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混在1980

混在1980 第132节

  但这气,还得斗!

  跟着陈凡去帽儿胡同,接上赵园园,曾阿黎把许今秋也拐回去,临走前还给了陈凡一个挑衅的眼神。

  “大姐,你又跟陈凡怄气了?”

  许今秋已经掌握规律,每次陈凡招惹大姐,大姐就拿自己作筏,没有一次例外的。

  曾阿黎嗯道:“你都不知道,他多气人,我写了半天的方案,他来了一句,要是企业里,领导能把方案拍你脸上。”

  许今秋愣住,陈凡是贫,但不毒舌啊?到底是大姐做的方案太糟糕,还是陈凡觉醒毒舌天赋?

  一个是大姐,一个是自家男人,许今秋可不想管,他们怄气就怄气吧,反正时不时就来一回,自己都习惯了。

  “爸,咱家院子装修怎么样了?”

  陈凡抱着囡囡,小丫头身上裹着大棉袄,像个小皮球一样,小脸冻得红扑扑的,一看就知道没少往外边跑。

  陈木胜喝了口小酒,露出微笑:“已经差不多,再收个尾就能搬进去,等你放寒假,咱们就搬家。”

  这年头装修,用的都是天然材料,以及未处理过的布料,都是没有甲醛的,装修完成就能入住。

  陈凡嗯了一声,拿起酒瓶,给老爹续上酒:“过些天我再去趟友谊商店,把家电什么的,都给配齐了。”

  “那就买,你自己做主就行。”

  对于儿子,陈木胜已经不管,这孩子能耐大,不能拿自己的老眼光、老经验去束缚孩子。

  陈凡点了点头,又看向老娘:“妈,这些天你留意一下,有没有合适的人,咱家得请两个保姆。”

  “……”

  全家人都停下手中的动作,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

  咱家,请保姆?

  还是关月梅先反应过来,一把扯住儿子的耳朵:“臭小子,你有俩钱骚的呢,还请保姆,你怎么不上天?”

  “咱家什么家庭,是光荣的工人家庭,你见过哪个工人家庭请保姆的?你也不怕被当成资本家,回头被割尾巴。”

  “妈,您松手,耳朵要掉了。”

  陈凡赶紧求饶,等关月梅松了手,赶紧揉了揉耳朵:“您想想,新院子多大,您一个人忙活的过来吗?”

  “我姐成天都在外边摆摊,能帮您干几个活儿?都改开了,请保姆也碍不着谁,没人会管这个的。”

  这年头请保姆还是比较少的,大多数人的居住环境都不好,自家人都得挤一块儿,请了保姆也没地儿住。

  好一点的单位,为了照顾职工,单位都有托儿所、幼儿园,职工子弟都能优先进去。

  实在没办法的,又没有爷爷奶奶的,只能托给别人带,每个月付给保姆费,相当于把孩子送到保姆家。

  “妈,我觉得小凡说的有道理。”

  陈敏嗯嗯点头,补充道:“现在带两个孩子,又要煮饭,又要洗衣服,就够您忙的,以后院子那么大,您可忙不过来。”

  关月梅气道:“你自己不会打扫?”

  陈敏悻悻,讪笑道:“妈,您讲点道理好不,我不也忙着,请保姆也花不了几个钱,咱家真不差这点。”

  “你们姐弟俩,挣俩钱就骚的”

  关月梅气呼呼的,但这话一出来,就代表松口了,陈敏朝弟弟挑了下眉:“回头我打听一下,找个手艺好的。”

  陈凡嗯道:“再找个手脚麻利的。”

  姐弟俩一唱一和,就把事情定下,只有关月梅气呼呼的,请两个保姆,家里的开销就大了。

  陈敏还说了个事儿,夫妻俩已经打听好门店,最近正在跑手续,打算过段时间就把门店开起来。

  “要有合适的门店,就直接买下来,钱不够的话,我这边再给你们拿一些。”陈凡提醒。

  最近手上闲钱不少,《最美的青春》下册已经三次印刷,印数已经突破 60万,下册还带动上册的销量,又加印了 10万册。

  除此之外,《觉醒年代》开始连载,人民文学杂志已经把稿费结算,一共是 4300元;人民文学出版社那边,也签了合同,先支付了 4300元的基本稿酬。

  “先不买,等生意做起来,再考虑买下来,别生意没做起来,反倒把钱压在门店上。”陈敏找了个借口婉拒。

  从摆摊开始,弟弟就先拿了 300元,后边买酱菜,第一批酱菜也是弟弟花钱,从李红兵手中盘下来的。

  再从弟弟这拿钱,她也不好意思。

  陈凡也没多说,时间还早,新历才刚进入 81年,让这两口子先练着吧,等过几年,有的是发财的机会。

  在家里休息一天,翌日下午,陈凡才骑着自行车去丈母娘家。

  许长青和李秀珍把姑爷喊到客厅:“小凡,小秋说的是真的?齐白石的画,在香江真能卖到几万港币?”

