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第569节
“那岂不是不能干活了?”
“还有这位施主,您也最好离那个东西远一点。”道清长老回过头来,向他胸口指了指。
马轩宇脸色一变,伸手按一按胸口,没感觉;快速冲到墙角,拽开衣服看了一眼,惊叫一声:
“我……我身上也有!”
“也是执念。不用怕,离它远一点儿,等痕迹慢慢消失就好了。”
老和尚笑着安慰了两句,向沈乐行了一礼,转身出外。房间里,众人面面相觑,好半天才有人询问:
“那……那这房子还修吗?”
一个问题问出来,房间里越发寂静。黄初夏,马轩宇,另外两个师弟,以及工地上干活的工头和两个大工,同时看向沈乐的导师。
老教授沉默纠结了一会儿,又扭头看向沈乐:
“……你怎么看?”
我站着看?
沈乐嘴唇翕动了两下,一时找不到思路。他扭头看看几个师弟师妹,再看向窗外,仿佛要隔着几十栋房子,看到老板最近在修的那栋老宅:
“导师,这个项目有限期吗?”
“限期……理论上是有的,还有三个月……但是,按照现在的进度,如果当中停工一个月,肯定就赶不上了……”
别说一个月,半个月都够呛,都需要大家努力加班加点,才能把进度追回来。
要知道,很多工程,它有些节点是不能省的,比如往木头柱子里面打药水,让它提升牢固度,你得给它一个反应的时间。
还有,古建修复工程,受气候影响很大,比如南方的回南天和台风天,比如江淮的梅雨季,又比如北方的冬季……
“那么,超限期了,会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当然也是有的。像这样拿拨款的项目,你敢超限期,人家就敢不付款——
好在这年头大家手里都没钱,都不好过,你不超限期,正常完工,人家也敢不付款。
除此之外,就是师弟师妹们的论文,古建修复不完成的话,论文有点儿不好写……
“总之,最好还是要把这座古宅修好了,对吗?”
沈乐总结了一下导师的论述。韩教授满脸为难:
“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唉,算了,实在不能修就拖着吧。人最要紧!其他的事情,我们再想办法!”
什么?
钱的问题?
学校的项目,和当地文旅部门的项目,让他们公对公地头疼去。别说工程拖进度是因为有危险,就算没危险了,这还拖不得?
学校的级别,比当地的级别还要高一档呢!
什么?
论文和延毕的问题?
没办法,只好苦一苦导师,从在做的项目当中挖点什么出来,让学生们拿去发表就是了。
至于韩教授,咳,已经快要退休的老教授了,名利看淡,不服就干!
“老板,不至于到这个地步。”沈乐展颜而笑:
“古宅的事情,让我想想办法吧——您不介意我参与这个项目吧?”
“当然不!你肯搭手,最好了!——你现在有空吧?”
有空是肯定有空的。云鲲要吃饱灵木,要改造自身,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最近两个月,它应该也不会出去搅风搅雨;
剩下就是:
“老板,这个古宅的资料,特别是历史沿革和传承,能不能给我看一下?”
第524章 古宅闹鬼?让你祖宗来教训你?!
古宅的资料……当然是有的。
沈乐跟着老板做过五六七八个项目,申请报告、项目计划书之类的文件也写过不止一份,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奥妙。
想要开一个项目,第一件事就是要说明,这座古宅多么有价值,多么值得修。
而说明的起手式就是,这座古宅是什么年代修建的……什么名人住过的……承载了什么样的历史……
然后,才是它的结构,它的建筑特色,它的艺术水准,等等等等,吹到天花乱坠。
没办法,负责批项目的老爷们,不一定看得懂减柱法和移柱法的区别,不一定看得懂半圆形拱瓣卷杀的做法多么富有地方特色;
但是,他们一定看得懂,这座古塔是唐朝建的,这座大殿是宋朝建的,遍数全国,这个年代的同类建筑只有十来座了,坏了就没了!
所以,沈乐敢跟导师开口要资料,完全不怕导师尬住,就是百分之百肯定,这座古宅的资料绝对存在。
不但存在,而且很详细,很扎实。沈乐一开口,黄初夏师妹就应声道:
“在我这里。我发你。”
哦……果然是师妹负责。正常,古建修复是个体力活,搬脚手架的杆子、拎油漆桶啥的,到哪儿都需要出大力气。
男生们卖力气,女生就负责繁琐的文字工作,以及跑关系的工作,比如赔个笑脸、甜甜喊一声师兄,求实验室早点出测试结果啥的。
想当年,沈乐到山村给导师打下手,带回小油灯那次,就是这种分工方式:
男生们在山村里干活,怀孕的师姐在学校坐镇,对接各种资料、申请、实验室消息,顺带负责写论文。
谁也别想清闲!
