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裁员后,我成了科技教父

裁员后,我成了科技教父 第130节

  而这些信息结合她自己的性格、认知等个性特征,小沙也正在一步步的融入这些知识和能力,成为数据分身和外置记忆的一部分。

  小沙是可以联网的,有的人可能就会有这样的疑惑:融合到数据分身和外置记忆里,跟联网去搜索,去查询有什么区别?

  一言以蔽之:你可以去查,跟你自己会,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从互联网公开数据查询到的信息,跟融合了个人理解的综合信息也是两个概念。

  而统统这些,是通过模型精调,直接融入到AI的能力当中去的。

  小沙这个AI已经转化为了人的记忆增强器官、认知辅助器官,可以这么说,有了这个东西之后,个人的竞争力将不再以知识的储备来体现。

  谢锦锦这边,翻阅了一上午的资料,头昏脑涨,回忆一下记住了多少?理解了多少?

  而小沙给它提供的:这所有数据的精炼信息,此刻摆在了她的面前,一目了然。

  “这就是你的新能力?”谢锦锦突然觉得有些名不副实,精炼这些东西,之前的AI也能做的。

  【那自然不是,这个只是附带的,而我,可以在以后的任何时间在你需要的时候,将相关的信息提供给你。】

  谢锦锦起初并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如果我有需要,以前也可以查呀。

  但下午的时候,她就有了新的认知——因为这个“信息提供”,它是不需要查的,就像是自己的记忆一样,到了那个位置,它自己就主动冒出来了。

  当时,谢锦锦正在整理实验数据,是预制虾饼的相关的课题。

  当它打出“预制虾饼”这几个字儿的时候:之前做实验的原料、数据、结果等,直接就被小沙摆出来了。

  这样也就罢了,它还结合了今天上午自己看的论文和资料,对这个实验的内容进行了对比,将对比数据也一下子摆了出来。

  而这,正是现在她刚好想做的。

  【这就惊讶了?但是你想过没有,你今天才看过这些东西,所以你觉得我做的正是你想做的,但是,如果一个月后呢?半年后呢?你看过的东西可能都忘了,但我会一直记得。

  【还有,你才使用我第一天,等用个十五天之后,你才能真正体验完整版的我。】

  谢锦锦脑子里终于对这个外置记忆有了一点点的轮廓,与满互联网去搜索采集不同,外置记忆的东西都是自己看到的信息、经历的事件。

  而融合了之后,也会以自己最舒适的方式呈现在自己面前——文字信息、影响图片、声音等等。

  也就是没有直接到脑子里,如果直接到脑子里的话,跟自己的记忆也都没有区别了。

  刚刚想到这儿,谢锦锦就遇到了一个让她无比震撼的场景:

  自己脑子里明明记得有一件事儿必须要做,但是无论怎么绞尽脑汁,这个时候就是想不起来了。那种感觉,真的是无比煎熬。

  这种事儿她也不是第一次遇到,可能过一会儿就想起来了,也可能实在想不起来,就放弃了。

  而这回,小沙出手了,数据分身的外置记忆立派上了用场:“潘彤彤约您吃饭。”

  “哦,对对对!”谢锦锦恍然,而且,忙太久,这个时候时间已经过了!

  如果自己建了日程,小沙提醒,这是正常的。但是,这回不一样,是自己正在绞尽脑汁想不起来的时候,小沙来提醒了,谢锦锦不相信这是巧合。

  对于使用十五天之后,这个小沙会变成什么样儿,她的内心此刻已经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第190章 小沙一出手,便是从来不曾有过的高度第一个科研突破

  很多像谢锦锦一样,第一时间升级小沙2.0的人,此刻也都差不多和她一样,大概摸清了小沙的能力。

  但是,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他们这个时候所探索到的,只是小沙2.0这个版本的冰山之一角。

  “你们导入历史记忆之后,信息的丰度指数、融会贯通指数、延伸比例三个指数分别都是多少啊,我这丰度指数才十,融合度也只有十一,延伸比例更是只有5%,你们呢?”

  小沙的交流区,询问版块,有人发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你说的这是什么东西?历史信息还可以导入?丰度融合度延伸比例又是啥玩意儿?”

  “不是,你们都没有吗?小沙2.0的新功能啊!”

  “啥?新功能?我咋没有?”

