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豪:只是享受生活怎么成男神了 第118节
他思索片刻后,道:“如果你教我的没用怎么办?”
“我教的肯定有用。”说着,杨晓秀也知道自己口说无凭,只能再次开口:“如果我教的东西无法满足文导的要求,我可以不收一分钱。”
听到这话,李景算是彻底确定了对方的决心,不再为难对方,点了点头:“行,那下午回去的时候,你坐我的车吧。”
见对方同意,杨晓秀双眼一亮,顿时惊喜道:“那景哥你这算是答应了?”
“嗯,不过前提是你真能帮到我。”
李景伸出两根手指:“再过两天就是我的戏了,你最好白天都有时间来教我。”
“嗯,没关系,明后两天是周末,我白天都有时间!”
……
江边餐厅。
李景坐在包间内正悠闲地看着菜单,询问一旁的服务员关于菜单的问题。
杨晓秀则坐在对面,悄悄打量了一眼包间的豪华装饰,暗暗咋舌。
点完单,李景道:“你既然不点,我就按照我喜欢的点了。”
“没事没事,我什么都吃,而且这么好的餐厅,肯定做什么都好吃。”
见杨晓秀的模样,李景笑了笑,问道:“你来天海市上学后,有去餐厅吃过饭吗?”
杨晓秀一愣,随即摇了摇头:“我一般都是在食堂吃,偶尔会在片场蹭饭吃。”
李景点头,和他猜测的一样,于是再次开口:“就算再贵也不过是一个餐厅而已,你不用太过拘束。”
“嗯。”
杨晓秀点了点头,再次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相比其他人第一次来高档餐厅,她的眼神中除了局促之外,还有一丝渴望和坚定,渴望她以后也有和李景一样的消费能力,坚信她一定能够成功。
李景并不知道对方心中所想,用服务员递来的热毛巾擦了擦手,问道:“你说你研究了我演的那个角色,所以你打算怎么教我,让我在两天之内有显著的提升?”
提到正事,杨晓秀的坐姿都端正了几分,认真回答:“如果按照我们学校那样的教授方法肯定来不及,但是还有一个方式,我觉得可以尝试。”
“什么方式?”
“我找到了一个和角色经历以及性格非常相似的人,只要我们去了解他接触他,就能更好的理解您要演的那个角色。”
听到对方的话,李景有些意外:“你找到了和江南的经历和性格都非常相似的人?”
“是的。”
杨晓秀认真点头:“准确来说,当时凡人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天海人,他写的角色本来就是他那个时代常见的普通人,而江南这个人物,和我们学校后勤外包的一位绿化工人非常相似。”
“你说江南和一个绿化工相似?”李景眉头微蹙:“江南虽然一生碌碌无为,但本身是大学生,而且有几分才气,只是时运不济和性格问题,但也不是随便找一个绿化工就行的。”
虽然李景质疑,但杨晓秀依旧坚定道:“等您和那位绿化工大伯见了面,您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我相信,他就是江南那样的人。”
第158章 天海戏剧学院
翌日,天海戏剧学院。
杨晓秀老早就等在了学校大门口,在寒风中搓了搓手,脸颊被风吹得有些发红。
发黄的法国梧桐落叶在空中旋转了一圈飘下,清秀的杨晓秀站在落叶中,倒是有几分复古女生的美感。
杨晓秀的长相其实很像老旧电影里的天海女人,细长的柳叶眉,以及眼角微微上挑的丹凤眼,再配上她那副干净又小巧的脸庞,虽然没有浓妆艳抹,但看久了总觉得对方口中下一秒就会说出几句吴侬软语。
而且杨晓秀因为身材修长高瘦,看起来极其适合修身的旗袍,若是真正儿八经地打扮一番,就是活脱脱的一位上海古典美人儿。
不愧是天海戏剧学院,这其中学生的颜值普遍比普通综合性大学要高许多。
