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78节

  听着一众专家和教授的话,李暮隐隐觉得不对,不过又说不上来。

  但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也不可能什么都不说就坐下去。

  想了想,说道:

  “薄膜沉积工艺,是在基底材料上形成和沉积薄膜涂层的过程,它的主要作用,是适应溶脱剥离法图形转移的需要。”

  “假设光刻胶有一个剥离化转变温度,当温度大于一定值时,光刻胶图形开始软化和流动……”

  “另一方面,沉积的方向性也直接决定是否能够成功剥离沉积的薄膜,影响最终的效果。”

  “综上,我认为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同时满足衬底升温和沉积方向性好的要求。”

  ……

  实验室内的专家教授们,随着李暮的叙述变得沉默下来。

  即便心知李暮在半导体的研发敏感上惊才绝艳,但是听闻远没有亲眼见识更来得震撼。

  这才多久时间,光刻胶的问题才刚刚解决,薄膜沉积就有了明确指导方向。

  “我说完了,请各位专家教授们指教。”李暮将资料说完,发现气氛似乎有些古怪。

  难道他说错了?

  那也不该是这个反应啊?

  黄新华看见李暮面露疑惑,轻咳两声,连忙道:“说得不错,刘泽汪洋,你们俩接着上去说说。”

  “啊?”被点到名的两人惊呆了。

  可看着黄新华的眼神,只好硬着头皮走上去。

  ……

  刘泽和汪洋的发言,中规中矩,不好不坏。

  一些观点算是有些微的创新,但比起一套方案直接将研究难度降低几个档次的李暮,差距就很大了。

  两人自己都差点说不下去,觉得说的东西一无是处。

  但一众专家和教授,却丝毫不吝掌声和赞赏,夸奖他们说得不错。

  然而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场面话而已。

  李暮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刘泽和王娅作为研究生,水平还是不错的。

  只不过是因为接着他的后面发言,显得好像和小学僧一样。

  刘泽和汪洋说完后,接着是王娅和徐青上去。

  两人的学习成绩都在各自专业名列前茅,而且能得到教授们看重,思维反应是相当的快、

  发言的内容先是总结了李暮先前抛出的一些理论,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得到一众专家教授夸赞。

  看得刘泽和汪洋一顿后悔,刚刚他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

  待五人依次发言完,一众专家教授各自也开始讨论。

  这种讨论当然不是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辩,那过不了多久实验室就和菜市场没啥区别了。

  黄新华先开了个头,然后由下一位专家发言,或肯定或否定,集思广益,推断出最正确的方案:

  “我看可以利用真空环境去加热硅片,使原子或分子从硅片表面溢出,从而在衬底上生长出薄膜。”

  “也可以从化学方面考虑,使用气态物质在硅片表面发生反应,然后去形成稳定的固态薄膜。”

  ……

  在众人发言的时候,李暮和王娅几人一样,安静地坐旁上,拿着笔不停地记着笔记。

  他记得事无巨细,除了某个教授说急眼了蹦出的家乡话没听懂,基本都记了下来。

  这不是在装好学生,而是必要的准备。

  一群专家教授聚在一起集思广益,说不定就能提出什么思路,和他手里的资料对上。

  到时候就能拿出来当作自己提出理论的依据。

  黄新华到时不时地问他:“李暮,你怎么看?”

  他又不是元芳,能怎么看。

  “黄教授,我看刚刚那位专家说得不错……”李暮拿着笔记就背,让黄新华也无可奈何。

  实在是笔记上没法回答的问题,他就根据那些教授的正确思路,稍稍往后延伸一些:

  “气态粒子以基本无碰撞的直线运动飞速传送至基片,到达基片表面的粒子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吸附在基片……”

  反正主打一个挤牙膏式发言,你不问我就不说,你问我就说的一点。

  ……

  理论讨论一直持续到下午,一众专家教授茶水都喝了五六杯,肚子都得咕咕叫。

  不过成果十分喜人,大致的方向在李暮的有意引导下已经被讨论出来。

  接下来就是不断地完善、补充。

  ……

  时间一晃过去三天。

  见识到了一众专家教授们群策群力的效果后,李暮对搞出大规模集成电路信心更强了许多。

  他甚至有一个荒诞的念头:“说不定真能把大规模集成电路搞出来。”

