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第18节

  至于报上去以后,专业人士是真的和超自然存在斗智斗勇,还是演绎出一集《走进科学》,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僵尸”事件一报上去,自然而然,转到了顾玉林、章秉信,这对师兄弟手里。

  可怜这两位新嫩茅山道士,要照顾周围六七百平方公里,八个镇、三个街道,不知多少个自然村,天天东跑西颠,忙得舌头都要吐了出来。

  最近小木偶在各个中小学校巡回演出,章秉信就天天背着仪器跟台,不间断测量现场能量变化。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件大事儿,虽然他们确认过,小木偶的能量性质已经偏向阳和,可万一它整个大活呢?

  就苦了顾玉林这个当师兄的,一天到晚,风尘仆仆。

  今天这个村的鸡鸭无故大批死亡,明天那个村的水井冒出红水,后天哪个镇子里的房屋传出异响……

  95%以上都是误报,跑去看一眼,确认没有异常能量波动,扔给当地警察处理。但是,去还是要去的:

  “什么?有一户人家报告,说每天家里都横七竖八弹满了墨线,疑似有僵尸作祟?——开玩笑!真有僵尸,那个弹墨线镇压僵尸的又是谁?”

  接到电话,顾玉林叹了一口气,叫上监视完表演、终于下班的师弟,狂奔向福禄街滨湖小区那户人家。到那里一看,难得难得!

  空跑这么些日子,居然真的又找到了异常状况!

  “这家里……能量场很不一般啊……”

  师兄弟两个放下手里的仪器,互看一眼。

  整套房子里,地板上,墙壁上,天花板上,到处都有细细的黑线,根据屋主人所说,那是墨线弹出的线条。

  床沿、餐厅、沙发周围,男女主人经常活动的地方,黑线的密集程度尤其显著,床沿已经快被弹成了一块黑板。

  “不是说墨斗都是辟邪的吗?怎么闹成这样?”

  “辟邪的东西就不能黑化了?更何况,墨斗本来就是黑的,都不用额外黑化!”

  当师兄的吐了一句槽,端着仪器,四下里再走一圈。

  房子里,各处墙面、家具、家电的能量值,大概在3~10不等,是几乎没受到、或者稍微受到异常力量浸染、对人体没有大碍的程度;

  墨线弹过的痕迹就厉害了,单根墨线,在15~30漂浮,墨线特别集中的地方,五六十,七八十,都能出现。考虑到这是某种东西留下的痕迹……

  “对了,你们家是不是有个老墨斗?那玩意哪儿去了?”

  “什么?今天刚卖掉?!”

  感谢@退休咸4鱼打赏的100起点币

  喵喵滚动求评论……打滚,翻身,露肚皮,四爪朝天挥舞……

  要很多很多的评论,才能有很多很多的阅读时长,才能有高高的新书榜排名……

  猫咪爸爸今天和猫咪说:我刚刚把你新写的小说,看了两章!

  写得不错!

  很好!

  猫咪开心!

  猫咪大开心!

  猫咪滚动!!!

第27章 这墨斗可能变成妖怪?

  “有一说一,如果不是仪器读数显示正常,我真要觉得那对夫妻要变僵尸。”

  “我也这么想。不是他们变僵尸,为什么墨线贴着他们弹!”

  师兄弟两个一路走一路吐槽。走下六楼,走出小区,去找当地派出所沟通。这倒霉的破小区,居然还是个失管小区,没有物业,大门口也就没装监控。要想知道那墨斗卖给了谁,还得仰仗派出所的能力……

  “唉,居然没有卖给收破烂的,而是卖给了一个陌生人。要不然,收破烂的这种特殊职业,警察心里肯定有谱,一找就找到!”

