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第415节
但凡稍微造矮一点,造窄一点,这船舵,能把厂房都给扫倒了!
就这样,挨了重击的脚手架,也哗啦啦啦,震动不止。
也就是这脚手架不是搭建在地面上的,而是竹根深深扎入地底,枝干密密捆扎在一块儿的,才没有直接倒下去。
即便如此,那船舵砸在脚手架上,也是蓄足了力气,一下一下闷响:
咚!
咚!
咚!!!
似乎,好像,也许,如果不是在地面上,如果不是没有升起船帆,这艘船敢直接跑掉?
沈乐本来想袖手旁观,看着它随便折腾,折腾完了大概就安静了。
然而这艘木船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借着脚手架的反弹力量,一下比一下抽得狠;
不但往死里抽,它还渐渐地开始左摇右闪,不停震颤。幅度一下比一下大,眼看着,桅杆尖端划过的距离,已经肉眼可见,木板也跟着格格作响:
“你给我安静下来!”
沈乐急了。他助跑,跳跃,奔到脚手架三层,再顺着脚手架跳到甲板上,冲至船头,奋力抱住了舵轮:
“停——”
给我停住!
别折腾!
这里没有水,你不能浪!
你船板里面,连艌料都还没填好呢,现在摆来摆去的,就是在干磨,当心把你自己摇散架了!
嘎吱一声,舵轮,舵杆,船舵,同时发出了难听的挣扎声。沈乐一声冷汗,赶紧放手:
他现在运功到极致,能发出多少力量他不知道,大概三五吨总有。
问题是,他能发出三五吨的力量,不代表舵轮、舵杆这一套玩意儿,能承受三五吨的力量。
这是木头的!
木头的!
出力太高,到时候嘎嘣一声,木头杆子掰断了,他还得修……
这船还没完全修好,又没有形成灵智,没法沟通,不听他的。沈乐双手紧握舵轮,闭目运功,想要把内力输入木船当中,强行控制符篆。
奈何输入了又输入,输入了再输入,除了让木船更兴奋,摇摆得更剧烈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处。
没办法,沈乐只好掏出铜片,一把拍在舵轮上:
“给我安静!”
舵轮抖了一下,老老实实安静下来。它一安静,下面的舵杆,船舵,全部消停下来,不再折腾。
伤感,我到现在还是狐假虎威,靠我自己的本事,和修复对象沟通不了,只能依靠铜片……
沈乐怨念了一下。要和修复对象完整沟通,果然还是要把它完全修复好。
现在的问题是,木板拼好了,船只的牢固程度还有很大问题。沈乐叹了口气,开始指挥罗裙们:
“来,咱们再把船拆开……”
【当!!!】
佛龛里一声钟鸣。沉厚,洪亮,却有些急迫,有些焦躁。
像是佛龛里那尊千手观音佛像,在代表罗裙们表达不满:
搞什么!搞什么啊!
我们辛辛苦苦,费尽力气,好容易把它拼起来的!
你一声令下,就要重新拆开啊?
“……乖,还是拆开吧,你们少了工序了。”沈乐叹口气,不得不亲自下场,去拍拍佛龛边缘,表示安慰:
“木板是拼上去了,但是钉子呢?铁钉都没有钉进去啊!铁钉不钉进去,整艘船不够稳固,强度不够,也顶不住风浪——重来!”
重来就重来。罗裙们垂头丧气,在脚手架竹子上借力,将各个木构件一样一样拆开。
沈乐盯着它们拆完,再去看最早拆船过程中,剩下来的那些钉子:
“感觉……好像少了很多?”
按照《龙江船厂志》,四百料的战船,光是铁钉,就需要用一千八百二十斤,此外还需要熟铁两百斤,大概是用来打铁箍和其他铁器。
沈乐最初把木船拆开的时候,发现的铁钉和其他铁器,他都一根一根,关照罗裙们拣出来收好,甚至还贴条标注,哪一根是从哪里拆出来的。
有几个专门的大箱子,用来放置这些铁器,密封,充氮,唯恐铁器进一步被腐蚀。
但是,沈乐甚至不用特地去称重,去统计,就能估计出来:
这里面拆出来的铁器,重量大大不足。别说一吨了,连半吨都没有——
但凡有半吨,他那几个箱子,也不可能放得下,那个架子,也不可能单独用来放铁器,总得多分开几个架子放!