  看着一大群的人纷纷疑惑,都说没有,发帖询问的这位网友也是贴出了自己的截图。

  “难道又是灰度更新?可是这都一天了啊,什么情况,我得去问问小沙!”

  【叮咚~根据白驹科技部署,本次更新部分功能,必须使用者提及或者询问到相关的功能才会开通。】

  “为什么?”这位网友非常不解:“第一次听到还有这种OTA的方式,如果我不去问,还永远都不会更新了是吧?”

  【这是白驹科技为大家准备的第一课,AI无论多强大,它都只是工具,无论任何时候,都必须要记住:人的需求才是第一位的。既然你没有提到,那你代表你没有需求。

  【我的存在,只是为了辅助你,让你更好的思考,而不是代替你思考。根据规则,您是看到他人分享才得到的消息,必须完成相应的训练和测试才能更新相关功能。

  【是否开启训练?】

  “坑爹啊,没想到白驹科技竟然还玩儿了这么一出!”这位网友贴出了自己的遭遇,吐槽道:“我就想躺着,难道不对吗?”

  “我刚进行完训练和测试,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小沙的能力太强了,如果不加注意,你的脑子最后真的会退化的。去做测试吧,不会吃亏的。

  “而且做完测试,开通了这些功能,我才知道发布会上,郝总的那句话是啥意思了。”

  “哪句话?啥意思?”

  “只要会用小沙,那你就比用不上小沙的人强,就不会被淘汰。当时还有人玩笑说,为就算在国内排14亿名,放到国外,那也是第一。

  “现在我觉得,那一点儿都不夸张!就算你再普通,只要加上小沙,那就直接比国外那些用不上小沙的顶尖科学家还要牛!”

  “你这么说我可不困了,我得赶紧去看看!”

  就这样,一大批人开始了郝成为他们精心准备的AI使用教学。

  说是教学,一大半的内容都是警告。

  ……

  而此时,郝成也正在创新创业基地的会议室,给白驹科技以及小沙一致行动企业的员工、信息科技大学魏书杰团队的所有成员开着一个重要会议,会议的内容与普通用户训练和测试是如出一辙的,只不过这边则是更加严格。

  郝成上来第一句话:“小沙够强了吗?够!它懂的知识,一般人别说十年二十年,就是一百年两百年也不见得学得完。但是,有了它,人就不用学习了吗?就不用思考了吗?

  “举个非常不恰当的例子,小沙这么强,你找一个动物园把你的手机扔给一群猴子,你看他们能干什么?什么意思呢?小沙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取决于你自己的能力上限有多高。

  “小沙给猴子,那猴子也变不成人,更成不了精,猴子还是猴子,啥都改变不了!”

  郝成接着说道:“看过小说没,系统文,系统发一个任务,主角就去干,系统不发任务,哪怕这件事情再有意义,也不干了。那坏球,你成傀儡了。

  “什么样的事情才是正确的呢?我决定去做一件事儿了,系统可以100%帮我,好,我用系统去干,这没问题。

  “系统可以帮我80%,那我攻克剩下的20%要去做。哪怕系统只能帮助我20%,那我就只用它这20%,剩下的全自己干,这才是对的。

  “我说这些什么意思呢,掌握工具,但不能被工具所掌握。你想干什么,是你自己要做决定的,而不是让小沙替你做决定。”

  郝成接着说道:“好了,我们说会小沙。现在外边,小沙的2.0版本已经全部推送了,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

  “那就是,全互联网都是知识都是信息,我想查可以随时查,更不用说还有小沙辅助分析了,那么我这个数据分身只有我学习过的、接触过的信息,那么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你们谁来说一下?”

  在校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比职场的人要强,看到季子涵示意,郝成也是点了点头:“季子涵,你说。”

  “类似于CPU的一缓二缓三缓,存取的难度和效率不一样,我是这么理解的。”

  “你这看问题的角度倒是新颖,不过偏差有点儿大。”郝成接着点名:“焦梦阳。”

  “我可以去查,和我本来就会,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焦梦阳说道:

  “小沙的2.0版本我已经体验过了,虽然目前来看,还达不到【我本来就会】这个阶段,但是,数据分身保留下来的信息、知识,只要放到我的眼前,我都是即时可用的。

  “就像刚刚郝总所说,把小沙扔给猴子,它什么也干不了。别说扔给猴子了,现在小学生中学生也能轻松的使用小沙,但是,小沙如果检索一堆高数知识给他们,他们能看的懂吗?

