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809节
“哈哈,没办法,这新研究基地建成,把我们航空院的骨干都调走了一大半,不来就只能当光杆司令了。”唐燕捷自我调侃道。
这话未免有些夸张。
但航空院被抽调走一大批人,也是无可事实。
现在那边被抽走人后,就只能继续一些难度不高的研究。
李暮道:
“上面把人调到这里来了?”
“在年后就调来了,威龙-1战斗机、玄武-1主战重坦、潜射D弹、卫星……”唐燕捷道。
为了尽快地研制出新的武器,上面这回可谓是下足了决心。
毕竟民众不知道。
上面却是十分清楚,这次对M帝只能说是险胜。
稍不注意,就容易被拖入战争的漩涡。
这绝不是现在的夏国想看到的。
李暮惊奇道:“这是都来了?”
“集中研究,更有利于你时间的安排嘛。当然,大部分是和核心成员。”唐燕捷笑道。
把一架战斗机或者一辆坦克的整个研制团队都放在研究基地,也不现实。
毕竟要隐蔽,人数就不能太多。
2000多人,大概就是极限了。
再多,哪怕周围分布着数倍于他们的警卫战士拱卫,也未必不会出现问题。
李暮点了点头,满意道:
“是很不错,这下我就能节省很多赶路的功夫,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了!”
“时间更多了不假,不过管理也更严了!”唐燕捷意味深长道。
他一看就知道李暮打得什么主意。
但这点上面早就考虑到了。
否则也不会将他派过来当这个基地的领导。
……
简单地寒暄片刻。
李暮也没有和唐燕捷多聊,很快便去找到正在测试机测试着核心机的黄之前等人。
在完成了核心机之后。
他们陆续完成核心机各部件结构强度、振动特性和耐久性等等试验,进一步证明了核心机的完善程度。
接下来,就是将核心机与发动机的其他部分机场,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最终安装到飞机上进行飞行试验。
说得简单。
但要经历的步骤却相当繁琐。
比如核心机与低压系统的集成,就是要去验证双转子涡扇发动机是否形成完成,并确保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之间的启动和机械匹配。
还有控制系统集成。
要将电子系统与发动机集成,从而实现燃油供给、压气机导叶角度和涡轮工况的精确控制。
只有到在飞行试验平台上完成试飞,才算是取得了突破性的战果。
李暮一边听着黄之前等人的讨论,一边估算着进度。
就目前来看,威龙-1战斗机的研制速度还是相当快的。
如果顺利的话,说不定用不了10年,就能提前将这跨时代的战斗机拿出来拷打M帝和老大哥。
……
在黄之前这边待了半个小时左右。
见到没有太大的问题。
李暮紧接着又前往玄武-1主战重坦的研制区域。
有WZ-111的总设计师杨英带头,再加上张克茂、王泽荣这俩后世的大佬打辅助。
问题也不大,靠他们自己就能解决。
接着他又去黄伟旅负责的潜射D弹研制组。
到这里就有一些刺手的问题了。
在上次之后,黄伟旅等人对于D弹小型化、水下发射技术和制导与导航技术等,都做了深入研究。
不过想要在潜艇有限的空间内,将D弹做得体积小、重量穷,同时还保持祖国的射程和威力可不容易。
黄伟旅道:
“我们现在已经在致力于研发以双基改性推进剂为基础的高性能固体燃料,用以提高燃料的密度。”
“不过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
“所以还是想在材料上入手,尽量研制出耐高温、耐腐蚀的高强度材料。”
他说完后。
李暮微微颔首。
这个方向倒是没有跑偏。
众人也还没有笨到在有方案的情况下,还摸不着头绪。
关键的问题是怎样解决材料的问题。
“材料上我看我们可以往陶瓷复合材料和碳-碳复合材料上去研究,它们在高温和极端环境下的表现理论上应该比较出色。”李暮飞快道。
随着他的讲述。
下面的黄伟旅、胡旭华等人,连忙拿起纸笔记录。
说到后面,李暮又简单地讲了讲潜艇改装与集成。
要容纳潜射D弹发射,潜艇的结构肯定是要大改一番才行。
这设计潜艇结构、稳定性、操控系统等多方面的调整,才能确保发射不影响潜艇性能。
……
一直忙到晚上7点。
李暮才去饭堂吃饭。
打完饭菜。
他找了个位置,还没坐下面前就拥了一群人问他问题。
大多数人都是都认识他。
但这次新研究基地成立,上面也找了更多的人进来,有对他好奇的人也正常。
他也没有摆架子,有人搭话必定会有回应。
这也让聚在他周围的人越来越多。
说实话,李暮并不讨厌这种感觉。
毕竟研究之余,指导一下其他人,也是个不错的放松方法。
就是他不能在这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
在吃完饭后,他当即道:
“各位同志,咱们来日方长,以后慢慢再说,我得回研究室了。”
“好!”众人齐声应道。
……
洗完饭盒后。
李暮继续来到卫星这边。
当然,这里的人,就没有威龙-1战斗机、玄武-1主战重坦和潜射D弹3边那么多了。
在实验室内的。
只有孙加栋和几位专家教授在里面。
高家林倒是还没进来。
毕竟他还是大学生。
虽说可以提前毕业。
但现在对方也才读大一下而已,一年都没读完就提前毕业,未免有些拔苗助长。
所以李暮的想法还是让其再多锻炼锻炼。
……
孙加栋看到李暮,先介绍了一下房间里的其他人,道:
“任兴民,火箭专家;齐发仁,结构设计专家;杨家溪,自动控制专辑……”
从介绍不难猜出。
在这个房间内此时坐着的,多半就是以后完成东方1号研制的那批科研人员。
李暮和他们一一打了招呼。
在互相熟悉了之后。
他便直入肢体,道:
“各位,废话我就不多说了,我们直入主题吧。”
“我们现在卫星的最大问题,主要是三点:推进技术、电子技术和材料科学。”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