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26节

  “据悉,攻克卤素灯技术的学子团队,年龄最大的年仅二十岁,其中的大二核心学子在读期间,已成功改良、研发多项突破性技术……”

  李奶奶听到京都某大学时,欢喜地喊道:“小暮快听,是不是,是不是?”

  一众街坊也将目光看向李暮。

  “是这个。”李暮点点头,所有人顿时炸开了锅。

  钟大爷竖起大拇指:“小李,你是这个,好样的,都帮国家赶上M帝和老大哥了!”

  “这可是晚间新闻啊,平常播的都是个顶个的大领导和大人物,小李你也是大人物了!”有人跟着称羡。

  ……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和两个同学共同做的。”李暮连忙谦虚道。

  “那也了不起!”众人笑道。

  听完了新闻,街坊四邻又在门口坐了一会儿,拉着李奶奶唠了唠,才意犹未尽的离去。

  李暮估计,用不了一晚,这消息大杂院里的人都会知道。

  回到房间,李暮正准备继续学习,忽然想起来:“刚刚我和张凯、李建的名字,甚至连学校的名字好像都模糊化播出。”

  “是为了保护我们?”

  李暮微微一想,很快想到原因。

  运输大队长虽然被赶去对岸了,但留下了很多的敌特搞破坏。

  这些年清剿了不少,但肯定还有遗漏的。

  要是听到这新闻,不知道名字也就罢了,别人也没闲工夫查一个学生干了什么。

  可知道名字,万一运输大队长一个不爽,那就是十分危险的事。

  与此同时……

  学校里,王教授紧紧地盯着收音机,直到播报员把新闻念完,才长长地出了口气。

  他先是忍不住握了握拳头,又满脸振奋地赶往院长办公室。

  “院长,院长!”一推门,发现院长竟然也守在收音机旁,笑得一脸开怀。

  院长看到王教授过来,轻咳了一声,坐直身体:

  “李暮给咱们京理工立了个好榜样啊!”

  王教授赞同道:“对,以前谁说我们年年搞大赛没用的?现在让他们来看看,到底有没有用!”

  院长继续道:“我觉得,这次可以在校内好好宣传一下,激励学生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知识,建设国家。”

  说完,院长似是想到了什么,一边走一边道:“我得亲自去文教部报告!”

  ……

  一机部。

  大领导喝着茶,听到新闻,隐隐觉得耳熟,连忙叫人去问。

  “和京都一机部的人确认了,是事实,而且他们拟定了完整的生产计划,刚刚送上来!”秘书很快传来消息。

  说话间,外面京都一机部的丘领导敲门走了进来:

  “领导好!我来汇报工作!”

  大领导顿时好笑道:“好你个小丘,这么大的事,瞒得那么紧,现在才来请功,快跟我说说。”

  “我哪敢瞒您啊,这不是要等尘埃落定,才敢来报告么。”丘领导笑道。

  然后,他把了解到的情况说了一遍。

  他特地提到了几次李暮的名字。

  大领导忍不住感慨: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要好好表扬!”

  丘领导接话道:“领导,我有个想法,就是不知道您答不答应。”

  “哦,说说?”大领导好奇道。

  丘领导道:“是这样,我觉得咱们工人其实不比大学生差,他们有知识,我们也有技术不是,要是能合在一起,岂不是更好?”

  他这番话也不是突发奇想。

  工厂和学校本来就有合作,每年都会有老师来完成扫盲工作。

  但也就是保证工人不是文盲,至于有多少知识,谈不上。

  “伱这个想法很好,可以做尝试。”大领导沉吟了一会儿,觉得是件好事。

  国内的工业基础太落后,人才也十分紧缺。

  大学生每年就那么多,哪个地方都在要,哪个地方都缺。

  如果工人能学会,无疑能大大缓解人才压力。

  ……

  街道办。

  柳主任坐在靠椅上,沏上一杯茶,悠闲地打开收音机。

  不过这可不是偷懒,而是在及时收听了解上面最新传达的指示。

  听到京都某大学的时候,柳主任摸了摸头:“咋听着这么耳熟呢?”