待看到一身黑色风衣搭配皮鞋从不远处走来的李景,杨晓秀双眼微亮,立马挥了挥手,朗声喊了一句景哥,便小跑了过去。
杨晓秀的声音引起了周围不少路人的注意,都下意识转头看了一眼两人。
穿着普通的杨晓秀并未留住路人的目光,倒是看起来就打扮时尚、服饰高档的李景让几人多看了几眼。
人靠衣装这句话确实没说错。
这些天李景外出的穿搭都是安彤负责,再加上李景这段时间养出的几分有钱人的气质,走在路上的确要比普通上班族的男人更吸引人的目光。
或许也是因为路上的上班族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一股疲惫和急促感,仿佛被工作和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
而从内心感到惬意舒适的李景,散发的气场就不同于其他人。
看到年纪轻轻的杨晓秀欣喜地走到李景面前,路人们对这种情况早已见惯不怪,扫了一眼后便收回目光,继续快步前行,赶向自己的目的地。
天海戏剧学院门口经常会有不少有钱男人来接学校女生的场景,甚至还有特意开来豪车炫耀的,也算是学院门口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随着李景两人走入学院,李景也终于看到了这个培育了不少明星的学院真面目。
学院教学建筑的风格独特,融合了现代与古典的元素。
有些建筑的外墙上爬满了翠绿的藤蔓,记录着这座建筑悠久的历史和艺术沉淀。
校园里的道路旁摆放着各种戏剧角色的雕像,有古希腊悲剧英雄庄严肃穆的姿态,也有中国传统戏曲中灵动的旦角造型,每一尊都栩栩如生。
看着校园里三三两两的学生,李景感慨读书时光的美好。
随后,待走到教学楼后的一个小亭子处时,杨晓秀指着正坐在亭子中休息、外套外又套着一件绿色背心的中老年男子,低声靠近李景道:“景哥,他就是我给你说的那个绿化工人,我叫他刘大伯,之前跟他聊过几次,很健谈。”
闻言,李景的目光也落在亭子中的那个微微佝偻的背影上。
只见对方正靠在亭子的座位上,手边摆放着一个似乎是专门用来夹绿化带里的垃圾的长杆垃圾夹。
此人皮肤黝黑,看起来五十岁模样,虽然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沧桑的岁月感,但双眼却尤为有神,正在不断欣赏着路边走过的女学生们。
“刘大伯,您又在休息了啊。”
这时,杨晓秀率先上前熟络地打了声招呼,相比面对李景,她此时在刘大伯面前显得自然自信许多。
刘大伯闻声,转头看到杨晓秀,神色微喜,随即又蹙眉道:“什么叫又休息?我今天可就休息了这一次,已经干了一早上了,可累死我了。”
说着,他还故意捶了捶自己手臂,好似真的双臂酸痛一般。
“行行行,知道您最敬业了。”
杨晓秀自然地坐在对方一旁的亭子长凳上,然后转头伸手给对方介绍李景:“刘大伯,这是我表哥,最近投资了一部电影,有一个角色挺像您的,想和您简单聊聊,可以吗?”
“你表哥?”
刘大伯瞥了眼穿着高档、气质不俗的李景,顿时蹙眉挥手道:“没时间没时间,跟你们这些女娃娃聊天,我还能聊一会,跟一个大男人聊,有什么好聊的?”
闻言,李景挑眉,倒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对方有些意思,于是从衣兜里拿出一包软中华递到对方手中,笑道:“刘大伯,就简单聊聊,不用多久。”
“华子啊?”
看到中华烟,刘大伯诧异,排斥情绪明显收敛了不少,拿烟正反看了看后,道:“你们现在这些年轻人,真是条件太好了,想当年,我们要抽烟哪有这么好的烟。”
刘大伯也没说答应,但已经伸手将烟盒自然而然地塞进了衣服袋子里,然后翘起二郎腿望向李景,挑眉说教道:“我说你不是她的表哥吧?哪有表哥穿名牌抽华子,而表妹只能吃馒头?”
