已经经过一个团队的实战,对此的理解要更加的深入:

  “就拿自然科学来说,最基础的知识,我们只需要将其划分为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等寥寥几个或者最多十几个学科。

  “但是,研究到深处,仅仅只是数学这一门学科,就能划分出十几个自学课,几百个不同的方向,一个人穷极一生,能够将其中一个方向向前推进一小小步,那就是了不得的成就了。

  “但,真正的应用,或者真正的研究到深入的领域,往往是需要多学科的融合的。”郑思瑶说到这里打住了,因为郝成规划的这个应用软件,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我计划对小沙的各个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增强。”

  “还可以继续增强吗?”郑思瑶面露惊喜,她先前利用小沙进行团队协同配合的相关研究,其本质就是让小沙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个可以沟通的桥梁。

  但这个桥梁,更多的是在起一个梳理或者记忆的作用——这是它必然比人强的领域。

  但是,要说对前沿科技的理解,这个时候的小沙还差了点儿。

  在郑思瑶的设想中,小沙要在前沿科技多学科的融合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那就必须要求小沙自己对这些学科有非常高程度的了解。

  比如,甲是软件工程专家,乙是飞机设计专家,那么设计一个能够进行飞机设计的专业软件,就需要两个人的精密协同配合。

  如果甲完全不知道何为飞机设计,乙完全不懂软件开发,这个时候,两个人直接沟通的成本是很高的。

  所以这个时候,甲和乙中间就相当于有一个丙,而这个丙,有甲一半的软件开发水平,同时也有乙一半的飞机设计水平。

  这个丙就是小沙。

  虽然在专业领域,小沙分别不如甲乙二人,但小沙两边都要懂一些,可以辅助甲乙两个人的沟通。

  这个时候,小沙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将飞机设计的相关具体需要,转化为软件开发的详细需求设计。

  小沙懂的越多,两个人的沟通成本就越小。

  现在的小沙,基础知识确实丰富,辅助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做,但是要说对前沿科技的理解和掌握,那确实还差些火候。

  “你的要求过高了!”郝成摇头道:“小沙的强,是针对普通人而言的。

  “就拿法律专业能力来说,小沙比99%的普通人强,比85%的专业律师强。但一定还有15%的更高级的专业律师比小沙强。

  “小沙的优势在哪?那就融合!就比如第一场庭审,再牛逼的律师,如果没有软件开发的专业能力和相关知识,那他就在那场特殊的案件里,就比不过小沙。

  “而你,不也正是利用的小沙的这个融合能力吗?只不过,前沿的科技,尤其是尚未有定论、正在探索的的前沿科技,对于小沙来说,还确实太过困难。

  “小沙的能力确实还可以继续提升,但是AI,你懂得,具体能提升到什么程度,这个时候还说不好。”

  在获得概态数学定向学习卡的时候,小沙有过提示,如果能解决机器判断多和少这个问题,将能够进一步提升小沙类似于人的思考能力。

  而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思路和方案,就差实践然后解决了。

  小沙的能力再上一个台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郝成刚刚提出的这个应用软件的规划,在小沙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之后,就是要系统的解决顶级科学家跨领域沟通协作的这个问题。

  然后,各类融合的顶尖成果,大概率会迎来一波井喷式的爆发。

  “所以,郑女士,”郝成说道:“我的计划是,现阶段你除了要继续研究概态数学以及模糊数学的相关知识,这个应用软件,也需要你更多的去参与其中。”

  “没问题!”郑思瑶内心也是激动无比,暗道:白驹科技这趟算是来着了,这干的全都是能够影响世界科技格局的大事儿,可比在山南大学的数学研究得劲太多了!

  “不过,我这里的研究主要是数学方面的,而这个软件显然需要所有使用它的学科来进行综合的评估和验证。”郑思瑶提醒道。

  “那是自然!”郝成点了点头——这样的软件可跟操作系统以及其他的软件不一样了,开发起来也不可能有那么快了。

  框架搭起来倒是十分简单,但是这类软件它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实践验证。

  这其中还有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上哪儿去找各行各业的顶尖专家来配合这个软件的开发?