谁也别想!
沈乐感谢地向黄师妹点了点头,报上邮箱地址。打开文件,他忍不住长长“哦~~~”了一声:
“宋朝的房子啊!”
那确实值得修了!
宋朝传承到现在的古建筑,全国加在一起也没多少了。再扣掉石塔、石桥、佛殿之类的建筑,更是凤毛麟角,完全值得好好保护的!
“呃……其实只能说传承有序,家谱一直在做罢了。”
黄师妹有点尴尬地解释。这座老宅,和她理论上有点关系:
这是刺桐当地,名门黄氏某一支的祠堂,就像之前开玩笑的,“是我们黄家的祖宗祠堂。”
但也就是“理论上”罢了,实际上,她不是当地那一支的,隔了十万八千里,别说五服,十五服都出去了。
而且,要说这房子是宋朝的,也有那么点儿亏心:
“之前应该转手、重建、翻修过好几次,至于现在的宅子,撑死了就是明代的……”
明代的也很有价值了,虽然不那么珍贵。但是,古宅,古建筑,有趣就有趣在这里:
“它的地基,础石,部分构件,应该是宋代遗存下来的。我们修复的时候,要非常注意保留各个时代的特质……”
懂了。沈乐淡定点点头,开始一页一页往下翻。申请书,详细的调查报告,原始资料,照片,分析……
哦对了,除了房屋本身的建筑结构,还有各种官职匾额,科举匾额,家族的历代科甲名录,各种质地的对联,雕塑,彩绘……
除了家族先人的画像不归他们修复——那是书画修复专业的活儿——整个祠堂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他们全都要修一遍。
沈乐甚至看到了“太子太傅”的官职牌匾,也不知道是哪一代的,也不知道是谁。
“所以,凝聚在这栋房子上的,到底是什么呢……”
沈乐把资料从头拉到尾,又从尾拉到头,沉吟不语。前后左右,导师,师弟师妹,几个特事局的修行者,眼巴巴盯着他看:
他们都已经搞不定这座宅子了,就看沈乐的了!
沈乐也搞不定,最起码,坐在导师他们的住处,只在电脑上看资料,他是真的搞不定。
他来回翻了几遍资料,终于起身道:
“不然我去现场看看?……你们别去,我一个人去就行了!”
房间里蓦然一静。几个师弟师妹互相望望,嘴唇翕动。没失踪过的两个眼眸亮起,看着很想催促一把,甚至想跟着沈乐一起过去;
失踪过,又被沈乐找回来的那两个脸色担忧,想要阻止,又说不出来。最后只冒出一句:
“你……注意安全啊!”
“放心。”沈乐拍拍手,迈步向外。走过导师身边,伸手一按,把他按得坐回床上:
“老板,你安心坐着,没事。找不到我了也别急,我总要去那个把师弟师妹们吞掉的地方,慢慢寻摸一圈再说。”
一股热流从掌心涌出,直入老教授后颈,沿着任督二脉转了一圈。
老教授跌坐回床上,长长吐出一口气,不由自主地享受起热流冲荡全身的舒畅感。沈乐趁此机会,三步并作两步,冲出房门,直扑工地:
老板和师弟师妹们工作的地方,是一座三进三出的大院。
门脸不大,也就三开间左右,然而门口两级台阶宽大平坦,斗拱上雕龙刻凤,哪怕历经岁月,也能看得出曾经的精致。
三间黑漆木门已经斑驳,柱头、础石、花窗上的雕刻,还是精致繁复,让人眼前一亮。
“可惜这大宅的故事,不会写在墙壁砖瓦上……”
沈乐缓缓地吁了一口气,抬脚往里走。整座大宅,到处都是脚手架,到处都是工作的痕迹:
拆除下来的护厝铁皮搭盖斜在一边,还没有运走;
陈旧、破损的瓦片一叠一叠堆在墙根,新的瓦片已经铺好了一大半,还有一车倚在对面;
腐朽的木构件已经拆了下来,新的木构件还没换上去,窗框、门口、檐枋,触目所及,一块一块,都像狗啃的一样……
“老实说,住在这种房子里,真是不舒服。”
沈乐由衷评价。没错,这种房子,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豪华,只有大户人家才住得起了:
严丝合缝的大石条基础,当地特有的、红土烧成的红砖,翘角飞檐下,用瓷片拼成龙、凤、狮子、鲤鱼等各种精致的花样。
然而整座房子屋檐极其宽大,四面围拢,只露出小小的一块四方形天空。
拿尺子随便量一下,整个院落,只有1/9是天井,其他部位全部被屋顶覆盖:
“这种采光,一天到晚,能有几个小时日照?住在里面,真的会憋死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