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437节
周围的专家和教授们虽然还有讨论的声音。
但注意力,无不转到了这边。
郭默看了看众人,问道:“哪位教授起个头?”
“我来抛砖引玉吧,向李顾问您请教个问题。”一位老教授当即举起手道。
众人也没有争取,等待其提问。
老教授道:
“先给自我介绍一下,在下叫吴荣林,是京都航天航空大学的教授,研究了半辈子风洞。”
“自从知道您创造出软件工程之后,十分地钦佩。”
“我想您应该也参与了计算机仿真平台这些地设计,我想问问您,能否能以计算机进行风洞的模拟呢?”
他说完之后,目光炯炯有神地看向李暮。
计算机仿真平台,本质是模拟现实的环境,通过仿真优化研究项目的相关数据,进而避免实际运行中的材料和能源消耗。
因此,有人进而想到可以用来模拟风洞,甚至是模拟其他的东西,并不超出李暮的预料。
他点点头,道:
“当然可以,而且也是未来软件工程开发的研究方向之一。”
“计算机模拟,在成本效益、灵活性、可重复性、精确度上都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
“它能够多次调整模型参数或风洞条件,进行不同情景的仿真,而无需重新进行物理风洞实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加快设计迭代速度……”
李暮一一列举了不少计算机模拟风洞的优点。
听得周围的众人眼睛大亮,恨不得立刻看到成品。
“所以您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研究的风洞,最终会被模拟风洞取代吗?”吴荣林继续问道。
只是语气里不可避免地带着几分颓废。
他曾经主持建造过夏国的第一座1.2米回路式低速风洞,一直致力于风洞地发展事业。
没想到最后所做出的成果,竟然迟早会被模拟风洞取代。
“不,模拟风洞只是实际风洞的补充,永远不可能占据主导地位,至少在一百年内,应该没有可能。”李暮回答道。
这个回答引起了众人的兴趣,纷纷追问。
他继续道:
“计算机模拟得再真实,也很难真正地完全复制现实世界的数据,只有在实际风洞中进行测试,才能确保不会有问题。”
“理想的状况,应该是先有模拟风洞进行多次迭代和优化设计,再由实体风洞进行最终验证。”
“相辅相成,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在后世,对于风洞的发展方向。
夏国和M帝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后者认为模拟风洞,完全可以取代实际风洞。
而他们在钱五师的建议下,依旧坚持进行风洞群的建设,为后世超高音速飞行器的测试,提供了更加真实的环境和数据支持。
正是因为这个决定,让夏国能够搞出令世界震惊的42马赫。
也让他们明牌告诉世界各国,自己要往哪儿发射的洲际D弹,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拦截的实力。
“原来如此,不愧是李顾问,想得看得就是比我等长远许多。”吴荣林和其余的专家和教授们,俱是称赞不已。
软件工程有多厉害,他们是见识过的。
但凡换一个人,说这番话,都不会有人相信。
可作为创造者的李暮说,那说服力便直接拉满。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暮这种承认自身不足的精神,实在是让人敬佩。
……
一个问题结束。
很快,又有一位专家站起来,开口提问:
“李顾问,那么您认为软件工程能够帮助我们国家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吗?”
“它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这种自动化呢?”
“还有您对它的发展又是秉持一个怎样的态度,现在全国各地的大学都在准备设立软件工程专业,我们是否需要那么多软件工程的人才呢?”
他的问题比较普通。
不过李暮依旧仔细地进行回答:
“短期内我们国家并没有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基础,想要实现,还需要近经济和社会地进一步发展。”
“等到时间合适,各行各业便会自动进入生产自动化的进程。”
“至于软件工程人才的需要,在未来几十年内,会一直存在,它会逐渐从研究所,到高校,再到工厂公司,再到社会……”
他没有提最关键的问题。
——价格。
毕竟暂时还要将老大哥,甚至是M帝当做冤大头。
要是让他们知道了夏国搞的计算机这么便宜,不太方便日后的交易进行。
……
回答完刚刚那位专家的问题后。
众人继续提问。
从机械工程领域,到半导体领域,计算技术领域,再到交通领域,通信领域……
每位教授都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向李暮提出问题。
他们看到了李暮带来的技术发展。
并且以此为基础,在思考着能否带来对自身所在领域地革新。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毕竟他们没有答案可以照抄,只能够慢慢地去摸索。
“但我可以给他们一个方向。”李暮一边回答,一边在心中暗暗想道。
树立的“全才”形象,此刻终于看到了好处。
即便他随口在一众于各自领域深耕几十年的老专家和老教授面前发言。
也没有人觉得有任何不对。
反而认为他想法新颖,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
……
一天的交流下来。
宾主尽欢。
只是苦了李暮,硬生生说了一天的话,嘴巴就没停过。
好在沈雪和王陆军两人机灵,时不时给他送些水,他才能借机喘口气。
到了晚上。
在科大的饭堂吃过饭后。
他便在一众专家和教授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回到家中休息。
“还有两天啊!”坐在车上的李暮,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
这句牢骚让坐在他身旁的王陆军和沈雪眼神有些微妙。
怎么李顾问好像和他们想象的,有点不太一样?
开车的关建民和坐在副驾的赵参军,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两人干脆地笑了出来。
“我看你挺开心的啊,有问必答。”赵参军道。
关建民倒是知道他的想法,道:
“虽然耽误了一点研究时间吗,但我觉得伱参加这个学术交流会,对我们国家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还是很有帮助的。”
“我看不少专家和教授,都从你这里收到了启发。”
“那手里的笔记,记得满满的几大页!”
现在不管是和李暮熟不熟的。
基本都知道他的习惯。
和他交流,必定手头带本笔记,以防来不及记录。
“互相学习罢了,我也有很多的收获,只不过没来得及写,回去也会把它记下来。”李暮看了看身旁的王陆军和沈雪,然后道。
在年轻人面前,他还是得谦虚一些。
不料刚刚说完。
沈雪便道:“李顾问,您可以看我记的笔记,您还有其他人说的话,我都整理记录了下来。”
说话的同时,她从随身的挎包中拿出一本笔记本,打开递了过来。
“我也记了。”王陆军也赶紧拿出笔记本。
两人的笔记虽然风格不同。
但都看得出来,是用了心的。
李暮夸奖了他们一句,道:“做得不错。”
“对了,你们是哪个专业毕业的,怎么想着过来给我当秘书,不去研究所呢?”他又接着问道。
其实他早上就想问了。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