  “大差不差吧,不过那是拍卖会上的价格,成交价比市场价格要高一些,拍卖行也要收取手续费。”陈凡解释道。

  李秀珍笑了下:“那也不少,咱们这边之前一尺才八元,最近涨了一些,也不过十二元,那就多收些齐白石大师的。”

  陈凡提醒道:“没必要只盯着齐白石大师的,只要是大师级的作品,未来都会升值,尽快把钱花出去就行,市面上也没那么多齐白石的画,让咱们收。”

  “小凡说的有道理。”许长青赞同。

  “那是你们圈外人不懂,今夏才入行,也不了解,齐白石的画,荣宝斋的仓库里就有上千幅,不轻易示人而已。”

  李秀珍喝了口水,接着说:“这些名人字画,落在哪些地方,又在谁手里,真正的行内人都有数,这次我亲自出面去收。”

  从十八岁开始,李秀珍就在琉璃厂上班,二十多年下来,在圈子里还是有些人脉的,远不是许今夏可比的。

  许家、曾家、赵家,都凑了钱,还有陈凡给拿的 5000元,不到一个星期就全部花了出去。

  买回来的字画中,齐白石大师的作品就有 60多幅,其中有一半是从荣宝斋掏来的,其它都是别的渠道挖出来的。

  李秀珍这是盯着齐白石大师的作品,目前了解的信息中,就只有齐白石大师的画,是能卖出高价的。

  投资齐白石的画,才是最稳妥的。

  按照出资比例,几家就先把齐白石大师的画分掉,赵园园抱着属于自己的画轴,拿到新街口外的小院,又开始嘿嘿傻笑。

  “嘿嘿……”

  不止赵园园,曾阿黎都跟着傻笑。

  陈凡看着好玩,回房间拿出拍立得,对着俩人就按下快门。

  等曾阿黎反应过来时,陈凡已经跑回房间,并把门锁上,无论曾阿黎在外边怎么拍门,就是不打开。

  “凭这张照片,我能吃你俩一辈子!”陈凡忍不住乐,照片中的两个姑娘,活脱脱的两个小傻子。

  把照片夹到书中,再锁到抽屉中,直到曾阿黎不再敲门,这才收拾好一份稿子,打开门就飞奔出去。

  曾阿黎想上去拉人都来不及,只能黑着脸咬牙切齿:“园园,跟我去收拾秋儿的东西,从今天开始,秋儿跟我们住。”

  “……”

  许今秋一脸无语,问过我了吗?

  陈凡出了大门,喊了一辆三轮车就直奔人民报,轻车熟路地去了李海洋的办公室:“李哥,好久不见。”

  “你小子可是稀客,赶紧坐。”

  李海洋抹了一把地中海发型,招呼陈凡到会客区:“又有人招惹到你家小媳妇儿了?”

  闻言,陈凡一头黑线:“李哥,合着我就没个正事?跑你这,就为了媳妇儿的事儿?”

  李海洋开始泡茶:“你说呢?”

  “……”陈凡语塞。

  跑来这边好几次,前后发了四篇文章,除了第三篇,都是为了许今秋的事情,就是第三篇,也是关联的。

  李海洋这样想,还真没错。

  “今天还真不是,有个比较大的新闻,保证你会感兴趣的。”陈凡说着,把稿子拿了出来。

  “先喝茶!”

  李海洋把茶泡好,先上茶,再拿起稿子,只看了一眼,就皱起眉头:“你小子还真弄了个大新闻,这稿子发出去,怕是要激起千层浪,搞不好就会得罪一群人。”

  PS:第二更到,老铁们还有票票吗?

第141章 砸别人的碗

  陈凡当然知道这篇文章发出去会有什么后果,会得罪一大群既得利益者,以及一大群的从业者。

  陈凡掏出香烟,又掏出火柴,给李海洋点上:“国内现在最缺什么?缺外汇,很多事情都要给创汇让路,您没办法否认,这篇文章发出去,能挽回不少外汇吧?”

  文章中,写的是香江拍卖会。

  但又不仅是拍卖会,标题是:睁眼看世界,那些被贱卖的宝贝。

  首当其冲的,就是齐白石的画。

  齐白石的画作数量其实非常庞大,前后加起来一共 4万多幅,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很多外流,但在 80年代又外流了许多。

  陈凡就是故意爆出来的,自己家已经收藏不少,该捞的好处已经捞到手,不如趁此机会,给市场添一把火。

  文物商店再卖画,就不是低价出售,而是往高了开,陈凡这样干也是变向为组织上创汇。

  不过这把火烧出去,肯定有人要倒霉,文物商店的负责人,肯定少不了挨一顿骂。

  还有那些来内地淘画的“游客”,估计能骂娘,陈凡这是自己吃饱饭,就砸别人的碗,缺德缺到家了。

  不仅是书画,陈凡还写了古玩。

  香江拍卖会上,从来都不缺古玩,价格更高,动辄几万、几十万、几百万港币,那些才是拍卖会的核心。

  八十年代有不少人,就专门干这个事情,在内地低价收购,倒腾到香江去,经此发财的,不在少数。

  有收藏意识的人,改开之后其实已经在干这种事,电视剧《正阳门下》的韩春明就是这种现象的缩影。

  陈凡这篇文章发出去,首先得罪的就是这群人,这种事情要是传开,他们还上哪捡漏去?

  但陈凡还就干了!

  凭什么只能让少数人获利?把古玩留在普通人家里,普通人就多一个翻身的机会。

  凭什么一群懂行的,捞尽好处?

  至于得罪人,砸别人的碗,陈凡可不在乎,他又不懂古玩,也不收藏古玩,谁的碗被砸,也不影响他吃饭。

  “既然你不怕得罪人,那就发表。”

  李海洋看了下手表:“明天的报纸,已经排好版面,是来不及了,后天发表吧。”

首节 上一节 132/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面试被拒,到顶级游戏制作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