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25节
孙志伟听了后有点羡慕,因为今年是最后一年各校自主招生了。
各校自主招生的时候十分自由,有特长的学生多会破格录取。
比如像他这样有过目不忘特长的,只要学习不是很拉垮,很可能就免试录取了。
但是从下一届开始,就是统一考试了,明年先是地区统考,后年是全国统考,再想钻空子就不好办了。
可转念一想,他又不是考不上,不钻空子也好,名正言顺才不怕人背后嚼舌根,也少了不少是非。
想通了,念头也就通达了,他不再急躁,开始安心考试。
周六考完提前放学,他依旧没有跟车回家,还是先去接囡囡。
正好一路过去要路过北海,他就把那张大祥写的购房地址的纸条拿了出来,再根据这些院子的地址,划分了两条线路。
两条线路一条在北海西面,一条在北海东面。今天他准备走西面那条线,查看一下这条线路上,4个院子的基本情况。
这4个院子分别在文津街、光明胡同、爱民街和西什库大街。
前三个地点还在一条路上,只有最后一个地点在另一条街道,需要往西多走几百米。
看着时间还早,他决定今天把这4个地方都看一遍。
出校门后,他一路向北,穿过西长安街都不用拐弯,直接进到府右街,走到大半就看到一个左拐的小巷,那就是光明胡同了。
这里距离西安门大街也就300多米,整条胡同也就这么长。
胡同不是很宽,但是路边还是栽了整齐的行道树,两旁都是自建的平房。
这些房子大部分都不是标准四合院,反而像是那种农家小院,都是一排房带一个院子。
因为是自建,房子都不是很整齐,外观也不是很好看,有的连门牌号都没有。
唯一的好处是,基本上都是独门独户,大家都在自家院内活动,巷子里行人较少。
孙志伟就这么开着戒指空间一路扫描过去,把两边的建筑都映入眼底。
纸上写的地址是18号,路上他已经看到了3号9号,现在这家是17号,他很快来到下一个小院门口。
大致打量了一下,这也是一个自建的院子,看着比旁边的人家要宽敞一些,围墙也要高一截,里面应该是一排三间房的规格。
外面现在也没什么行人,他就站在墙边直接扫描起院子的内部结构,刚扫了一遍,他掉头就走,没敢再停留。
等他走上府右街拐了个弯之后,才把急匆匆的脚步停了下来。
没想到第一家就中奖了,里面房子还没什么,但是房子地下竟然有一个大地窖,地窖里面还关着十几个小娃娃。
这哪里是出售的房屋,分明是一个拐子的窝点。这大祥也太不靠谱了,想把咱往火坑里推啊。
虽然知道大祥肯定也不是故意的,这无名火也不知道朝谁发。再一想,这要马上汇报啊,迟了万一给拐子卖掉几个,那不是见死不救么。
正好旁边就是局子,他就要走进去汇报,想了想,又把脚步收了回来。
这个窝点跟这个局子这么近,旁边还是管理会的办公点,这里面不会有什么联系吧,不然,这也太近了,统共距离都没有100米。
他不敢肯定,也没必要冒险,也就是换个地方汇报的事。
于是他还是按原计划往幼儿园方向走,准备路上顺便把另两个院子看了。
继续往前就是文津街了,说是文津街其实就是西安门大街往东一小段,过桥即止,中间还有一段岔路拐进北面,形成一个缺了一角的‘王’子。
这里他也就听说过,还真没来过,对着纸上的地址一路寻过去,那位置居然在‘王’字的最里面。
站在最后一个十字路口,看着这个地形,里面居然是个死胡同,孙志伟心里有点发憷。
正犹豫着呢,后面传来脚步声,他条件反射的展开了戒指空间,护住周身。
等他猛地一回头,就发现后面走过来一个戴眼镜,身穿长袍的文弱中年。
中年人看到他也很诧异,还开口问道:“小先生找哪位?”
此时双方距离不足10米,孙志伟的空间已经覆盖在中年人的身上,把他一身的物品透的一干二净。
透视的结果让他浑身冰凉,中年人的身上还没什么特殊的,就是鞋后跟里藏着个锋利的弹簧刀片;
但是他夹在手臂间的公文包中,却有一支钢笔手枪,包包的夹层里,还有一个火柴盒大小的相机。
还好他最近一贯的扑克脸,发现了危险也身上也没有其他动作。
只是将手里的纸张抖了抖,回答道:“您好,同志,我在找这个地址,这里是不是有房子租?”
中年人靠近过来,扶着眼镜看了看纸张,发现上面是一堆地址,其中一个正是他所在的院子。
“哎,这个是我家啊,但是我家没房子租,我是要卖房子。”
“啊,卖啊,租不行么?我钱不太够。”孙志伟有点为难的道。
“呵呵,小先生,你还是找你家大人来谈吧。”中年人说完就要进巷子。
孙志伟却跟着道:“您家什么样子我总要知道啊,不然回去一问三不知,那我不是白来了么?”