而且,拆卸船只的过程中,在各个钉孔看到的锈迹,也告诉他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在这艘船变成灵器,或者,向着灵器转变,它的灵力能够护持自身之前,已经有很多铁钉,干脆利落地锈掉了,消失了……
“伤脑筋了……”
沈乐挠头。明代战船上,光是铁钉的种类就有六七种,至少几万个钉子。
铲钉、方钉、枣核钉、爬头钉、扁头钉,不同的钉子,有不同的钉法,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疏密度。
古代船书上写的是“以一尺四寸用一钉为度,”好极了,古代的一尺四寸,是现在的多少?
有些地方用榫接加铁钉,在舱壁上预开榫槽,在外板上开孔缝,把铁钉打进外板,并且落在榫槽当中;
有些地方用垂穿铁钉搭接法,有些地方用斜穿铁钉平接法……
靠他拆船过程中,看到的这些钉子和钉孔,完全搞不定啊!
“师兄救我!”
沈乐果断给博士师兄发了消息过去。
要整体复原,靠他自己的力量已经不够了,果断要依靠前辈们的智慧!
师兄,你们修船修了这么久,几乎把整艘船复原完成了,你们多给点资料啊!
古船的船身上,哪里有钉子,哪里需要多大多长、什么形状的钉子,哪个钉子是从哪个位置钉进去,怎么钉进去,赶紧把资料发来啊!
第429章 沈乐:所以我还要去学打铁吗?
“师兄救不了你。”
博士师兄特别残忍地告诉沈乐。沈乐整个儿呆了:
“什么?”
你们就是修复古船的!
你们把海底捞上来的那艘古船,拼了个大概,放在博物馆里给人看!
你们甚至在博物馆里,做了一艘仿品古船!
现在你告诉我,搞不定那些钉子,帮不了我?
“师兄你们没研究过这些钉子啊?”
“当然研究过啊!”博士师兄理直气壮地告诉他:
“我们研究哪方面,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研究这些铁钉是什么成分,研究怎么把锈烂的铁钉保持住、修复好——”
我们并没有去研究,这些铁钉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打进船里去的,一艘古船要打多少钉子,要怎么把它们固定住啊!
“那你们拼接古船——”
“拜托,你又不是不懂。”师兄干脆利落地翻了个大白眼:
“海底捞上来的古船,到现在为止,船板脱水脱盐还没脱完,都泡在水里呢。拼了个大概,那都是放在架子上,谁也不指望它的强度。”
至于仿品古船?
仿品古船要什么复现原有工艺!
有胶水用胶水,有螺栓用螺栓,怎么便宜怎么来!
博物馆也是有预算的好吧!
不是为了写论文,不是为了出成果,谁纠结这些东西!
“你慢慢把所有木板重新扫描一遍,仔细做好测绘吧。”师兄叹了口气,开始指导他:
“这些船上都有钉孔的,测绘做完,所有钉孔标注出来,再根据钉孔里残存的钉子,大概就能比对出来了。
——要补充船钉的话,我给你几个联系方式。现在,闽地还有用传统手艺做船的,他们那边有船钉卖。”
当然,船钉要买多少,要买什么尺寸的,要怎么钉进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查资料,不做扫描,不做统计,要买都无从下手!
沈乐唉声叹气,默默去干活。手机叮咚一响,师兄给他发了大批文件过来:
《宝船厂遗址—南京明宝船厂六作塘考古报告》;
《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
《蓬莱三号古船的测绘及复原研究》;
《蓬莱古船的结构及其建造工艺特点》……
全都是扎扎实实的大部头,除了业内人士,谁都不会去看的那种。
沈乐随手点开《蓬莱三号古船的测绘及复原研究》,只看了一分钟,就有点头昏眼花:
这种测绘,真的是从总体到局部,从零件到结构形式,每一个构件的三视图,都仔仔细细测绘出来的啊!
他以前跟着导师,做古建修复,都没有精细到这个程度!
当然,那也是他们做的古建筑,等级没有高到需要一个个木构件拆下来,加强了以后再拼回去,他们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