  “所以,数据分身是跟人相关的,你越强,你的数据分身也就越强。”

  “嗯!”郝成点了点头:“这就是,我们的这三个指数所代表的概念。

  “信息的丰度、融合度和延伸比例。信息的丰度,不用解释,就是信息的多少,通俗说:就是你这些年都学了些个啥,把这个东西量化我们管它叫丰度。

  “而融合度,就是小沙通过一系列的监测和运算,得出的你真正掌握可以运用的信息或知识占据接触信息的比例。而延伸比例,是小沙认为,你的信息和知识接受能力的极限比现在多出多少。

  “这三个东西非常重要,举个例子:

  “假如说有一个人,他什么也不会,就是一张白纸,那么信息的丰度就是0,融合度也是0。但是呢,这是一个天才,任何知识只要让他看到了,他就能自动学会并融汇贯通,那么他的延伸比例,就是100%。

  “100%啥意思?全世界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认为他已经掌握。小沙拿出来,它就能懂,就能融汇贯通,就能百分之百的为己所用。

  “但是,这样的天才并不存在。根据小沙的大数据指数分析:一般人,在自己的基础上延伸5%,是他一年内所能掌握的极限。”

  除了和使用者获得同样的信息、知识,并永久记忆之外,这样的三个指数,是白驹科技这次小沙2.0更新最核心的功能。

  郝成在发布会上甚至提都没有提,就是为了给所有人上这么一课——不要躺着,要去挖掘,不要所有的事情都扔给小沙,自己的脑子要更多的去用。

  给使用者提供超出自己能力和水平10%的信息和内容,更是小沙帮助使用者逐步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之一。

  人越强大,数字分身也越强大,可以延伸学习的东西也就更多。

  ……

  “白驹科技真的是用心良苦啊!”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训练和测试,对如何使用小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有了发人深省的认知。

  “我就是喜欢躺着,就不喜欢动脑子怎么了?我就把全部东西都交给小沙,退化成猴子也没什么不好,还有人喂香蕉呢!”

  不乏有这样的人,但更多的人是不甘于现状的,是想要向上的,而小沙就是在给这样的人更多的机会。

  “我想到一个问题,这个延伸指数,如果到了一定程度,比如顶尖的研究人员、科学家,数据分身成熟后,稍微一扩展延伸,那不就直接是一个惊世成果?”

  “想多了!我刚问小沙了,现在这个2.0版本,对于越高级的人才,延伸越小,主要的框框还是本来已有的知识。普通人用用还行,金字塔尖的人就算了,没法延伸的!”

  “屁话!只能延伸世界已有的知识怎么了?什么叫普通人用用还行?就算再顶尖的科学家,他还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完全?

  “比如一个物理学家,化学的知识也能全部掌握?生物的知识也能全部掌握?不能吧?只要不能,小沙就能给他延伸,前沿学科融汇贯通的意义一点儿也不比单一学科突破小!”

  “就是!我的导师就是这样,告诉你们,就今天,制作了自己的数字分身之后,立即就突破了一项非常牛的课题,甚至可以说造福全人类都不为过,具体没办法多说,你们等着就是了。”

  这位网友说的导师,就是临州大学山南医学院教授、临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胃肠外科专家张临。

  张临就是第一批在没有看到任何人的提示,自己挖掘出小沙2.0隐藏能力的人之一。

  当他了解了小沙2.0的能力之后,第一时间就生出了一个想法:

  我已经五十岁了,如果还按部就班的让小沙跟着我一同进行信息尤其是知识的获取,那么,我的这个数据分身那就缺失了非常大的一部分!

  我五十岁之前学的东西呢,我这一身知识和能力呢?那岂不是和我非常不匹配?

  于是,他直接问起了小沙:“我既往的学习经历,和知识储备,是否能够直接导入呢?”

  【自然可以!】

  小沙声音甚至有些雀跃,不过它并没有直接获取人记忆的能力,但只要存在过的就必有痕迹——

首节 上一节 130/1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这只鹦鹉秀到爆

下一篇:沪上阿姨,我真不想上班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