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980 第59节
说着就掏出香烟,一人点上一根:“我就纳闷了,你写的小说多正统、多积极向上啊,怎么写社评,风格就完全不一样了?”
“……”
陈凡接过香烟,呵呵冷笑:“要不下一期,我给你写一篇文风正统,内容积极向上的社评?”
“得嘞,当我没说。”
王伟差点没给自己一耳光,真要那样的社评,自己还看不上呢。
读者也不会喜欢那玩意儿。
现在读者对于“陈凡看世界”这个专栏的期待是一致的,就是跟第一篇一样,想看的是各种奇葩。
至于写西方多么发达的文章,其它刊物多的是。
“没其它事儿,我就先走了。”
陈凡也没有多待,只提醒了王伟一句,手稿替他保存好,下一次过来投稿时,这篇手稿是要带回去的。
到家时,已经四点多。
吃过晚饭,陈凡就被许今秋拉着回房间了,这姑娘下午又攒了几道难题,就等着他回来呢。
“媳妇儿,放松一会儿?”陈凡抱着媳妇儿。
这姑娘最近有些魔怔了,每天都要读到半夜,早上又起得早,整个人都憔悴了不少。
“再拼也就这几天了,熬一熬就过去了,我可不想将来后悔。”许今秋抬头在他唇上吻了一下。
陈凡最近超级贴心的,每天都变着法儿给自己弄好吃的,生怕自己营养跟不上,这让她心里很暖和。
“我就怕你把身体熬坏了。”
陈凡没好气,在她翘臀上拍了一下:“你最近学习效果挺好的,放心吧,指定能考上的。”
许今秋吐了吐舌头:“我可没那么乐观,你给我选的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难度也太高了。”
“放心吧,第一志愿上不了,不还有第二、第三志愿。”陈凡宠溺地刮了一下她的鼻梁。
其实按照她目前掌握的知识,考上大学还是有难度的。
可谁让陈凡有挂呢。
记下了那么多的考题,足够许今秋考上心仪的大学了。
六月初提交高考志愿的时候,陈凡就让许今秋把第一志愿写成北师大,那是她最想上的、却没敢报的大学。
不过八十年代录取分数也不高,俞敏洪也是今年参加高考,成绩是 387分,成功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许今秋没那么高的追求,对她来说,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行,如果非要加个要求,那就是京城本地。
陈凡的目标是北大,她可不想去外地,跟陈凡演绎异地恋。
“还是得拼一下,万一考上北师大了呢。”
许今秋已经请了假,高考前都不上班了,好在也没几天了,到了七号这天,天还蒙蒙亮她就起来了。
PS:老铁们,有票吗?
第67章 于守仁来访
1980年的高考定在 7月 7、 8、 9日这三天。
但对于陈凡和许今秋来说,其实只需要考两天,第三天是外语考试,现在还不是必考科目,只有报考外语学院的才会多考一科。
不过等到了明年,英语就会列入必考的科目。
幸亏是今年参加高考,要不然许今秋就悬了,这姑娘的英语可不是一般的差劲,属于跳起来都摸不到及格线那种。
“东西都收拾好了吧?”
“准考证最重要,可千万别落下了。”
“赶紧吃早饭,都是清淡的,这两天都别吃油腻的。”
……
家里,大清早就闹哄哄的。
不止是陈凡一家人,许长青和李秀珍两口子,天还没亮就赶过来了,帮着关月梅准备早饭。
曾阿黎和赵园园也都在呢。
看到赵园园,陈凡都觉得稀奇,这姑娘是典型的懒神附体,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起床,今儿倒是起了个大早。
“秋儿,放轻松就行,不要有压力,就算今年没考上,明年再参加考试也是可以的。”关月梅在一边叮嘱。
至于自己儿子,她是不担心的。
这娃儿心大的很,每天都优哉游哉的,看不出要去参加高考的样子,倒像是要去监考的。
“阿姨,放心吧,我不紧张的,都参加过三次了。”
许今秋说起这事儿,自己都没忍住笑,才十八岁呢,已经是第四次参加高考,都成考场老油子了。
“不紧张就好,东西都带齐了,那就出发吧。”
送考的队伍,还是很长的。
姐夫张云泽蹬着三轮车,负责送他们俩,陈家老两口、许家老两口也都骑着自行车,在边上跟着,就怕路上出了意外。
其实哪要这么麻烦,他们的考点就在五中,距离这边也就三公里多点,坐三轮车过去,也就十几分钟的事儿。
检查准考证,进入考场,陈凡就开始奋笔疾书,重新体验了一次高考,不同的是,这一次的高考,对他来说没有任何难度。
倒是许今秋那边,嘴上说着不紧张,等考卷发下来时,手脚都忍不住轻微颤抖了起来,深吸了几口气才平静下来。
直到碰上熟悉的题目,许今秋眼睛一亮,才慢慢放松下来,微微地扬起嘴角,刷刷地写着题目。
“陈凡也太神了吧?”
