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大唐开超市,小兕子超甜! 第111节
萧然的亚麻直裰与织锦软垫摩擦,竟比后世的丝绸更显清凉。
他注意到李丽质将罗纱披帛垫在肘弯,避免檀木凭几的凉意直接接触肌肤,这种对细节的讲究令他咋舌。
萧然心里马车对标的从劳斯莱斯变成兰博基尼了。
八鸾铃的鸣声与马蹄铁敲击石板的脆响,形成独特的行进节奏。
每当马车转向,车轮碾压砖石的隆隆声会突然变调,如同某种古老的机械装置在演奏。
萧然忽然意识到,这种声音竟是长安市民辨别车驾等级的‘声纹密码’。
之前以为马车会很颠簸,现在发现是自己太无知了。
“小郎君,感觉如何?”李丽质笑着询问萧然。
“很舒服,第一次乘坐马车.”萧然四处张望,心里最好奇的就是,这玩意拿回去得卖多少钱啊!
抛开历史文物这些不谈,就这个工艺还有这些材料,应该就是天价。
萧然也在反问自己,为什么觉得私家车和马车对等。
幸亏没有说出来,要不然现在就尴尬了。
立政殿位于太极宫内,虔化门是立政殿南面殿门,出了虔化门再出太极宫的正门承天门,接着穿过皇城南门朱雀门,朱雀大街是长安城的中轴线,东市在朱雀大街东侧。
贞观时期,太极宫及皇城各门的守卫力量主要由南衙十六卫中的精锐部队构成,其中直接负责宫门宿卫的是左右监门卫与左右卫。
这些禁军的职责不仅是防御外敌,更要维护宫廷礼制与皇权威严。
官员出入宫门需出示鱼符,而公主无需此环节。
这一差异在《旧唐书》中有所体现:“公主车驾出入,门籍不录”。
公主的马车也是身份的象征,这些士兵都认识。
不是夜间和特殊时候,不需要其他。
萧然也注意到了,李丽质的马车通行时,禁军会以肃拜礼致敬。
该说不说,这种感觉确实挺好的,这就是权力特权的感觉吧!
萧然很少说话,而是在用心去感受,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心里感慨万千。
“小郎君,这里就是朱雀大街了。”李丽质指了指。
马车转过朱雀门的朱漆门洞,豁然开朗的视野让萧然瞳孔骤然收缩。
他原本以为朱雀大街不过是条稍宽些的石板路,却在这一刻被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震慑得说不出话。
这条纵贯南北的中央大街竟有后世双向八车道的宽度。
青灰色的玄武岩条石被岁月打磨得泛着幽光,两侧排水明渠里流动着清澈的活水,渠边每隔十步便栽种着挺直的槐树,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
更令他震撼的是街道两侧鳞次栉比的坊墙,清一色的夯土高墙与朱漆坊门在阳光下勾勒出整齐的几何线条,仿佛将整个长安城切割成精密的棋盘。
“这宽度能并行二十辆马车?”萧然下意识地压低声音,手指无意识地抓紧了车厢边缘。
不夜城萧然去过几次,但是现代科技打造不出盛唐真正的气象。
五颜六色的灯光无论如何也拼凑不出这般鲜活的立体画面。
当他看到几辆装饰华美的牛车在街心从容错车,车夫甩鞭的动作惊起几只在槐树上栖息的玄鸟,才突然意识到这不是博物馆里的沙盘模型,而是真实呼吸着的千年古都。
李丽质注意到他眼中的震撼,嘴角泛起骄傲的笑意:“朱雀大街宽一百五十步,中为御道,两侧分设人行道与排水沟,连晨露都要顺着暗渠流入龙首渠呢。”
萧然的目光顺着她的指尖望去,发现看似平整的路面竟暗藏玄机——每隔几步便有微微凹陷的纹路,既防滑又能引导水流。
这种超前的市政规划让他想起古罗马的排水系统,却没想到贞观年间的长安已将实用与美学完美融合。
当马车经过一处坊门时,他瞥见门楣上镶嵌的石牌刻着‘崇仁坊’三个隶书大字,联想到史料中记载的‘一街辐辏,遂倾两市’,心跳不禁加快。
这种跨越千年去见证朱雀大街的感受,萧然无法用语言描述自己此刻的心情。
连李丽质和豫章公主都不太理解,萧然为什么如此激动。
小公主也看向萧然,“小囊君系不系有好七哒~”
萧然揉了揉小公主的脑袋,“没有,兕子饿了吗?”