中年人闻言,又回头仔细打量了他一回。
看到他虽然身穿一件旧军装,脚蹬一双黑布鞋,但是腰跨的是个书包,因为书很多,还有一截露在外面。
第44章 看房2
中年人似乎来了兴趣,就对他说:“想去我那看看呀,也不是不行,我考考你。”
孙志伟眉毛一挑:“那您可问着了,我在班上常年第一,您问吧。”
“好,你听好了。”中年人稍一思索就开口道:“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后面是什么?”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先生,您可真高看我了,这可是高中的文章,幸亏我提前读过,不然今天就被您难住了,嘿嘿。”
他嘴上谦虚,心里已经在吐槽了,这是个铁杆啊,还‘命途多舛’这是不甘心失败?还“不坠青云之志”这是想卷土重来?
“您看,我都答上来了,可以去看房子了吧,看完我还要赶回去,今天刚考完试。”
“小伙子真不错,这个是有点难了,居然也被你记住了。走吧,去我家看看。”中年人对孙志伟的回答很满意,就答应带他回去看房子。
两人边向巷子里面走,边说话:“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啊,在哪个学校念书?”
“我叫孙伟,在师大附中,读中学二年级。老师您呢?”
“我姓张,师大附中很不错,怎么想着搬到这一片来呢,这可有点远了?”
“嘿,张老师瞧您说的,谁想搬家啊,这不是家里那片准备拆么?所以家里在到处找房子。”
“您也看到了,光给我分配的就有10个地址,这后面休息天只能到处看房子,都没时间玩了。”
“你们住哪儿啊,就要拆?”
“就喜通胡同那一片啊,听说要拆好大一片呢,说是要建什么大堂子。”
正说间,他们已经来到了巷子尽头,这里只有一扇门,里面就是中年人的家,此时,大门紧锁。
中年人从包里掏出钥匙开门,孙志伟在他身后时刻都用空间覆盖住他的身体,如果有异常,他会立即先下手。
还好,中年人没准备干什么。
门打开后,孙志伟就看到一面照壁,上面原本应该有雕刻,此时已经被白灰抹平。
中年人等孙志伟进来,就把门掩上,两人转过照壁就看到一个大院子,左右各有一棵大树,一棵是桂树,一棵是枣树。
两树枝繁叶茂,将下午的阳光全部挡在外面,让院子里感觉很凉爽。树下有石桌石凳,在这里纳凉那就太舒服了。
东边墙角还有一小片菜地,种着不少绿叶子菜,长势喜人,菜地边上就是一口八角井,浇水就很方便。
正面就是正房,看规制应该是一拖四的四合院主屋样式,中间是客厅,两边各有两间房,再边上就是两间耳房,加在一起有7间。
在孙志伟的眼里,这里地下还有一层,要从东边耳房下去,底下有三间,却不在正屋下面,而是在院子地下。
地下三个房间,一个里面有一箱武器一箱财物和一些瓶瓶罐罐;一个房间专门用来堆放物品,粮食占了一半还有不少布料;最后一个弄的像个书房,正中间的书桌上有一台大功率电台。
这就让孙志伟很纳闷,这么多东西他还要卖房子,这些物资他准备怎么运走?
中年人带着孙志伟把地面房子转了一圈,他也把地下看的一清二楚。在书房那边居然还有一条通道,通道向东南延伸,也不知道通向哪里。
等再回到客厅,中年人还给他倒了一杯水,两人才坐下说话。
孙志伟客气了一下,才问道:“张老师,您这房子不错啊,是自建的么?有没有证?”
“确实是自建的,有证。我这里有火墙有地暖,冬天把火一烧,暖和的很,可不比那些老四合院强么?”中年人说着有点得意。
“是不错,这么好的房子,您怎么还要卖啊?”
“刚换了工作,北大讲师,离这里太远了,20里地呢,我准备到那边再重新建一个院子。”
“啊,北大?失敬了,没想到您是大学的老师。”
“那您这房子想卖多少?您也知道的,现在外面卖房子的太多,现在价格没那么高了。”
中年人想了想道:“你回去跟你家大人说,我这里7间房还有一个大院子,冬暖夏凉,下面还有一个大地窖。”
“我只要1000个大洋,如果用黄金支付,只要两根大黄鱼。”
孙志伟沉默了一会才回道:“张老师,您也看到了,我这几天看了不少家,您这房子确实不错,但是真卖不到这个价格。”
“您的话我带回去,如果家里人有意向,会再过来跟您商议。今天打扰您,我就先告辞了。”
说完孙志伟就起身向外走。
“等一下。”
张老师把他喊住,犹豫了一下才说道:“最低700,不过我要下个月才能搬。”
孙志伟本来准备打听清楚情况就去举报的,但是,这个院子的条件确实很好,他有点想火中取栗。
这很危险,但是真要是举报了,最后这个院子会分给谁,那就没准了,反正肯定到不了他手上。
具体做不做,他还没想好,此时听了张老师的话,他沉思了一会才说:“行,我回去跟家里人说下,如果没问题,最迟一周内找你。”
“好,那就这么说,我送你吧。”
张老师把他送出小巷才回去,孙志伟则改向南,回到了西安门大街。他想看看那条地下通道到底通向哪里。
一路上他不停的思考利弊,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北平图书馆门前。
他在脑海中重新勾画附近的地图,确定了那条地道就是通向这个方向。
眼下,图书馆是对外开放的,朱漆门楼前不少人进进出出,他想了想也跟着走了进去。
假装成来看书的,他顺着人流一路向前,不久就到达文津楼,心里估算着距离,他开始顺着西边的围墙往里走。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