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743节

  “好,我先去去和上面汇报。”

  “然后这份方案会被火速送到雷达研究所。”

  “不过你要答应我,现在马上回去休息。”

  一个下午。

  不,准确来说,甚至只有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便完成了新型声呐的方案。

  这其中要耗费多少的心力,光是想想都让人觉得可怕。

  “我没事,其实方案的多数内容,我之前已经有了眉目,只是还没来得及整理而已。”李暮道。

  他也知道这次有点过火。

  不过也不是没办法找理由。

  毕竟靠岸声呐阵列系统的研制计划,早就已经被他提了出来。

  郭默好笑道:

  “你就是说破天,今晚也得先回去休息。”

  他说完之后。

  一旁的关建民和赵参军,也跟着劝李暮先休息一晚再说。

  见到众人都开口劝自己。

  李暮也没办法再继续坚持,只好无奈地点头答应回家休息。

  ……

  次日早。

  洗漱锻炼完后。

  李暮便坐着车,直接前往雷达研究所。

  到了地方。

  他便直接找到所长彭时录。

  后者眼神满是血丝,一看就知道是熬了一整宿。

  不过即便如此,其眼中依旧满是兴奋。

  看到李暮过来,高兴道:

  “郭院长给我说的时候,我还以为他是在拿我涮着玩呢,没想到你竟然真的用这么短的时间,就搞出了新型声呐!”

  “只是无奈之举罢了。”李暮摇头道。

  如果不是上面的计划。

  他本来并不打算那么快搞新型声呐。

  闻言,彭时录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有了这个新型声呐,相信我们的战士们,肯定能够顺利地打败敌人!”

  昨天郭默将方案送来后。

  在要求雷达研究所上下竭尽全力研制出新型声呐的同时。

  也告知了他事情的始末。

  “不说这些,彭所长,你们看过方案之后,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李暮道。

  既然改变不了上面的决定。

  那么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快将新型声呐拿出来。

  只有如此,才能够在计划实施时,多上一层保障。

  彭时录笑道:

  “说实话,困难肯定是有的。”

  “要不是你,我们恐怕连声学理论研究这一块都未必能突破。”

  “不过现在,大家对于你的方案给予了高度地认可。除了时间之外,没有任何问题!”

  他的语气中充满着信心。

  昨晚整个雷达研究所的专家教授,点灯鏖战了一宿,完全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剩下的,只有“埋头苦干”四个字。

  “仅仅是吃透理论还不够,还要尽快开始试验才行。”李暮微微颔首,道。

  他并不怀疑雷达研究所里的研究人员们的能力。

  只不过这一项任务,确实非常之重。

  必须争分夺秒,才能够在计划实施之前,将新型声呐拿出来。

  彭时录点头道:

  “那好,我们这就开始吧。”

  说着,他便准备带着李暮前往实验室。

  不过刚走出两步。

  似是又想起了什么,又赶忙道:

  “对了,上面说要你注意休息时间……”

  “您觉得您以现在这个状态和我说合适吗?”李暮看着满眼疲倦的彭时录,好笑道。

  闻言,彭时录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但很快,他又严肃起来,道:

  “行,那我就以身作则。”

  “将你送到实验室,我就去休息。”

  “你也别想求情,没用。”

  话音刚落,彭时录人已经走了出去,不给李暮半点开口的机会。

  ……

  随后,两人来到实验室。

  刚刚走到门口。

  便听见了里面传来一道道惊呼之声。

  听到这声音。

  李暮疑惑地看向一旁的彭时录。

  后者当即解释道:

  “应该是声学研究所的王德昭王所长带着人到了。”

  “他是咱们国内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声学家,对国家的水声学和声呐技术都有着重要贡献。”

  “本来是准备过段时间再叫他们过来帮忙搞靠岸声呐阵列系统的,没想到因为新型声呐的事提前了。”

  彭时录一边说着,一边带着李暮走进实验室。

  两人出现在门口的瞬间。

  便被人发现,大声道:

  “是李顾问,李顾问来了!”

  声音刚落。

  原本正在惊叹新型声呐方案的王德昭等人,立刻回过头,看向李暮,道:

  “您就是李顾问吧,久仰了!”

  “王德昭所长,您好!”李暮伸出手,和面前60多岁的小老头握了握。

  别看对方年纪大。

  却是夏国水声学的奠基人之一。

  王德昭上下打量了李暮好几眼,才继续道:

  “难以置信啊,您说都是一个脑袋,为什么您能一个下午就把新型声呐搞出来?”

  “而且其中涉及到的声学理论创新,完全超越了我们国家,甚至是世界先进水平!”

  “如果不是现在时机不合适,我甚至更想先向您请教学术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做研究!”

  他的语气中满是钦佩。

  夏国的声学理论,基本是以依靠老大哥才勉强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具体到声呐上,更是如此。

  至今他们主要使用的声呐,都还是仿制的老大哥的设备。

  比如,仍旧采用简单的声波传播模型,对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理解有限。

  也缺少在复杂海洋环境下对声波传播影响的深入研究。

  再比如,依赖滤波器和放大器,模拟信号处理技术过于简单,难以有效分离目标信号和环境噪音。

  这些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

  但想要去一一攻克,没个三四年的功夫,很难看到希望。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李暮给出的方案中,对此有着相当详细地阐述。

  不客气的说,这一下直接填补了国内声学领域至少10年的空白。

  “只是我的浅见而已,在声学方面,我更多地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少和实践的结合。”李暮道。

  在面对王德昭这种声学大佬的时候。

首节 上一节 743/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