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152节

  “你总不至于不相信他们两位老人家的目光吧?”

  听到“两位老人家”几个字,李暮一下子愣了愣,原先义愤填膺的心情霎时小了许多。

  难道他真的错了?

  见李暮稍稍冷静下来,郭默继续道:

  “在经济上,现在就批量化生产肯定是有一定的损失的。”

  “但这批集成电路计算机一旦制作出来,能在各个领域加速我们国家的发展。”

  “而且比起以前电子管计算机动辄几十上百万的的造价,集成计算机的成本在10万以内,已经低太多太多了!”

  听完他的话,李暮沉默不语,在这点上面,他确实考虑欠妥。

  想了想,道:

  “如果一定要生产的话,我建议先供给急需计算机辅助研究的重要单位。”

  “其他的能缓则缓,等待我们半导体研究所研制出更高性能的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于那些淘汰的计算机……”

  说到这里,李暮微微皱了皱眉,不过忽然想到什么,眼睛微亮,继续道:

  “淘汰的计算机可以给全国的院校,提升他们的计算机人才培养能力。”

  “再经过一次淘汰的,还可以卖给国外,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他们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追赶上。”

  “这样的话,这批计算机的价值就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更改不了上面的决定,他就只能另辟蹊径,尽量减少现在批量化生产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损失。

  “好法子!”郭默听完,眼前也是一亮,“这样卖给M帝的也是我们淘汰过两次的计算机,不存在技术泄密的问题。”

  “而且售卖的钱还可以继续用于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生产和研发,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就像是程控数字交换机一样,本来我们想要铺开,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

  “但是将淘汰过几次的卖出去,就能从M帝、大婴这些国家身上把成本再赚回来!”

  说着说着,他就联系到了前些日子刚刚卖出去的程控数字交换机。

  “不错。”李暮微微颔首,笑道:“其实这个方法,是将产业、学校、科研机构三者结合在一起。”

  “三者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

  产学研是后世相当科学的体系,也是李暮给半导体找的一条出路。

  不然没有产业,只专注于技术突破的半导体注定死路一条。

  “这个方法我看不仅适用于集成电路计算机,还适用于我们以后的科研发展方向,值得大力推广。”郭默高兴地站起来道。

  虽然现在夏国的科研产业大部分还落后于世界,但有李暮这个先例在,他相信用在不远的未来,终能全面赶超M帝和老大哥!

  ……

  从国科院离开,虽然最后的结果还算愉快,但李暮的心中还是忍不住生出了些许紧迫感。

  他在郭默面前夸下了海口,说领先国外5年,但这只是M帝没引起重视的情况跟下,一旦重视起来,大幅增加投入,或许两三年,甚至一年内就能赶上。

  李暮心中暗道:

  “必须得想办法尽快地提升集成电路电路计算机的集成度,不然要是以后被赶上乃至超越,目前的技术优势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正好光刻机的研制也停滞挺长的时间了,就从这上面先入手。”

  “让我看看,做什么光刻机比较合适。”

  一边看着脑海里的资料,李暮一边回到半导体研究所。

  ……

  进入312实验室,王绶觉正站在计算机前忙碌。

  看到李暮脚步匆匆地走回来,他以为是在郭默那里吃了瘪,走过去准备安慰几句。

  只不过还没开口,李暮就道:“王所长,我有一个光刻机上面的新思路,您帮忙召集一下人,我们开个讨论会如何?”

  “什……什么!你先去会议室,我马上去叫人。”王绶觉吃了一惊,反应过来后,立刻走出实验室,去通知黄新华等人。

  想了想,李暮先来到会议室,在关建民疑惑的目光中,站在黑板前沉思良久,然后写下八个字——分布式投影光刻机。

  王绶觉、黄新华等半导体方面的研究员和教授都走进会议室的时候,黑板上已经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大半。

  他们没有打扰沉浸在思考中的李暮,而是蹑手蹑脚的悄悄在下面落座。

  第一次看见这副场面,关建民的眼中满是震惊。

  那么多老研究员,竟然都正襟危坐在位置上,看着李暮写东西!

