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623节
刘彦懂的袭扰战与破坏战,是在大规模开战之前尽可能地打乱敌军的部署,破坏敌军的补给线,给敌军造成人心惶惶,等等动作都是在创造有利局面。
慕容格是在受到种种渗透之后的第三天就反应过来,他一方面是在应对汉军小部队的渗透,另一方面也想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可惜的是丘水被汉军舰队控制,慕容燕军想要渡过丘水袭扰汉军的代价太大,最后只能是被动地严防死守,难以采取什么主动。
慕容燕国遭遇到的麻烦不止是应对刘彦亲率的汉军,他们还得时时刻刻警惕马皆水方向的多国联军。
汉征东将军吕泰带着七万左右的多国联军一直盘踞在马皆水中游。这是多国联军第三次抵近马皆水中游区域,第一次多国联军被慕容格杀败退入高句丽境内休整,第二次多国联军只走到马皆水上游附近就遭遇慕容格亲率貂豹骑兵的袭击被迫后撤。
吕泰第三次率军逼近慕容燕国,这一次恰好是慕容格被调到幽州战场,慕容燕国的注意力大多也是在刘彦亲率的汉军身上,只能说应对吕泰统率的多国联军是比较次要,才让多国联军可以抵近到马皆水中游。
慕容燕国为了能够南下中原做了不少事先准备,其中就包括四处出击攻打周边的国家和部族,先后还灭掉了宇文鲜卑、扶余国、曲沃国,重创段氏鲜卑、慎国、高句丽。他们强盛且风光的时候自然是没有多大的问题,对上汉国表露出虚弱的一面又是另外一回事。
早期被慕容燕国攻打过的国家和部族,一些残余发现慕容燕国应对汉国显得捉襟见肘就活络了起来,他们或是直接报复慕容燕国,又或是先抱住汉国这支大粗腿,皆是加入了痛打落水狗的行列,可能无法对慕容燕国造成太大的实际伤害,却能像是牛皮鲜一样不断恶心慕容燕国。
刘彦所在的蓟城现如今就有很多的势力代表,他们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过来参见,直接提出想要成为藩属的有扶余人和慎人,只不过前提是刘彦先帮他们复国,连曲沃人和段氏鲜卑也有自己的诉求。
曲沃人不想复国了,他们拿出了自己也是汉人的说法,理由是西汉时期曲沃的的确确是北方四郡治下的人,什么时候成为曲沃人谁也说不清楚,但他们不想再当什么曲沃人,要认祖归宗重新当汉人了。
不得不说的另一个插曲,高句丽现在是极度虚弱,高氏王族当然极力想要保持独立性,问题是有一些贵族很识时务。一些高句丽贵族似乎是短暂性的失忆之后也记起自己祖上是生活在西汉治下,追随曲沃人的脚步走上认祖归宗的旅程,高句丽也就出现了重归汉国治下的声音。
刘彦对高句丽出现重归汉国统治的声音并不是多么重视,因为他知道那是吕议的劳动成果,目的当然是为了在灭掉慕容燕国之后连带高句丽也吞了,但是要吞掉高句丽至少是要有一个名头,也就先搞一点事情。
吕议搞出来的动静可是把一些人给吓坏了,高句丽的高氏王族当然是被吓得不轻,一些压根就没有想过重新当汉人的高句丽人也是心中揣揣。
高句丽与曲沃都是从汉室统治下先后独立,高句丽人是经过一连串的努力和牺牲才摆脱汉室的统治,曲沃人则是在莫名其妙之间发现头顶上的汉室没有了。一个努力争取,一个是平白无故得到,高句丽人和曲沃人自然是会想法不同。
汉家霸道,是正统的汉人都霸道,那是与匈奴百年血战培养来的自信和霸气,鄙视和蔑视非汉人的异族都成了一种习惯,要不是后面儒教成为主流开始讲圣王之道,汉室在面对异族的时候从来都是能征服的绝不视而不见,真真是打算执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念,手能够伸得到的地方都要变成王土,能够瞧见的人都要纳入统治范围。
汉室强盛和极力开拓的时候,周边的异族都只能趴在地上叫爸爸,很多时候想当儿子都不一定被认可,等待汉室君王开始被儒教洗脑,汉室朝堂也是充斥鲁儒的身影,汉室对外风格才骤然发生改变。
儒家有相当多的派别,其中鲁儒大概就最不是东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儒生讲的就是侍奉强者,不招惹与自己实力差不多的诸侯,对待比自己弱小的诸侯则该维持平等友善。
鲁国末期,儒生活着的唯一目标就是与三桓过不去,为了和三桓作对甚至可以引狼入室,他们最终也完成了数代人的夙愿灭了三桓,代价是鲁国被灭。
鲁国被齐国兼并之后,实际上那一帮吃里扒外的鲁儒日子也不好过,毕竟为敌时期有那么一帮鲁儒对齐国是极好的事情,等待那帮鲁儒成了自己人就该是觉得恶心。
兼并了鲁国的齐国不止一次想要找鲁儒的麻烦,偏偏鲁儒找到了生存方式,那就是把尊严丢到地上,扇了我左脸就伸右脸,抢了我老婆就奉上小妾,总之您满意就好。面对这么一帮人,找鲁儒麻烦就会觉得很是丢脸。
秦还没有一统天下之前,鲁儒就开始找嬴政的麻烦,他们不是在一些行政上,是编排嬴政的生母,说说这是一个学派应该干的事吗?鲁儒的无耻也真的被嬴政给记恨上,后面被算总账则是因为国家在面临转折的时候继续上蹿下跳,鲁儒的作死也就真的找死,被成了始皇帝的嬴政琢磨着都是坑,既然要坑杀术士干脆连鲁儒也一并坑了。
