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84节
……
好不容易应付完,李暮又和李奶奶说了会儿话,就回到房间。
坐在椅子上,他从挎包里拿出一叠叠写满的稿纸,上面是集成电路的错误设计思路和图例。
当然,这十几张根本不够,至少写出来的稿纸,能把他的房间铺满,李暮才觉得他拿出集成电路稍稍合理些。
“继续画吧。”李暮微微一叹,旋即继续埋头苦干。
……
就在李暮这边开始学习的时候,一个电话打到京工院的院长办公室。
钱树言接起电话:“你好,钱树言。”
“你好,我是外贸委员会的董华兴。”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让钱树言微微惊讶。
董华兴郑重道:“钱院长,您应该知道空气炸锅的事,我也不卖关子,空气炸锅对我们国家的创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这件事情得到元领导的高度赞赏,同时对李暮同学的贡献十分肯定。”
“但考虑到李暮的身份比较特殊,不方便大肆宣传,就只能以电话的形式口头嘉奖。”
“当然物质上也会有奖励,后续我们就会送到。”
“对了,不知道李暮现在在学校吗?我有一件事想询问一下他的意见。”
从元领导哪里离开后,董华兴十分认真地考虑过对李暮的嘉奖问题。
既然不能大奖特将,不如换一种方式,给出承诺,如果李暮有意加入外贸委员会,毕业后可以直接来工作。
凭借这份功劳,只要不出大差错,以后至少是个主任。
人老成精,钱树言怎会听不出来,笑道:“董领导,我明白您的意思,不过要跟你说声抱歉,他恐怕不会选择外贸部门。”
“比起在外贸上的些许成就,李暮在半导体上,已然成为我们国内顶尖人才!”
“他的存在,能让国内半导体的发展至少加快五年,这远比从政更能发挥他的才华!”
听着钱树言的话,董华兴不由微微愕然:“一个学生?”
虽然从元领导哪里听到过对李暮的赞扬,但一个学生就能让国内半导体的发展加快五年,未免太夸张了些。
“您要是知道,现在有三十多位专家教授,以他为核心展开研究,就不会那么惊讶了!”钱树言笑道。
这下,董华兴再也无话可说,只能无奈地继续头疼该怎么奖励李暮去了。
……
钱树言乐呵呵地刚放下电话,又有人打进来。
电话那头是文教部的何白衣,还没开口,就听见一阵大笑声。
当初空气炸锅是他亲自联系外贸委员会,现在事情成了,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
何白衣兴冲冲道:“李暮人呢,快把他叫来,我要好好问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您是不知道,他昨天在实验室悄没声地放了个大卫星,结果这一早跟没事儿人一样,回家了!”钱树言无奈道。
闻言,何白衣顿时起了好奇。
这次啊刚刚拿下了增加外汇和就业的大功,李暮又搞出了动静?
他问道:“快和我说说,他弄了什么东西,能是当得上‘大卫星’!”
钱树言道:“先前和半导体研究所联合研究的那事,近来进展有些不顺,众多专家们只能没日没夜地在实验室里熬。”
“结果没想到,昨晚李暮偷偷过去,趁两个教授睡着,把难题都给解决了。”
“还有在之前的研究过程中,他的贡献也十分突出……”
他把李暮在研究中的表现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没有任何修饰,却依旧让何白衣越听越感到震惊。
那么多专家教授联合研究,李暮能在短短时间内,就成为研发核心,“带领”团队攻克难关,可见能力才华人品,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这个李暮,可真是个福将啊!”何白衣忍不住感慨。
“可不是嘛,京工院有他,我在其他学校校长面前腰杆都要直一点。”钱树言笑道。
何白衣不禁莞尔,想想是好像的确是这样,就连他有时都羡慕得紧。
他不禁调侃道:“要是这次研究能成,你别说腰杆直一点,就是用鼻孔看人,我看他们都没话说。”
钱树言哈哈一笑:“领导您说笑了。”
“不过黄新华教授和我说过,后续的实验只需要和半导体研究所合作就行,不出半个月就能先实现中等规模的集成。”
“半个月?这么快!”何白衣吃了一惊。
钱树言解释道:“整体的框架和理论已经十分完善,只差最后的测试,而且这个时间还是保守估计,实际可能更快!”