“嘻嘻~一点点~”
“我们用膳才出来的,你这个小丫头怎么又饿了?”李丽质也是无奈摇摇头。
“窝想七雪糕嘛~”
“还有冰冰酿酿的奶茶~”
“小郎君,崇仁坊有什么特别的吗?”豫章公主好奇询问。
“书上说‘崇仁坊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没想到我还能看到”
李丽质和豫章公主笑了笑。
李丽质掩唇轻笑:“阿爷常说,长安城要让万国来朝者皆心生敬畏。”
她的语气里既有身为公主的自豪,又带着对长安的热爱。
“后世没有这样的长安城了,只能从史料里面一窥朱雀大街的雄伟,盛唐诗人写过‘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好诗!”李丽质能感觉到,这就是在描述长安城,也只有长安城能如此。
萧然深吸一口气,混合着槐花香与泥土气息的空气涌入鼻腔。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此刻正站在人类曾经文明最璀璨的坐标点上——这条朱雀大街不仅是长安城的中轴线,更是整个盛唐文明的缩影。
当后世子孙在博物馆里对着残砖断瓦感叹时,他却能亲身感受这份震撼,这种时空错位带来的眩晕感让他眼眶微微发热。
第121章 长安东市!
马车继续前行,阳光将街道切割成明暗相间的棋盘。
萧然望着车窗外流动的风景,突然发现每个行人的服饰都各有特色。
有头戴幞头的官吏,身着窄袖胡服的胡商,襦裙曳地的贵族女子,甚至还有几个卷发深目的波斯人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
这种多元包容的气象,不正是贞观之治最生动的注脚吗?
萧然低头看看怀里抱着电风扇的小公主,又抬头看看车辕上沉稳驭马的玉舒,忽然明白为何历史选择了长安作为盛唐的都城。
这里不仅有宏伟的建筑与精密的规划,更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让千年后的人们依然心驰神往。
豫章公主觉得一千多年后的时间更震撼,不太理解萧然的心情。
因为豫章公主不知道盛唐对后世的影响力。
“小郎君,这里很特别吗?”连李丽质也问萧然,“相比起来,小郎君那边更有趣啊!”
“长乐你们是大唐的人,和我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长安是你的家,对我来说,这是历史,我亲眼目睹历史.”
李丽质微微挑眉,似乎是理解了萧然的心情,“阿爷常说,真正的史书不在竹简上,而在百姓的衣食住行里。”
萧然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槐花,“就像这朱雀大街,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贞观的故事呢。”
萧然目光重新投向窗外。
此时,一辆载满丝绸的牛车从对面驶来,赶车的老汉正用竹枝轻轻拍打着牛背,嘴里哼着听不懂的曲子。
阳光穿过槐树的枝叶,在老汉古铜色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幅画面如此鲜活,仿佛能直接嵌入历史课本的插图中。
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驼铃声。
几匹双峰骆驼驮着巨大的皮囊缓缓走过,驼峰上插着色彩鲜艳的波斯彩旗。
骆驼队后面跟着一群胡商,他们头戴尖顶毡帽,身着锦缎长袍,腰间挂着弯刀,一路用粟特语交谈着。
其中一个胡商注意到李丽质的马车,立刻停下脚步,双手抚胸行了个大礼,眼中满是敬畏。
经常在长安城的胡人,自然是懂的,看马车规格就大概知道车内人的身份了。
萧然望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贞观年间的长安,果然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来自世界各地的商旅、使节、留学生在这里汇聚,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宗教和商品。
这种开放包容的气度,在后世的封建王朝中几乎再难见到。
听到一阵清脆的马蹄声,萧然连忙看向外面,几辆装饰华丽的马车从对面驶来,车辕上的青铜鸾铃随着马匹的步伐发出悦耳的声响。
为首的马车上坐着一位身着绯色官服的官员,腰间佩戴着银鱼袋,显然是个高级官员。
两辆马车交错时,那位官员看到李丽质的马车,立刻起身肃拜,态度恭敬之极。
“长乐,这位是谁?”萧然很好奇,这个架势一看就是大官。
“那是鸿胪寺卿沛国公郑元璹。”李丽质低声介绍道,“负责接待各国使节的。”
“小郎君可知此人?”李丽质问道。
“我知道一些贞观时期的人,这位没听说过啊!”这一听就不是凌烟阁的人。
“小郎君都知道谁?”
李丽质这样问,那萧然可就有得说了,“房谋杜断魏喷.”
听到萧然的
李世民基本上隔三差五看被魏征怼,这不是什么秘密,李丽质豫章公主和很多人都知道。
马车离开朱雀大街,朝东继续前行,渐渐接近东市了。
萧然注意到街道两侧的坊墙逐渐变得低矮,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店铺和摊贩。
“好多人呀!”城阳小公主说了一句。
“这就是东市吗?”萧然喃喃自语。
“嗯,对!”李丽质点点头。
玉舒轻抖丝缰,青骢马踏出细碎银铃般的蹄声。
东市坊门在望时,朱漆车辕上的五色幡幢忽然被穿堂风鼓起,如孔雀开屏般掠过人群。
卖胡麻饼的老汉最先瞧见车帘上绣着的金乌纹,竹枝“当啷”一声掉在地上,饼炉里腾起的热气模糊了他惊惶的脸:“快避!是公主殿下车驾!”
路上的人,自觉退到路边。
上一篇:全职法师:我有999种天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