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518节

  “谁说不是呢。”魏国伟跟着感慨。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

  人们日报的江主编已经迫不及待地冲进了人群,一边左挤右挤往前走,还一边低声喊道:“我是记者,给我让让我,我是记者,给我让让……”

  好不容易到了前面。

  却只听到了李暮的最后几句话:

  “希望你们能将时间用刀刃上,好好学习,努力地提高自己。”

  “向我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的形式,或是来看我一次,或是拿着本‘语录’聚在一起交流。”

  “我更想看到的是你们学有所成,能为国家的建设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你们明白吗?”

  随着李暮最后的一句话落下。

  周围响起了学生们嘶哑的吼声:“明白!”

  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待激动的学生们发泄完,李暮又继续道:“好,那该回去的,都赶紧给我回去学习!”

  听到这话。

  周围的高中生和初中生们,俱是飞快地离开,脚步坚定而又果决。

第392章 您是我们国家真正的脊梁

  学生们时常拿在手中的“李暮语录”,也被他们塞进了挎包——以前他们是拿在手上,而现在才放在了心上!

  江主编看到这一幕,整个人如遭雷击,震惊地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直到人群散去后,李暮看到他,上来打招呼,他才反应过来。

  不过他却没有着急回话,而是撒腿先追上一名学生,花了好半天的力气,才将对方刚刚记录下的讲话拿到手。

  做完了这些,他才回来和李暮道:

  “抱歉李顾问,刚刚我得先把这个拿到,否则明天的头版头条,可就跑了。”

  在他道歉的时候。

  刘全工和魏国伟等人也走了过来。

  “有感而发而已,不值得您这么重视,更没必要登报了吧?”李暮笑了笑,劝道。

  他就是劝这些学生们回去学习而已,又不是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江主编正色道:

  “不不,李顾问,您说得不对。”

  “今天的您的讲话,很有必要登上报纸,让每一名学生都看一看。”

  “只停留于形式的学习,对于学生们并没有好处,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警醒。”

  他没有将话说得太明白。

  不过李暮听懂了。

  关于他的宣传,确实有点过火,虽说上面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未免过犹不及。

  学校大搞学习会、讨论会,很容易搞得最后流于形式。

  “好吧,那就辛苦您了。”李暮道。

  见报便见报吧。

  反正经常上去,他都习惯了。

  江主编摇摇头,笑道:“在您面前,当不得辛苦二字,不过稍后我还有一些问题,想跟您请教请教,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吃顿便饭?”

  “没问题,那稍后我来找您。”李暮答应下来。

  既然决定要上报了,对于内容,当然还是要和对方商量着修改一下。

  毕竟刚刚他说的话,虽然温和,但实质也是在“骂人”,总不能一字不改地登上报纸。

  ……

  随后,李暮便和刘全工等人来到农学院的大礼堂。

  知道他的性格,他们倒是没有搞什么隆重的场面。

  只是在学校的路上挂了彩带和横幅表示欢迎。

  不过进入礼堂之后。

  农学院的学生们还是给了他一个惊喜,齐刷刷地站起来道:“欢迎李顾问!”

  “同学们好,都坐下吧。”李暮笑着摆了摆手,然后跟着刘全工等人坐到台上。

  刚刚落座,下面便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刘全工拿起话筒,道:

  “大家安静安静,我随便说两句,不耽误时间。”

  “我谨代表农学院全体师生,表达对李顾问莅临指导的热烈欢迎。”

  “接下来我就不啰嗦了,由农研所的魏所长给咱们说两句。”

  他说两句,还真只有两句。

  后面跟上的魏国伟拿过话筒,也没有多说废话,简单地表达了一下对李暮的欢迎和这次举办讲座的感谢之后。

  便立刻将话筒交给李暮。

  ——没办法,学生们的目光,从始至终都没有从李暮身上离开过,他们说啥估计也是听不进去。

  未在校门口迎接,不代表他们对李暮不尊敬、不爱戴。

  相反,正是因为知道李暮的性子不会喜欢这么做,他们才没有出去,而是静静等候在大礼堂内。

  当李暮站在台上,拿着话筒,望着台下的学生们时。

  心中不由有些感慨。

  说实话,哪怕是已经搞过了不少次演讲。

  看着这一张张年纪和自己相仿的面孔,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以前哪里想过,自己竟然能够成为老师,还站在讲台上授课。

  但这种感觉不赖。

  想到这里,李暮缓缓开口道:“”“各位同学大家好啊,我是李暮,今天我主讲的内容是矿质营养……”

  ……

  随着李暮的讲课开始。

  农学院的大礼堂内安静得落针可闻。

  学生们跟随着他所讲的内容,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当中。

  直到李暮的话音落下,开始点名进行答疑解惑。

  众人才如梦初醒,纷纷踊跃地举手就刚刚李暮所讲的“矿质营养说”“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等理论进行提问。

  面对学生们的问题。

  李暮也一一耐心地予以解答。

  好在这些学说虽然是70年代才发展出来的,但在现在也不是没有理论基础,所以全程都没有出现他回答不上来问题的意外情况。

  在一片掌声中。

  这一趟农学院讲座之行落下帷幕。

  ……

  随后,与学生合完影。

  李暮便和刘全工等学校的领导班子,来到学校的饭堂用餐。

  一边吃饭,他一边接受江主编的采访。

  第一个问题,对方没有着急问最开始的事。

  而是赞叹道:

  “李顾问,您刚刚的讲课,有许多专家和教授都说是眼光独到,认知超前,引领学界的发展方向,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大科学家啊!”

  他虽然听不懂农学,但并不妨碍向坐在一旁的人打听。

  能得到这么多专家和教授的一致认可,不得不说相当惊人。

  “您过奖了,只不过是一些理论上的东西,我刚刚也说过,很多地方还有待验证,不能全信。”李暮笑着回答道。

  在讲课当中,他还是相当谨慎的。

  江主编道:“您的态度令人敬佩,学术研究正是需要这份严谨的态度。”

  他一边说,一边飞快地在手中的笔记本上记录。

  “我想再问问您关于为学生授课的事情,外界一直盛传您非常的难以请到。据我所知,您只在几家学校开过讲座,这和很多专家和教授都不同……”江主编继续提问。

  面对这个问题,李暮笑着回答道:

  “不是我难请,而是相比于简单的授课,我认为将时间用在研究上更有意义。”

  “就我个人而言,其实很喜欢和学生们进行交流。”

  “他们有活力,也有想法,总能提出别出心裁的问题和意见,让人耳目一新。只不过尚缺积累,还需要更多的学习。”

  他的这个答案,让江主编的眼睛变得更亮了些,手中的钢笔“唰唰~”地将李暮所说的话一字一句地全部记录了下来。

  “原来如此,您说得没错,如今国家的发展重于一切,像您这样的大科学家,确实要争分夺秒地进行研究。”江主编点点头。

  他也觉得李暮做得没错。

  教授学生,这件事情谁都可以做,只不过效果有好有坏而已。

  但让一个每一项研究都对国家重要无比的科学家花费精力在上面,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首节 上一节 518/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