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大唐开超市,小兕子超甜! 第103节
“嘻嘻~”
豫章公主和李丽质带着两个小公主过去,拆开纸箱子。
看到里面的大奔了。
“哇~”
“系窝哒~”小公主给了大奔一个拥抱。
“阿姐,这个红色的给我吗?”城阳小公主也问道。
“嗯嗯,小郎君说是,那就是二妹的。”李丽质也喜欢。
城阳小公主高兴的不得了,自己也有车车了。
之前的卡丁车城阳小公主也可以玩,但是很清楚那是兕子的。
现在终于有属于自己的了。
长孙皇后没有打扰萧然和李世民找个借口起身离开了。
案桌前就剩下萧然和李世民了。
“之前接触几次,朕也有猜测,丽质说贤侄是来自一千四百多年的人,朕有疑问,想问问。”
“陛下,你说,我知道的自然告知。”
“我大唐国祚二百八十九年,朕也听丽质说了,朕想问,大唐亡于何疾?”
萧然神情严肃,目光如炬:“陛下开创贞观之治,犹如日月垂光,然后世藩镇割据如痈疽附骨,宦官专权似毒瘤内生,党争倾轧若烈火烹油,再加赋税苛重民不聊生,终成大厦将倾之势。”
他萧然忽然压低声音:“盛极而衰,这是不可避免的,大唐经历了开元盛世,开始走下坡路了。”
“安史之乱后,节度使拥兵自重,朝廷再无节制之力。至僖宗时黄巢起义,天下已然分崩离析。”
喜欢大唐历史的,最多的也是喜欢初唐和盛唐,中唐晚唐让人惋惜。
“割据藩镇.宦官党争”李世民喃喃自语,心里思索怎么避免这些问题。
肯定是希望大唐多存在一段时间,希望大唐更好。
“陛下,藩镇、宦官、党争,这些的确是大唐衰落的显著表象。”
“但究其根本,土地兼并才是症结所在。”
“自秦汉起,富户豪族不断兼并土地,致使大量百姓失去立身之本,生活难以为继。”
“到了大唐,均田制起初虽使百姓受惠,但随着时间推移,土地兼并之风又起,百姓无田可耕,赋税却日益沉重,这才是王朝动荡的根源。”
萧然顿了顿,继续说道:“后世王朝虽都汲取前朝教训,却仍难以摆脱兴衰轮回。”
“大唐之后经历几十年的乱世,中原地区建立起大宋王朝。”
“就说大宋,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之祸,大力削弱武将权力,军队调动频繁,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此举虽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隐患,却导致对外作战时屡屡失利。”
“边境战事吃紧,为求和平,每年还需向辽、金输送大量岁币,加重百姓负担,同样为王朝覆灭埋下祸根。”
“凡事都有两面性,不可能完美,面面俱到。”
李世民点点头,“这倒是不错,这些看来是无法避免的。”
李世民也只能接受,他是帝王,是天生的天才政治家,比萧然这个普通人更懂这些。
“后世如何评价朕?如何评价贞观一朝呢?”李世民很在意这个问题。
萧然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地望向李世民,语气中带着由衷的敬佩:
“陛下,后世史家论千古帝王,将您与秦皇汉武并称,但若论‘全能’二字——你当属第一。”
他顿了顿,继续道:“论武功,您十八岁起兵,平定天下,灭突厥、征高昌,四夷宾服,被尊为‘天可汗’。”
“论文治,你开创贞观之治,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天下大治,路不拾遗。”
“论用人,你不拘一格,房谋杜断、魏征直谏,寒门士子得以施展抱负。”
“论胸怀,您纳谏如流,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警,历代帝王无人能及。”
李世民眸光微动,手指轻轻敲击案几,似在思索。
心里是很高兴,但是没有表现太明显。
萧然继续道:
“后世帝王,无不想效仿贞观之治。”
“宋太祖赵匡胤立国后,命人编纂《贞观政要》,日夜研读。”
“明太祖朱元璋曾言:‘治国当如唐太宗。’”
“就连海外番邦,日本、朝鲜,亦将《贞观政要》奉为帝王必读之书。”
李世民嘴角微扬,但很快又恢复沉稳,缓缓道:“那……后世可有人说朕的不是?”
