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221节
外交大臣在看到报纸之后,很快动身前往国家科学院,询问时任院长的涅斯米扬诺夫。
办公室内,他神情严肃地问道:“涅夫,你觉得这个消息是真的吗?”
“这是不可能的,先前的1086集成度,还可以怀疑是不是真的,但3w这个数据,绝对不可能。”涅斯米扬诺夫没有任何迟疑地断定,说完还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虽然他们和M帝走的路线并不一样,没有在集成电路微型化上发展,但对意图和他们争霸的M帝的半导体研究水平,说是了如指掌也不为过。
现在M帝的集成度最高也才仅仅只有几百个晶体管而已。
“可是夏国这么大张旗鼓的宣传一个假消息,有什么必要呢?”外交大臣问道。
按照驻夏国大使馆那边传来的消息,那边几乎是举国欢庆。
涅斯米扬诺夫道:
“您就别担心了,相信我,这绝对是假消息,我估计是我们的人撤走了之后,夏国想要证明没了我们他们一样也能研究高精尖科技。”
“但这怎么可能,他们的工业基础都是在我们的帮助下才建造起来的,追上我们都不可能。更何况是像这份报纸上说的,将我们远远甩在身后。”
“这不过是他们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的手段罢了。”
闻言,外交大臣这才放下心来。
……
与之差不太多的时间,M帝的国家科学院也从佛波嘞方面得到了这条消息,并且还有专业的佛波嘞人员上门向半导体领域的权威专家求证。
结果,自然是引起一众权威专家的一阵大笑。
他们讥讽连连:“3w集成度,您别开玩笑了,要是这消息是真的,我估计只有一个可能,是夏国人在梦里做出来的东西!”
……
回到京都,半导体研究所内。
李暮还不知道消息已经传到M帝和老大哥那边,并且受到了双方的一致否决。
休息完两天过后,他重返实验室,继续进行超算的研制工作。
为了节省时间,他除了吃饭和睡觉,剩下的时间全部待在实验室,甚至想要住在所里。
地方不够?实验室里打地铺不就行了。
可惜,这个想法被严佩林等人语气坚定地直接拒绝,更是连夜通知各个实验室,晚上没人一定要锁好门,防止李暮进去。
……
光盘存储器研制组的实验室中,李暮正在和黄新华、王绶觉讨论,确立接下来实验方向。
他说道:
“光刻胶的使用、银膜的喷镀、电镀镍层、化学处理以及利用激光原理进行信息的读写等工艺原理,我在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实验的步骤,我也进行了一一地推导,要想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制作光盘木片和母片复制是关键,要着重注意。”
“接下来,就要靠你们的了!”
面对李暮期待的眼神,黄新华和王绶觉对视一眼,笑道:“放心交给我们吧,绝对没问题!”
方案都写得这么明白了,要是他们再解决不了,也不用继续干下去了,直接退位让贤更合适。
见状,李暮也没有再继续多说什么,很快便离开实验室,前往其他的研制组继续指导。
刚刚走出门口,就遇到了匆匆赶来的严佩林。
见到他后,严佩林甚至来不及喘口气,便急忙道:“散热组出现了不小的问题,我见他们吵得厉害,就赶紧过来叫你了。”
李暮现在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种研制组内意见不一,需要他进行最后决断的情况不在少数。
“严老您别着急,我们这就过去。”李暮连问题都来不及细问,就先跟上严佩林往散热组的方向而去。
一边走,他一边提前问清楚问题节省时间,道:“之前我提过搞液冷冷却进行散热,我记得他们的进度不是挺不错的吗?”
“确实不错,而且还成功搞出了冷却水冷却,不过它的预计散热效果,并不能达到超算的散热需求。”严佩林解释道。
听到这个结果,李暮的目光微微一愣,旋即露出思索之色。
他本来觉得冷却水冷却应该已经能满足超算的散热需求,看来还是有疏漏之处。
不过没关系,他还有PLAN-B。
……
两人走到散热系统研制组所在的实验室。
还没靠近,就能听见里面传来的争吵声:
“冷却水冷却已经被证明不行了,我看没有必要继续下去,应该换回传统的风冷。”
“不要这么悲观嘛,我觉得还是可以再优化优化的,李顾问提出的这个液冷,确实比风冷有不小的提升。”
“要不试试两种方式一起用,搞个复合冷却方式?”
