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625节

  李暮没有丝毫的不耐,一边听,一边笑着拉着李奶奶到一旁坐下。

  ……

  次日,早。

  洗漱锻炼完后。

  李暮便坐车前往国科院,和郭默说了说要在半导体研究所立项新的研究项目,以提升硅片的纯度和面积。

  不过这事儿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无论是工业母机的精度,还是自动化的水平,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直接上去的。

  所以他给的出的时间计划,大概是在5年左右。

  郭默对此当然没有任何意见,研究方面他向来相信李暮,不会插手。

  只不过如此一来,半导体研究所又要再扩建一些,否则地方就有些过于拥挤了。

  说完了正事后。

  他又说起了上次李暮过来后提出的建设电影工业的事情,道:

  “半导体集团那边的丘领导十分支持你的想法,不过上面的一些人还有些疑虑,恐怕一时半会儿很难投入太多的资源。”

  “没关系,暂时开个头就够了。”李暮微微颔首,没有在意。

  电影工业的黄金时期是在未来,而不是现在。

  慢慢发展就行,一下子投入太多的资源,把期待拉得太高,反而可能会失望。

  郭默见状,心下松了口气。

  要是李暮坚持的话,事情确实不太好办。

  即便最后上面同意了,万一出点差错,被问责批评倒是不至于,但以后再想搞电影工业就难了。

  这么赚钱的东西,他可不舍得不搞。

  想了想,郭默继续道:

  “对了,你要不要去京都电影制片厂和京都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看看,先和那边熟悉熟悉?”

  “可以啊,那您帮我打个申请,到时候我过去学习学习。”李暮道。

  京都电影制片厂,简称京影厂,是夏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之一,拍摄过大量的经典影片,如《祝福》《小兵张》《骆驼祥》等。

  而京都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也叫科影厂,成立于60年,是我国最大的科教影视节目制作基地,拍摄了大量的科教影片,涉及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

  虽说在拍摄设备上他们肯定还是比较落后的。

  但论怎么拍出好电影,肯定是他们更强,这一点哪怕是李暮也不得不向之学习。

  毕竟他所熟知的电影,都是后世的产物,放到现在难免“水土不服”。

  “打什么申请,我知会一声,你随时过去就行。”郭默笑着道。

  ……

  说完事情后。

  李暮也没有久留,很快离开,前往半导体研究所。

  到了地方以后。

  他先是去周溪令和雷鸣负责的电传飞控研究组看看情况,见他们进度稳定,也没有着急插手。

  转身又去找到了正带着人进行CAD、CAE等软件优化的苏东莊。

  后者虽然一人身兼多职,但将各个项目组都管得井井有条。

  当然,这也少不了王绶觉的帮助。

  作为所里除了李暮之外最懂软件工程的人之一,他在这方面的造诣,已经不止于原先学习的半导体。

  于是,李暮便打算将关于04型个人电脑的研制任务,交由其负责。

  听到这话的王绶觉脸上不禁露出几分苦笑,道:

  “这个更新换代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一点,咱们这个03型个人计算机,都还没有做到量产啊!”

  从01型计算机开始,到现在已经研发成功的03型个人计算机,他们仅仅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

  如果刨除中间的空窗期,所用的时间更短,恐怕一年都没有。

  “计算机的升级换代,本来就十分快,以前只是我们没有掌握集成电路的技术而已。”李暮笑了笑道。

  王绶觉觉得快,是对比夏国以前的计算机研发速度。

  不过那时候他们什么技术都没有,自然想突破一点都千难万难。

  但只要进入了正轨,发展的速度便会不断地节节攀升。

  “行,那我就接下这个任务了。这回争取把它做到一个电视机的大小!”王绶觉一口答应下来。

  他刚刚的话并不是抱怨,只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而已。

  一旁的苏东莊听到这话,眼神中满是跃跃欲试的表情,连忙道:“李顾问,我也可以加入04型个人计算机的研制吗?”

  杨天形、周溪令和雷鸣三人现在都在研制新项目,只有他还在“啃老本”,说不难受是不可能的。

  “当然可以。”李暮先点了点头,然后又对王绶觉道:

  “不过这一次没必要在意体积,因为8位处理器很快也会被淘汰。”

  “这一次的主要任务,是研发新的02型操作系统,以及把彩色显示支持的问题解决。”

  “等到16位处理器出来,我们再争取一举把个人计算机缩小到电视机那么大。”

  8位处理器较4位处理器确实有很大的提升。

  但在历史上,主要还是用于简单的计算任务和嵌入式系统,如简单的计算器和游戏机。

  想要实现一些功能,只能先忽略体积问题。

  “没问题,按照你的思路来,不过这个彩色显示是什么,很重要吗?”王绶觉好奇地问道。

  李暮解释道:

  “8位处理器已经能够支持更高的色彩深度,大概可以显示约1670万种颜色,可以为设计工作提供许多便利。”

  “当然,最直接的还是方便了操作。”

  “就拿雷达图像打个比方,彩色的直观性更强、信息也更丰富……”

  他简单地说了说彩色显示的重要性。

  听完之后的王绶觉和苏东莊也没有疑虑,立刻便拉着他,来到会议室开会,商量04型个人计算机的研制问题。

第438章 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

  一直到下午4点左右。

  李暮才走出会议室。

  04型个人计算机的基本研制框架,终于被敲定了下来。

  目标主要是三点:运算速度达到5000w次每秒,装载02型操作系统,支持彩色显示,其他方面李暮倒是没有提出太多的改进。

  毕竟以现在的集成电路水平,想要实现后世那种相对完善的个人电脑,还是很有难度。

  因此04型个人计算机,注定只是“过渡的”“实验性的”一个研究项目。

  这些他也在立项之前,就跟王绶觉和苏东莊,以及众多的专家和教授们说明。

  不过众人也没有丝毫的在意,反而纷纷表示理解。

  说实在的,他们也没指望04型个人计算机能够得到量产。

  夏国计算机的升级换代速度确实太快了,淘汰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研制的速度。

  这也就导致了,有些单位才刚刚收到最新型的02型计算机。

  结果他们这边都在开始研制04型,中间的03型还没多少单位拿到呢,就在名义上被先淘汰了。

  这未免有些过于浪费国家的资源,所以只研究技术,不考虑量产,反倒是好事。

  ……

  离开半导体研究所。

  李暮紧接着又来到了雷达研究所这边,找到所长彭时录。

  后者看到他,热情地将他迎进办公室,一边泡茶,一边和他说着这段时间以来他们所的研究成果。

  自从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研制成功以后。

  他们所的专家和教授,便着手开始准备考虑将之装载上飞机的问题。

  只不过这个过程——困难重重。

  不提他们的战斗机性能上的落后问题,在设计上也有许多难点。

  比如天线问题。

  歼-6的天线是马刀天线,主要用于接收信号,增强通讯。

  但这种天线和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并不能适配。

  因此他们正在考虑研发新的天线。

  就在两人说话的功夫,副所长蒋南英带着所里的几位主要专家和教授赶了过来。

  见状,李暮连忙起身打招呼。

  “李顾问,您不用客气,我们也直说了,这次来就是想找您帮忙的。”一位教授开口道。

  他叫林家栋,是五道口技术学院无线电电子学系的教授。

  虽然在后世名声不显,但能力绝对值得信赖,否则也不可能被彭时录和蒋南英邀请,参与到现在的研究当中。

  有他开口,其余的专家教授们也纷纷跟着恳求李暮的帮忙。

  “你们甚至都不问我会不会吗!”李暮心中暗叹。

  不过这个问题,他确实会。

首节 上一节 625/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