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980 第167节
李秀珍嗯了一声:“明儿看看再说,下午你们出去干嘛呢?”
“大姐闹的呗,陈凡之前写了创业计划,大姐改了一下,陈凡觉得小家子气,嫌她不会花钱,下午带我们去盘家底呢。”
闻言,李秀珍哭笑不得。
这姑爷也真有意思,还有嫌弃媳妇儿不会花钱的?
换别人家,媳妇儿乱花钱,早就挨收拾了,放眼整座京城,谁家不是省吃俭用,一分钱掰成两掰花。
但话说回来,姑爷确实大气,花钱从不含糊,自打第一次上门之后,给家里送的东西可不少。
他们老两口聊天时就没少感慨,闺女是个有福气的,找个对象有本事不说,啥事儿也都顺着她。
在一起那么久,就没闹过矛盾。
不过对今儿的事,她也好奇:“阿黎做这个瑜伽裤,小凡是要投多少钱啊?怎么还嫌她花钱少。”
“不知道,我没问。”许今秋撇了撇嘴,她对这个可没兴趣。
李秀珍拍了下脑门,这姑娘也是糊涂蛋子,家里的资金情况都说不明白,当初传她“御夫经”算是白教了。
教了好几次,她就学会一点,要把男人折腾没力气了,结果她就把曾阿黎灌醉,送到陈凡床上。
这脑回路也挺神奇的。
气不过,又问了句:“那小凡攒了多少家底,你总知道吧?”
“这个知道,下午刚去查账。”
“有多少?”李秀珍好奇问道。
“说出来,你可别咋呼。”
“当你妈没见过世面呢?以前在琉璃厂盘账,也是见过大钱的,谁跟你一样似的。”李秀珍呵呵。
感受到来自老娘的鄙视,许今秋忍不住扬起嘴角,竖起一根手指头,揶揄道:“一个多亿。”
“多少?”李秀珍眯起眼睛。
“一个多亿,港币!”
“姥姥……”
李秀珍吓了一哆嗦,忍不住说了句粗口,亿是什么单位?自己现在没工作,以前上班时,工资是以“十”为单位的。
从十到亿,后边要加多少个零?
李秀珍被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一直到晚上休息,把这事儿跟许长青说了一下:“你说小凡来香江做什么生意?怎么赚这么多钱?”
“那孩子见识大着呢,咱们老同志可比不了,就算说了,咱们也不懂,你就别瞎琢磨了,赶紧睡觉,明儿出去玩呢。”
许长青翻了个身,就闭上眼睛。
他才懒得想姑爷怎么赚钱的,姑爷有本事最好,闺女以后的日子差不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翌日大清早,许长青就起床,喊上老曾、老赵,跟着姑爷出门去码头,那边已经安排好海钓船,船上有向导,钓具一应俱全。
在海钓这一块,三位老同志都是新手,但架不住新手光环,一个早上不断上鱼,许长青还拉上一条三十多斤的龙趸。
这可比钓淡水鱼刺激,一直到中午,钓鱼船返航,三位老同志还意犹未尽,打算接着玩。
陈凡可不敢随他们的意,下午的计划是带丈母娘他们去逛街,真敢不回去,丈母娘可能会连自己一块收拾。
只能许诺,明天再来。
三位老同志这才没意见,搬着一大堆的鱼回去,到家就开始炫耀,尤其是许长青,提着三十多斤的龙趸,那叫一个得意。
也就是在香江,人生地不熟,要是在京城,他得把鱼挂在自行车后座上,推着自行车在胡同里转上几圈。
陈凡见状,把拍立得拿出来,给三位钓鱼佬拍下鱼获的照片,三位老同志这才把鱼交给厨房,中午就直接下锅。
下午的行程已经安排好,统一坐大巴车,有导游、有保镖跟随,主题就是逛街、购物、品尝美食。
接连数日,都是如此。
期间邱文心上门找了一次,对这个老板,她很想吐槽一顿。
平时你在内地,来出版社少就算了,现在都来香江好几天,好歹过来看看吧?哪怕只有一次。
老板这种态度,给人的感觉就是:出版社是后娘养的。
即使找上门来,没说上几句话就被陈凡打发走,就交代了一句,让她回去,把各种报表整理好,过些天要看。
邱文心很确定,出版社就是后娘养的,这就很让人委屈了,出版社又不是不挣钱,反而很挣钱。
曾阿黎提议:“要不你去趟出版社,把事情都安排好,我们带着家人玩就行,有导游、保镖跟着呢。”
“出版社能有什么事儿,都安排好的,按部就班就行。”
陈凡笑了下,并不在意,转身去找陈敏:“姐,逛了这么几天,想好要做什么没有?”
