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第76节
现在问题就来了:
我怎么修?!
我手里的木工工具,全都是对应正常尺寸家具的,像这种微缩家具,用手头现成的工具,我搞得定吗?
沈乐看看自己双手,看看面前的微缩家具,再走去隔壁,看看小墨斗挥舞着墨线,正在指挥的那套工具。
拿起一把凿刀,比划一下;再拿起一把刨子,再比划一下……
能不能用现有工具,制作微缩家具?
他完全不知道。铜片灌输给他的,墨斗和木工工具们,几十年来被使用的记录,也并没有给他答案。
emmm……现代研究生的行动准则,遇事不决,查资料先。
沈乐拜了一遍知网,找到了一篇《微缩榫卯结构明清家具创新设计的现实意义及实现方法》。
很遗憾,这篇论文列了一堆意义,放了几个公式,也讲了几条原则。唯独,并没有讲到制作工具之类的内容;
再拜了一遍万方和维普,抱歉,大哥别笑二哥,知网没有的论文,别的网站也不太会有。总之,也没有什么进展。
再扭头去拜B站……有了!
有前辈大师的采访视频,其中提到了,因为制作的是特别小的微缩家具,所以,各种工具,全都要自己做!
感恩B站,您真是太靠谱了。
在这些手工的技艺、技巧方面,您比学校里的专著,比各大论文网站,还要靠谱啊!
还有视频,还有实时演示!
沈乐诚心诚意地对着电脑屏幕拜了拜,立刻陷入为难。我现在去定做工具还来得及么……
我找谁去订,要订什么样式的,要订多大的,用什么钢材,得多少钱?
不,这些都好解决,大不了回师门问一声。文物修复专业,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方向,总有人需要一些特别微小的工具。
但是,我首先需要解决,我订这些工具,要花多久?
一个月?
三个月?
半年?!
托付这个玩具柜的工作人员可是说了,它的主人得了阿尔茨海默症,清醒的时间不多了……我得快点啊!
沈乐纠结片刻,又拿起了淘宝,在上面翻翻找找起来。
他要现货,要立刻就能用的现货,哪怕不怎么顺手,至少也要顶用。
总不见得过了两个月,人家来问我修得怎样了,我回答“不好意思,工具还在订制中,大概再有几个月就定制好了……”
就算人家不打死我,我也不好意思这样对待一位前辈啊!
搜索半天,眼睛一亮:
有了!
有全套微雕工具,全套雕核桃工具,全套刻印章工具!
最小的凿刀,圆刀的刀头可以到0.7毫米,平刀的刀头,可以到0.5毫米!
这么小的刀头,他在微缩家具上开榫卯,妥妥地手到擒来了!
感谢这些年来的工业发展,感谢万能的淘宝……前辈大师们,不得不自己想方设法,订制各种工具,我可以直接买了!
虽然这些制式工具,未必能完成每一项任务,但是,它至少能顶住前期,给自己慢慢适应,慢慢尝试新工具的时间!
决定了,先来一套微型雕刻刀,再看看要不要弄个数控机床!
下完单,等着到货的时候,工作也还是要做。首先要把它们拆开,清理一下——
当然,立刻就上手拆什么的,是不可能的。沈乐秉承文物修复的原则,每一件,都先做资料采集,做研究:
拍照!
各角度拍照!
每个角度、每个细节都要拍!
录视频!
光是拍照,不能呈现整体,要有完整视频,才方便后期比对!
拍完照,录完视频,刷刷刷刷,开搞CAD绘图。一边绘图,沈乐一边哀叹:
要是有那个RTC360的徕卡三维激光扫描仪就好了。
放到扫描仪前面,扫一遍,三维结构立刻就出来,每一个细节的尺寸也全都出来,根本用不着他这样苦哈哈地作图。可惜80万啊,80万!
那扫描仪80万一台!
他现在手里虽然有一千万了,但是目前每月入账金额,还赶不上小油灯敞开吃的金额。
在寻到稳定的、大额的赚钱方式之前,沈乐觉得,他还是要省着点花……
第94章 这巴掌大的小家具,可让我怎么修?!
