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第187节

  “青灯!把它们拦住!”

  【知道了!】

  电光大作,在沈乐面前拉出一道银白光网。并不向前推进,任凭那黑气翻滚扭曲,却也别想越雷池一步。

  沈乐右手淡定伸向前方,托着罗盘,耐心等待。好半天,骨骸上的黑气渐渐平复,一大团黑雾蠕动着飘回,钻进罗盘当中。

  储藏柜旁边的仪器,红光悄然灭去,仪器上的读数也跟着一点点下降。还没到安全数值,却也不至于爆表了。

  所以,真的被罗盘吸收了?还是被罗盘安抚下来了?

  门口灯光照耀下,沈乐感觉那罗盘仿佛变得黑了一点,中心承托着磁针的液体,颜色看着也越发幽深。

  他微微扭头,局长已经一步跨上前来,举着测量仪就凑到罗盘上……

  “呃……我还没把力量撤掉呢……”

  沈乐尴尬。没有热流护着,没有电网围着,他也不敢这样空手拿罗盘啊!

  不过他的感觉是对的。撤掉一切保护之后,仪器给出的读数,确实比罗盘刚拿到手时候的读数高。

  “所以,如果能把这个罗盘净化,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了?”

  五名特事局人员加上局长,围成一个圈子,目光灼灼地盯着罗盘。沈乐之前提出,要净化所有船体,修复师们顾虑重重;

  但是,如果罗盘能吸收所有黑暗力量,再净化罗盘,应该就能解决了?

  “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是,能解决一大部分吧……”

  沈乐抚摸着手里罗盘温润的木头表面,轻轻沉吟。刚才那一波吸收之后,他终于能和罗盘有了点沟通:

  罗盘给他传达出来了一点模糊的信息。吃饱了,吃够了,吃撑了。黑气太多,它吃不下了……

  要怎么才能多吃一点?

  要长得更大……要更强壮……要有时间消化……

  沈乐不太明白怎么才能让罗盘长得更大。但是,他最起码知道一点:

  把罗盘修复完成,罗盘的力量,肯定能增长!

  “所以,我的工作间,什么时候能安排好?”

  为了尽快解除博物馆的异状,为了尽快让所有人能够恢复工作,沈乐的要求,在局长协调安排下一路绿灯。

  修复工作间是有的,博物馆足够大,空余的工作间足够多;

  至于仪器什么的,既然黑气再度涌起,继续干活对普通人不安全,所有仪器,自然尽着沈乐先用!

  “所以……这个罗盘,到底要怎么修?”

  沈乐努力拍照,留档,然后开始仔细研究。罗盘的外壳上裹着一圈铜框,两个环形活轴相连,让它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水平。

  或许是在海里浸了太久的原因,铜框和活轴都已经生锈,要撬下来进行除锈、封护、整型,再重新安上去,这都不难;

  但是,罗盘本体,那个用整木挖成的直筒型深槽,光是手里拿着,就感觉湿润润的吸饱了水。

  这种饱水的木料要怎么修复?

  要注意些什么?

  顶部的玻璃盖子里面还盛了水,悬浮着一枚磁针,这些水要原样倒出来,修复完了再原样注入回去吗?

  沈乐把罗盘托在手里,为难地看了好一会儿。罗盘上面,本来用银丝嵌了八天干、十二地支、四卦,总计24个方位;

  但是历经岁月,这银丝已经全部发黑,镶嵌在黑乎乎的木头里面,几乎看不出字迹。

  良久,他长叹一声,回去找到博士师兄:

  “先给这木头测个含水量吧……你们这边检测仪有吗?那种用两个探针插进去的?或者非接触式的微波检测仪?”

  “没有哦……”

  师兄笑了起来,一脸“啊,果然是同行,而且是隔壁同行”的得意表情:

  “你以前做古建筑修复的对吧?探针式检测仪,测量范围只有含水量3%~40%;

  感应式检测仪,测量范围是0%~99%。古沉船的饱水木材,含水量都是百分之一百多、两百多,这种仪器都用不了哦!”

  沈乐马上就要开始海盗大冒险啦!

  大家鼓掌!

  求订阅,求月票,求书评……

第198章 沈乐:这次的记忆,差点把我淹死了啊!

  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

  同样是修木头,修古建筑,修古家具,和修古沉船,它就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最起码,在水里泡了几百年的古沉船,木板含水量能过200%这种事情,就比较超过他的想象。

  认真的吗?

  一公斤木材,能吸收超过两公斤的水?