写完了最后一道题目,许今秋开始检查试卷,每当看到那些自己做过的题目,心里就有种怪异的感觉。
但她没多想,更没打算问。
与其纠结这些东西,还不如稳稳当当地考试呢。
两天的考试下来,绷着神经的许今秋,一下子就松了下来,回到家里头,往房间里一钻,倒头就呼呼大睡了起来。
赵园园去喊她吃晚饭,这姑娘扯过毯子,把头蒙起来,继续呼呼大睡,再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
“缓过来了?”陈凡坐在床沿,捏了下媳妇儿的鼻尖。
看这姑娘迷糊的样儿,一头蓬乱的头发,身上的睡衣也有些凌乱,跟平时真不一样,还真有一股子凌乱美。
“全身软绵绵的,没一点力气,抱我一会儿。”
姑娘迷迷糊糊的,身子往外一倒,就靠在陈凡身上,。
手抱住了陈凡的腰,呢喃道:“好久没这么累,就跟刚下乡那会儿,第一次干农活时一样。”
陈凡抱着姑娘柔软的身子,揉了揉她凌乱的碎发:“考前让你注意休息,谁囔囔着,要拼一把的,这会儿知道累了。”
“累是累了些,但值啊!”
许今秋迷糊地抬起头,在陈凡脸上吻了一下:“这次考试肯定稳了,明儿我就去辞职。”
“辞职了也好,接下来咱们事儿多着呢。”
之前两家都谈好了,高考结束就订婚,也就最近的事儿。
订婚前,可是有的忙。
抱着姑娘温存了好一会儿,陈凡才又说道:“起来吃午饭了,咱爸咱妈都在,就等着你起来呢。”
“我爸妈也在?”
许今秋这才不情不愿地起床,洗漱了一会儿,换上一身新衣服,这才一起去中院吃饭。
今儿家里热闹着呢。
两家的长辈都在说订婚的事情,许今秋害羞得装起鸵鸟。
倒是陈凡,在一边直乐呵。
可算等到订婚了。
两家长辈的意见很一致,领证要等四年后,订婚的声势就得弄大一些,免得不知道的,在背后指指点点。
街坊邻居,该请的就请。
亲朋好友,能来的就来,不能来的,也要通知到了,得让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事儿。
陈凡这边,亲戚比较简单。
陈家三代单传,爷爷奶奶去世之后,亲戚就很少了。
母亲关月梅那边,外公外婆还在,还有个舅舅, 1976年因为工作的关系,全家都搬去魔都,好些年没回来了。
平时都是写信问候,逢年过节也会互相寄一些礼物。
按照关月梅的说法,等会儿拍个电报过去,能不能赶回来,还真不好说,毕竟这年头,出远门并不方便。
许家的亲戚就多了,七大姑八大姨的,林林总总的,估计得摆上好几桌,街坊邻居,也一样不少。
除了不收红包,几乎是照着结婚的标准来了。
两家大人也是没辙,俩孩子天天腻一块呢,又要四年才能领证,订婚声势不搞大一点,怕是能被口水淹没了。
“小凡,秋儿,你俩有啥同学、朋友,也可以邀请过来,人多才热闹。”关月梅叮嘱道。
“我这边不用。”
许今秋的圈子很简单,从小到大也就曾阿黎和赵园园两个姐妹。
至于其它朋友,只是点头之交。
“下午我出去走一圈。”
陈凡的人际也很简单,下乡时有几个要好的知青,还有几个林场的职工,交情都很不错。
不过除了李强在京城,其它人都是外地的。
这年头交通不便利,肯定是来不了的,陈凡琢磨着,给他们寄些喜糖过去,把喜讯分享给他们就行,也免得别人麻烦。
除此之外,就是几个主编了,这都是要请的,毕竟业务上的往来很多,彼此之间也都有了交情。
上一篇:从面试被拒,到顶级游戏制作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