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你就是这么玩音乐的?! 第707节
就算评论,也未必真有几个人能看到。
可偏偏。
只要是看到的,似乎都会产生共鸣。
当音乐回归到最纯粹的音乐后,才能尽情迸发其艺术之美。
一嗓子华阴老腔。
以最简单粗暴且直接的形式,将老秦人的风采变的年轻化了起来!
但这似乎只是一个开始!
在歌曲结束后。
山呼海啸般的掌声与呐喊毫不吝啬的汹涌席卷。
韩佳音深深喘了几口气,面色因为激动而有些潮红。
这样的歌,就算是歌手自己,唱出来也是极爽的。
还有什么是比能够完全发泄情绪更舒爽的事呢?
当然。
稍作深呼吸并不等于放松。
借助着这股亢奋,韩佳音再次深吸一口气。
“Tell me”
台下的欢呼声顿时止住了。
但观众们的眼角还是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不是不想吼,单纯是想等韩佳音说完下文再爆发。
“You ready?!!”
“哗!”
“噢噢噢噢!!”
短暂的沉默后是更大的爆发!
台下的观众尽情嘶吼着,哪怕是嗓子哑了,都想要将情绪化作音浪!
第376章 “老子喜欢找点刺激!”
台下的观众热情似火,不断的欢呼着。
相反。
韩佳音却快速冷静了起来。
精神的亢奋,不代表思绪也要亢奋,恰恰相反,这个时候最需要保持的是情绪,情感,身体机能,精神的“热”,思绪上却要“冷”。
将传统文化融合,不是说拼凑就拼凑的,更不是只要感觉还行就足够。
不仅仅是从作品编排的角度要考虑,哪怕是演唱者本人,无论从状态,心态,情绪情感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与作品源头的非物质文化析产进行共鸣。
要与其诞生的目的与作用,进行同步。
因为,接下来演唱的,是《川江号子》。
舞台之上,短暂的陷入了静默状态,台下观众的欢呼快速降低,等待着下一首作品表达。
这样似乎有些玄妙的状态,正是演唱《川江号子》的必备。
何为川江号子?
那是川渝一代的纤夫所唱。
但这可不是劳作间隙的苦中作乐,更不是所谓的优雅艺术,对于纤夫来说,号子是物理意义上的命!
川江号子,从不是唱起来好玩的。
无数船夫中,只有寥寥数人能够配得起“号子头”的位置,因为他们肩上扛着的是全部船员的性命。
号子头必须要清晰的熟悉江河所有的水势水性,明滩暗礁。
甚至是本地的气候,风雨,需要在过不同暗礁与湍急水流中,以不同的号子进行施令!
这些号子中不同的节奏,音调,甚至是不同的情绪,全都对应了摇动橹板的方向,速度,力度,以应对江河中的危机。
使劲儿拉绳子,那是砰砰砰,舒缓绳子,是噗噗噗。
号子唱的不好,就得打,唱不上去,唱不准,就是船毁人亡。
当地对川江纤夫的称呼就是“死了也没有埋的人”。
川江号子很苦,但又神采飞扬,顶天立地,川江号子很痛,但却有种刻在川渝人民骨子里的桀骜不驯。
苦与痛不是底色,而是缘由。
无论是国,民族,还是民族中传承的艺术,一直都是在高压环境下才会迸发出奇迹的生命力。
所以,在表达上,反而不可能存在有一丝一毫的苦与痛,却又要让了解川江号子的人,能够通过音乐感知到背后的苦与痛。
才算是做到了!
也正是因为纤夫需要在无比严肃,无比火热,精神亢奋的情况下,通过号子指挥船只,所以,反而更需要冷静的思绪与判断力。
可如果号子唱拉的不够,无论是力度还是情绪不够,却又无法达成效用。
所以,根据这样的作品需求。
韩佳音在如此精神亢奋,机能火热的情况下,同时让思绪变的冷静起来。
脑海中不断回想着李灿当初在给自己拆解这部作品时的话。
【你是一无所有的纤夫,甚至只是贱命一条,就算淹死,也不会溅起半点水花,但正因如因此,前有无畏,再大不过死亡,而你与死亡相伴时,天地间便只有你最大。】
【川江的水流阴晴不定,是生命却也葬送生命,你歌声中,要对抗的从来不是水流,而是对抗命运,号子头若想让整个船的船工都活下来,那就感受水流,感受川江的阴晴,感受江河的生命。】
【夏国民族文化中,人与自然是搏斗的,但同样也是相融的。】
李灿的这些话。
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的艺术感悟。
这种奇妙的感觉说不上来,甚至无法解答,但韩佳音能懂,也知道自己将会在这个状态下,真正唱出“川江号子”的感觉。
短暂的寂静并没有打消观众们的热情,反而更加期待。
DP乐队的现场很炸,但爆炸不是全部。
从华阴老腔开始,无形的文化影响开始扩散。
而到了这首《川江号子》,将会到达顶点!
“唉嗨哦~~哎.哎.哎.”
陈罡的键盘先动。
那是来自于传统民歌的采样。
号子悠扬,恍若正在指引船只的航线曲折。
而那一声声的和声符合,便正是纤夫们划桨的样子。
仿佛从情绪,力度,色彩上,都可以完美的读出其动作的幅度,甚至感受水流的力度。
“嘿走!嗨.嗨.”
“嘿咗!嘿咗!”
来自于川渝的号子在舞台上如水流蔓延,或许,就连曾经的纤夫们也无法想象,那源自于自己生活,生命中的民歌,也可以活跃在真正闪耀的大舞台上。
嗡!!!
吉他轰鸣,如拉动船绳!
随着咚咚的简单鼓点,韩佳音也终于开口。
“号子嘛一声吼哎!
长江要抖三抖。”
那是铿锵有力却又如稳重的纤夫控制着力度,严肃,热血,亢奋,却又与冷静并行,一个节拍一个节拍的进行。
韩佳音身体笔直,豪放的一甩双手。
“生来我长得丑哎!
不得怕摔跟头。”
这一幕,带给了无数观众粉丝们震撼。
以往的韩佳音在舞台上是什么形象?
或许有流行的软妹子形象,但来自于摇滚的霸气有力也并不缺少。
而此时,霸气隐藏在沉稳之下,便仿佛如同藏在血肉之下的骨头般坚硬。
“先来的你当哥
酒请你慢慢地喝.”
“浪大嘛你也莫着急
先把脸洗一洗。”
在沉稳坚定的声线后,却又是以极强的转音跨到柔和之上。
那相配的和声力度似乎也在跟着变化。
可饶是柔软的地方,却似乎也隐藏着坚硬的力量,属于民族唱腔的技术参考,让音色变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此时的韩佳音,正在感受着川江的水流,与水川相融。
国内的观众很多,此时,也终于有不少人听懂了。
民歌民歌。
或许,远在北方的人不一定能理解,可若是有祖辈生长在川渝地区,对川渝江水生活熟悉的人,却马上感受到了这样的质感。
上一篇:沪上阿姨,我真不想上班了!
下一篇:战火军途:从1978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