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617节
他说完后,目光满是期待地看着李暮。
虽说设计图纸已经得到相当多的专家和教授点头认可。
但哪怕是郭淮、钱五师、钱山墙等学界的泰山北斗都觉得没问题了,他也始终认为李暮点头更让人放心。
“帮帮忙没问题,不过恐怕要稍等一段时间,我现在手头还有一些研究要忙。”李暮想了想,没有拒绝。
实话实说。
提前了7年,哪怕只是设计图纸,他心里也是有点不太放心的。
自己带来的蝴蝶效应不一定全都是好事,也存在发生坏事的可能性。
JF-8激波风洞的建成,是夏国能否跻身空气动力学研究世界一流的标志,更是事关夏国D弹、火箭、人造卫星等重点信号的飞行器的研制。
于洪如见李暮答应,脸上露出喜色。
既是要等一等,他也没有丝毫地不满。
只是他不免有些好奇,道:“李顾问,我能问一问您忙的研究是和什么有关的吗?”
“你听说最近咱们和阿三打了一仗的事了吧,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军事武器还不够强,所以想给升级换代一下。”李暮道。
他并没有说得太明白。
毕竟保密条例在那里,无论是谁都要遵守。
于洪如微微颔首,道:
“可是阿三不是被我们的战士们打得很惨吗?”
“听说我们只用了15天,就打到了他们的首都。”
“这还是在得到了M帝和老大哥装备援助的情况下,如此看来,我军的实力还是可以跟M帝和老大哥较量较量的。”
他没有把话说得太绝对。
夏国的陆军确实厉害,堪称地表最强,哪怕是曾经北边战场上以M帝为主的多国联军也没打过。
但这些都有一个前提——不动用大蘑菇。
小日子用两座城市为代价,向世界展示了大蘑菇无与伦比的威力。
在那样的武器面前,人类实在是过于渺小,不会有丝毫的抵抗之力。
想到这里,于洪如忽然惊觉道:“难道您,您是去研究……”
最后的那三个字,他没有说出来。
即便车子的周围只有关建民和赵参军,他也不敢冒一丝一毫地风险。
“您想到哪里去了,要是去研究那个,我现在还能在京都嘛。”李暮哭笑不得道。
大蘑菇确实很重要,但也只是相对而言。
其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将M帝和老大哥拉到谈判桌上而已。
在不面临国家灭绝的危机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方会轻易地启动那个按钮。
于洪如自知失言,连忙道:
“李顾问,就在这里打住,剩下得我就不多问了。”
“只希望您成功的那一天,能够和我说一声,让我也高兴高兴。”
“咱们国家还是不够强大,以至于区区阿三都敢无端地挑衅我们,倘若有强大武器,必定能狠狠地震慑住这些宵小!”
他说完之后,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国弱民辱。
倘若他们有一发大蘑菇,阿三恐怕都不会敢跳得这么欢。
“不用等到我成功的那一天,你加加油,争取早点把JF-8风洞搞出来,说不定还能帮我不少忙呢。”李暮笑着道。
歼-10研制到后面,肯定需要吹风洞的。
虽说他有着详细的研究指导,但这一步是怎么着都绕不过去的。
吹一吹,他放心,上面也放心。
于洪如听到这话,目光猛地亮起,不敢置信地看着李暮,嘴唇动了动。
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将话问出来。
只是道:“李顾问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快将风洞造出来!”
……
李暮和于洪如在车上聊了10分钟左右。
后者便下了车。
他目送着车子离开,满脸通红,神色中的兴奋怎么也按捺不住。
李暮话中的意思,分明是准备要研制一款战斗机。
而且他相信,倘若成功,绝对能给世界各国一个巨大的震撼。
“以前我还想追上李顾问,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于洪如瞧着车子在道路的尽头消失,这才收回目光。
只是他的眼中,却没有丝毫的沮丧。
看得见差距,才能追赶。
但他和李暮的差距,早就已经如同一道深不见底天堑,没有办法逾越。
……
车研所。
实验楼的会议室内,杨英正带着新式坦克……不,现在应该叫做玄武-1主战重坦的研制团队了。
在接到命名的时候。
其实他们都有点懵,甚至还有点不服气。
一直叫做新式坦克,不是因为他们懒得取名字,而是将这个命名权留给了李暮。
除了李暮之外,所有人都认为没谁更有资格替新式坦克取名。
于是很快就有人去和所长麻志浩询问,究竟是谁抢了这个名字的命名权。
但后者也很懵。
上面只交代了将新式坦克命名为玄武1,至于是谁定的,他也不清楚。
只能先安抚住众人,然后打电话去打听。
李暮过来的时候,就正好撞上了匆匆打完电话回来的麻志浩。
看到他,麻志浩连忙道:
“李顾问,您回来了啊!”
“我跟您说件事,您听了先别急。”
“是这样,今天一早就有上面的电话打了进来……”
他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说,然后又讲了一下从郭默哪里得来的话:“让李暮解释就行。”
“麻所长您别着急,不是什么大事儿,而且我也不看重这个。”李暮笑着摆了摆手道。
一个名字而已,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
就拿歼-10举例,叫威龙-1也好,叫神龙-1也罢,总之能骑在M帝和老大哥的头上“拉屎”就成。
麻志浩放心下来,继续道:
“那就好,那我们快过去和大家说一说这事儿吧,省得影响了大家的工作状态。”
“我倒觉得不会。”李暮摇摇头。
这么一件小事,和研究比起来,孰轻孰重,大家心里肯定是有判断的。
麻志浩看了看李暮,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暗道:“这可不好说。”
要是他们自己遇到这事儿,可能也和李暮一样不在意。
可是李暮遇到,那就不同了。
一个为国家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的科学家,上面却“问都不问一声”就把名字定下来,无疑会让很多人打抱不平。
两人说罢,动身前往会议室。
……
虽说对上面的突然命名有着些许不忿,但杨英也没有因此而影响研究。
在让几个人去和麻志浩反应后。
他便继续带着研究团队,按照李暮给出的研究方案开始研究。
作为WZ-111主战重坦的总设计师,他的研究能力且先不提,至少管理能力无可挑剔,将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
李暮和麻志浩走到门口的时候,还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小声讨论。
见状,他摆了摆手,示意在门口听一会儿。
只听里面道:
“目前坦克的热护套,主要有两种类型:绝热性和匀热型。西方国家采用绝热热护套,由绝热材料和靳舒复合材料制成,我们可以继续效仿。”
“这个想法我同意,目前我们59式坦克上的热护套,还仅仅只是抽气装置,向绝热型学习未尝不可。”
“听说材料研究所最近一年突破了许多种材料,这对于我们研究绝热型热护套是有益处的……”
众人说得都十分认真。
有人觉得绝热型的热护套更好,也有人觉得均热型的热护套更好。
前者能够有效地隔绝外部热量,保护坦克内部设备不受外界温度影响,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十分出色。
而后者注重热量的均匀分布,确保坦克的各部分都能得到适当的加热,能够提高坦克的整体工作效率和性能。
只不过两者都有各自的缺点,绝热型热护套可能会导致局部过热或冷却不足,均热型热护套则在极端环境下不够稳定。
当然,也有人提议两者一起研究,得到了不少专家和教授的同意。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