儒家分学派,鲁儒最是不要脸,也正是因为不要脸能变通才使鲁儒不断壮大,他们的不要脸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洗白,也是牵连了儒家的另外一些学派,比如刘邦建立大汉之初,叔孙通就被牵连进去。那个时候,刘邦见了儒生的第一个作为就是摘儒生的帽子,然后往帽子里面**。幸好叔孙通不是鲁儒,废了老大的劲才对刘邦解释清楚,揽了一个制定礼法的活,才使得儒家在朝堂有那么一丝立身之地。
扯那么多,是刘彦近段时间也被鲁儒给恶心了,主要起因是冉闵在并州和朔州大肆坑杀羯人。
冉闵坑杀羯人当然是获得刘彦的允许,就是冉闵没有请求,刘彦也是会将羯人给坑杀个干干净净。坏事就坏在冉闵坑杀羯人是得到刘彦的允许。
找冉闵麻烦的那一批人。有些是真的认为大肆杀人可能会遭到天堑,不是单单反对坑杀羯人,是反对在战场之外的多余杀戮。有些则是纯粹借事而为,比如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刘彦从很多方面来讲,一贯的表现是一种理智和愿意接受劝谏,只会在一些方面表现得执拗。
一些鲁儒大概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存在感,他们可能用错误的方式来理解刘彦在某些方面的仁善,直接跳过冉闵那一道关卡,一开始就言辞激烈地批评刘彦。
刘彦对于被骂暴君会有不同的两种感受,敌人骂他暴君会被当成是赞美,生活在自己庇护之下开骂则就会觉得恶心。
青州和冀州是鲁儒的老巢,鲁儒已经用四五年的时间在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可惜的是之前用的方式不对,没有引来刘彦多么大的反应。他们从一些事情上能看出刘彦对儒家还是有善意,就是对儒家公羊派被重视和鲁儒被无视感到愤愤不平。
一样都是儒家学子,凭什么公羊派就能高官得坐,鲁儒就是得靠边站?就像一脉相承的很多学说那样,分了派别会理所当然认为自己才是“正朔”那样,鲁儒是真的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儒学正统,会这么理直气壮的主因是孔圣人那老人家就是鲁地人!
鲁儒觉得自己是儒家所有学派中的正统,甭管是披着法家皮的那一批,还是讲复仇的那一批,还是其余的那些,都打从心眼里认为其它学派是异端。
刘彦近期真的是被不断反复的恶心,都恶心到已经起了杀心,但他不能因为鲁儒的劝谏就杀人,偏偏鲁儒全身上下健全的只有那张嘴,除了“吧啦吧啦”之外没干点别的,让他想杀人都找不到重一些的罪。
“王上?”荀羡有些小心翼翼地呼唤了一声,等待刘彦的视线转过来才说:“大理寺有消息了。”
战争在打,国内的改革也没有停下,关于法治制权的分立差不多已经进入尾声,大理寺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挂牌做事。
刘彦只是用眼神询问。
“大理寺详细排查,那些人……”荀羡停顿下来,脸色很是难看:“竟无半点违法之事,民间名声亦是极善。”
哪些人?就是那些近期逮着刘彦不断喷口水的鲁儒。
汉国要讲法制,刘彦当然不能身为君王撬自己家的墙角,他敢撬墙角,别人就敢把墙掀倒,上梁不正的前提下还讲个屁的法制。
“那些家伙是不把聪明劲头用在正事上了!”刘彦心里是真的冒火:“还懂得拿没有黑底子的家伙,是拿准寡人不会随意杀人了啊!”
荀羡呐呐不语,多少觉得刘彦是挖坑把自己给埋了进去……
第577章:可以搞点事情
人生在世,但凡还能呼吸上那么几口,谁都别想事事顺心如意,没有彻底闭眼之前总是会遭遇上那么几个糟心事。
呼着喊着骂刘彦暴君的那些鲁儒,浑身上下查不出什么污点,说明哪怕是鲁儒也不都是男盗女娼之辈,至少还有能够约束自己德操的人存在。哪怕他们脑子读书读坏了,想要用自己的观点去强加于他人,多多少少在德操这一点还是值得佩服。
“没法杀啊……”刘彦苦恼地叹了一声:“当事人在民间有好名声,那就去查背后挑唆的那批。”
荀羡能说什么?他只能应“诺!”,站在原地等了一小会,见刘彦没有别的吩咐也就下去做事。
刘彦打算用正确的方式来应对那些鲁儒,绝对没有特立独行到哪里去,是按照名单发出征召令,有一个算一个给予一份功名。
孔夫子他老人家一生求官是想要有个能发挥自己所学的岗位,打算将创建的儒学用施政的方式惠及万民,可惜的是身处大争之世,他老人家的儒学没人敢去用。
鲁儒爱功名是出了名的事情,不过又有哪个学子费尽千辛万苦之后打算让所学埋没?既然都是为了当官,刘彦很想看看那些鲁儒当了官之后是什么德性,能够摆正屁股的鲁儒也没奢望别的,大不了就是养着为汉国大唱赞歌。
要是有鲁儒当了官还乱逮着喷口水,刘彦会送他们去南疆对着南蛮动嘴皮子,能将南蛮教化得起来最好,被南蛮弄死就当是为融合异族献身。至于让鲁儒去教书,刘彦真心是没敢这么选择,深怕鲁儒教出来的学生是一个刁样。
话说回来,鲁儒是怎么洗白且不断壮大的?就是他们不断收学生,是为了数量取胜而不管不顾,美其名曰有教无类,等待鲁儒这个群体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社会上的话语权等于是被掌握,掌握话语权就可以开始颠倒白黑。就这,刘彦敢让鲁儒去教书吗?相反是该限制鲁儒收徒哇!