  之所以觉得荒诞,是因为M帝要搞出来都还需要6年时间,而夏国原定历史上十二年后才能研制成功。

  可仔细想想,有他开挂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

  实验室内。

  讨论进行到最后,黄新华等专家教授们已经找到了完成薄膜沉积过程的四个实验设计,并且初步弄出方案。

  集思广益,外加有李暮引导的情况下,这些专家们深厚知识储备的优势就展现出来。

  但四个方向设计,听着不多,每一个却可能要耗费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实验,一旦失败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就在会议进入尾声的时候,黄新华忽然道:“李暮,你怎么看?”

  他本来只是照常问一嘴,没指望能有什么回应。

  李暮却心中微动,觉得这是个好机会:“黄教授,我有一个大胆地推测,不知道当不当讲?”

  这个回答,让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投了过来,纷纷露出惊讶之色。

  “讲,没什么当讲不当讲的,有想法就要说出来!”黄新华脸上露出喜色道。

  李暮道:“我认为实现薄膜沉积的四个方向中,可以优先研究物理气相沉积,之后再研究化学气相沉积。”

  “后者工艺复杂、环境要求高、成本高,还可能会排放有害气体,实验起来耗时耗力,不是最好的选择。”

  “那你有没有气象沉积的实验设计思路?”黄新华忍不住问了一句。

  李暮微微沉吟,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缓缓道:“我认为可以用蒸发法和溅射法。”

  “蒸发法和溅射法,这是什么?”黄新华惊讶道。

  这个答案也让在场的众人纷纷露出惊色。

  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可完全不同,前者还需要完善补充,后者切切实实地照做就行。

  李暮道:“蒸发法,就是把镀料蒸发,使得气化后的镀料原子、分子或离子在基体上沉积,形成所需的薄膜。”

  “而溅射法,通过加热、升华或溅射等方式,让镀料从固态转化为气态或离子态。”

  “这些镀料的原子、分子或离子会在碰撞后产生多种反应,再提升形成均匀性较好的薄膜,薄膜的成分,也接近靶材成分。”

  待李暮说完之后,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陷入沉思,惊诧。

  黄新华眉头紧蹙,低垂着头深思,十几秒后,脸上露出了恍然,笑容再也抑制不住,站起身哈哈大笑:

  “天才的想法!”

  “两种新方法理论上完全可行!”

  王绶觉越说越激动,随后竟然带头鼓起掌。

  “啪啪”

  “啪啪啪……”

  下一刻,实验室众多被惊醒的专家们也随之热烈的开始鼓掌,脸上的神色满是惊叹,欣赏。

  “说得太好了,这个想法为我们省去了大量的苦功啊!”陆骞走过来,高兴地拍了拍李暮的肩膀。

  顾同同样面带笑容道:“要不怎么是天才呢,让人不佩服都不行!”

  面对着众人的夸赞和赞许的眼神,李暮微微赧然。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不过就是照着答案念罢了。

  待掌声停下后,王绶觉雷厉风行的开始安排:“接下来我们分成两组,一组按照李暮提供的框架完善实验设计!”

第91章 再采购他们的家电,我就是蠢驴!

  “一边继续深化光刻工艺,一边往薄膜沉积、刻蚀、离子注入这三个工艺上继续走。”

  “齐头并进,可以大幅提高咱们的研究进度,大家觉得怎么样?”

  他的话音刚落,就赢得不少教授专家的认可。

  一些能让研究生、本科生做的事,就分出去,他们也能腾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当中。

  “但人手是个问题吧。”顾鸣提出疑问。

  虽然京工院趁着半导体研究所和五道口技术学院开研讨会的时机,拉来了三十多位专家。

  可分成两个小组,这点人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尤其是不少专家上了年纪,本来精力就有限,总不能让他们没日没夜地苦熬吧。

首节 上一节 78/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