  感觉已经超过他的常识了!

  沈乐没好意思问。好在他还有参考书、论文可翻,回头翻了一大堆资料,终于弄明白:

  长期泡在海水里的古沉船,因为水浸、盐类腐蚀,以及微生物的作用,使木质纤维组织遭到破坏,木材纤维素大量分解。

  一般的木材,纤维素占木材绝干重量的比例,约为50%~60%。这些都分解完了,填充进来的,可不就都是水了!

  沈乐深呼吸,深呼吸。然后,诚恳地请教博士师兄:

  “那你们怎么测含水率的?”

  “用烘干法……”

  沈乐异常怨念地翻了个白眼。

  “就没有无损测量的方法吗?”

  烘干法,顾名思义,就是切一小块下来,称量重量;进烘干箱烘干,再称量一次重量,按照公式计算出木材含水率。

  当然,具体操作方面,还有很多细节和注意事项,但已经是最通用、最准确、最简单的方法了。

  问题是,这种方法,要切掉好几块木头!

  那么大一艘船,那么多船板,你们可以随便切,我这么小个罗盘,可禁不起这里一刀,那里一刀!

  不能确定含水量,含盐量,含硫量,不能确定木材种类的话,后续很多修复手段,都不好用啊!

  “大致估计还是能估计的。”身后脚步声沉重,之前拿着放大镜,恨不得趴到罗盘上去的那位老教授走了过来:

  “看木头的纹路,不是做罗盘常见的银杏木和虎骨木,也不是樟木、楠木这些造船常用木材。

  如果能够切一小片……”

  沈乐默默地把罗盘又往怀里收了一收。老教授看看他,摇头轻笑:

  “只要0.1毫米的一层。我看了一下,在它的裂缝上面,或者底部,刮下很小很薄的一片,就可以上显微镜了。”

  沈乐犹豫了。反正也要把上面的铜框取下来,可能还要把螺丝拧下来,反正也会暴露表面……

  去除污垢的时候,手稍微重一点,0.1毫米就消失了吧?

  但是,0.1毫米,要怎么切?

  老教授继续微笑:

  “不用上切片机,手切就可以——你会切吗?”

  我不会!

  什么神仙,能切出0.1毫米厚的一层啊!!!

  “来来来,我教你。”老教授胸有成竹地向他招手。

  沈乐有点僵硬地走到他面前,就看见老教授左手木头,右手刀片,轻轻一推——

  一片薄如蝉翼,看着半透明透光的木片?刨花?就附在了刀片上。

  老教授右手轻轻一动,沈乐都没看清楚是怎么做的,那片半透明的植物组织,已经落到了载玻片上……

  “来来来,你来试试看。”老教授递过刀片。沈乐僵着手接过刀片,对准老教授刚切了一层的木头,往下一推……

  “方向错了。你要逆着细胞的方向刮啊,这样才能刮一层细胞下来!”

  “手稳一点!稳一点!——0.1毫米呢,你手稍微抖一抖,切出来的就凹凸不平了!”

  “角度!注意角度!你这样切不行的!”

  “自信一点!50微米都能切,现在只让你切100微米,一点都不难的!”

  工作台远处,墙边,门口,站了一小群学生,一个个交头接耳,瑟瑟发抖:

  “老头子又抓人练刀工了。”

  “真可怕,手切……现在都有自动切片机了,为什么还要手切!”

  “老头子这门绝技,不传下去,他不甘心吧!”

  老教授的指点、纠正、呵斥下,沈乐满头大汗,划一下,手抖一下,再划一下,手再抖一下。

  连续给木头刮了十几遍痧,他终于找到一点感觉,深吸口气,默运内功:

  强制进入极度专注状态。稳住刀片,斜45度,微微压入木头,推——

  “嗯,这次不错嘛!来,再试一次!”

  老教授眼睛一亮。他看着沈乐连推三次,目测三次都达到了要求,随手从旁边又抓来一块木头:

  “来,你试试看这块!”

  沈乐切木头切进了心流状态,这时候半点疑问也没有,接过木头观察了一下纹路,抬手就是一刀。一刀下去,就卡住了——

  “这么硬?”

  “你刚才切的是松木,这块是樟木。”老教授在旁边笑得有点狡猾:

  “不同的硬度,手上用的力道不一样。加油,慢慢切,切到铁木就差不多了!”

  沈乐脑子嗡地晕了一下。铁、铁木!

首节 上一节 187/6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混在1980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