  他的目光忍不住投向那道背影。

  一笔重重地点在黑板上,收完尾后,李暮回过头,开始介绍道:

  “分布式投影光刻机,采用步进—扫描式的曝光方式,曝光系统通过一个曝光带照射在掩膜上,如图示1。”

  “载有掩膜的工作台在下方沿着一个方向运动,等价于曝光系统对掩膜做了扫描,如图示2。”

  “与掩膜的扫描同步,晶圆沿相反的方向以1/4的速度移动……”

  ……

  西北,某基地。

  实验楼里,往日噼里啪啦的声音此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反倒是一间地下的一间房间门口排起了长队。

  研究员们拿着手中的数据,有条不紊地进入房间,使用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出数据结果。

  没过一会儿,所有人手中的数据都被计算完毕。

  不过他们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拿着手中的数据,一遍又一遍地核对,几番确认无误后,才不敢置信地放下。

  站在机房门口的邓县即便早有预料,看着全场无一人举手说有问题,忍不住激动地宣布道:

  “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一次试运行,大获成功!”

  下面霎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这下咱们终于不用再靠算盘打了!”

  “算盘怎么能跟计算机比,这东西可是比103型机都快了120倍啊!”

  “120万次每秒的算力,据说性能还没达到上限呢,说不定再过不久,200万次每秒,300万次每秒都有可能!”

  ……

  所有人一边鼓掌,一边激动地讨论着。

  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这些他们都不怕,怕的是不能完成任务,辜负祖国对他们的厚望。

  看着沸腾的众人,邓县大声道:“同志们,国家尽了最大的努力,给了我们最好的条件和设备。”

  “今天一天的计算任务,以前要10天、20天才能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任务就轻松了。”

  “我们要以更快的速度,造出属于我们国家的第一颗大蘑菇,让那些看不起我们,觉得我们好欺负的外国人瞧瞧——夏国,不能轻辱!”

第140章 白云石的二步煅烧

  分布式投影光刻机,是继接触式光刻机后,主要适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生产的光刻机器。

  直接点来说,就是难做。

  目前半导体研究所的工艺精度,连亚微米级别都只能勉强达到,想要实现困难重重。

  因此李暮的想法虽然获得了高度认可,并且也成立了以黄新华为主,他为顾问指导的研究团队。

  但离研制成功,依旧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

  回到宿舍,李暮坐在桌前。

  拿出笔记,简单地整理了一下目前手头的研究计划:

  “提升集成度是重中之重,但一时半会儿恐怕是实现不了的。”

  “现在程控数字交换机和磁带录音机的厂子都还在建,黑白游戏机的事也可以缓缓。”

  “最重要的还是尽快实现耐高温材料的制作,提升基础工业的力量。”

  在耐高温材料上面重重地划了两笔,确立了当下的研究目标。

  但一想到耐高温材料,李暮就有点头疼。

  搞不成计算材料学,想要推进度就只能一步一步地慢慢实验。

  “要不要拐弯抹角的问问我阿斯克?”李暮心中冒出一个念头。

  就在这时,脑海里传出“叮~”的信息提示音。

  阿斯克:“李,在在在?”

  刚刚看到消息,李暮的脑海里的聊天页面就跳出语音通话的请求,吓了一跳!

  看着跳动的电话请求,他不禁面色古怪。

  这还能打语音?

  犹豫来一下,李暮还是没敢接,挂断后发去消息:“怎么了,阿斯克?我在酒吧,太吵了,不方便接电话。”

  通话风险未知,收益又太低,他根本没必要冒险。

  “我最近遇到了之前那个女孩子好几次了,李,你说这是不是缘分?”阿斯克看到后也没有在意,而是飞快地发来消息。

  李暮揶揄道:“上次那个夸你可爱的女孩子?”

  “……”阿斯克打了一串省略号,“李,不是说好了不提这件事吗?”

  “我们真的很有缘分,我每天出门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每次出去,几乎都能遇见她。”

  “啊,这简直就像是上帝的安排。”

  看着他的消息,李暮嘴角都快扭曲了。

  不过体谅阿斯克是恋爱新手,他忍住没有继续调侃,而是道:“那确实很巧,你们进展怎么样?找我是遇到问题了?”

首节 上一节 152/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