  沈乐并不知道,上次打过交道的那对师兄弟,这次又开始找他。他睁大灵眼,努力观察手里的墨斗,和墨斗上环绕的一层雾气:

  记得小木偶,啊不,小伶身上,也有差不多的雾气。甚至,房间里的家具上,屋顶上,乃至大樟树阿绿身上,也有类似的雾气。厚薄不一样,墨斗上的雾气,和小伶身上差不多,比房间里的家具上要多得多,却又比大樟树和屋顶上要少得多;

  颜色不一样,大樟树是绿色,屋顶上是红色,小伶身上是火焰一样的橙红色,而墨斗身上……

  黑色?

  连同木匣子里的其他工具上,也沾染了一层薄薄的黑色,只是论起雾气的量,和房间里的家具差不多。所以,这些工具的雾气源头,是墨斗,而墨斗缠绕黑雾的原因是……

  黑化了?

  会变成妖怪?

  会做坏事?

  还是因为,它只是一个墨斗,它本来肚子里就灌满了墨,它的雾气,本来就应该是黑色的?

  资料太少,无从判断。好在沈乐在这方面有个绝技:

  我把你修好不就行了?

  小木偶修好了,能够生出灵智,能够跟我说话;你这个墨斗,雾气和小木偶差不多,把你修好,你应该也可以生出灵智,和我说话?

  打定主意,沈乐定心凝神,开始观察这个墨斗,看看有哪里需要修复。这一看,墨斗经历过的风风雨雨,还真不少:

  时间长了油漆有点剥落,墨斗的狮头部分,一绺一绺的狮子毛,经过了不止一次的磕碰。头顶上的狮子毛磕掉了一块,让狮子毛攒成的菊花不再那么完美;

  狮子右耳朵上有一道划痕,几乎让耳朵裂成两半。狮子身躯,四条腿,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的划痕不止一条,有的浮于表面,有的深深沁入肌理,连带外界的脏污也一并渗了进去;

  缠着墨线的线轮活动得不太灵便,当中的金属轴仿佛有点锈了,线轮里的丝线,感觉总有点儿不太对劲,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没用了需要换新的……

  “这些都不太难。”沈乐给自己打气。这些都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甚至可以说,轻轻松松,手到擒来。唯一的问题是……

  “我去!”

  沈乐大骂。怕什么来什么,那个鬼工球需要修!那个鬼工球,里面出了问题!!!

  不知道是被砸了一下还是磕了一下,鬼工球表面裂开,甚至飞掉了一块,露出了里面的球体;

  最外面的那层少了半条龙,其次的一层,雕花也少了一块;

  再戳一下转一下,坏了,里面又掉出来一块!

  这我可没法子修,要想搞定它,只能直接换掉。问题是,我是古建筑修复专业,木雕活儿勉强沾手一点,牙雕可从来没碰过!

  鬼工球这东西,是牙雕的技艺啊!虽然它是木头做的,它也是牙雕方向啊!

  我一点,半点,四分之一点都不会,我从来没有沾手过,我完全没有头绪,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沈乐嘟嘟囔囔,和自己生气。生完了气,咬咬牙,还是要修:

  好在这只墨斗是一块整木头抠出来的,他就省了拿橡胶锤敲啊敲、敲啊敲,把榫卯敲开,一个一个零件从榫头里拔出来。只要拿起扳手,把线轴另外一边的螺帽松开,再小心翼翼,一点一点把线轴的轴杆抽出来……

  “唉!金属件的除锈,又是另外一门活计……要手艺,还要工具,还要药水……”

  沈乐哀叹着起身,到厨房里找了一圈,果不其然,没有合用的除锈剂。好在古建筑修复过程中,也经常需要顺带修复一些金属件,他有足够的经验和人脉。这会儿摸出手机,轻车熟路地下了单:

  哼哼,在外地干工程的时候,经常需要买这样那样的东西。都是他,和师兄师姐们谁有空谁买,这些好用的店家,他可熟了!

  哗哗下了一堆的单子,沈乐把线轴的轴杆放到边上,轴杆从外面的木头手柄里抽出来,擦干净,一样一样放好。然后,拿起鬼工球,开始仔细观察,测量:

  “啊……这玩意直径居然只有15毫米!要不要这么丧心病狂啊!15mm的直径,你做了三层鬼工球!”