闻言,杨晓秀知道自己上次买馒头当中餐被对方看到,连忙道:“大伯,我是喜欢吃馒头才……”
“得了,你个丫头片子还能骗到我了?”
刘大伯冷哼一声,脸上闪过一丝自傲:“不是你大伯吹牛逼,我见过的女人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此时李景也顺势坐了下来,从兜里又拿出一包中华,当着对方面打开包装,抽出一根递给对方,然后微笑道:“当年您肯定过得很潇洒吧?”
见李景重新开一包烟递给自己,刘大伯眼底闪过一丝异色,对面前的年轻男子瞬间有了几分好感,然后伸手接过香烟点头道:
“那是,想当年我们那国营厂是什么风光呦?光就这国厂职工的身份摆出来,就有不少人把自家姑娘送到我面前来推荐。这地位,可比现在的公务员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景顺手给对方点燃了一根烟,问道:“那刘大伯您是怎么进的厂子?家里有关系?职工子弟?”
“什么职工子弟,我是靠自己本身正儿八经考了大学分配过去的。”
刘大伯抽了一口华子,可能吸得太猛被呛到,咳嗽了好几声才继续道:“咳咳咳……当时我去的还是厂办,比底下各部门的工人还要高一个级别,不少老师傅见我都得给我打招呼。
哦对了,当年那维修处老梁就看中了我,偏要把她那女儿介绍给我,推都推不掉,哎,没办法,我只能处着看看,没想到一处,我还没感觉,那女孩子就喜欢上我了……”
跟杨晓秀说的一样,刘大伯极为健谈,一打开了话匣子,都不需要别人引导,他就一咕噜把自己的事全倒了出来,一点也不担心别人知道他曾经的过往。
也对,对于此时只能当一个绿化工的他来说,或许那段时光便是他唯一拿得出手的荣耀。
想到这,李景要演的那个角色“江南”,在刘大伯声情并茂的叙述下,逐渐在他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
第159章 刘大伯
江南这个人物在九十年代的国厂下岗潮中,并非个例。
他更像一个经典人物,代表着那一批受时代影响下岗、又没有机遇再次发展起来的大学生。
他们往往都有不错的学习能力和知识,但是因为家庭环境、个人认知,又或许性格缺陷,最终导致了他们最终和其他下岗工人一样,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数十年。
但他们和普通工人又有一点明显不同,他们不甘心,却无法改变现状,所以养成了吐槽埋怨时代的习惯,部分人也开始靠吹牛夸张的言语来掩盖内心的虚空。
亭中,刘大伯滔滔不久讲述着自己的人生故事,也展现出了他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杨晓秀非常聪明,每次在对方偏题开始吹牛逼时,适时的插嘴提问,把对方的话题又绕了回来。
李景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旁默默看着,对方的一言一行都记录在他的脑海之中。
相比书上描述的人物,李景毕竟没有经历过那个社会时期,脑海没有具体的形象。
而在和刘大伯聊天之中,李景仿佛就看到了四五十岁的江南正在面前跟自己回忆当年的往昔。
他心中江南这个人物的形象也越来越丰满,越来越真实。
随后,刘大伯似乎说得高兴了,还带着两人去了他的休息室。
说是休息室,其实就是学校临时给他们绿化工人摆放工具的杂物间。
不过刘大伯自己在里面放了一张椅子和桌子,听说都是他从教学楼外别人不要的东西里捡回来的。
让李景意外的是,刘大伯的旧木桌上还整齐摆着十几本书。
每本书都泛黄老旧,显然被人翻看过数遍,旁边还有钢笔和笔记本,上面都是刘大伯平时记录的日记和感悟体会。
按照刘大伯的说法,他每天还会保持看书的习惯。
每天中午休息的时候,他便会回到这个房间看书,或者把今天发生有趣的事给记下来。
说着,他拿起日记往前翻了几页,对杨晓秀笑道:“这篇日记就写了和你的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