没有扫描仪,沈乐只好手动。画两笔,拿起游标卡尺量一量;
再画两笔,再拿起游标卡尺量一量;
量了长、宽、高,还要量椅圈的内圈直径,外圈直径。由于手工制作难免误差,椅圈有细微的粗细变化:
中间部位最粗,到扶手两边越来越细,椅圈最粗的部分,比起扶手与鹅脖榫接的部分,直径大了五分之一……
这些都得一个个记录下来,以备修复。先做草图,然后在草图上做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再根据三视图,挨个儿画下细节图,特别是椅圈、靠背板、鹅脖、联帮棍这种形状特殊的曲线型构件;
每一个部件,都有很多很多尺寸要标……
沈乐又是量,又是画,忙了足足有一个上午,才做完这个CAD图——
天杀的圈椅,它的靠背板上截向后拱,下截向前拱,靠背板侧面曲线是由两圆弧相切形成,圆弧半径还并不一样;
联帮棍上细下粗,上端直径和下端直径差了快一倍,整体曲线平滑过渡;
还有扶手圈两边出头的那个部分,叫“鳝鱼头”的那玩意儿,它的弧圈直径,它的长度,它的落点……
画完所有细节图,让CAD软件自己去跑一张完整图纸,沈乐倒在椅子上,整一个大喘气。
不行了,像这样的微缩明清家具,托盘里还有好几十件,这一个一个手工制作,做到什么时候去!
【师兄师姐们求求了,推荐一个靠谱好用一点的3D扫描仪,不要太贵的……】
沈乐果断发微信求救。吃完饭回来,微信群里叮咚叮咚,已经跳出好几个购买链接。
有四五万的,有七八万的,最便宜的一个,2499元。
对了,还有几个手机上就能下载的,3D扫描软件的名字和链接。
注:精度可能不够高,适用范围不够广,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请自行探索。
……所以我之前辛辛苦苦,又是测量,又是绘图的,到底是在图什么啊?
沈乐斟酌着下单了一个两万五千块的3D扫描仪,又在自己手机上,下载了一个扫描软件,架起来让它干活。
然后,自己腾出手来,拿着那只微缩圈椅,上上下下,颠来倒去地看。
一边看,一边记,一边在图上标注:
“夹头榫……插肩榫……燕尾榫……楔钉榫……格角榫攒边……”
每一种榫卯结构都要弄清楚,才能知道怎么拆开,按照什么顺序拆开,才不会伤到里面的榫卯结构。
沈乐又是看,又是记,又是在网上找出圈椅图片、圈椅拆装视频,一样一样,对比。唉,靠人眼观察、记忆比对,实在是太累了!
如果有一台超声波扫描仪就好了,一轮扫过去,里面的榫卯结构是什么样子,尺寸多少,都能给你原原本本测量出来!
沈乐一边哀怨,一边努力记录,努力画图。全部记录、标注完毕,最后,才拿起圈椅,开始轻轻拆解:
拆下一块部件,贴上一张便签纸;
再拆下一块,再贴便签纸;
再拆……咦!
拆不动了!
拆不动不怕。拆不动,一般都是榫卯里面胶水粘住了。传统木工胶,就没有一壶开水搞不定的。浇!
开水滚滚浇淋下去。很快,榫孔里的木工胶软化,沈乐嚓嚓嚓嚓,快速开拆。
有些地方,比如椅面,比如椅子腿,顺着榫卯的连接处,直接拔出来就可以了。
有些地方,比如圈椅的椅圈,是由三段弧形零件拼成的,弧形材料两段做成合页形状,两端榫头分别插入对方卯孔,还要在当中打进千斤销。
这时候,就得先用小小的橡皮锤,把千斤销轻轻从销孔里敲出来……
巴掌大的小圈椅,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圈椅,仅仅是大小有差别,零件数量、榫卯结构那是一点儿都没区别。
沈乐活活折腾了一身汗,才将一把圈椅拆成三十几个零件。来不及喘气,赶紧擦干净、用大功率电吹风死命怼着吹。
吹掉水汽,吹干家具零件,防止那些开水,对木质零件造成更多的损伤!
这一番工作完全是在争分夺秒。沈乐一口气把所有的零件吹干净,这才摊手摊脚,仰靠在椅背上,长长吁一口气:
终于搞完了!
老天爷,这一个一个零件,大的七八厘米长,小的只有指甲盖大小,拆下来的时候用力都不方便,甚至怕指甲在上面掐一个印子。
当初做它们的人,是怎么在丁点儿大的木工零件上,还要做出榫卯结构的……
对了,这些榫孔,还要修理,还要清理污迹……
沈乐长长长长地叹一口气。选题一时爽,完工火葬场,之前他修复墨斗、木偶、油灯,最多也没有超过一个月。现在,这个玩偶屋?
半年能搞定吗?
现在开始搞,或许能搞得定;现在不动手,永远搞不定。沈乐凝神静气,开始接下来的步骤:
第一遍,先用软布擦拭,尽量擦掉上面的灰尘和污垢;
第二遍,用毛刷清理榫孔,清掉榫孔当中的污垢和残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