陈敏苦笑,赚钱的事情挺多的。
香江这边的物资非常充裕,弄到内地出售,就没有不挣钱的,尤其是电器、服装一类的。
但是时间并不合适。
张家老三才刚进去,她可不想步其后尘,只有等这阵风过去,再做进口贸易,才有安全感。
至于其它的项目也有,但得留在香江这边。
陈敏并没有这个计划。
“那我给你出个主意?”陈凡提议,项目他有不少,只是目前还在学习阶段,并没有把精力放在这一块。
PS:二更到~感谢老铁们支持!
第175章 出口创汇
弟弟要出主意,陈敏肯定没意见。
在家里,自己收拾他,他吭都不敢吭声,但家里真正拿主意的却是陈凡,包括自己摆摊、开店,都是陈凡拿的主意。
“回去开家具厂,做办公家具。”
“这能行吗?”陈敏惊讶。
内地目前可没有私营企业,只有个体经济一说,私人办厂?无异于天荒夜谈,个体户包括经营者本人在内,人数就不能超过七人。
“正常手续肯定不行,先在香江注册公司,手续齐全之后,再拿着外汇回去投资办厂,内地能把你当大爷供起来。”
见陈敏翻起白眼,陈凡没好气道:“钱你不用担心,我这边先拿给你,赚钱了再还我,我是你弟,你还跟我客气啊?”
陈敏苦笑,能说什么?
从摆摊开始,就是弟弟拿的钱,也确实没什么好客气的:“就是咱们做的家具,能卖得出去吗?”
“办公家具,只要功能实用,前期咱们就主打性比价,内地成本比香江低很多,竞争力还是有的。”
“那就这么办,厂房开在哪里?”
“要么羊城,要么京城,看你自己,开在羊城的话,进出口方便,运输成本就能省下不少。”
“还是弄在羊城吧。”
陈敏马上想到一个人,下乡插队时最好的闺蜜,就是张晓溪的干妈,“囡囡”这个小名就是她取的。
正好可以拉她过来帮忙。
“香江这边也要成立销售公司,过两天跟我去趟出版社,我让出版社的人协助你注册公司,再找人教你怎么运作企业。”
说到这儿,陈敏都有些不好意思。
自己哪懂什么企业经营。
陈凡对此也不在意,慢慢来就行,开办家具厂,也不是一开始就要做很大规模,慢慢摸索就行。
还是那句话,先把人锻炼出来。
改开的进程还很漫长,八四年才是民营企业的元年,只要把人锻炼出来,以后多的是发财的路子。
在他看来,这次创业就是给陈敏两口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就像曾阿黎创业,同样先去菲行服饰学习,用了八九个月时间才把人锻炼出来,要不然多少钱都不够赔的。
“姐,等你的家具厂办起来,我先订一套。”
曾阿黎凑过来,说道:“出版社的家具也用了很多年,正好可以换上新的,英姐那边人脉很广,前期能介绍不少订单。”
“还有一品鱼庄,咱家也有股份,这两年鱼庄不断扩张,到时可以把新店的家具业务拿下来。”
陈敏莞尔,还真是这样。
做生意,前期规模不大,靠人脉就能吃下不少订单。
想到这些,她也有了些信心。
又玩了两天,大伙也都累了,打算在家里歇息两天,陈凡也趁着这个时间,带着陈敏和曾阿黎去出版社。
看到他们过来,邱文心暗暗松了口气,还好,虽然出版社是后娘养的,但老板还是会过来看一眼的。
“邱总、钱总,好久不见,王总呢?”
三位轮值总裁分别是邱文心、钱嘉良、王致和,这一期的轮值总裁是钱嘉良:“陈总,王总去米国处理分社的事务。”
“坐着聊,阿黎,你泡一下茶。”
陈凡给钱嘉良递了一根烟,自己也点上:“米国那边的出版社运营情况怎么样?”
钱嘉良接过香烟,介绍道:“陈总,米国分社的运作,远比我们之前设想的还要顺利。”
主要是《黑客帝国》三部曲在米国发行之后,“ chen-fan”这个笔名在那边的名气已经彻底打开,是著名的畅销书作家。
《饥饿游戏》第一部发行之后,《黑客帝国》三部曲积累起来的大量粉丝,纷纷加入到购书的行列中。
截至目前为止,《饥饿游戏》第一部的销量已经突破 500万册。
对于这样的销量,陈凡并不意外,米国那边的书籍销量一直都非常高,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纸质书籍大行其道。
后世《饥饿游戏》第一部在米国的销量也高达 870万册,三部曲全球销量加起来,超过 8000万册。
不过《饥饿游戏》的发行也不是没有糟心事儿,盗版问题同样非常严重,米国佬在这方面是玩出花来的。
米国佬本就擅长盗版,工业基础本来就是盗版欧洲的,等自己发展起来,就高喊着保护专利。
书籍也是如此,自己出版行业干不过别人,那就盗版发财。
上一篇:从面试被拒,到顶级游戏制作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