  “材质应该是……是……”

  有一说一,做古建筑修复的,辨认常见木料材质是基本功。毕竟古建修复讲究修旧如旧,只要不是特别贵的材质,比如金丝楠木大柱什么的,都尽量用原材质修复、替换。

  但是,那种辨认对象,一般是柱子,大梁,斗拱,桁椽,至不济也得是个笔筒之类的玩器。

  沈乐手里这个鬼工球,直径只有1.5厘米,上面雕镂精致,龙爪、龙鳞、龙须毫发毕现。漂亮是漂亮了,可是,你问他木纹到底是什么?

  抱歉,看不出来。

  而且颜色也不靠谱,经历了这么长时间,颜色肯定会有改变的,原来的本色也根本看不出来。沈乐左掐掐,右掐掐,只能确定,墨斗本体和鬼工球不是同一种木头。至于鬼工球到底是什么木头,这……

  “不是要逼着我上手段吧?难道要测个密度才行?这么复杂的形状,测密度……”

  就是阿基米德测的那个王冠啊!不浸到水里,准确体积,还测不出来了!

  沈乐嘟嘟囔囔,卷起袖子一顿拆解,把鬼工球从铅锤上抠出来。手里掂一掂,不得要领:

  “这得找精密天平啊,普通天平还不行。几克重的小东西……”

第28章 谁告诉我,鬼工球这玩意该怎么做?

  这么小的东西,普通电子秤,哪怕专门称小重量的食物天平,肯定也称不出来了——读数估计都跳不出。

  沈乐在“下单买个精密天平”和“设法找人借一个”之间纠结了三秒钟,最后还是打开了淘宝。抬眼一扫,惹不起惹不起:

  国产的万分之一克电子分析天平,630一架。进口的,最便宜也要三四千一架。当然,天天特卖商店,号称精度达到0.01克的,只要一百五一架,那玩意你敢用么?

  他现在每个月的固定收入,天香楼每天100,和小木偶一人一半,落袋1500。各个学校巡演,一个月22个工作日拉满,每天一百,一人一半,落袋1100。两千六百块钱,自己吃用开销,完全够了,大手大脚买仪器,那就……

  沈乐思考了一下,摸起手机,刷刷翻通讯录。翻了一遍以后,还是打给了警察石光兵同志:

  “喂,在吗?能不能帮我个忙?”

  必须承认,地头蛇就是地头蛇。

  石光兵同学打了几通电话,仗着在当地人头熟,辗转托人,居然真的帮沈乐借到了精密天平——的使用权。很快,就给沈乐来电,让他带着需要检测的东西,去某某检测中心:

  “什么?要我上门?不能借过来吗?”

  “你想多了!”电话那一头,警察同志笑骂:

  “万分之一天平那是什么精度,能随便搬动?别说不能搬了,放天平的桌子都是有防震效果的,称量室内的温度,也要保持恒温,不然都会影响精度!快点!那个检测员是我女朋友的同学,不然才不帮你忙!”

  “好好好……”

  沈乐满口答应。他把鬼工球仔细擦干净,再拿起喷枪,往里面奋力吹了一阵,将三层鬼工球内部的灰尘吹干净,带去警察说的那个检测中心。到了那边,还不准进检测室,只能隔着玻璃,踮着脚看:

  那位检验员穿一身整洁的白大褂,工作帽、口罩戴得严严实实。她从自己手里接过装鬼工球的袋子,转身回到称量桌前,把天平归零,拿出了一个……

  镊子?

  好吧,不愧是日常用精密天平的检测中心,你们日常检测的,都是什么又轻又小的东西啊……

  检验员用镊子夹着鬼工球,从天平玻璃罩的开口之间送进去,放在中央的秤盘上。电子天平正前方的显示屏闪了闪,立刻跳出来一个读数:

  0.6867……

  沈乐掩面。很好,非常好,还真是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非常厉害了!

首节 上一节 18/6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混在1980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