  想了半天,他还是没想起来,索性不再纠结,继续听新闻。

  就在这时,刚来街道办不久的小郑走了进来,看到柳主任,打了句招呼,道:

  “主任您听新闻呢,我跟您说个趣事儿,今天街道里到处有人在说京理工和京都一机部的领导来怎么这片了,您说好不好笑。”

  “好笑个屁,这么重要的事怎么不早说!”柳主任忽然破口大骂道。

  这下他终于想起来了。

  京都某大学,大学生,可不就是李家那个么!

  还刚刚好久京理工和京都一机部的领导过来,哪有这么巧的事!

第29章 常规模式下,你已经无敌了

  锣鼓巷18号四合院。

  李奶奶很快忍不住将这份喜悦和院里的邻居们分享。

  一听他上了新闻,家家都来道句贺。

  “闹大了呀这是。”李暮好不容易应付完,回到屋里,后悔不已。

  谁知道一个卤素灯的影响能这么大,学校和京都一机部都来凑热闹不说,还上了新闻。

  “名气大不怕,怕的是我的本事配不上这名气啊!”李暮心中长叹。

  “不行,得赶紧学!”

  “尤其是国内工业的历史,我必须掌握才行。”

  想到这里,李暮给阿斯克发出消息:

  “阿斯克,你能查到夏国70年代以前的工业发展历史吗,越详细越好。”

  阿斯克:“OK,等我找找。”

  过了十分钟,阿斯克回复:

  “不好意思,新,夏国70年代以前的工业历史发展比较模糊,只有大概成就简介。”

  李暮:“那半导体历史呢?”

  阿斯克:“半导体历史的资料也不多,我整理一下发给你。”

  半小时后,李暮收到阿斯克发来的文件。

  里面包含了半导体历史和国内工业历史,只是都少得可怜。

  “国内的半导体技术很强啊!”李暮看完,忽然惊叹道。

  夏国半导体历史的发展从5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时间较晚,但速度很快,到现在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

  李暮想着:“如果我搞半导体,在这个开端年代,就简单多了。”

  相比其他比较落后的技术领域,国内在半导体方面达到顶尖水平,拥有完备的知识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与其等他们一个个来问我,不如我自己选择研究方向,对!”李暮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第二天。

  新闻的余波还未散去,大杂院里仍到处有人在议论。

  李暮昨晚仔细想过后,也恢复原来的状态,该看书看书,该吃饭吃饭。

  今天天气很好,暖洋洋的,李奶奶就搬出一张桌子,放在树荫下,让两个小丫头学习写字。

  得空的时候,李暮就出来教教她们:

  “手要握紧,一笔一划,慢慢地写。”。

  李岚和李瑜都是聪明伶俐的,学东西很快。

  院里,李奶奶笑呵呵地看着李暮教完两个小丫头,道:“小暮,你衣服也旧了,明天我去买匹布,给伱做件新的。”

  手里李暮的180块奖金,李奶奶昨晚想了一夜该怎么给他花。

  “不旧,我这还能穿呢,家里还不宽裕,以后再说吧。”李暮想都没想地拒绝。

  李奶奶有自己的打算:“小暮你是大学生,还被领导看重,老是穿有补丁的旧衣服怎么成。”

  “是啊小暮,天天穿这样的衣服,叫人看轻了去。”李暮婶子也一旁帮腔。

  李暮想了个借口,道:“我这刚获奖就换新衣服,说不定就有人要在背后嚼舌根,不好。”

  “我看不如这样。”李暮看了看刚刚听见新衣服后,眼睛就变得亮晶晶的两个妹妹,道:“先给小岚和小瑜做,至于我,再往后稍稍。”

  李奶奶闻言,一想确实是这么个理儿。

首节 上一节 26/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