“瞎搞,一起用安装复杂性和成本都会提高,还要确保他们的兼容。”
……
听到这些意见,李暮的脚步微微顿了顿,才走了进去。
看见他和严佩林进来,负责散热系统研制的组长,五道口技术学院的林教授扶了扶眼睛,先叫众人安静下来,然后才上前道:
“李顾问,你可算是来了。”
“先前我们按照你的意见,去搞液冷冷却,但他的提升相比风冷来说并不大。”
“想要满足超算的散热需求,恐怕不太现实。”
听他说完,李暮并没有着急回答,而是沉思了片刻,然后才道:“液冷冷却的方向是没错的,只是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优化。”
“既然现在冷却水冷却行不通,那么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更换冷却液。”
“矿物油、氟化液,或者有机硅液体等都可以试试。”
他话音刚落,就有人赞同道:“我觉得这个办法可以,既然冷却水能够提高散热的效能,那么其他的液体没道理不可以。”
“只要是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的溶液,我看都可以用来试试。”不少人跟着纷纷赞同。
众人纷纷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李暮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比起顾问,看起来更像是个学生。
当然,也不是没有反对意见,有教授问道:“仅仅是更换冷却液的话,能提升多少的散热效能?如果满足不了超算的散热需求怎么办?”
这个问题问出了,不少本来在交头接耳谈论的人立刻安静下来,纷纷用期待的看向李暮。
液冷冷却的方法是不错,优化后应该也确实能得到不小的提升。
但是这个提升在超算庞大的散热需求面前,还是有点捉襟见肘。
除非他们将超算的散热系统造得庞大无比,并且不定时地停止超算的运行,才能保证不出问题。
只是这个结果,除非是万不得已,实在没办法,否则,他们显然不会接受。
李暮见众人望向自己,笑了笑,道:“这个问题我最近也在思索,并且算是有了一点想法,正好借这个机会说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我的想法是制造出一个液冷板,贴近服务器的发热元件,让冷却液在液冷板内流动,带走发热元件的热量。”
“这种方式,冷却液不和发热源直接接触,将热量直接带走,实现高效散热的同时,还能节省空间,让我们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计算节点。”
……
随着李暮的讲述,实验室里的专家和教授们安静下来,或皱眉沉思,或目露惊异,纷纷思索着冷板式液冷的可行性。
良久之后,还是作为组长的林教授先想明白,一拍脑袋,道:“这个方法好,我觉得可以试试。”
他一开口,其他先后想明白的专家和教授也纷纷附和,不吝赞扬道:
“不愧是总设计师兼总顾问了,每天同时兼顾那么多项研究的问题解决,竟然还能有空闲时间,想出后续的研究方向!”
“谁说不是呢,我听软件组的老文说,他们那边很多人头发薅掉了几把,都没解决的编程问题,他一出手就解决了!”
第188章 第187 当之无愧的半导体和计算技术第一人
“立项大会的时候,看他这么年轻,我就知道不是普通学者,但还是没想到他在半导体工业上的造诣,竟然能全面到这个地步!”
“他在计算机上的研究,要领先我们所有人,不,应该说领先整个世界才对!”
……
面对众人的赞扬,李暮没有再向以前一样一直客气,而是躬身微微一礼,便在热烈的掌声中匆匆走出实验室。
解决了散热的问题,却还有更多新的问题等着他。
超算的研究是一项相当艰难的任务,如果没有他手里的资料帮助,夏国10年内都未必能搞出超算。
所以他必须插手每一项研究,把控每一个研制组的方向,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
特楼外。
望着灿烂的阳光,李暮的目光恍惚了一下。
守门的警卫走上前,道:“同志,您是要进去吗?如果是的话请出示一下证件。”
“是,是,我要拜访钱五师教授。”李暮这才回过神,连忙从口袋里掏出证件。
在实验室里待了小半个月的时间,除了研究就是学习,他的身体虽然没啥事,但精神消耗十分巨大。
昨天甚至在回答编码器方面的问题的时候,一不留神说成了计算机芯片的下一步研发方向。
吓得严佩林当即喝令他回家休息两天,不准再去半导体研究所。
昨天他头一次10点便睡觉,睡得酣畅淋漓,就是起来脑子还有点懵。
“好了,进去吧。”警卫仔细检查过后,又打电话确认过后,才将证件交还。
李暮接过证据,走进去后,来到钱五师的住处。
他抬起手,“咚咚~”地敲了两声房门。
“来了。”门后传来一阵脚步声,不多时,门被“吱呀~”一声拉开,姜瑛从里面走了出来。
“师母好。”李暮笑着将手里提的小礼品递了过去。
看见是他,姜瑛笑道:“是小李啊,老钱,小李来了。”
“快进来,我都好久没看见你了。”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