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睚眦必报 第77节
“陈若兮的角色真的入木三分,居然让我忘记了看范彬彬的美貌,看的过程之中,真的是恨的牙痒痒,不过,看到她同样的被网暴之后,突然又有些嘘唏,电影结局是个亮点,把结局留给现实法庭审判,真的还是头一遭!”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努力记录生活中的真实,但什么是真实?”记得这句话,听着好像很有道理,实际上也很有道理,可是就是让人有些细思极恐,什么是真实?”
“看到叶蓝秋连就读的学校的老师都被挖出来接受采访,真实?她说的就是真实吗?太可怕了!”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反正挺喜欢的,虽然叶蓝秋的死很可惜,但是结局善恶有报,没有原著那么的恐怖,但是却又不乏尖锐!”
而影评人们的评论,却是有些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像豆瓣专职影评人周小斌:“《搜索》因为导演本身的经历,再加上现实当中的“粉发女大学生”事件,让这部电影可以说天然的自带流量。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努力记录生活中的真实,但什么是真实?”这是电影《搜索》中,知名记者陈若兮的至理名言。但什么是终极的真相?导演将这个问题放入影片每处情节之中。
当观众面对叶蓝秋不给老人让座的举动时,不了解她身患绝症的恐惧和悲伤;
当陈若兮看到杨守诚出轨的照片时,不明白他纯真而怜惜的真情实感;
当莫小渝耿耿于怀丈夫的偷情行为,孰不知丈夫将自己当成玩物;
沈流舒无疑是个大人物,电影也展现了一个白手起家到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枭雄本色,他一直不动声色,一直到叶蓝秋死去,才开始炮制了这一起案件,看似让观众大快人心,可是实际上,叶蓝秋的死,他难道不曾预料到吗?
电影用朴实的镜头勾绘出一副众生百相图,每个角色以其立体的形象深入人心,典型化的性格塑造使得观众看完后产生共鸣,甚至感觉自己也许就是电影中的一个人物。
说一说叶蓝秋吧,她无疑网络暴力下“缺德”的优秀女性!
当今社会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网络暴力事件频频发生,陈默导演镜头下的叶蓝秋,也是一起网络暴力事件的受害者,但是叶蓝秋真的是那么可恶吗?从陈若兮对叶蓝秋的中学老师的采访中,从沈流舒对叶蓝秋的信任和评价中,从叶蓝秋的言行举止中不难看出,她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并且素质良好的现代女性。
突如其来的淋巴癌,让她在恐惧和惊慌中做出了“不让座”的缺乏道德的行为。而就是这一件小事,网络暴民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否定了她所有的人格和品行,讽刺她为“墨镜姐”,隐藏在电脑屏幕后那些从未谋面的人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每个人尖锐锋利的凶器,仅仅是无害的鼠标和键盘。
这让我们不禁想到了现实当中的“粉发女孩”,或许也正因为有现实里的她的遭遇,让叶蓝秋的遭遇变得更加真实可信。
电影最后,美丽的叶蓝秋自杀了,让叶蓝秋走向绝路的真凶,是癌症?还是比癌症更可怕的网络暴力?导演没有刻意描写叶蓝秋自杀的画面,平淡而客观的叙述,却给人更深的思考和冲击。让观众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施暴者,而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追求所谓的真相,而是请不要用你的言语和评价伤害无辜的人。
其实如果到此为止,我个人认为这不失为一部好电影,可惜,陈默导演太注重商业化了,所以,他给予了电影一个不同的结局,他让那些网暴者,同样的接受法律的制裁。
这样的结局,或许在观众看了大快人心,也让双十二的案件审理更受关注,可是却少了些许的思考。”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却对《搜索》的结局推崇备至。
比如企鹅娱乐的电影影评版块的专职影评人窦青。
“生活总会继续,我们总这么安慰自己,哪怕生活中再多的苦难与误解,我们总相信一切都会雨过天晴的不是吗?