……
在家里躲了几天的清闲,学校那边也没人来找李暮。
虽然每天诸事不管的肝学习,肝图纸,感觉很不错,但他还是觉得不太对。
黄新华等人不可能看不出那份方案的价值,按理说就算他躲在家里,恐怕都会找上门。
能等到第二天,都是极限。
但这整整三天不见他回去,也不见有个人过来。
这让李暮忍不住泛起嘀咕,就像头顶悬了把达摩克斯之剑,不知道啥时候就落下来要他的命。
于是到了第四天,天还没亮,李暮就骑着自行车回到学校。
结果他来到实验楼,发现里面竟然已经人去楼空。
那些专家和教授,更是影儿都没了。
“这是被敌特袭击转移了?也不像啊!”李暮有点摸不着头脑。
要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研究正在关键阶段,黄新华等人不可能轻易离开。
但要说是敌特,看学校里的气氛也不像。
“去找院长问问吧。”李暮转身准备去找钱树言,有什么事儿作为院长的钱树言肯定知道。
不过刚刚转身走到楼梯口,他忽然听到拐角传来王娅的声音:“不好意思,现在实验团队已经不招人了。”
紧接着是几个男生和女生的声音:
“前几天不是说还要人的吗?”
“是啊,我特地准备了好几天才过来。”
“人去哪儿了,你倒是给我们个解释啊!”
“你们就是问我,我也不能说,关于研究的一切都要保密。”
……
李暮循着声音走过去,发现王娅被八九个学生围在中间。
面对众人的疑惑和质问,王娅只能解释道:“实验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具体的内容我不方便透露,但是确实不需要人了。”
“不过你们也别灰心,我们学校既然有了这个先例,后面是少不了还会做许多研究,到时候有的是机会。”
围在一起的学生们听到这里,俱是满脸懊悔,可这也怪不了别人,只能怪他们来晚了。
好在王娅最后的话还是给了他们希望。
只要有本事有能力,何愁没有机会呢。
待人走得差不多了,李暮才上前问道:“怎么实验室就你一个人了?”
第95章 送表给他,是希望他能按时吃饭休息
“你还还意思说。”王娅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继续道:“你偷偷摸摸地留下方案,老师和诸位专家教授们看了,一致认可它具备高度可行性。”
“现在整个研究团队,都搬到了半导体研究所,加班加点地做实验。”
李暮装傻充愣道:“啊,是这样吗?”
“我觉得我写错了,几天都没好意思回来。”
“原来那个方向是对的吗?我还以为是错的,想了好几天别的方向,看来我的经验还是不足啊!”
王娅狐疑地看着李暮的表情,结果愣是没看出半点不对。
“对了,你怎么没有跟去实验?”李暮发现了这一点,连忙先她的转移注意力。
王娅暂时放下疑惑,道:“是老师他们担心伱回来看不到人,所以会让我和徐青他们几个回来看看。”
“既然你回来了,现在我们就过去半导体研究所那边吧。”
“不行不行。”李暮李暮摇头。
这种关键的阶段,他又是整个理论框架的提出人,肯定会被很多人注意。
更可怕的是,他们都会来问李暮问题!
见王娅目露狐疑,李暮只能搬出借口解释:“既然黄教授他们没有找我,说明已经不需要我在其中出力。”
“虽然我们攻克了集成电路的关键工艺问题,但是离大规模集成的目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在具体的实验上我的经验依旧不足,帮不上什么忙,所以我想在擅长的理论上继续深入,发挥更大的作用。”
情急之下,李暮只能抛出他在搞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的事。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平时不怎么看得见你在实验室。”王娅脸上稍稍露出些许遗憾,却没有怀疑。
科学研究虽然理论和实践并重,但是理论型的人才更加难得。
他们的作用就和李暮现在差不多,把控大方向,然后把具体的研究任务下发下去,由别人去实现。
采用这种方式,就可以让李暮这样的理论型人才,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更多的项目。
王娅道:“既然这样,我回去就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师他们。”
李暮脸色微变,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事要是现在让黄新华等人知道,麻烦可不比现在去半导体研究所小多少。
“不过我现在更好奇,你研究进行到那一步了?”王娅并未着急离开,而是好奇地问道。
李暮好像总是能先他们一步。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