萧然坦然一笑:“有,但极少。”
“有人批评玄武门之变,但更多人认为,若无陛下,天下或仍陷战乱。”
“有人指责晚年征高句丽劳民伤财,但后世考古发现,辽东之役实为巩固边疆,非穷兵黩武。”
李世民沉默片刻,忽然大笑,笑声爽朗:“好!朕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他站起身,负手望向殿外,晨辉在立政殿的飞檐上,映出一片辉煌。
李世民得位不正,太在意这些评价了。
不仅仅是李世民,得位不正的很多帝王都是如此。
都想励精图治,想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是合格帝王,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听到萧然这些简短的评价,李世民心里很高兴。
这些是李世民想要的。
平复一下心情,李世民再次坐回案桌前,“如今世家势大,我大唐皇帝,可有解决这个问题。”
“并没有,但是大唐之后,这个问题就没有了。”
第111章 入朝为官?
“嗯?”李世民不解,“这是何意?”
“大唐末年,世家门阀跟着大唐一起成为历史,后面也就没有这个势力集团了。”
李世民顿时来兴趣了,“怎么被消灭的。”
“大唐末年出现了一个狠人,对照着族谱挨个杀,满门屠杀,从肉体上被消灭了.”
李世民听完,一时间不知道说点什么。
没想到世家这个问题,是这样被覆灭的。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有没有其他办法消灭世家的力量?”李世民继续问道。
“并没有!”萧然摇摇头,“世家门阀在大唐自身统治期间无法被彻底消灭,这是由大唐的政治结构、经济基础和历史局限性共同决定的。”
“在大唐建立之前,陛下所在的陇西李氏本身就是世家门阀的一份子。”
“大唐的建立,也是有很多世家支持的。”
“从一开始,大唐和世家门阀就是捆绑在一起,不可能踢出去的。”
“后世有历史观认为,门阀政治是封建生产关系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大唐作为地主阶级政权,无法突破时代局限主动消灭自身统治基础。”
“其消亡本质上是生产力发展,均田制瓦解、商品经济兴起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而非人力干预的结果。”
李世民抬手打断萧然,“你等等!”
李世民仔细回味萧然说的话。
这个道理李世民也想到过,但是没有具体说出来,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李世民赞许的点点头,“好,贤侄你继续。”
“大唐缺乏消灭门阀的经济基础、政治手段和社会共识,其灭亡本身就是门阀体系崩溃的标志。”
“这一历史任务最终由宋朝通过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新型统治模式完成,但本质上仍是地主阶级统治的延续,而非阶级属性的根本变革。”
“所以之后,代替世家的就是士大夫是吧!”李世民问道。
“嗯,后面唐末战乱,世家被杀的很惨,宋之后科举制度更加完善,才让士大夫取代了世家的地位。”萧然继续说道:“陛下不用急,不可能完全消失,只能是其他的来取代。”
李世民点点头,之前汉朝影响很大的就是外戚了,后面朝代提防外戚,但总有新的问题出现。
“所以,科举制度是削弱世家影响力最好的办法是吧!”李世民也听出来了。
“是这样的。”
“世家之患,根源在于其垄断仕途、掌控地方,若要削弱其势,唯有打破其根基。”
“广开科举,使寒门士子得入朝堂,科举若成定制,天下英才皆为陛下所用,世家子弟纵有家学渊源,亦难独占鳌头。”
李世民点点头,“不错不错.”
李世民也有其他考虑,科举制虽好,可寒门士子一旦成势,难保不会变成新的利益集团。
李世民不知道大唐之后士大夫主导是什么样的,但是想来也不会好太多的。
最理想的就是两派制衡。
李世民开始构思,希望给世家找打擂台的对手,皇权负责裁判调停。
想到这些,李世民的嘴角微微上扬。
心里也有了大方向。
“萧然,现在你们是什么王朝?”李世民突然好奇起来。
“陛下,大清亡了,就没有王朝了,没有皇帝了,是另一个不一样的社会形态。”
“有机会朕也去看看。”李世民想留萧然在身边,萧然这个不同时代的人,看到的问题也不一样。
主要是萧然还是后世的人,知道很多事情。
上一篇:全职法师:我有999种天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