这样的心灵鸡汤喝的多了,真的就有用吗?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看过小说,小说里面的结局,陈若兮被网暴跳楼自杀,远比电影更加残忍,再有小说里喜欢叶蓝秋的医生,要通过手术去迫害莫小渝也更加的凸显了人性的恶。
我一度也有些担心。
因为如果真的将小说的内容完全搬上大银幕,那这部电影就太锋利了,锋利到令人无法直视的程度。
结果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谈谈陈默导演镜头当中的这些角色吧。
首先,叶蓝秋。
叶蓝秋,相信看过电影的人,都会是最最心疼的,可我也恨她的骄傲。
恨她的自私,恨她的狠心。
你为什么要独自承担痛苦?你为什么不让任何人走进你的心里?你为什么不信任爱你关心你的人?你为什么可以弃他们而去?
你为什么要告诉杨守诚你爱他,你知道他一定会在玫瑰旅店等你,那你为什么要让他等不到你的人直等到你冰冷的身体,早已没有了温暖。
只要你当初把一切说清楚了,事情完全就是不一样了,你为什么要独自承受?你的不解不辨伤你最深。你是别人眼中的墨镜姐,是沈流舒眼中的骄傲,是莫小渝眼中的小三,是陈若兮眼和杨佳琪眼中的新闻焦点。可,这些都是别人强加给你的,不是吗?你只是一个在陌生的城市里孤傲地活着的脆弱女孩,用御姐的造型和外表,去掩盖一颗脆弱的心。
你以为你很坚强,所以,当你知道自己的病情,你不愿相信,你多么希望是医院弄错了,你的人生还没来得及绽放却要收尾了。当公交车上的不让座引起群众的谩骂时,你不是卑微地道歉和让座,而是抬起你天鹅的脖子对老人说要坐坐这。你以为不过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却不曾想,因此改变了你,陈若兮,杨守诚一系列人的命运。
当不让座纷纷扬扬,你的所有隐私都被曝光,你想的不是出来把话说清楚,而是一个没有被电视台播放的道歉视频以及消失在人海,你以为你可以独自安静地走过最后的七天。杨守诚的出现,打破了你原先的平静。当爱开始在两个人心中蔓延,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和几个同行谈论过,导演对叶蓝秋的偏爱。
因为这部电影里面,他把叶蓝秋拍的太美太美了。
然后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不是偏爱,而是残忍!
是的,这是用最温柔的方式,做着对观众最残忍的事情。
把最美好的叶蓝秋塑造出来了,然后,她自杀了!那一刻,我相信很多观众都会如同我一样,心中充满了对那些网暴者的恨意,因为是他们毁了这份美好!
所以看到陈若兮,同样的是漂亮的范彬彬出演的陈若兮,看到她被网暴,我相信很多人心里是快意的。
可这也是导演安排的最残忍的另外一个部分。
网暴者被网暴,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很快意的一种复仇的方式,可是却细思极恐。
因为陈若兮的被网暴,同样的也是网暴啊!
为此忍不住萌生一个疑问,叶蓝秋被网暴,无疑是不正义的迫害,是一群人站在他们自认为的正义的一方对叶蓝秋进行了审判。
那么陈若兮呢?她面对的网暴,难道就有什么不同吗?
很喜欢陈默导演安排的结局,网暴一直都存在着,去讨论它的成因,或者妄想去杜绝网暴的发生,无疑是痴人说梦,也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真正的让网暴者们恐惧,在他们的头顶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显然才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有这把剑悬着,才能在全民狂欢的网络平台上,让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或是看客的我们,在面对一些新闻事件时,问自己一下:“这一定是真相吗?”
在这场搜索的保卫战中,每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网民都在对有关叶蓝秋这一段不让座视频新闻吐唾沫,极尽所能地评价,责骂、辱骂甚至人肉,把她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全然不知事件的背后真相,可怕也可怜。
而且,电影和现实都在无时无刻的警告着,警醒着,不要滥用你们的正义感,否则有可能“达摩克利斯之剑”就会落在你的头上!
我们一直在讨论电影的意义是什么?
那么我想《搜索》这部电影被拍出来的意义,就是如此吧,希望这样的关注现实的电影,越来越多越好!”