  “就算这些专家全都找来了,又如何将各行各业的东西融合到这个软件中?这个软件的开发本身,它就是一个工程非常浩大的多学科的融合吧?”

  魏书杰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学科全部融合起来才能完整的开发出这个软件,而没有相关的软件,融合起来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一下子就有矛盾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当然是先有鸡了!”郝成摇了摇头:“一下子就开发出直接可用的、顶尖的软件是不可能的,就好像,我们训练一个AI,不可能一出来就是极其强大的。

  “需要不断的训练和迭代才行,初期也不需要什么各行各业的专家,小沙自己掌握的各行各业的知识就够了。后期,就用训练AI的思想来训练和迭代这个软件!”

  岂止是训练AI的思路,郝成想的是,要将微意识体的思想融入到这个软件的开发中。

  在他的设想里,这个软件,会是未来白驹科技攀登科技之山的最强武器!

第169章 小沙这个似乎来自于未来的科技就这样被撬出了一条小缝!

  “嗯!”魏书杰和郑思瑶双双点了点头,对这种思路也是极为认可。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先搭建框架再填充内容,然后逐步训练提高,绝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而且对于这类训练,白驹科技一定是非常擅长的,小沙的成功案例就在这里。

  这不,就这么会儿的功夫,郝成就开始唤起小沙,给这样一个工具取一个名字了。

  墨枢——这是郝成从小沙给出的几个备选中选择出的工具中文名称。

  中国古代墨子学派擅长跨界思维,墨子曾用“本、原、用”三表法来来解决认知差异,《墨经》就体现了这种无穷智慧。

  而“枢”字,来自《鬼谷子》“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正代表着该工具作为核心枢纽连接各类不同领域。

  至于英文名字,小沙直接建议使用“SynapseAI”,“Synapse”一词,其本意是“突触”(生物学领域的神经元的突触)。

  郝成觉得十分贴切,就悉数采用了。

  “郎朗上口,寓意,商业传播等各类属性都在小沙的考虑范围之内,”

  魏书杰不住的感慨道:“小沙的能力相较之前又更强了,就算让人去取,无外乎也就如此了。”

  “工具开发的事儿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而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工作还是设计机器如何判断多少这个算法。”

  话题刚刚稍微拐了个弯儿,但对于郝成来说,这项工作才是当务之急,不仅涉及到新的芯片,更是涉及到小沙能力的进一步成长——

  先前,小沙可是有提示的,解决该问题,可以进一步提升小沙的类人思维能力。

  “郑教授,谈一谈你的看法吧。”

  郑思瑶的笔记和论文,郝成这两天都有系统的研究过,结合自己在深夜课堂学习的内容,郝成决定带着他们梳理一遍这个过程。

  独木不成林,万花春满园。

  郝成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一个人去做完所有的事情,只是最初的时候,他自己也不知道小沙究竟是如何训练、如何成长的,去研究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但现在,他的目标已经明确了。

  办公室的里的那个大圆套小圆的示意图,郝成又在中间加了一个“中圆”,将要做的事情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从现实科技出发往前走,而另一部分,就是从大圆的交线出发往回推理。

  第一部分从现实科技出发往前走的这个过程,郝成决定聚拢一大批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来和自己共同向前推进。

  而从大圆的交线往回推理,其实就是小沙现在的微意识体能力往回倒腾,以及自己在深夜课堂学习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这些东西远超现在的科技水准太多,郝成决定继续自己研究。

  也确实,这些东西,暂时也没人能够帮得上什么忙。

  “我们都知道,多与少,大与小其实是一个相对概念。”

  郑思瑶听到郝成让自己谈一谈看法,也是拿出自己的平板,给两个人展示了一个画面,只见画面中一张宣纸被泼了一团墨,然后问道:“这团墨迹是大是小呢?”

  “当然是大了!”魏书杰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

  郑思瑶微微笑了笑,手指戳了戳平板,然后道:“这是一个放大了一千倍的效果,实际这个宣纸它足足有一尺宽,七尺长。”

  将图片缩到原始大小,那团泼墨就是一个小小的黑点了,不仔细看甚至都看不太出来:“现在又是大还是小呢?”

首节 上一节 111/1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这只鹦鹉秀到爆

下一篇:沪上阿姨,我真不想上班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