伴随着电影点映口碑的发酵。
《搜索》的点映场几乎是场场爆满,而第一批去看点映场的观众,都对陈默给予的那个结局,也是让很多人赞不绝口。
主要是时下的电影当中,这种现实和电影联动的这么频繁,联动的这么自然的的确非常少见。
看过这部电影的,会自然而然地去了解,为什么是12月12日,自然而然地也会知道“粉发女孩”被网暴事件。
同样的,也会对这个案件给予更高的关注。
所以,两者形成了完美的联动,“粉发女孩”被网暴事件,让观众聚焦网暴电影《搜索》,《搜索》的结局,同样的反过来让大家聚焦这个案件在现实当中的开庭日期。
如此良性循环,对于观众而言,代入感更强,同时也能对“粉发女孩”的遭遇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电影展现了网暴的可怕的过程,以及对当事人的伤害有多深。
更能让大家明白,理解粉发女孩在遭遇网暴的时候的那种无助和绝望。
当然了,电影本身也很出彩。
点映场的火爆,也让影院方面纷纷给予加场。
让原本的小规模点映,突然规模就不小了。
网暴案也因为《搜索》的结局的联动,也爆发出了更高的热度。
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情况,那就是那些此前网暴“粉发女大学生”的人,开始也出现了一些被网友“网暴”的情况。
不得不说,这也是陈默此前不曾预料到的,虽然他在电影里面,让陈若兮也被网暴了,可是真的没想过,哪怕是在网暴案即将开庭审理的情况下,居然还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第104章 你不要过来啊,那真只是意外!
虽然,网暴者被网暴的情况,似乎更加印证了电影里面陈若兮最后被网暴的剧情的真实性。
可是这真不是陈默希望看到的。
随着观众越来越多,加入“网暴”行列的人也越来越多。
让陈默也不得不上来给这个事情降温,并且呼吁广大网友:“不要让自己也成为网暴者!”
《搜索》剧组的主演们也纷纷在微博上发声希望大家能克制,停止网暴的行为。
结果和陈默合作过的明星艺人,导演,也都纷纷在个人微博上加入了这场呼吁之中。
然后,越来越多的娱乐圈明星加入到其中,竟然又形成了一波大事记。
这也是陈默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
不过,效果还是有的,不少网友在这么多人的呼吁下,清醒了过来,纷纷停止了对那些网暴者们的“网暴”行为。
“靠,给自己捏了一把冷汗,感谢陈默导演的及时制止,不然真的就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对啊,之前没感觉,总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可是现在想想,原来我们也在网暴他人。”
“网暴真的太可怕了,一不留神自己也成了网暴者。”
“抱歉,是我太自以为是了,扪心自问,能审判他们的只有法律,而我们尽管期待就是,千万不要成为他们!”
一时间,许多网友都纷纷现身说法,纷纷承认自己的错误。
陈默自己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这个事情,如果不是及时制止,那后续的发展真的就一发不可收拾。
好在处理的及时,他也不免反思,这种借助电影和现实的联动的宣传方式,还是太冒险了。
以后这种方式还是谨慎使用的好!
这次不像《失恋33天》那一次,因为网暴这种话题本身就非常的有煽动性,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啊!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搜索》因为这一波热度,可以说直接被推上了顶峰。
点映场哪怕再加场,电影票也是供不应求。
持续到正式公映前一天,《搜索》的点映场票房居然已经高达三千万,这还是因为陈默保持了克制,拒绝了无限制扩大点映规模的方案。
终于,12月12日到了。
这个本来并不特殊的日子,因为《搜索》,因为网暴案,而成为了今年最受瞩目的一天。
在“网暴案”受理法院外面,早早地就被从全国各地远道而来的媒体记者们围的水泄不通。
不止如此,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看热闹吃瓜的群众,让平时没多少人的法院外面,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因为今天,备受瞩目的“史上规模最大的网暴案”即将在这里开庭审理。
影迷们也在网络上关注着实时的动态。
《搜索》同样的在这一天,在全国范围内扩大了放映规模。
正式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